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2)
2023(11732)
2022(9916)
2021(9088)
2020(7350)
2019(16430)
2018(15814)
2017(29635)
2016(16409)
2015(17758)
2014(17029)
2013(16729)
2012(15725)
2011(14121)
2010(13916)
2009(12573)
2008(12189)
2007(10586)
2006(9268)
2005(8038)
作者
(48894)
(40994)
(40913)
(38499)
(26043)
(19835)
(18426)
(15958)
(15717)
(14488)
(14148)
(13971)
(13444)
(12763)
(12709)
(12661)
(12463)
(12037)
(11959)
(11662)
(10362)
(9918)
(9847)
(9487)
(9350)
(9042)
(9010)
(8863)
(8365)
(8320)
学科
(69103)
经济(69034)
管理(40987)
(37110)
(26417)
企业(26417)
方法(25684)
数学(22884)
数学方法(22636)
地方(22132)
(21215)
中国(17106)
(15968)
农业(15146)
业经(14189)
(13929)
(13346)
贸易(13340)
(12859)
地方经济(12435)
环境(12170)
(10163)
(9619)
金融(9615)
(9175)
技术(9129)
(8809)
(8718)
银行(8663)
理论(8435)
机构
学院(228690)
大学(228486)
(89582)
经济(87797)
研究(84048)
管理(81406)
理学(71424)
理学院(70342)
管理学(68873)
管理学院(68453)
中国(60499)
科学(56831)
(48401)
(48266)
(43936)
研究所(40863)
业大(40074)
农业(38364)
中心(37948)
(37775)
(33936)
(33127)
师范(32682)
财经(31071)
(30902)
北京(29582)
(28279)
经济学(27739)
(27185)
师范大学(26812)
基金
项目(167450)
科学(130582)
基金(121334)
研究(115449)
(110426)
国家(109511)
科学基金(91280)
社会(74092)
社会科(70072)
社会科学(70052)
(65776)
基金项目(65686)
自然(61026)
自然科(59489)
自然科学(59462)
自然科学基金(58353)
(56918)
教育(51643)
资助(47325)
编号(45075)
重点(38973)
(38021)
(35632)
成果(34923)
(34567)
计划(33120)
创新(32498)
科研(32451)
课题(31621)
国家社会(31446)
期刊
(96449)
经济(96449)
研究(61890)
学报(45512)
(43447)
中国(43406)
科学(40394)
大学(32721)
学学(31293)
农业(29619)
(26590)
管理(26038)
教育(21072)
(17676)
金融(17676)
业经(16554)
经济研究(15910)
(15809)
技术(15798)
资源(14832)
财经(14405)
问题(13535)
(13239)
业大(12597)
(12433)
科技(11971)
(10411)
农业大学(10390)
(10353)
商业(9938)
共检索到326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仁建  沈永明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洋港—四卯酉河段)划分为未围区和围垦区,根据1984—2013年6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围垦活动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结果如下:1未围区始终保持以自然景观为主,2013年面积比例占84.6%;1984—2013年,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4 770.6和4 202.8 hm2,而碱蓬湿地面积减少了2 656.7 hm2。围垦区大致以2000年为界,景观结构由自然景观占主导转为人工景观为主;除互花米草外自然植被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景观中水产养殖塘面积不断上升,2013年比例达60.5%。2未围区景观破碎度自1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侯明行  李玉凤  
景观过程模型已经成为深化景观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并日益受到重视。海滨湿地是一种高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景观系统,构建景观过程模型能够从机理上解释湿地景观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研究中,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2000、2006、2011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以及野外生态监测数据,构建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结果如下:①利用空间代替时间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土壤盐度和水分;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了土壤盐度和水分的空间分异,并通过图层叠加和分级统计,得出了土壤盐度和水分的阈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③运用GIS-Matlab-CA...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湿地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并以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阻力面模型探讨湿地景观连通性优化途径及其效应。结果显示:①1987—2007年间,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比重由36.72%上升为46.17%,自然湿地持续减少,面积由44.4%减为26.01%,人工湿地持续增加,面积由9.96%上升为18.72%;②随着区域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光滩、碱蓬沼泽和芦苇沼泽的空间连通性降低,区域土地利用导致湿地景观之间生态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小祥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城海滨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物质组成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优化已成为湿地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表征开发与保护效应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约束条件,对盐城海滨湿地利用景观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增加17 211.80hm2,比例增加最大,为6.96%,主要是由于滩涂的围垦开发利用;(2)自然植被面积有所增加,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以及恢复部分已被开发的芦苇滩,并限制米草滩的扩张,泥滩面积减少25 804.73hm2,比例变化最大,达10.43%;(3)经济效益增长达6.42亿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傅先兰  
以江苏盐城海滨为研究区域,利用GIS技术分析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盐城保护区湿地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影响,并探讨人类干扰强度、湿地景观变化与核心区景观连通性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①1987年-2007年,盐城海滨区域和自然保护区内土地利用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耕地逐渐增加,自然湿地迅速减少、人工湿地逐渐增加,人类对湿地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加剧;②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自然湿地面积比重和景观优势性呈减小趋势,景观多样性呈增大趋势,缓冲区自然湿地面积减小最显著;③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使保护区核心区与缓冲区、实验区之间,以及与周边区域之间的景观生态过程和联系减弱;④随着人类干扰度的增加,自然湿地比重和景观连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华兵  甄艳  吴菲儿  李玉凤  张亚楠  
