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2)
- 2023(13464)
- 2022(11722)
- 2021(11048)
- 2020(9146)
- 2019(20950)
- 2018(20848)
- 2017(39979)
- 2016(21794)
- 2015(24395)
- 2014(24645)
- 2013(23866)
- 2012(21699)
- 2011(19384)
- 2010(19243)
- 2009(17501)
- 2008(16767)
- 2007(14346)
- 2006(12502)
- 2005(10495)
- 学科
- 济(82864)
- 经济(82759)
- 管理(60996)
- 业(55690)
- 企(46726)
- 企业(46726)
- 方法(39251)
- 数学(33189)
- 数学方法(32827)
- 农(21710)
- 中国(21580)
- 财(20693)
- 学(19755)
- 业经(18696)
- 地方(17680)
- 理论(15962)
- 制(15240)
- 农业(14576)
- 贸(13973)
- 贸易(13966)
- 易(13467)
- 和(13443)
- 环境(13212)
- 务(13043)
- 财务(12971)
- 财务管理(12947)
- 技术(12903)
- 企业财务(12242)
- 银(12142)
- 银行(12096)
- 机构
- 学院(303130)
- 大学(303075)
- 管理(120060)
- 济(112563)
- 经济(109894)
- 理学(104772)
- 理学院(103486)
- 管理学(101568)
- 管理学院(101024)
- 研究(99714)
- 中国(71715)
- 科学(64707)
- 京(64650)
- 财(52227)
- 所(49555)
- 农(48481)
- 业大(46258)
- 研究所(45502)
- 中心(44744)
- 江(43243)
- 范(42834)
- 财经(42581)
- 师范(42416)
- 北京(40465)
- 经(38772)
- 农业(38066)
- 院(36951)
- 州(35524)
- 师范大学(34438)
- 经济学(32960)
- 基金
- 项目(215139)
- 科学(169130)
- 研究(156413)
- 基金(155425)
- 家(135936)
- 国家(134807)
- 科学基金(115957)
- 社会(97608)
- 社会科(92403)
- 社会科学(92382)
- 省(84765)
- 基金项目(83867)
- 自然(76523)
- 自然科(74739)
- 自然科学(74722)
- 自然科学基金(73383)
- 教育(72061)
- 划(71208)
- 编号(63884)
- 资助(63425)
- 成果(51281)
- 重点(47699)
- 部(46621)
- 发(45184)
- 创(44621)
- 课题(44166)
- 创新(41462)
- 科研(41146)
- 教育部(39839)
- 大学(39606)
- 期刊
- 济(121121)
- 经济(121121)
- 研究(85467)
- 中国(54805)
- 学报(50445)
- 科学(45774)
- 农(43450)
- 管理(41881)
- 财(37933)
- 大学(37635)
- 教育(36153)
- 学学(35426)
- 农业(30458)
- 技术(24983)
- 业经(21263)
- 融(21075)
- 金融(21075)
- 财经(19674)
- 经济研究(19119)
- 经(16730)
- 图书(16363)
- 问题(15843)
- 科技(15340)
- 业(15062)
- 版(14345)
- 理论(14201)
- 资源(13528)
- 商业(13508)
- 技术经济(13234)
- 实践(13201)
共检索到427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顾至欣 张青萍
演艺活动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造园艺术存在异质同构关系。从园曲同构视角,分别采用空间句法与PAD情绪模型对苏州网师园演艺空间和旅游演艺项目的游客体验进行定量研究,进而通过分组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了演艺空间与演艺体验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网师园演艺空间在园内设置广泛,其自身空间连接度和对周边空间的控制度均较好,常位于局部空间整合度较高的区域,既非全园交通中心,也不过于偏僻;(2)网师园曲艺表演节奏相对紧张,而器乐表演则较为舒缓;旅游演艺活动的唤醒度与优势度体验呈现出起承转合、欲扬先抑的节奏特征,游客观演感受愉悦度良好,起伏不大;(3)网师园演艺体验的高低潮变化与园林视域空间的收敛与开放过程同步,与园林空间的局部整合度变化相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可见而不可达"特点的园林户外空间是创造旅游演艺体验高潮的理想舞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施思 黄晓波 张梦
旅游演艺迭代升级中,具身体验设计被产业界视为制胜法宝,但学术界对其如何影响游客满意度缺乏深入解读。该研究基于叙事传输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深入研究影响旅游演艺游客满意度的沉浸体验与意义体验,分析基于认知评价的中心路径和基于情感反应的边缘路径对游客满意度产生的加成效应和削弱效应,并进一步分析边缘路径对中心路径产生的偏见效应。研究发现,沉浸体验主要通过诱发情感反应进而影响满意度,意义体验则主要通过引致认知评价进而影响满意度,且意义体验通过认知评价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效应强于沉浸体验通过情感反应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效应。此外,旅游演艺游客体验中游客对旅游演艺的理性思考与评价会受到其情感反应的影响。文章深化了旅游演艺游客体验相关理论,为旅游演艺的创意策划和开发设计提供了方法指导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明珠 徐松浚
以旅游体验和产业集群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以广东中旅南海旅游产业园为例,梳理并总结旅游产业园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误区。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园的核心和本质是提供或服务于提供旅游体验,按内容可划分为主题型、工业型和混合型;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关键因素(资源、产业、区位、制度)与运行规则(市场引导、企业合作、区位重构、政府推动、自我发展);一般而言,旅游产业园由一系列通过纵向支持或横向合作紧密联系的网络组织组成,并形成核心层、主体层、辅助层、外部层四个层级结构。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园发展面临的两大误区是机会主义引致的盲目开发和理论欠缺引致的偏离发展,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和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结合将有助于旅游产业园的科学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琦 张玉钧 吴必虎
