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46)
2023(9485)
2022(7675)
2021(6989)
2020(5828)
2019(12539)
2018(12496)
2017(23325)
2016(12423)
2015(13432)
2014(12768)
2013(12409)
2012(10742)
2011(9336)
2010(9570)
2009(9291)
2008(9127)
2007(8190)
2006(7150)
2005(6699)
作者
(32508)
(27210)
(26910)
(25241)
(17431)
(12843)
(12236)
(10348)
(10025)
(9691)
(9095)
(8938)
(8671)
(8332)
(8142)
(8111)
(8103)
(8072)
(7958)
(7582)
(6726)
(6518)
(6397)
(6295)
(6251)
(6012)
(5948)
(5923)
(5394)
(5301)
学科
(73776)
(71051)
企业(71051)
管理(56895)
(52626)
经济(52560)
业经(25936)
方法(21301)
(21103)
(20336)
(18065)
财务(18054)
财务管理(18045)
企业财务(17059)
技术(16443)
农业(15326)
数学(13517)
数学方法(13355)
(13215)
理论(12749)
(12715)
企业经济(12216)
(12057)
经营(11702)
技术管理(11426)
(11378)
中国(10965)
(9752)
决策(9466)
(9280)
机构
学院(176388)
大学(167012)
管理(75678)
(72688)
经济(71434)
理学(64924)
理学院(64382)
管理学(63625)
管理学院(63309)
研究(48281)
中国(39469)
(34511)
(33702)
(27579)
科学(27313)
财经(27276)
(25995)
(24636)
业大(22798)
(22751)
中心(22718)
商学(22280)
商学院(22054)
(21920)
(20644)
师范(20493)
经济学(20443)
农业(20361)
北京(20330)
研究所(20115)
基金
项目(112216)
科学(91814)
研究(87927)
基金(82150)
(68897)
国家(68176)
科学基金(62174)
社会(57168)
社会科(54261)
社会科学(54249)
(46422)
基金项目(43655)
教育(40172)
自然(38986)
自然科(38186)
自然科学(38179)
自然科学基金(37559)
编号(37503)
(36412)
资助(31579)
(30203)
成果(28679)
(28051)
创新(25083)
(24519)
重点(24400)
项目编号(24208)
课题(24181)
(24027)
(23749)
期刊
(87388)
经济(87388)
研究(48906)
管理(33909)
中国(32807)
(31251)
(26054)
科学(20726)
教育(19151)
业经(18805)
农业(18468)
学报(18166)
技术(18163)
大学(14877)
(14311)
金融(14311)
学学(14248)
财经(13584)
经济研究(13583)
(12202)
(11857)
技术经济(11324)
财会(11078)
问题(10504)
现代(10240)
商业(10084)
会计(8862)
世界(8764)
(8725)
科技(8324)
共检索到261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樊捷  王连娟  
团队背景下企业隐性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项目个人、团队学习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转移。影响个人、团队向企业进行知识转移的因素包括领导的支持、组织的机构特质和知识吸收能力、知识的阐释传播与运用、组织中的知识黄页、团队间知识转移的制约因素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束义明  
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最高决策层构成了隐性知识的重要载体,其隐性知识的充分共享成为企业创新的源动力。虽然很多学者对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进行了充分地探讨,但是有关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实现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并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绩效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与高管团队理论相整合的视角,将隐性知识共享引入到高管团队研究领域,在界定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构建了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以期为企业强化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绩效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鹏  安立仁  
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很多,隐性知识学习对创新绩效的贡献尤为重要,但隐性知识学习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在以往研究中未有清晰的答案。基于结构方程建模的思想,文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的概念模型,并在理论综述基础上构建了企业隐性知识学习与创新绩效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企业隐性知识学习要素与创新绩效间的结构关系给出操作化界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庆普  李志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建国  仲伟俊  梅姝娥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管理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隐性知识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知识管理的重点所在。文章在阐述隐性知识管理相关概念基础上,对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有效实施隐性知识管理的四点措施,从而希望对企业的隐性知识管理有所帮助。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王江  
企业隐性知识由于不易被对手复制和模仿,成为了企业最为持久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企业隐性知识的开发实质上就是发掘员工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等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由于存在隐性知识的难以表达性、知识垄断、知识不对称、缺乏信用体系以及组织体制的制约等障碍性因素,企业隐性知识的开发成为了一项难题。企业隐性知识可以通过诸如员工同有经验的专家一道工作,发挥非正式团体的作用,重视社会性软件在企业隐性知识分享中的作用,建立学习型历史文献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式来得到有效的开发。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庆普  李志超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向先  李昆  郭顺利  
[目的/意义]从知识生态视角能够全面深入探究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有助于企业研发团队知识生态系统的建设,提高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和知识创新能力。[方法/过程]文章首先从知识、知识主体、知识环境、知识转移网络结构4个维度解析了影响因素,构建了企业研发团队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了相关假设;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模型的检验和分析。[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假设均得到数据支持,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实证分析结果能够为企业研发团队隐性转移绩效管理提供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纲  王忠义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尤其是占知识绝大部分的隐性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隐性知识管理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隐性知识基本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主题图的隐性知识管理方法。该方法以主题图作为知识组织和导航工具,综合隐性知识管理的编码化和人格化两种模式的优势,实现对不同类别的隐性知识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以提高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水平。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倩  程刚  
文章剖析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和分类,并基于SECI理论和知识沟通理论,构建了个体、团队和企业整体的隐性知识共享模型,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以期在更深入地认识隐性知识共享过程的基础上,促进企业隐性知识的共享。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平  
企业技术能力的本质是知识。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是一个基于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本文在分别阐明技术后进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消化吸收阶段、技术改进阶段和技术创造阶段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阶段中隐性知识转化的模式和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春明  邢宝君  
知识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全新的理念,而隐性知识的转移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企业要实现隐性知识的顺利转移就必须着力于管理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是一个涉及到组织,人力资源以及文化创新的系统工程。文章从隐性知识的涵义及其特点,转换模式以及与隐性知识转移相适应的管理创新三方面阐述了隐性知识的转移与企业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雯  王正斌  
本文以智力资本为媒介论证了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并从隐性知识是否可显性化角度,分别阐述了可显性化和不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途径。研究指出,对于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企业应通过把握核心知识、提升管理体制、制度创新、完善信息技术平台等措施加以利用;对于不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企业应通过隐喻、潜移默化及留住人才等方法使隐性知识的作用得以最大发挥,并运用两个成功案例,进一步论证了可显性化和不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途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雯  王正斌  
本文以隐性知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通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106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员工隐性知识、部门隐性知识和企业隐性知识对企业智力资本和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影响,智力资本在隐性知识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应重视并合理利用其不同层次的隐性知识,积累智力资本,进而提升竞争优势。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余祖德  陈俊芳  艾耕云  
考虑知识的含量与成本是负线性相关的情况下,通过Stackelberg博弈和Cournot博弈,结果表明制造商愿意对零售商进行知识的显性化,零售商在单阶段中由于古诺竞争的存在而不愿意显性化其隐性知识,但是在多阶段的情况下,零售商之间的惩罚不合作机制使得零售商作出显性化其知识的决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