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5)
2023(9106)
2022(7715)
2021(7036)
2020(5977)
2019(13235)
2018(13169)
2017(25059)
2016(14019)
2015(15362)
2014(15666)
2013(14914)
2012(13791)
2011(12511)
2010(12621)
2009(11780)
2008(11758)
2007(10837)
2006(9392)
2005(8774)
作者
(40645)
(34306)
(33735)
(32413)
(21630)
(16271)
(15408)
(13128)
(12819)
(12244)
(11599)
(11467)
(11266)
(11010)
(10927)
(10382)
(10138)
(10129)
(10060)
(9592)
(8595)
(8474)
(8301)
(7877)
(7836)
(7616)
(7518)
(7485)
(7005)
(6880)
学科
(48102)
经济(47982)
管理(47886)
(42094)
(37026)
企业(37026)
方法(20000)
(17718)
(16984)
数学(16262)
数学方法(16056)
(13762)
中国(13174)
(13131)
(12814)
业经(12427)
(11280)
财务(11243)
财务管理(11215)
(10788)
企业财务(10759)
银行(10759)
(10290)
理论(10107)
(10028)
金融(10021)
体制(9659)
(8910)
技术(8878)
农业(8477)
机构
大学(199421)
学院(197862)
(77379)
经济(75610)
管理(74946)
研究(66703)
理学(64514)
理学院(63820)
管理学(62703)
管理学院(62335)
中国(50724)
(41702)
(41188)
科学(40420)
(35464)
(33766)
财经(31935)
(31016)
中心(30644)
研究所(30454)
业大(29987)
(28975)
农业(27875)
北京(25512)
(24689)
师范(24314)
(24267)
(24076)
经济学(23924)
财经大学(23865)
基金
项目(133432)
科学(106086)
基金(98708)
研究(96146)
(87019)
国家(86336)
科学基金(74168)
社会(61995)
社会科(58708)
社会科学(58698)
基金项目(51875)
(51754)
自然(48608)
自然科(47562)
自然科学(47547)
自然科学基金(46765)
教育(45472)
(43960)
资助(39912)
编号(37940)
成果(32396)
(30481)
重点(30178)
(29728)
(28157)
课题(27046)
(26794)
(26432)
创新(26395)
教育部(26230)
期刊
(87129)
经济(87129)
研究(57736)
中国(44157)
学报(34682)
(34514)
(32820)
科学(30630)
管理(30117)
大学(26481)
学学(25158)
教育(23301)
农业(21423)
(19793)
金融(19793)
财经(16870)
技术(16018)
(14492)
业经(14048)
经济研究(13550)
问题(11207)
(10864)
(10646)
科技(9340)
业大(9047)
财会(8905)
理论(8637)
现代(8417)
(8387)
技术经济(8227)
共检索到298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马粤娴  严鸣  黄国华  
相对于个人偏差行为,整个团队集体发生的组织偏差行为的后果对组织破坏性要严重得多。探讨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该行为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现时利益,而由整个团队实施或认可的一种组织偏差行为。为了检验组织中的这种群体偏差行为构念的有效性,在研究1中对90位MBA和EMBA学生进行访谈,获得描述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题项,并通过三阶段的题项筛选过程,进一步选取量表题项,对100位团队领导进行调查,发展了一个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借用社会学习理论及其道德疏离观点,提出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的产生机制模型,即非道德型领导通过团队道德疏离的中介作用,对团队群体性组织偏差行为产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当前过度劳动已经由个体现象发展到群体行为。文章在深入分析现有过度劳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性过度劳动这一概念,群体性过度劳动具有显著的外因性、群体成员共有、影响面广等特征。从群体性过度劳动的概念出发,作者选取了典型案例进一步阐述其内涵和表现。并深入分析群体性过度劳动产生的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群体环境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群体性过度劳动的干预,需要形成国家主导下的联动治理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银丽萍  张向前  
当前过度劳动已经由个体现象发展到群体行为。文章在深入分析现有过度劳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群体性过度劳动这一概念,群体性过度劳动具有显著的外因性、群体成员共有、影响面广等特征。从群体性过度劳动的概念出发,作者选取了典型案例进一步阐述其内涵和表现。并深入分析群体性过度劳动产生的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群体环境中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群体性过度劳动的干预,需要形成国家主导下的联动治理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君君  闫龙  周莹莹  
分析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个体行为信息传播的成因、动力和路径,刻画了群体行为的特点,建立了行为信息传播模型,并运用行为信息传播模型与动态优化理论研究了政府对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的解决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可根据群体性事件中个人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舆情引导、澄清不良行为信息;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应明确态度以维持政府公信力,对闹事分子进行隔离以避免不良行为信息扩散,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且给予群众以适当补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新春  陈斌  
中国企业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假冒伪劣和质量安全问题呈现群体性爆发的趋势,企业成长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面对几乎成为行业"潜规则"的较大范围的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时,政府管制几乎是失效的。对此问题的理论分析至今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的道德行为的研究上,视角过于狭窄。本文认为,这类问题不是单个企业行为所能解释的,而是企业行为、市场特征与政府管制之间的一个互动关系。本文首先探讨基于逆向选择、不道德行为扩散以及法不责众导致管制失效的企业群体性败德行为特征和产生机理;然后,通过建立在创新和败德行为战略选择的混合寡头竞争模型,分析行业结构、企业行为与政府管制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讨论了模型的政策含义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尔思  张菁菁  周伟  