为了更好的发展市民农园,给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并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开展对市民农园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分别探讨了市民农园中旅游者体验与资源基础、市场需求的互动关系,在RMP(昂普)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的RME模式,即Resource(资源)-Market(市场)-Experience(体验)模式;最后运用RME模式对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体验型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以下开发建议:(1)整合其优势资源,深度挖掘农园及其周边区域的农业生活资源;(2)把握好游客放松、教育、社交、健康等体验需求,设计满足其客源市场中各类人群需求的体验旅游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丹
文章提出旅游体验当中存在两大类关系:"人—物"关系和"人—人"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人—物"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大量文献,而关于"人—人"关系的研究则不那么受到重视。文章指出,旅游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是旅游体验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和问题域。在"人—人"关系研究方面,以往的研究更多是围绕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和旅游者与旅游业服务者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而对于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却少有见到,事实上,旅游者之间的互动和社会关系的质量对旅游者体验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文章重点讨论了旅游者与
关键词:
旅游者 社会关系 旅游者互动 旅游体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才 卢昌崇
作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文章从认同角度对旅游体验中的认同(成分)加以诠释,指出在旅游体验中认同呈现出多种形态,从外在的目的地认同,到对旅游者角色认同,再到文化认同,最后到自我认同,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通过各种形态的认同,旅游体验才能彰显其独特价值。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认同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洁
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个性特色,难以满足游客高质量体验需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园、四川甲居藏寨两个典型的民族村寨为游客调查研究点,以国外游憩体验偏好量表为基础,开发设计了旨在适应中国本土化民族村寨游客游憩体验质量的测量量表,并对其加以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民族村寨游客的游憩体验质量存在"享受自然风光、新朋友的结交、心理压力缓解、民族风情氛围、民族知识学习、身体锻炼放松"6个共同因子;并根据其定量评价结果,提供了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优化策略,以期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元、结构
关键词:
游憩体验 民族村寨 旅游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鄢方卫 舒伯阳 赵昕 李欣瑞 吴文秀 黄猛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超出生存需要,消费的文化意义诉求逐渐超越其使用价值而走向极端,即消费主义的盛行。网红打卡旅游消费成为消费主义背景下主体寻求符号价值与意义的重要消费对象,丰富了旅游消费内涵,成为文化消费与粉丝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此,文章以网红打卡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网红打卡旅游行为动因,探讨网红打卡旅游实践过程中建构了哪些价值与意义,以及意义建构过程有何特征。研究发现,消费主义盛行、互联网传播方式以及消费观念进步等宏观社会消费环境为网红打卡活动的产生提供重要的外部驱动力。消费市场与网红打卡者的框架互动是消费意义的建构过程,互动过程中网红打卡者建构了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维度的意义。其中,生活实践维度主要表现为休闲娱乐与享受生活意义需要;社会实践维度主要体现于社会网络中获得优势地位,以及精神层面的发展。此外,多重的社会互动有助于自我身份的建构,主体对消费意义的认同形塑了自我的社会认同。积极的自我呈现与印象管理等建构了自我认同。网红打卡旅游消费中的意义建构过程包含符号意义认同与消费控制的抵抗,以及意义的挪用与改编。基于消费文化视角探讨网红打卡旅游消费现象,为理解旅游文化消费的精神内涵提供了有益尝试,回应了精神中心是行为发生的动机。
关键词:
