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6)
- 2023(8091)
- 2022(6800)
- 2021(6209)
- 2020(5306)
- 2019(11832)
- 2018(11625)
- 2017(21318)
- 2016(12161)
- 2015(13720)
- 2014(13450)
- 2013(13219)
- 2012(12591)
- 2011(11507)
- 2010(11685)
- 2009(10993)
- 2008(11223)
- 2007(10148)
- 2006(9154)
- 2005(8553)
- 学科
- 济(42434)
- 经济(42334)
- 管理(38280)
- 业(33789)
- 企(29318)
- 企业(29318)
- 方法(16672)
- 财(15237)
- 制(14472)
- 学(14223)
- 数学(13851)
- 数学方法(13604)
- 农(11680)
- 中国(11550)
- 业经(10580)
- 体(10099)
- 务(9173)
- 财务(9153)
- 财务管理(9127)
- 企业财务(8710)
- 体制(8462)
- 银(8461)
- 银行(8409)
- 融(8146)
- 金融(8143)
- 行(8065)
- 贸(7962)
- 贸易(7958)
- 易(7742)
- 环境(7713)
- 机构
- 大学(183778)
- 学院(179735)
- 研究(71208)
- 济(67505)
- 经济(65947)
- 管理(60878)
- 中国(52480)
- 理学(51867)
- 理学院(51107)
- 管理学(49889)
- 管理学院(49582)
- 科学(47887)
- 农(41162)
- 京(40279)
- 所(39326)
- 研究所(36044)
- 财(35846)
- 农业(33029)
- 业大(31711)
- 中心(30997)
- 江(29712)
- 财经(27255)
- 院(25923)
- 北京(25122)
- 经(24701)
- 省(24606)
- 范(23619)
- 师范(23138)
- 州(22408)
- 科学院(21304)
- 基金
- 项目(123009)
- 科学(95792)
- 基金(90372)
- 家(83668)
- 国家(83054)
- 研究(81609)
- 科学基金(68256)
- 社会(50676)
- 社会科(47808)
- 社会科学(47793)
- 自然(47651)
- 省(47355)
- 基金项目(47322)
- 自然科(46539)
- 自然科学(46517)
- 自然科学基金(45715)
- 划(42195)
- 教育(37815)
- 资助(37087)
- 编号(30270)
- 重点(29769)
- 部(27413)
- 成果(26342)
- 计划(26076)
- 发(25932)
- 创(25614)
- 制(25541)
- 科研(24796)
- 创新(24258)
- 课题(23023)
共检索到279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志荣 李向飞 刘文斌 谢帝芝 徐超 Jean-Jacques Yao Adjoumani
为探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 1α,PGC1α)基因在团头鲂糖代谢中的作用,实验从团头鲂肝脏中克隆获得了PGC1α基因的片段序列,并对其开展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研究了饥饿、高糖(糖水平:45%)饲料及葡萄糖负荷对团头鲂脑和肝脏PGC1α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获得的团头鲂PGC1α基因c DNA片段长为2 566 bp,其中包含1 404 bp的开放阅读框并编码467个氨基酸,与草鱼的同源性为96.79%;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饥饿10 d组鱼脑和肝脏中PGC1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饥饿再投喂1 h后恢复至对照组的表达水平。饲喂高糖饲料(12周)后,与对照组相比,鱼脑和肝脏中PGC1α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葡萄糖负荷后,脑和肝脏中PGC1α的mRNA水平在2 h内显著降低至最小值,随后逐渐升高至基础水平。研究表明,PGC1α在团头鲂糖代谢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波 唐永凯 俞菊华 谢骏 戈贤平
选用360尾翘嘴红鲌(Erythrocutl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体质量约40g。随机分成为2组,分别为高脂组(脂肪质量分数19.93%,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4.45%)、低脂组(脂肪质量分数9.92%,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12.38%),每组设3个重复,饲养8周。分别于摄食后0h、3h、6h、12h、24h测定血液指标、糖代谢酶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E.C.2.7.1.1)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E.C.3.1.3.9)活性及基因表达,并分析高脂肪与低脂肪水平日粮对翘嘴红鲌生长的影响。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泓宇 毛义波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章双 陈立侨
为研究饲料糖水平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血浆生化指标、肝/肌糖原的影响及葡萄糖耐受能力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食性的吉富罗非鱼、卵形鲳鲹和军曹鱼为研究对象,以糊精为糖源,3种鱼各设置低、中、高(C_L、C_M、C_H;吉富罗非鱼:20%、30%、40%;卵形鲳鲹:13%、26%、39%;军曹鱼:12%、24%、36%)3个不同饲料糖添加水平,依次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并进行葡萄糖注射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糖水平对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系数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以C_L组最高(P<0.05);增重率与特定生长率最高值均出现在C_H组中,显著高于C_L组(P<...
