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9)
2023(11263)
2022(9472)
2021(8891)
2020(7584)
2019(17069)
2018(16802)
2017(32954)
2016(17177)
2015(19235)
2014(18760)
2013(17950)
2012(15925)
2011(14008)
2010(13699)
2009(12358)
2008(11780)
2007(9979)
2006(8260)
2005(7134)
作者
(43947)
(37025)
(36644)
(34881)
(23375)
(17511)
(16752)
(14422)
(14096)
(12841)
(12469)
(12409)
(11512)
(11360)
(11188)
(11109)
(11103)
(10849)
(10516)
(10498)
(8812)
(8745)
(8728)
(8443)
(8266)
(8157)
(7946)
(7911)
(7216)
(7152)
学科
(65392)
经济(65284)
管理(58408)
(52855)
(45868)
企业(45868)
方法(32526)
数学(28902)
数学方法(28527)
(23257)
(17004)
(16745)
中国(16023)
业经(15316)
(14330)
财务(14286)
财务管理(14253)
企业财务(13596)
(12047)
技术(11423)
(11165)
贸易(11158)
农业(11084)
(10910)
(10545)
(10542)
(10535)
银行(10534)
环境(10437)
地方(10278)
机构
大学(232698)
学院(232016)
(98157)
管理(97197)
经济(96358)
理学(85649)
理学院(84774)
管理学(83414)
管理学院(82948)
研究(67704)
中国(51756)
(47983)
(45525)
财经(38622)
科学(37954)
(35348)
中心(33303)
(32516)
业大(31489)
经济学(31147)
(30436)
(30114)
财经大学(29207)
经济学院(28222)
(27999)
师范(27735)
北京(27194)
研究所(27131)
商学(26404)
商学院(26163)
基金
项目(165713)
科学(134559)
基金(125270)
研究(123607)
(107120)
国家(106244)
科学基金(94726)
社会(83025)
社会科(78855)
社会科学(78836)
基金项目(66919)
(63594)
自然(60494)
自然科(59177)
自然科学(59163)
教育(58177)
自然科学基金(58135)
(53190)
资助(49318)
编号(48974)
成果(38508)
(38508)
(37410)
重点(36882)
(36108)
国家社会(35235)
教育部(34497)
(34048)
人文(33999)
创新(33714)
期刊
(99641)
经济(99641)
研究(64079)
中国(41505)
(39584)
管理(36881)
学报(30528)
科学(30294)
(27404)
大学(25616)
学学(24347)
教育(22475)
技术(20732)
(19943)
金融(19943)
财经(19450)
农业(18381)
业经(16945)
(16656)
经济研究(15842)
问题(13243)
财会(11526)
理论(11003)
技术经济(10682)
科技(10510)
(10492)
现代(10020)
商业(9980)
实践(9901)
(9901)
共检索到323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少峰  王肖宇  程德俊  黄庆  
目前关于团队领导力涌现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领导者个体特质,忽略了团队内部环境对领导力涌现的影响。威权型领导作为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领导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因此深入探讨威权型领导涌现机制对我国企业管理具有现实意义。以华东地区某优秀大型文化企业29个项目团队的配对数据为样本,采用层级回归分析,从团队层面探讨了信任对威权型领导涌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身份信任会抑制威权型领导涌现,威胁信任会促进威权型领导涌现;心理距离在团队信任与威权型领导间起中介作用;团队信任对心理距离的影响受到权力距离的调节,当权力距离较大时,威胁信任对扩大团队心理距离的作用增强,而身份信任对缩短团队心理距离的作用减弱。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少峰  陈於婷  张彪  吴远鹏  
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下的特殊领导方式,威权型领导的涌现机制却鲜少被关注。立足于创新型团队环境,从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理论视角探索组织信任对二元威权领导涌现的作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一家大型文化企业为调研对象,收集了35支项目团队的领导和成员配对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关系信任有助于尚严领导行为涌现,威胁信任有助于专权领导行为涌现;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在组织信任与二元威权领导之间起中介作用;团队绩效在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与二元威权领导间起调节作用,在团队绩效不佳情况下,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程度越高,越有助于尚严领导行为涌现,而组织类亲情交换关系程度越低,越有助于专权领导行为涌现。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燕  怀明云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来自于服务行业的337对领导和下属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威权式领导行为通过影响不同权力距离取向下属对领导的信任程度而影响下属的组织公民行为。具体来说,威权式领导行为通过降低低权力距离取向下属对领导的信任程度进而减少其组织公民行为;相反,威权式领导的负面影响对于高权力距离取向下属会变弱,甚至转化为一种正面影响。文章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嘉  杨忠  
团队建言氛围会对员工及团队产生积极影响,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其产生原因及形成机制的探讨却相对较少。西方学者认为,领导者在团队建言氛围形成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国人的领导风格、思想观念及互动方式都与西方有所不同。本研究扎根中国文化情境,聚焦于威权领导这一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特质的领导方式,分析了威权领导对团队建言氛围影响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对58个团队的58位领导和435位员工的两阶段配对数据调研,研究发现,威权领导是通过破坏下属对领导的信任水平,从而抑制了团队建言氛围的形成,并且领导工作投入会调节下属对领导信任在威权领导与团队建言氛围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俪  许基南  沈鹏熠  
构建适当的要素品牌形象是促进要素供应商与消费者进行品牌沟通的一种有效策略。文章运用实验法,从心理距离和感知风险两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要素品牌拟人化形象对终端品牌联想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热情型还是能力型的要素品牌拟人化形象,均能显著影响终端品牌联想;要素品牌拟人化形象有助于拉近消费者与要素品牌的心理距离,从而增强终端品牌联想,且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受到消费者价值取向和性别的调节;要素品牌能力型拟人化形象能通过减少消费者的感知风险来增强终端品牌联想,且不受消费者情绪的影响。因此,要素供应商应善于运用要素品牌拟人化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要素品牌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通过热情型或能力型拟人化形象的塑造来强化终端品牌联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艺珊  刘鹏  席酉民  
研究分析提出了领导距离影响以下属为中心领导力的机制模型,认为下属的特质会对下属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下属的行为选择和领导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距离会对下属对领导者的识别、评价和态度产生影响,并在远近不同距离的情境下有不同的影响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文巧甜  郭蓉  夏健明  