消费主义 网红 网红打卡旅游 意义建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记忆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与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近些年,记忆研究在旅游学中逐步得到关注,并成为旅游体验中的热点话题。文章梳理了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相关议题,从难忘的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建构机理与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旅游体验视角下记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丰富意义。英文文献研究以心理学领域为主,以记忆中的情感话题为核心,形成了“难忘的旅游体验”这一特定概念,研究注重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中文文献研究偏重于社会学领域,以社会文化领域的记忆研究理论为基础,以记忆的主客构建和外部环境因素为核心。文章通过中英文文献比较,归纳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总结差异形成共识,旨在反映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态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俊 唐代剑
旅游者体验及认知规律为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石,引入适合的理论对旅游者体验与其他旅游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系统性的科学研究为推动旅游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具身理论突破了传统身心二元的理论框架局限,强调人类心智、身体及情境的不可分割性,为揭示旅游者体验的形成机制与规律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日益为国际旅游学界所关注。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具身理论的哲学渊源及其理论内涵;然后对具身理论在当前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及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与述评;文章探讨了开展旅游体验具身研究的意义,提出应用具身理论开展旅游体验研究的框架性思路,以旅
关键词:
具身理论 体验 旅游体验 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本文从旅游体验和体验经济两个方面的理论综述和进展追踪出发,提出了基于该两方面理论具体到体验塑造实践的应用。文章总结了旅游体验的分类、概念化发展、真实性、体验质量、体验管理等问题。基于对体验分类的理论分析,提出了通过主体体验化和支撑主题化的旅游体验塑造途径;基于考察体验的影响逻辑,提出了改善体验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
旅游体验 体验经济 目的地发展 创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生活世界 艺术经验 游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谢辉基
文章将"体验-世界"的关系作为旅游分析的核心概念。通过词源梳理,对体验与经验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分析指出,词源上体验应被理解为是对某物的经验。在对Heidegger栖居思想与世界的观念的解析中,研究指出体验即对艺术的经验,由此得出三组命题:(1)艺术揭示世界;(2)对艺术的经验发生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当中;(3)经验艺术的形式是一种游戏的方式。结合前人分析,研究就旅游体验的内涵做了定义上的补充:旅是去远,游是游戏。在游戏论的框架下分析指出:旅游世界的封闭是由其观赏者来完成的。相比其他参与者,作为与戏者及观赏者出现的旅游者,在旅游及游戏的三元结构(游戏者-游戏-观赏者)中更具有一种方法论上的优先性。以上观念的提出为旅游体验阐释框架的建构提供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关键词:
旅游 体验 生活世界 艺术经验 游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建峰 王桂玉 张晓萍
旅游体验是主观、琐碎和肤浅的吗?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旅游规划形式与内容的反思,指出4种旅游规划思想的优越性和局限性。艺术途径重视旅游资源的感官与形式属性,关注旅游审美愉悦,但也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市场途径强调旅游产品创新,但往往因为对旅游体验的过度包容而导致不负责任的规划行为;生态途径倡导旅游环境被"如其所是"地欣赏,但由于文化规律的难以把握,规划中可能会涉及诸多伦理问题;伦理途径认为旅游规划不仅要解决旅游环境如何欣赏的问题,还要涉及到它为何这样欣赏,后者是难点问题。因此,旅游规划工作应积极吸纳不同规划思想的精华,规避其存在的潜在问题,保持规划工作的连续性、本真性、功能性与伦理性。
关键词:
旅游体验 旅游规划 非功利性 环境体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圆刚 陈希 余润哲 程静静 余向洋
在体验视角下,风景道不仅只是旅游系统中的旅游过境地或旅游通道,旅游者逐渐将体验特色风景道作为出游动机,同时也折射出旅游产业要素在沿线空间范围上的流向扩散。在将"在路上"这一旅游体验作为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动机,使传统意义上仅以交通功能承载旅游流的风景道转向为旅游者体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并将其整体视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目的地衍生形态,不仅可以串联各自区隔的旅游空间,还是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系的有效支撑,同时也符合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对风景道作为新型线性体验空间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阐述这种旅游目的地衍生形态的理论解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对其特点特征进行总结。以安徽南部京台高速铜黄段为例,探讨打造该区域的必然性与重要性,提出线型旅游体验空间构建内容,并总结发展内涵上的差异性。线型旅游体验空间的提出,在理论上深化拓展了现有关于风景道的旅游研究,为现实中旅游目的地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风景道 线型旅游体验空间 逻理嬗变 安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