盐城滨海湿地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境质量是栖息地功能的重要反映,而互花米草扩张已经严重威胁栖息地生境。因此,本文以1983—2017年10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IS和RS技术,运用InVEST模型,分析了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生境质量时空变化与互花米草扩张的关系。结果显示:①1983—2017年,互花米草扩张与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性,面积百分比从1.693%增加到24.930%。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扩张表现出多方向、多变的特征;②受人类活动和互花米草扩张的影响,生境质量表现出明显波动变化:1983—1988年,生境质量指数从0.863上升至0.878,2014年下降至0.740,2017年又上升至0.775。③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变化与生境退化指数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与生境质量指数变化之间呈负相关。互花米草扩张致使区域适宜性生境——碱蓬湿地的面积急剧减少,成为区域生境质量退化的重要因素,控制互花米草扩张也将是区域面临的重要问题。研究结果可从景观格局与生境质量关系的视角为滨海湿地栖息地功能提升与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欧维新  逄谦  甘玉婷婷  
湿地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对物种生境、分布及多样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江苏盐城海滨湿地是全球丹顶鹤最重要的越冬地之一,湿地景观的变化势必会影响丹顶鹤生境结构及其质量。本研究以盐城海滨湿地带相对连续的16期遥感解译影像为空间数据源,分析了8个丹顶鹤越冬栖息热点地区的湿地资源利用以及丹顶鹤越冬生境及其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利用逐步回归和典型相关等方法分析湿地资源利用变化对丹顶鹤生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研究区自然湿地大面积地被转变成人工湿地以及非湿地,其主要变化特征是碱蓬、芦苇等自然湿地被围垦成耕地、水产养殖塘等人类活动强度较高的覆被类型;丹顶鹤适宜生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霄  黄震方  袁林旺  俞肇元  
生态旅游资源是由生态旅游景观和生态旅游环境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类型。科学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是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挖掘潜力、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前提。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评估,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其潜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文章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基础上,尝试构建生态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体系,采用"准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并选取盐城海滨12处代表性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可信度、较强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龚佳莹  叶丽芳  孙小祥  
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实质是人类在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利用上的冲突,湿地系统生态经济功能变化的动态评价,对协调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冲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利用生态位理论,界定了湿地功能生态经济位的内涵及其在湿地管理中的意义,构建了湿地功能评价的生态经济位评价模型,并以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①盐城滨海湿地系统经历了生态功能不断降低甚至丧失生态服务功能、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且这种变化还在延续;②盐城滨海湿地系统在生态和经济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边界,在湿地资源的利用上,不存在适宜开发的湿地功能过渡地带,表明现有的"滚动"开发模式不是以湿地功能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依据开发通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魏瑞芳  李文军  
土地权属不清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这给保护区的管理带来许多困难。而我国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人口大国,土地压力非常大,因此,约占国土面积14%的保护区不可能获得完全的土地权。本文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探讨在没有土地使用权或仅拥有部分土地权的情况下,应用ConservationEasement(保护管理权交易)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管理的可行性。本文以盐城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地,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对保护管理权交易在生态、自然条件、生产方式转换及经济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鉴于篇幅所限,重点对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得出在该地实施保护管理权交易需要一次性投入254×1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烨  张德顺  吕良  江景海  陆俊超  
以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江苏某小区为例,通过定点实测该小区微气候因子的参数值,如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并考察下垫面、绿地以及水体设计等景观设计要素对住宅小区室外微气候的影响,研究改变相应的微气候因子来改善住宅小区微气候的方法,并从微气候的优化效果方面来评价与分析该小区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刘雪华  
以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保护为实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中景观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认为在进行景观要素设计之前,应先进行景观适宜性评价,之后进行核心斑块、缓冲区和廊道的设计。①核心斑块 :不仅要考虑斑块的景观适宜性,而且斑块的面积应能维持一定物种数量 ;②缓冲区 :在考虑距离对目标物种影响的同时,还应考虑缓冲区的范围应该覆盖所有的核心斑块 ;③廊道 :需要辨识两种情况,其一是对现存生境廊道的保护,为了避免不同核心斑块被隔离,必须严格保护现存的生境廊道。其二是对潜在生境廊道的建设,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植被重建,建立适宜的生境廊道。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欧维新  袁薇锦  
景观连接度和生境斑块重要性作为测度生境景观生态过程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已成为评价生境破碎化、识别生境景观中重要生境斑块与垫脚石、辨明恢复生境的关键节点位置的重要方法,对于生境保护、优化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研究区域,以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丹顶鹤越冬生境为对象,运用景观连接度指标和两种斑块重要性评价方法,考察1992-2012年间越冬丹顶鹤适宜生境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这期间的重要生境斑块与关键节点位置变化。结果发现:1992-2012年间,丹顶鹤生境连接度一直呈下降趋势;巨型斑块和大型斑块对于维持景观生境面积与生境连接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处于关键节点位置的小型斑块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道进  逄勇  钱者东  陈惠平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基本上确定了保护区的发展方向和管理构架,对保护区的有效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功能分区不合理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导致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降低,社区矛盾激化。因此,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自然保护区进行正确合理地功能分区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式,同时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源—汇系统理论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分区。新的功能分区方案与原有功能区划相比,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扩大,所占比例分别由17.2%和23.9%上升到38.46%和29%;实验区面积比例由58.9%下降为32.54%,人类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