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43)
2023(11202)
2022(9686)
2021(8883)
2020(7387)
2019(17146)
2018(16917)
2017(33044)
2016(18158)
2015(20415)
2014(20827)
2013(20802)
2012(20126)
2011(18513)
2010(19074)
2009(17874)
2008(17879)
2007(16515)
2006(14727)
2005(13614)
作者
(54276)
(45478)
(45354)
(43255)
(29077)
(21714)
(20820)
(17662)
(17165)
(16593)
(15502)
(15079)
(14629)
(14528)
(14411)
(14127)
(13924)
(13475)
(13211)
(13188)
(11513)
(11444)
(11137)
(10414)
(10413)
(10406)
(10253)
(10116)
(9199)
(9191)
学科
(82464)
经济(82381)
管理(49385)
(49282)
(37151)
企业(37151)
方法(30758)
数学(27022)
数学方法(26723)
(25722)
中国(25352)
地方(23495)
(19533)
业经(18041)
农业(17164)
(16304)
贸易(16292)
(16090)
(15810)
(15737)
(15258)
银行(15231)
(14738)
(14346)
金融(14344)
地方经济(12861)
(12697)
(12534)
环境(12510)
(12023)
机构
学院(265892)
大学(263104)
(113747)
经济(111182)
管理(98512)
研究(97229)
理学(82590)
理学院(81586)
管理学(80246)
管理学院(79717)
中国(75662)
科学(58286)
(57187)
(53679)
(50868)
(48218)
研究所(45518)
中心(45053)
(43686)
财经(40672)
业大(38303)
农业(37638)
北京(37047)
(36972)
师范(36637)
(36609)
(34804)
(34514)
经济学(34308)
(31109)
基金
项目(164052)
科学(127981)
研究(123321)
基金(115523)
(99632)
国家(98713)
科学基金(83284)
社会(76448)
社会科(72397)
社会科学(72376)
(65796)
基金项目(60232)
教育(56400)
(55224)
编号(52055)
自然(51846)
自然科(50558)
自然科学(50541)
自然科学基金(49611)
资助(48238)
成果(44094)
(41300)
重点(37256)
课题(37046)
(36289)
(33625)
发展(33562)
(32985)
(31629)
创新(31464)
期刊
(136649)
经济(136649)
研究(84422)
中国(58969)
(45577)
(41134)
学报(38698)
管理(36435)
科学(36364)
教育(32235)
(31844)
金融(31844)
农业(30599)
大学(29027)
学学(27079)
技术(23751)
业经(23700)
经济研究(21730)
财经(19947)
问题(17996)
(17178)
(16181)
(14991)
技术经济(13907)
商业(13236)
图书(13149)
理论(13109)
国际(13096)
世界(12737)
统计(12376)
共检索到42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吉黎  
一、走私犯罪案件中隐藏的洗钱方式(一)利用享有保税政策倒卖保税料件这种情况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企业在进口保税原料环节,不入账或作假账,之后转手卖给国内其它急需该原料的企业,对方将货款通过银行汇款或现金方式支付给卖方的关联人,借助关联人掩饰、隐瞒其真实收益来源和性质,协助企业走私犯罪。另一种是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将保税原料免税进口后,未经海关许可擅自销售、倒卖保税料件,并采取收入补账、提高生产成本记假账平衡财务账目等方式,将销货款通过异地同行或跨行银行卡汇款、网上银行转账或现金等支付方式支付到进口商关联企业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  李俊锋  
一、走私资金交易途径(一)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跨境汇兑机构转移资金走私分子为逃避正规汇兑渠道外汇管理的监控,选择地下钱庄等非法汇兑机构汇兑走私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收付、汇兑走私资金,适用金额大,快捷方便。例如,W市走私铁合金案中,走私犯罪分子利用出口服装的集装箱夹藏钼铁、铬铁、硅铁合金出口到韩国,在韩国收取走私款后,将近亿元资金通过跨境地下钱庄等非法途径汇兑回国。(二)利用境内外关联公司贸易资金对冲非法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玉东  
洗钱,就是把非法得来的钱款,通过存入银行改变名义、性质成为合法收入。洗钱犯罪不仅破坏国家金融管理秩序,而且为其他犯罪活动提供财政支持,助长新的犯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龚义年  马新民  
加入WTO后,中国金融体制必将逐步开放,一些跨国犯罪集团利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而法律尚不够健全的特点,乘机向我国渗透,与国内犯罪交叉融合,将中国作为他们洗钱的新据点,使中国洗钱犯罪呈上升趋势。洗钱犯罪因其具有的专业性、集团性、跨国性的特点,因此,在反洗钱过程中,不仅要完善有关刑事立法,还要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国际协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治洗钱犯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芳  
