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4)
- 2023(1934)
- 2022(1635)
- 2021(1610)
- 2020(1257)
- 2019(2729)
- 2018(2840)
- 2017(4255)
- 2016(3032)
- 2015(3487)
- 2014(3431)
- 2013(3058)
- 2012(2697)
- 2011(2522)
- 2010(2762)
- 2009(2304)
- 2008(2247)
- 2007(2038)
- 2006(1837)
- 2005(1552)
- 学科
- 环境(6576)
- 管理(6408)
- 济(5232)
- 经济(5229)
- 生态(4835)
- 教育(4528)
- 教学(4474)
- 理论(4131)
- 学(3615)
- 农(3569)
- 业(3309)
- 学法(3213)
- 教学法(3213)
- 划(2949)
- 学理(2932)
- 学理论(2932)
- 资源(2871)
- 规划(2428)
- 发(2414)
- 环境规划(2399)
- 农业(2355)
- 研究(2295)
- 中国(2238)
- 和(2121)
- 地方(2110)
- 域(1949)
- 区域(1948)
- 企(1886)
- 企业(1886)
- 区域环境(1842)
- 机构
- 学院(38112)
- 大学(35377)
- 研究(15648)
- 科学(12233)
- 农(10791)
- 管理(9228)
- 中国(8985)
- 所(8885)
- 京(8550)
- 济(8529)
- 业大(8455)
- 农业(8403)
- 研究所(8382)
- 经济(8117)
- 范(7722)
- 理学(7648)
- 师范(7636)
- 技术(7634)
- 理学院(7493)
- 管理学(7183)
- 管理学院(7137)
- 教育(6754)
- 江(6720)
- 中心(6352)
- 职业(6036)
- 院(5904)
- 师范大学(5900)
- 北京(5766)
- 省(5624)
- 农业大学(5480)
共检索到5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德国,男,1967年8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沈阳农业大学二级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园艺作物栽培生理与生态学术方向学术带头人。曾任园艺学院副院长。兼任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与生理生态学术创新团队和沈阳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教学团队负责人;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冷凉气候区苹果研发中心负责人,国家果树种质沈阳山楂圃主任,沈阳山楂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辽宁省果
关键词:
栽培生理 园艺作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阳霞 贾松涛 向前 赵英鹏 孙远秀 张伟伟
为了研究豆瓣菜、大聚藻2种水生园艺作物响应铝胁迫的机制及耐铝能力,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0,300,600,900,1 200 mg/kg)对豆瓣菜、大聚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3+为300 mg/kg处理下,豆瓣菜根长、地下部干质量均达最大峰值,大聚藻根长及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梯度铝处理下,豆瓣菜地上部分干质量、根系活力呈下降趋势,大聚藻铝处理则各组差异不显著。对生理指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随土壤Al3+浓度的增加,豆瓣菜膜脂伤害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Pr)、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向东 孙学振 贺明荣 史春雨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本文根据作物栽培学的特点和现代化农业对作物生产的要求,从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实(试)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讨。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教学方法 改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利红 罗卫红 曹卫星 王绍华
介绍了一种采用面向对象的思想方法 ,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开发的、可视化的作物栽培学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其中包括了组卷、答卷、评卷和试题库管理等功能 ,具有组卷试题分布均匀、高效性、开放性和界面友好性等特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锦忠 杜金哲 赵长星 王月福 林琪
在阐述数字农业的内涵及其意义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论证了作物栽培学走数字农业之路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明确了作物栽培学走数字农业之路的任务和内容。
关键词:
作物栽培学 数字农业 理论与实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始建于2002年。研究团队由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长江学者彭少兵教授领衔,凝聚了10名中青年研究骨干和管理人员,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团队成员黄见良牵头的小组2010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熊栋梁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团队立足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需求,围绕节本增效、高产高效和减碳增绿等目标,依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平台,开展基础研究、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在高温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水稻高光效机理研究等方向具有国际影响力;创建的机收再生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双季稻双直播等轻简化生产模式、稻鸭蛙生态种养、
关键词:
作物生理生态 栽培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任小龙 张保军 蔡铁 陈小莉 张鹏 高欣 贾志宽
为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作物栽培学课程为例,从备课和上课两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指出在备课方面,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认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意引入典型案例,规范课件中图(表),紧扣教材重点制作多媒体课件,规避授课内容随意性;在上课方面,克服紧张心理,调整心态,快速进入上课状态,讲课时放慢表达语速,注意讲课节奏;此外,课堂上着装朴素美观,仪表大方端庄,树立良好个人教学形象。
关键词:
青年教师 教学质量 作物栽培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海,1966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所长,辽宁省玉米育种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主任,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玉米岗位专家,国家爆裂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主持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和辽宁省高等学
关键词:
辽宁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绍铃 贾璐婷 王利斌 张臻
糖、酸是果实风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糖、酸等代谢物的主要贮藏场所,液泡在园艺作物果实风味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液泡中糖、酸组成受膜载体转运特性及液泡内代谢酶催化特性的协同影响。本文总结了园艺作物果实液泡膜糖、酸转运载体类型及其转运特性,探讨了质子泵在液泡糖、酸积累过程中的作用,并对液泡内糖、酸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之上,整合并构建了园艺作物果实液泡糖、酸转运与转化的初级模型,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液泡 糖、酸转运载体 质子泵 转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巩彪 史庆华
褪黑素是一种在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吲哚胺类化合物,在动物中具有调节昼夜节律、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的作用,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保健佳品。现已发现褪黑素在高等植物中广泛存在,其生物合成途径以L-色氨酸为底物,途径色胺、5-羟色胺、N-乙酰-5-羟色胺,最终生成褪黑素。目前,植物中鉴定到的褪黑素合成关键酶有:L-色氨酸脱羧酶(Trp DC)、色氨酸羟化酶(T5H)、5-羟色胺-N-乙酰转移酶(SNAc T)、N-乙酰-5-羟色胺甲基转移酶(Ac SNMT)和羟基吲哚-O-甲基转移酶(HIOMT)。虽然目前有关褪黑
关键词:
褪黑素 园艺作物 生长 发育 胁迫应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宪龙 杨惠敏 张建全 沈禹颖 王自奎 杨倩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举措。本研究基于多年教学实践,构建了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从国家需求、学科发展、耕读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案例、草业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从推进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渠道、坚持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促进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课程思政教学成效显著提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洪飞
吕德国,男,1967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特聘教授和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0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园艺系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保送到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沈阳农业大学和
关键词:
果树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祥东 傅俊范 周如军 严雪瑞
对保护地几种主要园艺作物的灰霉菌(Bortrytis cinere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致病性测定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研究,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灰霉病菌可分成3类,第1类为草莓灰霉菌和葡萄灰霉菌;第2类包括番茄灰霉菌和黄瓜灰霉菌;第3类为辣椒灰霉。葡萄灰霉菌和辣椒灰霉菌更容易侵染草莓,因此,在田间彼此应避免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可以选择其一适当与草莓进行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之间应避免间作和复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