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0)
- 2023(5943)
- 2022(5292)
- 2021(4793)
- 2020(4013)
- 2019(8572)
- 2018(8638)
- 2017(15683)
- 2016(8737)
- 2015(9529)
- 2014(8820)
- 2013(8312)
- 2012(7459)
- 2011(6939)
- 2010(7038)
- 2009(6693)
- 2008(6324)
- 2007(5518)
- 2006(4972)
- 2005(4361)
- 学科
- 济(28000)
- 经济(27962)
- 管理(24520)
- 业(19776)
- 企(16368)
- 企业(16368)
- 方法(11288)
- 环境(11011)
- 学(10045)
- 数学(9269)
- 数学方法(9069)
- 农(9019)
- 中国(7641)
- 财(7489)
- 划(7096)
- 业经(6665)
- 地方(5990)
- 贸(5935)
- 贸易(5933)
- 农业(5859)
- 易(5745)
- 理论(5576)
- 制(5527)
- 和(5437)
- 规划(4889)
- 环境规划(4718)
- 务(4691)
- 财务(4678)
- 财务管理(4669)
- 资源(4622)
- 机构
- 学院(121020)
- 大学(119361)
- 研究(43865)
- 济(41603)
- 经济(40642)
- 管理(40481)
- 理学(35228)
- 理学院(34760)
- 管理学(33797)
- 管理学院(33609)
- 科学(31755)
- 中国(30984)
- 农(26844)
- 京(25175)
- 所(23999)
- 研究所(22385)
- 业大(21602)
- 农业(21596)
- 财(19661)
- 中心(19285)
- 江(19269)
- 范(17347)
- 师范(17015)
- 院(16330)
- 财经(15745)
- 技术(15138)
- 北京(15029)
- 州(14911)
- 省(14484)
- 经(14169)
- 基金
- 项目(86489)
- 科学(66475)
- 基金(61443)
- 研究(58763)
- 家(56488)
- 国家(56036)
- 科学基金(46190)
- 社会(36243)
- 省(35678)
- 社会科(34225)
- 社会科学(34216)
- 基金项目(32451)
- 自然(31501)
- 自然科(30731)
- 自然科学(30718)
- 划(30296)
- 自然科学基金(30122)
- 教育(27169)
- 资助(24811)
- 编号(23393)
- 重点(20636)
- 发(19226)
- 成果(18613)
- 计划(18251)
- 创(18213)
- 部(17877)
- 科研(17637)
- 创新(17117)
- 课题(17042)
- 科技(16311)
共检索到173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柏湘 王伟峰 王卫民 王焕岭
为寻找耐低氧相关SNPs分子标记辅助团头鲂优良品种选育,利用团头鲂低氧耐受和敏感群体的转录组数据,进行SNPs位点的开发和鉴定,获得52 623个可能的SNPs位点,其中碱基转换和颠换型位点分别占57.4%(30 192个)和31.9%(16 802个);同义SNPs占编码区总SNPs的99.7%,非同义SNPs仅有32~35个;使用PCR-RFLP技术对筛选出的5个非同义的多态性SNPs进行耐低氧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lin2-A1157G和Hif-3α-A2917G位点的SNPs在团头鲂亲本群体中与低氧耐受性状显著相关,但在子代群体中却与低氧耐受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这说明亲代中筛选出的分子标记并不一定适用于子代群体,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时需要考虑标记在子代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团头鲂 低氧 SNP 性状关联分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湛宁 李福贵 郑国栋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了指导团头鲂耐低氧群体的后续选育工作开展,利用筛选出的20对微卫星引物,比较分析了团头鲂耐低氧群体(TN)及其减数分裂(TNM)、有丝分裂(TNDH)雌核发育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团头鲂TN、TNM、TNDH及团头鲂"浦江1号"(TPJ1)对照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3.90、3.55、3.45、4.25,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7853、0.3934、0.2768、0.8075,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6491、0.5563、0.4870、0.6855,平均多态信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鑫杰 陈楠 黄春筱 王慧娟 王卫民 王焕岭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及电镜方法观察低氧对心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氧可导致团头鲂心脏组织结构的变化及线粒体损伤;通过TUNEL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低氧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并引起抑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的变化;基于蔗糖梯度离心法提取心脏线粒体,并分析线粒体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低氧(DO:(2.5±0.5)Mg/L)可引起团头鲂心脏线粒体中MDA含量及SOD活性的降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余欣欣 武纪文 郑国栋 邹曙明