现有对团队变革型领导力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单层次或跨层次的纵向垂直分析,而缺乏跨边界的横向协同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跨界团队中变革型领导、知识共享和权力距离如何影响协同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究。利用2017—2018年对169个金融科技企业项目团队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跨界团队中变革型领导对团队协同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变革型领导通过推动跨界团队成员间的知识共享程度而提高团队协同创新绩效;(3)跨界团队内的权力距离越小,将越增强变革型领导对成员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推动作用;(4)团队内权力距离越小,知识共享在变革型领导与跨界团队协同创新之间所发挥的中介作用越强。研究结论为中国情境下跨界团队中领导力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经济下组织有效地提高适应性协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生敏  
面对动荡多变的外界环境,领导者需要员工及时地纠错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营。然而,上下级的心理距离造成员工对建言后果的负面预期,形成了"知错不言"的障碍。本文采用77份领导者和517份员工的配对问卷,使用多层次线性回归模型,从积极领导学的视角探讨了员工建言情境中负面预期的边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负面预期在权力距离与抑制性建言之间起中介作用,真实型领导弱化了员工权力距离与负面预期之间的积极影响关系,同时,真实型领导强化了负面预期和员工抑制性建言的消极影响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领导者在下属负面预期情境下改善抑制性建言状况,以增加有效的组织实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冰  孙艳  齐蕾  
本文以来自成都、济南和聊城等7个典型城市、52个团队的277份团队成员问卷作为样本,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包容型领导对关系冲突的影响,引入心理授权作为中介探究两者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分配公平在包容型领导与关系冲突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包容型领导对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包容型领导和心理授权对关系冲突有负向影响;心理授权部分中介包容型领导与关系冲突的关系;分配公平调节了心理授权对关系冲突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冰  孙艳  齐蕾  
本文以来自成都、济南和聊城等7个典型城市、52个团队的277份团队成员问卷作为样本,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探究包容型领导对关系冲突的影响,引入心理授权作为中介探究两者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分配公平在包容型领导与关系冲突之间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包容型领导对心理授权有正向影响,包容型领导和心理授权对关系冲突有负向影响;心理授权部分中介包容型领导与关系冲突的关系;分配公平调节了心理授权对关系冲突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金生  张迪  
创新网络是企业获得外部关键性创新资源、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平台。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风格是影响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学习、角色认知、社会交换、嵌入性等理论为基础,将心理距离纳入核心企业伦理型领导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中,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381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道德公平、角色界定、权力分享分别对关系稳定型、合作满意型、创新能力提升型合作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心理距离对道德公平、角色界定与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但是对权力分享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该作用机制研究为提升合作创新绩效提供了新路径,对企业与外部组织开展合作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锋  邹鹏  于渤  
现有产品体验局限于对产品质量的感知,忽视了体验过程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本文基于建构层次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在产品体验过程中融入影响消费者认知框架的方法,检验心理距离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采用自然实验方法,以产品信息不对称性为调节变量,探究产品体验在不同产品类型、不同感知可能性条件下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在购买信用型产品时,当消费者感知获得产品体验机会可能性小时,更可能购买合意性(desirability)高、可得性(feasibility)低的产品;当消费者感知获得产品体验机会可能性大时,更可能购买合意性低、可得性高的产品;心理距离没有对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建丽  孙明贵  
选取了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中居前列的广东、上海及山东三地部分组织的293名研发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在包容型领导三个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心理资本在开放性和有效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在易接近性对员工创新行为作用路径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可通过提升员工心理资本水平,激发员工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促使员工产生更多的创新构想及创新行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鹏  时勘  林振林  
文章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威权型领导行为、心理状态与员工建言/沉默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模型。通过对398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威权型领导对员工建言与沉默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心理状态(心理授权、心理安全感与愤世嫉俗)在威权型领导与员工建言/沉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威权型领导对员工建言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以通过影响心理授权间接影响员工建言。威权型领导行为对员工沉默具有直接正向影响作用,还可以通过降低员工的心理安全感,提高员工的愤世嫉俗情绪,间接影响员工沉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增茂  王长峰  杨洪军  
当前很多企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消费情境中,但部分顾客对人工智能存在厌恶与抗拒的态度。基于人工智能向顾客提供服务的情境,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人工智能拟人化水平对顾客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研究一验证了高拟人化比低拟人化的人工智能获得更高的顾客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二验证了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即顾客在面对高拟人化的人工智能时,会因更近的心理距离产生更高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三验证了消费情境的调节作用,即对于享乐型消费情境,人工智能拟人化水平越高,顾客持续使用意愿越强,但对于功能型消费情境,高拟人化的人工智能并不能促使顾客产生更强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结论对企业优化人工智能服务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