关键词:
饲料糖 食性 鱼类 生长 葡萄糖耐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晶 梁旭方 蔡文静 高俊杰 旷玉兰 魏君冉 何珊
为了探讨6-磷酸葡萄糖酶催化亚基(glucose-6-phosphatase catalytic subunit,G6PC)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糖代谢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序列比对的方式,在草鱼基因组中获取了3个g6pc基因的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将其分别命名为g6pca、g6pcb1和g6pcb2,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斑马鱼(Danio rerio)、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人(Homo sapiens)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似度分别为85%~94%、64%~83%和54%~66%。同线性分析表明g6pc在草鱼染色体上的分布与斑马鱼等高度相似,表明草鱼g6pc基因在进化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利用RT-PCR检测3个基因在鳃、脂肪、脑、心脏、肝、肾、前肠、中肠、后肠和肌肉10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g6pca在脑和肝中表达量较高,脂肪组织次之; g6pcb1在肝中表达量最高,中肠次之; g6pcb2在心脏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脂肪组织。同时探讨了高糖饲料对草鱼不同g6pc亚型转录水平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刺激草鱼肝细胞(L8824)后对g6pc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饲喂高糖饲料(7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草鱼肝脏g6pca mRNA水平显著升高, g6pcb1和g6pcb2 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离体情况,与5 mmol/L葡萄糖组相比,15 mmol/L葡萄糖显著增加了L8824的g6pca mRNA水平,且1 mol/L胰岛素可以抑制这种作用; 30 mmol/L葡萄糖对L8824 g6pca mRNA水平无显著性影响。本研究表明,草鱼g6pc发生加倍后存在功能分化,高糖可以诱导g6pca mRNA的表达,而对g6pcb1和g6pcb2的转录水平无影响,其具体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草鱼 g6pc 糖异生 组织表达 胰岛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琪 邓媛元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唐小俊 魏振承 池建伟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荣华 杨峰 孙君君 谢帝芝 秦超彬 杨丽萍 郑文佳 聂国兴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β基因在草鱼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草鱼PGC-1β基因的核心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了PG C-1β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同时研究了饥饿、饥饿再投喂及高糖(糖含量45%)高脂(脂含量8%)饲料对草鱼肝脏PGC-1β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所获得的草鱼PGC-1β基因部分c DNA片段长为885 bp(Gen Bank登录号:KM580493.1),共编码293个氨基酸,与斑马鱼的同源性为81%;该基因在脑中的表达量最高,肠和肝脏次之;与正常投喂组相比,饥饿(7 d)导致PGC-1β在肝脏中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毛义波 刘泓宇 谭北平 董晓慧 杨奇慧 迟淑艳 章双
为揭示斜带石斑鱼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特点,研究了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及饥饿处理对其生长、血浆生化指标及肝/肌糖原的影响。实验选取300尾初重为(35±0.28)g的幼鱼,设置持续投喂高(35%,CH)、中(21%,CM)、低(7%,CL)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组,以及持续投喂组(CM)、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投喂4周,投喂CM组饲料)、饥饿组(S)3个投喂模式组。饲养8周后饥饿24 h,以30 mg/100 g体质量腹腔注射葡萄糖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但无显著差异,饲料系数以CL组最高。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下,各组注射葡萄糖后1~3 h血糖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朝瑞 陈佩 张国军 丁颖 汪文乐 高媛圆 王乐怡 赵飞 冷平
为了解β-葡萄糖苷酶基因是否与葡萄果实成熟有关,从基因库中分离出了3个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别命名为VvBG1,VvBG2和VvBG3,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3个基因在葡萄浆果成熟过程中均有表达。果皮中,随着果实的成熟,VvBG1变化较平稳;VvBG2在转色期时略有降低,之后不断升高,在完熟期时达到最大值;VvBG3在成熟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转色期时达到高峰。果肉中,VvBG1和VvBG2分别与果皮VvBG2和VvBG3变化趋势相似;VvBG3在转色前期和成熟期时表达较低,在完熟期达到最大值。种子中,VvBG1在转色前期出现最大值,之后迅速降低;随着果实的成熟,VvBG2不...