为探究急性低氧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鳃组织氧化还原稳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s,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检测急性低氧胁迫下鳃组织的氧化应激水平,并采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了团头鲂鳃组织细胞的凋亡,同时还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团头鲂鳃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 3、Caspase 8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溶解氧含量为(2.0±0.1) mg/L的低氧环境下,团头鲂鳃组织中SOD、CAT活性及MDA的含量均在6 h、12 h时显著增加(P<0.05)、2.32倍(P<0.05)及2.59倍(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洪波 郭世荣 刘艳红 汪天 孙艳军 胡晓辉
在根际低氧胁迫下,采用喷叶处理的方法,研究了外源Ca2+及其质膜Ca2+通道抑制剂La3+和Ca2+螯合剂EGTA对网纹甜瓜幼苗根系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H2O2和MDA含量以及产生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Ca2+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和叶片SOD、POD、CAT活性,降低了H2O2、MDA含量和的产生速率,提高了幼苗的耐低氧能力;而叶面喷施La3+和EGTA处理,幼苗SOD、POD、CAT活性显著降低,加重了活性氧的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幼苗耐低氧能力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师恺 顾敏 于海静 姜玉萍 周艳虹 喻景权
【目的】明确腐胺(putrescine,Put)对黄瓜根际低氧耐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黄瓜为材料,分别在抑制和不抑制酸还原过程的条件下,在水培体系中对植物进行Put和根际低氧胁迫处理。【结果】外源Put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的实际(NRact)和最大(NRmax)活性,且这种作用在低氧胁迫植株中表现尤为明显。Put缓解了低氧胁迫下黄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以及根系线粒体总呼吸(Vt)、细胞色素途径呼吸(Vcyt)和交替途径呼吸(Valt)速率的下调。然而,当硝酸还原过程被钨酸钠抑制后,Put不仅失去了对光合作用及线粒体呼吸的缓解作用,反而进一步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云涛 高云红 李明月 赵侠 李文升 庞尊方 关长涛 贾玉东
为阐明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低氧耐受能力及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本研究通过生理学和生态学方法,查明了2种不同规格斑石鲷临界氧分压(critical oxygen tension, P_(crit))和失去平衡点(loss equilibrium, LOE)时的溶解氧浓度,观察了自然耗氧条件下其呼吸行为变化,分析了低氧胁迫和恢复溶解氧过程中血液皮质醇和葡萄糖含量、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浓度、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数目,红细胞积压(hematocrit, HCT)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23.0±0.5) ℃、氨氮浓度小于0.5 mg/L、亚硝酸盐浓度0~0.05 mg/L,盐度30、pH 7.80条件下,200 g和50 g斑石鲷P_(crit)值分别为(4.05±0.09)和(3.15±0.12) mg/L,LOE值分别为(1.16±0.08)和(0.93±0.11) mg/L,且50 g斑石鲷到达LOE值时间(t=480 min)晚于200 g斑石鲷(t=110 min);自然耗氧过程中,2种规格斑石鲷呼吸频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P_(crit)值处显著升高,达到最大值(P<0.05)。低氧胁迫导致血浆葡萄糖和皮质醇含量显著升高,在LOE值处达到最大值(P0.05)。综上,50 g斑石鲷与200 g斑石鲷相比,其低氧耐受能力更强,200 g斑石鲷对低氧胁迫应激反应更敏感,2种规格斑石鲷均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提高血液WBC和RBC数目、皮质醇、葡萄糖和Hb浓度,增强对溶解氧的吸收利用,应对低氧胁迫导致的生理状态改变,相关结果为斑石鲷高效养殖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淑青 张月星 马强 徐后国 卫育良 梁萌青
在水产养殖鱼粉鱼油供应相对紧缺的背景下,充分挖掘碳水化合物(糖类)的营养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低氧是水产养殖中一种常见的环境应激。大量研究表明,鱼类在低氧条件下主要利用糖来提供能量,但饲料糖源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生长和急性低氧耐受性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分别在饲料中添加玉米淀粉或糊精(玉米淀粉水解物)作为糖源,养殖8周后,测定生长、急性低氧存活率、代谢产物和低氧诱导因子(HIF)信号通路等指标。结果显示,与淀粉组相比,糊精虽然不会影响红鳍东方鲀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但显著提高了其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的存活率。在常氧条件下,淀粉组和糊精组肝脏的糖原和乳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肝脏的乳酸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淀粉组(P<0.05)。在低氧条件下,糊精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但淀粉组血清和肝脏的TG含量在低氧后却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用易消化的糊精替代玉米淀粉激活了HIF信号通路介导的无氧糖酵解来为鱼体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还可以抑制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了O_2的消耗,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对急性低氧的耐受性。本研究结果为鱼类耐低氧饲料的设计和健康养殖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晓晖 冯翠 王巧欣 邹桂伟 梁宏伟
