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19)
2023(7059)
2022(5861)
2021(5116)
2020(4062)
2019(9036)
2018(8813)
2017(15922)
2016(8840)
2015(9932)
2014(9927)
2013(9827)
2012(9607)
2011(8973)
2010(9165)
2009(8153)
2008(8095)
2007(7306)
2006(6713)
2005(6415)
作者
(28581)
(23952)
(23935)
(22498)
(15323)
(11646)
(10652)
(9399)
(9187)
(8677)
(8341)
(8047)
(8038)
(7878)
(7729)
(7358)
(7064)
(6980)
(6962)
(6881)
(6209)
(6185)
(5936)
(5528)
(5441)
(5418)
(5398)
(5297)
(4952)
(4913)
学科
(41438)
经济(41401)
(20247)
管理(18612)
地方(16996)
中国(15996)
(13580)
企业(13580)
(13489)
业经(10726)
(10234)
地方经济(9671)
农业(9505)
(9102)
方法(8974)
(8169)
金融(8169)
(7987)
银行(7970)
(7901)
(7753)
贸易(7742)
(7391)
数学(7287)
数学方法(7200)
环境(7053)
(6850)
发展(6753)
(6728)
技术(6504)
机构
学院(127930)
大学(124730)
研究(54578)
(49843)
经济(48624)
管理(41340)
中国(40884)
科学(35803)
理学(33783)
理学院(33235)
管理学(32532)
管理学院(32298)
(29909)
(28832)
(28459)
研究所(27187)
中心(24072)
(22890)
农业(22270)
(22130)
业大(20696)
(20228)
师范(19938)
(19868)
(19725)
北京(18842)
(17967)
科学院(17197)
财经(16903)
技术(16372)
基金
项目(82374)
科学(63795)
研究(59138)
基金(56592)
(51243)
国家(50747)
科学基金(41442)
社会(35838)
(34730)
社会科(33837)
社会科学(33832)
基金项目(29529)
(29414)
自然(26555)
教育(26073)
自然科(25880)
自然科学(25875)
自然科学基金(25371)
(25183)
编号(24001)
资助(22660)
重点(19991)
成果(19915)
发展(19676)
(19297)
课题(18604)
(17204)
(16672)
计划(16546)
创新(16111)
期刊
(66931)
经济(66931)
研究(42500)
中国(34203)
(27898)
学报(24197)
科学(21873)
农业(19403)
教育(18163)
大学(17297)
管理(16943)
学学(16367)
(15601)
(14683)
金融(14683)
业经(12729)
技术(11242)
经济研究(10522)
(10292)
问题(8372)
财经(7987)
资源(7176)
(6941)
科技(6916)
(6817)
(6582)
国际(6578)
世界(6575)
业大(6366)
商业(6362)
共检索到217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文1  2  赵鸿昊1  2   杨振华1  2   赵 炎1  2   古勇明3   王卫民1   高泽霞1  2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博文  赵鸿昊  杨振华  赵炎  古勇明  王卫民  高泽霞  
运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3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团头鲂、长春鳊及其杂交子代(团头鲂♀×长春鳊♂)的形态学差异和性腺发育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子代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同父母本相近,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显示杂交子代在形态上与母本团头鲂更相似,但遗传了父本长春鳊的全腹棱特征。对1龄和2龄杂交子代的性腺观察结果显示:1龄杂交子代性腺均呈细线状,肉眼很难分辨雌雄,组织切片观察精巢和卵巢大都处于Ⅱ期和Ⅲ期状态;2龄杂交子代的卵巢和精巢存在单侧发育和两侧不均衡发育的情况,大多处于Ⅳ期阶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SHALABY Hany said ali  易少奎  王卫民  
利用不同亚科的雌性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雄性鳡(Elopichthys bambusa)进行人工杂交获得子一代杂交个体,对团头鲂、鳡及其杂交子代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团头鲂(♀)×鳡(♂)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扩增和分析。结果显示,在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中,杂交F_1的性状更加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在可数性状上,杂交子代的背鳍棘数、胸鳍棘数、腹鳍棘数和臀鳍棘数与母本团头鲂及父本鳡都一致;而其余大多数性状,如背鳍鳍条数、腹鳍鳍条数、臀鳍鳍条数、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鳔室数,杂交子代的性状更接近于母本团头鲂。杂交鱼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全长为16 623 bp,与母本团头鲂一致,其碱基组成为31.23%A、16.19%G、24.69%T和27.90%C,且具有一定的A+T偏向性。其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37个基因,分别为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还有1个非编码区(D-Loop)。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团头鲂(♀)×鳡(♂)与母本团头鲂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父本鳡的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关文志  郑国栋  吴成宾  王成龙  杜尚可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了解鳊鲂鱼类及其杂交子代的生长状况及形态差异,对鲂属(Megalobrama)团头鲂(AA)、三角鲂(TT),鳊属(Parabramis)长春鳊(PP)自交群体及其杂交子代(AT、TA、AP和PA)共7个群体进行了生长对比,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繁殖后代的生长性状、可数性状、可量性状和框架性状的形态学差异进行分析。在实验组1中,AA绝对增重率最高(0.36 g/d),分别是TT(0.15 g/d)、AT(0.30 g/d)和TA(0.27 g/d)的2.4倍、1.2倍和1.3倍,且AT和TA绝对增重率显著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田刚  李思发  