关键词:
葡萄 脱落酸水平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培根 尤瑜敏 戚晓玉 张宗恩 耿作献 戴辉明
采用浓盐酸水解法从甲壳素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经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 ,以吡啶∶乙酸乙酯∶水∶冰醋酸 (5∶5∶3∶1 ,V/V)为展层剂进行纸层析鉴定 ,其Rf 值为 0 .44。氨基葡萄糖盐酸盐重新溶于水后比旋光度随时间而变化 ,从 1 0 0°降至 72°左右 ,2小时后处于稳定 ,[α]2 0D 为 71 .9°。经化学测定 ,氯离子含量为1 6 .74%。红外光谱显示 ,在 330 7.8cm-1、30 98.9cm-1、1 6 1 5 .0cm-1、1 5 34 .1cm-1、1 4 1 7.9cm-1、1 0 93.8cm-1、1 0 33.6cm-1、91 2 .0cm-1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萍 丁月 鲁群 谭军 张久亮 刘睿
通过乙醇提取、液液萃取结合柱层析分离得到河南蜂胶和杨树胶中不同极性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判定分离效果、确定分离成分;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评价各分离组分的体外降血糖活性;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评价该分离组分体内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功效。结果显示,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效果最优,IC50值分别为39.03±2.76和28.28±3.79μg/mL,并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肠内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血糖水平恢复和保持血糖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皆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鹤忠 丁磊 宋学宏 王永玲 杨彩根
选用典型的淡水肉食性鱼类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和草食性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为对象进行糖耐量初步实验。青鱼和草鱼的体重分别为(63±3)g和(46±2)g,在实验室适应4周后禁食24h,以高剂量(H)1.67g/(kg体重)和低剂量(L)0.42g/(kg体重)灌喂葡萄糖,比较研究其代谢反应。结果显示,2种鱼灌喂不同剂量葡萄糖后都出现持久的高血糖,青鱼血糖含量高于灌喂相同剂量的草鱼,灌喂剂量越高,血糖含量越高。草鱼组及青鱼L组在灌喂葡萄糖后血浆总氨基酸和甘油三酯先降后升,但青鱼H组口服葡萄糖后血浆总氨基酸和甘油三酯先升高。青鱼H组...
关键词:
青鱼 草鱼 糖耐量 糖代谢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可成友 吴晓芳 刘世强
寻找并鉴定玉米葡萄糖苷酶2(Glu2)新的突变类型。以单粒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5 ̄15d的幼苗为试材,提取葡萄糖苷酶进行电泳检测,对所发现的新的异型材料,提取正在表达高峰时期的RNA,并对其进行逆转录、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发表过的Glu2的DNA序列相比较,发现有99.58%是相同的。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99.64%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第58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谷氨酸;第212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组氨酸。DNA序列分析是区别不同遗传性状以及新突变类型的根本方法,再加上氨基酸序列分析就能更进一步解释了造成遗传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为深入研究性状变异和有目的的改良性状,起到积极的指...
关键词:
玉米葡萄糖苷酶 突变类型 DNA测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洪昌 刘敬梅 Samuel S. Sun
首先对影响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所有被检测的因子中,磷酸根对酶的保护作用最强,而Tris-盐酸则效果极差。在磷酸缓冲液中添加二硫苏糖醇、PMSF、葡萄糖和镁离子等可能的保持试剂未能进一步提高酶的稳定性。另外,pH对PGM酶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酸性pH不利于酶活性的保持,在pH8.0时酶最为稳定。因此,本实验对PGM同工酶的纯化均在pH8.0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依次经过抽提、分步硫酸铵沉淀、SephadexG75柱层析以及二乙氨乙基纤维素柱高效液相色谱(DEAE-HPLC)等分离步骤,我们纯化了大白菜品种“白阳”黄化种苗中的3个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郎蒙 李燕 蒋蔚薇 孙慧敏 宋益善
该研究以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粉为原料,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指标,在确认最佳生物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并用超滤和G-25进行分离纯化,凝胶色谱法探究酶解液和多肽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酶解效果最佳;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5.9 h、料液比3.75:1、酶添加量0.062 g/g_((原料));酶解液的分子量集中分布在3000 u以下,占98.63%;经超滤C4(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锐鑫 刘泓宇 谭北平 董晓慧 迟淑艳 杨奇慧 章双
设置持续投喂组(C,持续投喂8周)、饥饿再投喂组(R,饥饿4周+再投喂4周)和持续饥饿组(S,饥饿8周)3个处理组,研究3种不同饥饿处理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和糖代谢相关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影响,同时在此实验基础上研究草鱼在急性高糖负荷胁迫下的糖耐受能力、糖代谢相关酶和GLUT1的变化规律,旨在阐明草鱼在饥饿及再投喂处理条件下的糖代谢特征。选取初重为(125.35±0.54)g的草鱼,饲养8周后以30 mg/100 g体重的剂量腹腔注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