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
2023(896)
2022(811)
2021(720)
2020(715)
2019(1591)
2018(1619)
2017(2920)
2016(1916)
2015(2061)
2014(2142)
2013(2158)
2012(2129)
2011(1918)
2010(1915)
2009(1741)
2008(1818)
2007(1656)
2006(1461)
2005(1363)
作者
(7088)
(5835)
(5791)
(5493)
(4050)
(2999)
(2687)
(2311)
(2301)
(2115)
(2102)
(2068)
(2055)
(2035)
(1993)
(1930)
(1855)
(1848)
(1790)
(1770)
(1744)
(1534)
(1484)
(1474)
(1434)
(1348)
(1320)
(1315)
(1259)
(1253)
学科
(5595)
经济(5583)
(3819)
(3276)
管理(3166)
方法(2535)
(2422)
企业(2422)
水产(2206)
数学(2058)
(2035)
贸易(2035)
数学方法(2015)
(1997)
动物(1624)
(1427)
动物学(1339)
中国(1314)
(1304)
(1230)
金融(1227)
(1178)
世界(1168)
地方(1139)
教育(1089)
(1032)
业经(1020)
(996)
理论(993)
(950)
机构
大学(29397)
学院(27415)
研究(12766)
科学(9919)
(9089)
经济(8875)
(8694)
中国(8596)
管理(8053)
(8039)
研究所(7574)
农业(7315)
理学(6908)
理学院(6796)
管理学(6614)
管理学院(6565)
(6410)
业大(6106)
中心(5151)
(5067)
(5015)
(4938)
实验(4742)
实验室(4578)
(4499)
重点(4458)
农业大学(4451)
研究院(4425)
水产(4262)
(4220)
基金
项目(19928)
科学(14266)
基金(13508)
(13441)
国家(13348)
研究(12089)
科学基金(9983)
(7738)
自然(7364)
(7212)
自然科(7188)
自然科学(7182)
自然科学基金(7038)
基金项目(6756)
资助(6477)
社会(6429)
社会科(6017)
社会科学(6017)
教育(5316)
科技(5114)
计划(5083)
重点(5014)
(4545)
科研(4346)
(4316)
(4312)
(4282)
编号(4265)
专项(4226)
成果(3999)
期刊
(9225)
经济(9225)
学报(8655)
研究(7320)
(6696)
科学(6159)
大学(5744)
中国(5496)
学学(5495)
农业(4786)
(3003)
教育(2841)
管理(2637)
(2628)
业大(2471)
水产(2441)
渔业(2388)
农业大学(2141)
(1939)
金融(1939)
(1910)
科技(1522)
财经(1481)
林业(1480)
技术(1479)
经济研究(1461)
(1423)
(1423)
淡水(1423)
世界(1407)
共检索到418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汤辰婧  付娜  王锡昌  陶宁萍  刘源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与其脂肪酸组成的关系,通过比较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的肥满度和粗脂肪得知,围网蟹的肥满度与粗脂肪均高于池塘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中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中均有23种脂肪酸,包括10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脂肪酸中均以油酸(C18∶l)比例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于饱和脂肪酸。就营养品质指标(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而言,围网蟹与池塘蟹难以区分;从脂肪酸角度以棕桐酸(C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彤晴  周刚  朱清顺  柏如发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就营养品质指标(单烯酸、多烯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言,以湖泊网围模式脂肪酸营养品质为优。以棕桐油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脂肪酸角度),结果得出以湖泊放流中华绒螯蟹最为味美。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华  周发林  林黑着  叶乐  江世贵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杰  吴旭干  龙晓文  马明君  黄庆  赵恒亮  成永旭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伟  马玉舸  刘伟荣  
由于阳澄湖天然饵料资源遭到破坏 ,导致养殖成蟹的规格趋向小型化 ,为此 ,对中华绒螯蟹生活环境的天然饵料和人工投喂的饵料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对阳澄湖自然环境中的水温、pH值、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以期找到影响湖泊围网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摄食的外在因素 ,并与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的摄食情况进行对比 ,以找到更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德山  陆小平  周惠钟  龚叶平  黄芳  王欢  陶卉  陈葵  徐世清  
比较了湖泊和池塘养殖环境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组织中乳酸和活性氧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性腺、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乳酸含量,阳澄湖、太湖养殖蟹显著低于同水系池塘养殖蟹、特级蟹显著低于个体小的等外品蟹、雄蟹低于雌蟹、性腺和肝脏低于肌肉。9—11月份,湖养蟹组织中的乳酸含量较塘养蟹更早、更加快速地降低。肌肉组织中活性氧(ros)含量测定显示,特级蟹稳定地低于等外品雌蟹,雄蟹低于相同养殖环境中同规格雌蟹。结果表明,乳酸和ros含量或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指标对于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和呈味特色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深入研究的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龙晓文  吴仁福  麻楠  李才平  吴旭干  成永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恒亮  吴旭干  姜晓东  龙晓文  何杰  刘乃更  成永旭  
为研究长江、黄河和辽河中华绒螯蟹养殖种群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的成蟹性腺发育和营养组成,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3种群雌体的性腺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雌体的可食率、肥满度和可食组织中的营养组成,结果显示:(1)3种群雌体性腺发育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性腺发育顺序为辽河种群>黄河种群>长江种群,但10月底辽河和黄河种群的卵巢指数无显著差异。(2)在体质量和卵巢指数接近的条件下,3种群雌体膏蟹的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3)3种雌体卵巢、肝胰腺和肌肉中的常规生化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健懿  杨志刚  魏帮鸿  施秋燕  杨筱珍  成永旭  
