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5)
2023(3244)
2022(2865)
2021(2768)
2020(2348)
2019(5269)
2018(5167)
2017(10020)
2016(5846)
2015(6513)
2014(6662)
2013(6547)
2012(6545)
2011(5894)
2010(6012)
2009(5789)
2008(5891)
2007(5592)
2006(4980)
2005(4614)
作者
(19369)
(16609)
(16353)
(15555)
(10588)
(8167)
(7401)
(6501)
(6226)
(6141)
(5724)
(5609)
(5491)
(5477)
(5452)
(5064)
(4927)
(4896)
(4766)
(4753)
(4303)
(4168)
(4093)
(3751)
(3743)
(3712)
(3623)
(3592)
(3580)
(3464)
学科
(25405)
经济(25379)
管理(13780)
(13580)
方法(11860)
(10662)
企业(10662)
数学(10358)
数学方法(10153)
(8155)
中国(6360)
(6271)
贸易(6265)
(6142)
(5883)
(5849)
地方(5552)
(4566)
(4368)
农业(4173)
税收(4164)
(4141)
理论(4085)
业经(4022)
地方经济(3927)
(3703)
金融(3701)
(3618)
银行(3591)
(3412)
机构
大学(87441)
学院(85733)
研究(34173)
(33424)
经济(32694)
管理(27073)
中国(24925)
科学(23677)
理学(22786)
理学院(22465)
管理学(21770)
管理学院(21637)
(20807)
(19675)
(19477)
研究所(17978)
农业(16657)
(15993)
业大(15796)
中心(14926)
(14381)
(12606)
财经(12338)
(12241)
北京(12192)
(11172)
(11056)
经济学(10955)
技术(10924)
(10900)
基金
项目(55252)
科学(41475)
基金(39487)
(37131)
国家(36864)
研究(35010)
科学基金(29514)
(21639)
社会(21019)
自然(20766)
自然科(20359)
自然科学(20348)
基金项目(20013)
自然科学基金(19987)
社会科(19886)
社会科学(19882)
(18558)
资助(17638)
教育(16267)
重点(12968)
编号(12870)
计划(12135)
(11765)
(11666)
成果(11446)
科技(11162)
科研(11122)
(10833)
创新(10283)
大学(9899)
期刊
(39457)
经济(39457)
研究(25951)
学报(22137)
(19218)
中国(18928)
科学(17311)
大学(15734)
学学(15033)
(12937)
农业(12830)
管理(11678)
教育(8801)
(7251)
金融(7251)
技术(7087)
经济研究(6976)
(6860)
财经(6559)
业大(6521)
(6176)
(5817)
国际(5761)
(5675)
农业大学(5473)
问题(5257)
统计(5104)
业经(5084)
林业(4507)
技术经济(4500)
共检索到138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少奎  高泽霞  罗伟  段晓克  李艳和  王卫民  
为了研究团头鲂微卫星引物在厚颌鲂中跨种扩增的适用性,并进行其杂交F1的鉴定,实验筛查了90个团头鲂EST-SSR位点在厚颌鲂中的扩增效果,同时选取了26对团头鲂与厚颌鲂微卫星引物对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其正交和反交杂交F1共4个组合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团头鲂9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6个(84.4%)在厚颌鲂中能够稳定扩增,随机选取50个位点在厚颌鲂30尾野生个体中扩增获得了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通过10对团头鲂EST-SSR与16对厚颌鲂SSR引物在4个组合中扩增后发现,4个位点(MP01,MP03,MP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朱振秀  王春英  余勇奇  王绍全  赵宜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SHALABY Hany said ali  易少奎  王卫民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_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文  赵鸿昊  杨振华  赵炎  古勇明  王卫民  高泽霞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永义  顾志敏  叶金云  杨元杰  朱俊杰  黄鲜明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运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从24个SRAP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1个多态性引物组合,共得到136条清晰稳定的扩增位点,其中124个扩增位点具有多态性,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8个多态性条带,显示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杂种F1的SRAP扩增条带均能在亲本中找到,未发现杂种F1特异性条带,直观显示杂种F1确为杂交种。翘嘴红鲌、团头鲂及其杂种F1的Nei’s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19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文1  2  赵鸿昊1  2   杨振华1  2   赵 炎1  2   古勇明3   王卫民1   高泽霞1  2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洪洪  郑国栋  吴成宾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探讨三角鲂、翘嘴鲌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性能与形态差异,本研究开展了广东东江三角鲂(MT)与长江水系翘嘴鲌(CA)远缘杂交实验,获得了三角鲂♀×翘嘴鲌♂新型鲂鲌杂交F1优良组合。