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3)
2023(13186)
2022(10614)
2021(9538)
2020(7744)
2019(17593)
2018(17203)
2017(32599)
2016(17439)
2015(19404)
2014(19459)
2013(19378)
2012(18122)
2011(16411)
2010(16924)
2009(15820)
2008(16168)
2007(14590)
2006(13429)
2005(12681)
作者
(51391)
(42849)
(42756)
(39883)
(27624)
(20376)
(19357)
(16527)
(16266)
(15466)
(14479)
(14390)
(14097)
(13766)
(13394)
(13155)
(12777)
(12346)
(12291)
(12161)
(10888)
(10613)
(10473)
(10005)
(9725)
(9646)
(9488)
(9479)
(8594)
(8579)
学科
(88959)
经济(88856)
(82641)
(76585)
企业(76585)
管理(68522)
业经(31752)
方法(31326)
(26508)
(25559)
中国(23848)
数学(21991)
数学方法(21761)
地方(21399)
技术(19913)
农业(19593)
(19288)
财务(19254)
财务管理(19238)
企业财务(18240)
理论(17249)
(16866)
(16824)
(16157)
(15249)
(14327)
贸易(14313)
(14196)
(13813)
(13400)
机构
学院(264872)
大学(258753)
(114961)
经济(112774)
管理(107186)
理学(90813)
理学院(89908)
管理学(88840)
管理学院(88332)
研究(88296)
中国(70451)
(55586)
(53739)
科学(50757)
(44439)
(42237)
(42214)
财经(41615)
中心(39720)
研究所(39541)
(37537)
北京(35387)
业大(35044)
(33979)
经济学(33937)
(33644)
师范(33331)
农业(32741)
(31459)
经济学院(30435)
基金
项目(164363)
科学(132095)
研究(125555)
基金(118741)
(101745)
国家(100726)
科学基金(88591)
社会(81660)
社会科(77473)
社会科学(77457)
(66397)
基金项目(62215)
教育(56223)
自然(54617)
(53874)
自然科(53413)
自然科学(53403)
自然科学基金(52523)
编号(51250)
资助(47487)
成果(41341)
(40961)
(38373)
(37301)
重点(36730)
(35807)
课题(35346)
创新(34916)
国家社会(33739)
发展(33721)
期刊
(140436)
经济(140436)
研究(82227)
中国(57110)
管理(47310)
(44246)
(40551)
科学(34471)
学报(32910)
教育(29651)
农业(28198)
技术(26783)
(26122)
金融(26122)
大学(26111)
业经(25347)
学学(24504)
经济研究(21495)
财经(21011)
(18326)
问题(17815)
(17466)
技术经济(16395)
现代(14195)
(14011)
世界(13912)
商业(13755)
经济管理(12667)
科技(12665)
国际(12490)
共检索到419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开明  
企业是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的组合 ,同时也是一个生产团队 ,企业的产出效率不仅取决于各种规制背后契约安排的有效性 ,而且取决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效率。企业存在的合理性不仅在于节约了交易费用 ,而且在于创造了很多人集中创造、学习、使用制度知识的环境 ,从而使合作效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本文还认为 ,企业生产的各种知识是企业知识的核心 ,也是决定企业差异、影响企业规模与边界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艳艳  王国顺  
技术能力、吸收能力都与企业研发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论文结合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和现有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观点,分析了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差异,提出了企业技术能力与吸收能力协调发展的理论模型,初始技术能力构成了吸收能力的基础,吸收能力的不断增强,是提升技术能力的重要支撑,双方的互动协调增长是两种能力发展的保证,企业长期持续的研发活动是技术能力和吸收能力互动增长的发生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应与企业的整体改革协调发展、配套进行●郝铁生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方针。这是进行企业教育综合改革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就企业教育来讲,企业教育综合改革是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德光  罗明  
文章从高层管理团队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出发,发掘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系统中的关键要素,可以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粗糙集理论构建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综合评价模型;运用我国部分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调研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于民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综合评价基本适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顾乃康  
企业理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几十年来,以交易成本概念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为企业理论的主流理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流理论的缝隙中正成长着一种越来越引人关注的新的企业理论,即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尤其至90年代中期,这类企业理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湘莲  刘玎琳  
以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为切入点,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设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以我国31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80.65%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处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全国90.32%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属于R&D能力滞后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协调发展水平与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海锋  张卓  
创新力和控制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共生理论,构建创新力和控制力共生模型,分析创新力和控制力的5种共生模式。研究显示,在企业持续发展力中,创新力和控制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多种形式,在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呈现不同的作用模式,其中对称性互利共生并不总是最佳的模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长新,王维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统计方法制度方面,进一步健全了统计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为进一步深化统计方法制度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综合利用统计资料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目前,需要在现有统计实践的基础上,研究统计指标体系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综合开发与应用,以推进统计整体功能的全面发挥。本文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结合国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费洪平  
以往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很大程度只评价表现为潜在形态的资源优势,而忽视现实的生产力方面存在的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的障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对其中的大中型骨干企业是发展区域经济可以直接依靠的现实优势有所忽视。实际上,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资源优势相比,大中型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为此需要从企业地理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宁,朱廷柏  
作为企业集群软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在如何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减少不确定性和风险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人在探讨信任的涵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间信任的特点,论述了集群内部信任的建立途径,并进一步阐述了信任在集群内部的作用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习农  
企业并购重组是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和跨国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方式。市场综合竞争优势理论解释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并应用于企业跨国并购实践,进而指导确立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发展战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梅雨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认识的深入,企业收益分配理论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从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传统企业收益分配理论扬弃的必然结果以及企业绩效不断提升的内在驱使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收益协调分配观点。企业收益协调分配通过纾解以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为主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协调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实现企业内部共同治理,形成企业外部全面协调,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梅雨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认识的深入,企业收益分配理论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从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传统企业收益分配理论扬弃的必然结果以及企业绩效不断提升的内在驱使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收益协调分配观点。企业收益协调分配通过纾解以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为主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协调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实现企业内部共同治理,形成企业外部全面协调,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梅雨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认识的深入,企业收益分配理论也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本文从企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传统企业收益分配理论扬弃的必然结果以及企业绩效不断提升的内在驱使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收益协调分配观点。企业收益协调分配通过纾解以劳动者与资本所有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为主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协调企业与经营环境的关系,实现企业内部共同治理,形成企业外部全面协调,从而提升企业绩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书杰  
企业是一个人格化的通过分工、协作与协调实现生产的实体组织,它是生产性与组织性的统一;企业起源与发展的动力起初可能来源于生存的压力,后来是追求分工经济利益的欲望,企业直接起源于社会协作的困难,其实质是在一定分工、技术和制度条件下的组织创新,作用机制是企业内的分工与协调和企业间的分工与协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企业的边界无非就是企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