于5月份团头鲂正常繁殖期前夕,以初次性成熟(二足龄)二倍体团头鲂为对照样本,同龄同池培育的同源倍间正交三倍体、同源倍间反交三倍体、异源倍间杂交三倍体为实验样本,分别取性腺,石蜡切片,镜检发育状况。发现团头鲂三倍体的性腺可归纳为三种情况:(1)性腺发育程度很低,表现为雄性二足龄三倍体的性腺外观细小,生殖细胞处于精原细胞水平。(2)性腺发育出现异常,表现在性腺外观畸形,有卵巢单侧不发育,有精巢大部分为细线,局部增粗等情况,还有发现外观无异常,但切片观察为雌雄嵌合体。(3)性腺发育无异常,表现为性腺外观没有异常,切片观察也能观察到各期典型的生殖细胞。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万昆  朱振秀  王春英  余勇奇  王绍全  赵宜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骁  朱晓磊  陈宏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佳  刘青华  施志仪  
研究了黄金鲈(Perca flavescens)雌鱼与伊犁鲈(Perca schrenki)雄鱼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和性腺发育。结果显示:经过690 d的生长比较,杂交鲈体重为(446.94±32.14)g,黄金鲈体重为(314.16±31.20)g,伊犁鲈体重为(446.94±32.14)g;杂交鲈体重增长比黄金鲈快33.91%,二者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杂交鲈体重增长比伊犁鲈低6.24%,杂交鲈与伊犁鲈体重无显著差异。二龄杂交鲈雌、雄性腺系数分别为(10.05±0.05)%和(1.64±0.01)%,显著低于黄金鲈雌、雄性腺系数(13.67±0.05)%和(3.60±0.0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少奎  高泽霞  罗伟  段晓克  李艳和  王卫民  
为了研究团头鲂微卫星引物在厚颌鲂中跨种扩增的适用性,并进行其杂交F1的鉴定,实验筛查了90个团头鲂EST-SSR位点在厚颌鲂中的扩增效果,同时选取了26对团头鲂与厚颌鲂微卫星引物对团头鲂自交子代、厚颌鲂自交子代及其正交和反交杂交F1共4个组合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团头鲂90个微卫星位点中有76个(84.4%)在厚颌鲂中能够稳定扩增,随机选取50个位点在厚颌鲂30尾野生个体中扩增获得了13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2,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7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通过10对团头鲂EST-SSR与16对厚颌鲂SSR引物在4个组合中扩增后发现,4个位点(MP01,MP03,MP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婷怡  潘晓赋  陈小勇  杨君兴  
根据传统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法测量了15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以及滇池金线鲃(S.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的10项传统可量性状数据和24项框架结构数据以及鳍条、侧线鳞和脊椎骨等可数性状数据。并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三者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可数性状差别不大,杂交F1代体表花纹与双亲相比发生一定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形态与母本滇池金线鲃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婷怡  潘晓赋  陈小勇  杨君兴  
根据传统形态度量学和框架结构形态学法测量了15月龄的杂交F1代(滇池金线鲃S.grahami♀×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以及滇池金线鲃(S.grahami)和西畴金线鲃(S.xichouensis)的10项传统可量性状数据和24项框架结构数据以及鳍条、侧线鳞和脊椎骨等可数性状数据。并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法(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三者的传统可量性状和框架结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可数性状差别不大,杂交F1代体表花纹与双亲相比发生一定变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的形态与母本滇池金线鲃形态较为相似。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3种鱼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翰昌  代丽  
本实验对鲫(Carassius auratus,♀)×禾花鱼(Procypris merus,♂)的杂交进行了研究,并比较分析杂交子一代(F1代)及其亲本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杂交获得杂种F1的受精率为92.5%、孵化率为89.3%,成活率82.9%。6月龄F1代7项测定的可数性状均偏向母本;可量性状中F1有5项偏向母本,2项偏向父本,1项超父母本。聚类分析显示F1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均接近于母本,而与父本差异较大。判别分析也显示F1形态更为接近母本,各组判别准确率为鲫83.3%,禾花鱼100%,F170%。结果表明,杂交F1形态表现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母本鲫对杂交F1遗传特性的影响强于父本禾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莉芳  罗丽飞  陈宇龙  高泽霞  
通过基因克隆获得了团头鲂3种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的CDS(coding sequence)序列:ERα(1 904 bp)、ERβ1(1 842 bp)和ERβ2(2 609 bp),比较不同物种间的ERs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显示团头鲂ERs与鲤、金鱼和斑马鱼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为分析ERs对团头鲂性腺与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分别以团头鲂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快慢群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ERs在不同年龄阶段生长快慢个体肌肉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在1龄到3龄团头鲂肌肉中,ERα和ERβ1在生长快组(FG)中的表达量整体高于生长慢组(SG)(P<0.05),并且ERα在1龄FG和SG团头鲂中的表达量差异比2龄和3龄团头鲂更为明显(P<0.05)。ERβ2在FG和SG团头鲂中的表达量差异与ERα和ERβ1相反(P<0.05),且在3龄雄性团头鲂中,ERβ2在FG组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SG组。在1龄和2龄雌性团头鲂中,雌激素受体基因ERα、ERβ1和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G组。在雄性团头鲂中,ERα在1龄FG组的性腺中的表达量高于SG组;1龄和2龄雄性团头鲂性腺中,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低于SG组,但在3龄雄性性腺中,ERβ2在FG组的表达量显著高于SG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ERs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鱼类生长和性腺发育,ERα、ERβ1和ERβ2可能组成一个复杂的调控体系,彼此相互影响,并共同调节机体生长和性腺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