基于系统动力学提出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基本分析框架,结合城镇化群体冲突的特征,从政府、公众和其他相关方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影响因子体系,建立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系统流图和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拟合不同层面影响因子对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群体性冲突动力系统中各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程度,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导致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重要因素,而公众及其他相关因素对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我国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尔思  张菁菁  周伟  
基于系统动力学提出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基本分析框架,结合城镇化群体冲突的特征,从政府、公众和其他相关方三方面分析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影响因子体系,建立了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系统流图和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拟合不同层面影响因子对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产生的影响,分析了群体性冲突动力系统中各影响因子的实际作用程度,并利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结果表明,政府因素是导致城镇化群体性冲突事件的重要因素,而公众及其他相关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项日负责人:刘德海博士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建华  项君晨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以规范劳动力市场为重点,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核心,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注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新预防和化解群体性劳资纠纷的四项机制:宣传沟通机制、预警预防机制、监管回访机制、应急联动机制,着力做好本区群体性劳资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3年来,共处理群体性劳资纠纷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假设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考虑到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不同时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冲突中"有限理性"的社会群体采取前向归纳法形成适应性预期,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弱势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积极妥协策略和积极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两种发生机理。除了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的敏感程度,社会体制(博弈结构)决定的各社会群体采取不同策略的预期收益以外,弱势群体的收益增长情况是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琼瑛  
目前,劳动保障监察中遇到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劳动者的诉求方向扩大,非理性维权事件增多,超出法律基准的利益诉求也日益增加。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健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和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探索、提高人性化管理程度,建立三方协调机制,是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当务之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景方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期,各领域出现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到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加剧、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条件不完善等,为化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应从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构建相应的利益导向机制、诉求机制和协调机制,以及农村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这些化解机制将群体性事件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梅芳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情境和互惠文化背景,其特有的社会情境通过影响群体情绪存量推动着群体行动的发生和变化。基于湖南某县三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表明,在情绪存量递增的过程中,个体情绪不断被激化,逐步实现群体行动的情绪动员。在情绪被充分动员的基础上,乡村社会固有的互惠文化通过解决群体性事件中的组织者积极性、防止群体成员"搭便车"以及动员内外部资源参与群体行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从而有效地调动和整合了资源,促使群体行动产生和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杰  曲伟强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旭  严鸣  储小平  
理清偏差行为的成因和动机机制是偏差行为研究的焦点,但基于本土企业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从员工工作场所情绪感受的视角,应用情感事件理论,探讨消极情绪在辱虐管理与组织偏差行为和主管偏差行为间的中介效应,并比较辱虐管理对两类偏差行为影响的差异性。通过对19家企业、180名管理者和360名下属的配对研究,采用阶层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辱虐管理显著正向影响两类偏差行为,但员工展现两类偏差行为的倾向并不等同,即员工展现组织偏差行为的倾向强于主管偏差行为的倾向;消极情绪是偏差行为的诱发动机,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组织偏差行为和主管偏差行为,并部分中介辱虐管理与两类偏差行为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