以团头鲂(MA)♀×翘嘴鲌♂杂交F1、三角鲂、翘嘴鲌、团头鲂自交子代4个群体为对照,比较分析了MT♀×CA♂杂交F1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1)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在1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父本CA杂种优势;2龄时,MT♀×CA♂、MA♀×CA♂表现出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3龄时,MT♀×CA♂不仅具显著的超双亲生长优势,且体质量也显著高于MA♀×CA♂。(2)MT♀×CA♂的可数和可量性状多数表现为中间型。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显示,MT♀×CA♂臀鳍等多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平均杂种指数为65.00,接近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CA。可量性状表明MT♀×CA♂有7个性状分别与父母本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杂种指数为51.61,接近理想的中间值。(3)聚类分析显示鲂鲌杂种MT♀×CA♂和MA♀×CA♂聚为一支,MT和MA聚为一支,然后这两支汇聚后与CA聚为一支。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达56.02%的3个主成分,反映了鱼体高、躯干、头部和尾部的形态变异;通过构建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判别准确率为87.1%~100.0%。研究表明,三角鲂(♀)×翘嘴鲌(♂)F1杂种表现出生长快、形态优等优良性状,有望进一步培育成为优良鲂鲌杂交新品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瑞丹  张启翔  
应用形态学鉴定和AFLP分子标记实验都证明 ,在所检测的 31个杂种中 ,有 2 8个是真正的杂种。通过聚类分析及条带直观检测 ,分析并去除了 3个假杂种。实践证明 ,形态学与AFLP分子检测相结合 ,是梅花杂交育种中杂种检测的高效手段。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杨建新  高永平  张慈军  俞丽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团头鲂♀×翘嘴红鲌♂)杂种F1的含肉率、肌肉营养成分(蛋白质、粗脂肪、水分、灰分)以及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种的含肉率平均为84.38%、蛋白质含量为19.99%、脂肪含量为1.35%、灰分含量为1.40%、水分为77.19%、总氨基酸含量为18.59%,氨基酸含量中许多指标明显高于作为对比的几种经济鱼类。因此杂种F1可考虑作为一个新的养殖对象进行开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金万昆  朱振秀  王春英  余勇奇  王绍全  赵宜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沛曈  迟天华  刘颖鑫  范宏虹  王海滨  管志勇  房伟民  陈发棣  张飞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二倍体异色菊和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测定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的萎蔫指数、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根长、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和干质量根冠比等10个形态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鉴定耐旱性,利用SSR分子标记研究其遗传多态性,并实施关联分析。[结果]干旱胁迫下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数量性状表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0.99%~59.84%。主成分分析将10个形态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可以解释67.57%的表型变异,其中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萎焉指数和干质量根冠比的权重较大,说明与耐旱性密切相关;基于这6个耐旱相关指标平均隶属函数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强抗旱、抗旱、低抗旱和不抗旱4类,平均隶属函数值为0.61、0.46、0.36和0.27。33对EST-SSR引物共扩增出19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0条,多态性比率为85.8%,相似系数为0.45~0.86,平均值为0.7;基于多位点关联分析方法挖掘到4个SSR位点与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和萎焉指数3个耐旱相关指标显著关联(LOD>2.5),表型变异解释率为4.03%~15.11%。[结论]初步明确了异色菊×菊花脑种间杂交F_1代群体耐旱性和遗传多态性水平,获得一批优异耐旱种质,将为菊花耐旱性遗传改良提供重要材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 × Culter alburnus (♂)]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_(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两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种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 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文志  郑国栋  吴成宾  王成龙  杜尚可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1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 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