本文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上银行业务和电子商务活动中提供的支付手段,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所形成的网络洗钱犯罪活动,与传统的洗钱方式相比更为隐蔽、便捷,全球化程度更高,成本更低廉。通过分析网络洗钱方式,探寻和思考遏制网络洗钱犯罪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晓翔  赵联宁  
洗钱犯罪是以利用金融服务为其核心的。网络银行的出现 ,SWIFT系统、智能卡、电子现金等新技术的应用 ,便利社会的同时 ,也为洗钱犯罪提供了新的手段。完善银行的内部管理机制 ,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运用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技术 ,进一步加强国际协作 ,综合治理 ,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并预防洗钱犯罪的发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邱玉飞  
洗钱是一种隐藏犯罪所得的行为。洗钱行为和洗钱犯罪在我国同样存在,金融业是洗钱犯罪分子的首选渠道,为加强对洗钱犯罪的金融防范,建议采取:积极宣传我国反洗钱的法律、法规;实行金融实名制、报告制;建立全国“可疑洗钱犯罪报告系统”等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  
洗钱犯罪具有诸多上游犯罪,腐败犯罪是其中之一。腐败犯罪,特别是跨国腐败犯罪,日益演化成为跨国洗钱犯罪。犯罪行为人利用国际金融快速便捷的汇兑工具,实施转移腐败赃款的活动。通过跨国洗钱活动,可以使犯罪分子获取大量的现金,并进而从事经营活动,聚敛更多的非法财产,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从而为进一步实施腐败活动提供经济支持。为此,国际社会给予高度重视,在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目标下,探讨反洗钱国际合作,以及犯罪资产分享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为腐败资产追回和预防腐败资产转移探索国际合作途径,提高反腐败国际合作成效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菅雪松  
洗钱罪判决入罪与否是衡量洗钱犯罪预防和打击力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反洗钱法律制度,但从审判实践上看,限制洗钱行为入罪的难点和面临的争议问题仍然不少,体现在洗钱罪判决量较低,尤其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洗钱罪判决量较少,这不仅与我国居民人数和国民经济数量不相符,而且容易引发社会各界和国际社会对我国洗钱行为是否受到了应有惩罚以及我国反洗钱侦办和监测工作成效的质疑。因此,破解洗钱判决入罪难点问题、提高执法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实效性,迫在眉睫。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超英  张搏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雁  
本文立足于现金管理实践,探讨当前防范洗钱犯罪的现金管理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洗钱犯罪的现金管理对策,以期对现金洗钱犯罪的防范、查处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侯合心  唐旭  
南亚各国因其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殊存在而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较为典型的地区,同时,也正是因为南亚各国的这种地域特殊性,构成了我国云南边境毗邻地区的特殊地缘关系——境外洗钱及洗钱上游犯罪长期保持着对我国境内侵蚀的高位势,并进而决定着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洗钱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和典型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林安民  
随着两岸跨境洗钱犯罪日渐严重,虽然两岸有共同打击跨境洗钱犯罪的意愿,但由于两岸的刑事司法互助机制较薄弱,并且两岸对洗钱犯罪的规定也差距较大,因此对于跨境犯罪的打击与预防方面将存在不少困境。需要通过完善刑事司法互助机制,并缩小两岸在反洗钱立法方面的差距,才能达到共同预防、打击洗钱犯罪的目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成  钱华  
自由经济、供需结构、制度缺陷、新兴国家的引力效应以及微观主体的利益机制等促使洗钱产生并迅速扩大,洗钱猖獗已经威胁到一国政治、经济的安全,甚至诱发了金融危机。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以控制洗钱的进一步扩张:建立反洗钱机制,并保证相关措施的有力实施;统一全球反洗钱标准,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反洗钱激励机制,加强微观金融机构反洗钱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