为了探究miR-17a-5p在鲢低氧胁迫下的功能,在前期鲢small RNA测序的基础上对鲢miR-17a-5p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双荧光素酶活性验证其与HIF-1α的靶向关系,并检测低氧胁迫下miR-17a-5p和其靶基因在鲢肝脏、脑、心脏和鳃四个组织中的动态表达特征。结果显示,鲢miR-17a-5p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预测出381个miR-17a-5p的潜在靶基因显著富集在硫代谢、mTOR信号通路以及萜类骨架的生物合成3个KEGG信号通路上。miR-17a-5p可与HIF-1α mRNA的3′UTR结合,并降低HIF-1α mRNA水平,低氧胁迫下miR-17a-5p的表达呈下降趋势,而HIF-1α表达则呈上升趋势;3个显著富集KEGG通路中的11个miR-17a-5p潜在靶基因在低氧胁迫过程中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尤其是肝脏中的表达,除SGK1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低氧胁迫下鲢各组织中miR-17a-5p的表达下调减弱了其对靶基因的抑制作用,进而导致HIF-1α、ddit4和Lrp5等响应低氧胁迫的基因表达上调。本研究为低氧胁迫下鲢miRNA的表达与调控机制提供新见解,也为培育耐低氧的鲢新品系(种)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SHALABY Hany said ali 易少奎 王卫民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_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燕静 狄桂兰 孔祥会 张杰 李莉 聂国兴 李学军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0±0.2)、(4.0±0.2)和(6.0±0.2)mg/l)]下饲养7 d后,实验组每尾鱼腹腔注射2 mg/m l poly I:C 100μl,对照组每尾注射0.75%Na Cl溶液100μl,分别在注射后12、24、48、96和168 h时测定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析Cu/ZNSod...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春枝 李忠 梁宏伟 王丹 吴奎 邹桂伟
为研究线粒体ATP酶F1-δ基因在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中的作用,采用RACE-PCR技术克隆出该基因全长,应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急性低氧胁迫过程中不同溶氧浓度下该基因的组织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鲢线粒体ATP酶F1-δ基因全长762 bp,开放阅读框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残基,5′端非编码区114 bp,3′端非编码区168 bp。鲢与斑马鱼(Danio rerio)线粒体F1-δ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达到89%;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罗非鱼(Oreochromis ...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顾孝连 徐兆礼
水体溶解氧浓度低于2 mg/L时,通常称水体为低氧或缺氧(hypoxia)。目前,中国的长江口等许多河口及近岸海域的底层水体出现了季节性低氧区,这些低氧区对鱼类等水生动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这应引起政府及研究部门的关注。本文综述了低氧区的成因,分析了低氧对水生动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水生动物对低氧的分子响应研究进展,最后综述了低氧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我国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低氧区海洋物理、海洋生物等基础数据的收集,同时,要加强低氧区对我国主要渔场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低氧 水生动物 海洋生态系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盛明 祝孟茹 潘方艳 王柠 傅洪拓 戈贤平
氧是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动物处于低氧环境时,机体的生化反应和生理功能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严重时可引起一系列机体损伤甚至死亡。低氧胁迫下的应激机制是涉及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调控过程,与哺乳动物相比,甲壳动物的低氧应激与分子适应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分析了低氧胁迫产生原因,并从生理层面阐述了甲壳动物对低氧胁迫的应激反应和生理适应策略、以及低氧对甲壳动物的行为、存活、抗氧化能力和代谢的影响,又从HIF-1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凋亡通路阐述了甲壳动物对低氧环境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本文在总结低氧信号传导及其调控通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低氧胁迫对甲壳动物影响的预防和调控手段,包括选育耐低氧新品种和营养调控手段,以期为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甲壳动物低氧应激和分子适应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甲壳动物 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 分子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