选用初始体重为(2.15±0.10)g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雄性幼蟹,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幼蟹),饲喂100%鱼油组(简称F1组)、100%豆油组(F2组)、100%亚麻油组(F3组)、50%鱼油+50%豆油组(F4组)、50%鱼油+50%亚麻油组(F5组)不同脂肪源配制的5种等氮等能饲料。实验蟹单个体养殖,实验周期为112 d。结果表明,F5组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都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肝胰腺组织消化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F1组幼蟹肝胰腺的类胰蛋白酶活力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肖霖   徐克   孙云飞   罗国芝   谭洪新   成永旭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养殖池塘晒塘阶段的CO2排放变化规律,以江苏宿迁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使用土壤碳通量测量仪器对池塘2023年12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初晒塘期的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晒塘1周、1个月和2个月的池塘底质CO2日排放通量平均值分别为(1214±633) mg/(m2·d)、(1055±422) mg/(m2·d)和(407±93) mg/(m2·d),且均表现为昼高夜低的规律,随着晒塘时间延长,昼夜排放通量差距逐渐减小。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在晒塘阶段表现为CO2的排放源,其沉积物-大气界面的CO2排放通量平均值为(1040±647) mg/(m2·d)。土壤温度和土壤孔隙度是影响沉积物-大气界面CO2排放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晒塘阶段CO2累积排放量为89.3 g/m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葛家春   马行空   姜晓东   吴旭干  
为探究不同水草种植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扣蟹池塘养殖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于2022年比较了[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单一种植、水花生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1∶1种植、黄花水龙单一种植]三种水草种植模式下扣蟹的栖息选择性、生长性能、最终养殖效果和规格分布差异情况。结果显示:(1)黄花水龙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水花生且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平均体质量显著高于水花生中栖息的扣蟹,但黄花水龙中栖息扣蟹的数量明显较低;(2)在整个养殖阶段,黄花水龙组扣蟹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为1∶1种植组,水花生组扣蟹生长速度最慢;(3)水花生组扣蟹具有成活率高、一龄性早熟率低以及残蟹率低等特点,但1∶1种植组产量最高;(4)规格分布方面,各组扣蟹体质量主要集中于6.00~8.99 g和9.00~11.99 g这两个规格区间内,黄花水龙组扣蟹在9.00~11.99 g、12.00~14.99 g和≥15 g这三个区间内的比例均高于另外两组。综上所述,在中华绒螯蟹扣蟹养殖阶段,池塘种植黄花水龙较水花生能使扣蟹的平均体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其产量以及成活率会降低,二者搭配使用可取得更高的产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翟海佳  郑忠明  金中文  陆开宏  孙芳  汪洋  李越蜀  
于2010年7—10月,选择浙江省宁波市3个凡纳滨对虾覆膜养殖池塘进行水质、沉积物理化因子的研究,并采用磷脂脂肪酸谱图(PLFA)法研究了沉积微生物在不同养殖阶段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沉积物PLFAs组成以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环丙烷脂肪酸含量较少。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真菌生物量伴随着养殖的进行都明显增加。虽然沉积物微生物是以细菌为主体,但真菌更适应沉积物的环境,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比值在不断降低。G+细菌与G-细菌的比值表现在养殖后期比中期有所下降,但在末期变化不明显。冗余分析(RDA)表明,微生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张彤晴  王桂民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52.47 g/m2,减少CH4排放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聃  刘梅  房伟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为揭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si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池塘内套养不同密度的大规格罗氏沼虾(M.rosenbergii)的氮磷收支变化及养殖效果,评价其生态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套养密度,本研究在中华绒螯蟹(10kg/667 m~2)-日本沼虾(15kg/667 m~2)套养池塘内每667 m~2分别投放规格为75~80只/kg的罗氏沼虾5kg(T1)、15kg(T2)和25 kg(T3),并定期监测罗氏沼虾生长情况,计算池塘氮磷收支,分析成本和收益。结果显示:T1罗氏沼虾生长速度要快于T2和T3;饲料为池塘氮、磷输入的主要来源,分别占T1、T2和T3氮输入的(81.99±2.14)%、(81.94±2.20)%和(81.91±2.21)%,磷输入的(85.16±2.33)%、(84.99±2.31)%和(84.85±2.40)%;水生植物是主要支出方式,分别占T1、T2和T3氮支出的(61.21±1.93)%、(56.99±2.03)%和(52.05±1.89)%,磷支出的(38.90±1.34)%、(37.72±1.36)%和(33.75±1.33)%;T1和T2的氮、磷相对和绝对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T3;T1和T2的氮、磷排污系数差异不大,均显著低于T3;T2的单位面积效益要高于T1和T3。结果表明,T2密度套养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佳套养密度为每667 m~2投放中华绒螯蟹10 kg,日本沼虾15 kg和罗氏沼虾15 kg。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世会   赵志刚   罗亮   张瑞   郭坤   徐伟  
为探究盐碱水养殖大规格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品质参数,以山东东营滨海氯化物型盐碱水池塘养殖的大规格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可食率、色泽、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等品质参数。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可食率及肥满度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雌性卵巢中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而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雌体肝胰腺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和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低于雄体,卵巢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ARA极显著低于雄体性腺系统(P<0.01)。雌性卵巢中12项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肝胰腺、性腺和肌肉组织中主要呈鲜味、甜味和苦味的氨基酸为谷氨酸Glu、丙氨酸Ala和精氨酸Arg。雌性卵巢中钠(Na)、钙(Ca)、锰(Mn)和总矿物质元素∑TME含量极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钾(K)含量显著低于雄性性腺系统(P<0.05),而镁(Mg)、铁(Fe)和锌(Zn)含量则极显著高于雄性性腺系统(P<0.01)。综上所述,氯化物型盐碱水养殖中华绒螯蟹雌雄个体各有优势,均是优质的人体营养物质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