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
- 2023(1307)
- 2022(1231)
- 2021(1235)
- 2020(1008)
- 2019(2368)
- 2018(2326)
- 2017(4917)
- 2016(2667)
- 2015(2952)
- 2014(3004)
- 2013(3015)
- 2012(2813)
- 2011(2503)
- 2010(2596)
- 2009(2364)
- 2008(2346)
- 2007(1821)
- 2006(1752)
- 2005(1671)
- 学科
- 济(11877)
- 经济(11861)
- 管理(8197)
- 土地(7959)
- 业(6173)
- 企(5085)
- 企业(5085)
- 学(4271)
- 经济学(3591)
- 财(3480)
- 问题(3361)
- 农(3354)
- 方法(3194)
- 制(3087)
- 数学(2831)
- 中国(2783)
- 数学方法(2763)
- 环境(2121)
- 农业(2009)
- 务(1999)
- 财务(1996)
- 财务管理(1993)
- 体(1980)
- 业经(1972)
- 法(1924)
- 企业财务(1890)
- 地方(1867)
- 划(1782)
- 体制(1720)
- 发(1622)
- 机构
- 大学(35532)
- 学院(35014)
- 济(14254)
- 管理(14149)
- 经济(13802)
- 研究(13393)
- 理学(11684)
- 理学院(11525)
- 管理学(11343)
- 管理学院(11289)
- 中国(11028)
- 京(8890)
- 科学(7636)
- 农(6946)
- 财(6946)
- 所(6595)
- 中心(6477)
- 江(5893)
- 业大(5829)
- 研究所(5746)
- 院(5694)
- 北京(5548)
- 农业(5379)
- 财经(5309)
- 省(5055)
- 经(4859)
- 范(4665)
- 资源(4657)
- 师范(4639)
- 州(4352)
共检索到58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霏
<正>甲公司与A市原国土资源局于2008年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后,依约支付了相应的土地出让金及税费,并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但随后A市对城市规划修编,导致案涉项目用地与新规划不符,因而不能按照原出让用途建设,于是该市建设规划委员会决定暂缓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这使得甲公司无法对案涉地块进行开工建设。A市政府决定通过货币补偿的方式收回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根据评估价格拟定的补偿方案未获得A市土地审批与储备委员会批准,所以长期未进行补偿。甲公司遂要求A市政府允许其按照原批准用途建设或者按照评估金额进行补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孟霏
甲公司依法取得乙市某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用于建设疗养院,但由于政府迟迟未做好水、电、路等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一直未能开工。后在规划调整中,为满足国土绿化的需要,乙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乙市政府”)将该土地性质由建设用地调整为林地,导致甲公司无法实现其建设目的。该公司遂向乙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申请补偿。乙市政府拒绝了甲公司的要求,并以闲置土地为由,作出了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
关键词:
国有土地使用权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周清松 陈婷 苏新龙
业绩补偿协议通常是在资产交割前出让方对受让方的保证,在涉及购买重大资产的资本运作中,本着对公众股东负责的态度,上市公司一般会与交易对手签订利润承诺协议,若标的物资产业绩不达标则将启动利润补偿条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尚未对业绩补偿的会计和税务处理做出明确规定,目前实务中关于受让方收到业绩补偿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总结起来共有五种观点,即捐赠说、违约说、担保说、价款调整说和金融工具说。前三种观点均将其作为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蔡卫华
问题: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变更登记应由转让双方共同申请,如果转让方因种种原因不愿配合受让方申请登记,在只有受让方一方申请登记发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变更登记?解答:该问题实质上涉及登记请求权的问题,我国法律对此尚无明文规定。实践中,建议登记机关告知当事人去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国洪
土地有偿使用是我国城市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一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地实行政府征用、行政划拨,造成大量土地资源使用浪费,优地不能优用,土地使用效益极低,甚至出现有“寸金之地”之称的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土地长期“晒太阳”的现象。同时,土地的无偿使用还造成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不平等,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
运用文献回顾以及微观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土地使用管制的目的、功能、手段、效果、补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土地使用的限制是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突出和新的问题。研究认为,必要的管制是有益的,但是要审慎运用管制手段,并注重对权利主体的利益保护和必要的补偿。土地使用管制是政府配置土地资源、干预土地市场的一种方式。纠正土地使用的外部性、提供公共产品是管制的主要目的。土地使用管制的存在是必要的,但是人们必须注意加强对其效果的研究。这些效果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土地使用管制本身是有成本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使用管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越具有弹性化和市场化。由于管制而给有关主体造成的影响可通过税、费或者补偿的方式予以再调整,以维护社会公平,并达到特定的社会目标。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使用管制 利益补偿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林竹静
本文通过明确“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不动产物权(财产权)的地位,确立了城市房屋拆迁中实现对“土地使用权”补偿的理论基础,并对“土地使用权”的市场价格估算提出了具体操作建议。
关键词:
拆迁 土地使用权 作价补偿 重购成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昕
我国现行国家层面立法对宅基地使用权征收补偿没有规定。实践中各地对宅基地使用权是否予以征收补偿做法不一,并在不同程度上损害了宅基地使用权人的利益。建议:在立法上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的补偿;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制定合理的宅基地使用权补偿标准;对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形成的宅基地应本着尊重历史与事实原则进行补偿;在房屋安置、自拆重建等非货币补偿中要注意补偿宅基地使用权的损失。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宅基地使用权 补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宪平
现代企业的产权要求长沙市常务副市长徐宪平1997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要实现这一任务,笔者认为,必须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是企业的基石。我们从现代企业产权的基本性要求出发,来分析透视我国国有企...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颜梅生
问:李某开办了一家超市,先后聘请多人分别担任导购员、收银员、防损员、保洁员等。日前,李某突然宣布由于租赁店面的经营期限即将届满,尽管其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尚未到期,也只能因此解除。员工要求李某支付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可李某却断然拒绝,理由为其只是一名个体工商户,而非注册的企业,不可能按照对企业的要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学斌
国务院于2010年颁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生态功能定位角度,对我国国土空间布局作出战略调整,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大类。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将被限制、禁止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这些地区来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基于特殊的土地基本国情,我国实施严厉的管制制度及措施强化对优质农田的保护及管理。然而,采取禁止性或限制性强的规划管制制度,严格限制或剥夺管制区域内相关群体使用资源和空间的权利,如未提供相应的补偿或经济援助,将侵害建设区和保护区内群体的发展机会及利益,导致不同分区利益群体福利非均衡,违背环境公平。论文从农田保护的政策绩效评价、发展受限制地区实施农田生态补偿制度的机理、农田外部效益及补偿标准的测度、农田管制损失补偿及外部效益产权界定、农田生态补偿制度实施绩效及福利效应研究等方面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规划管制下农田生态补偿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并提出在国家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及推进主体功能区划形成与落...
关键词:
农田生态补偿 规划管制 土地发展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志明
谈谈划拨土地使用权按比例补交出让金问题杨志明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各地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和企业转让(兼并、破产等)这两种改革形式中的土地资产都作了处置,对原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处置,其中一部分是采取补交出让金方式。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企业改制中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超深 陈坚
在市场力量主导和"土地财政"影响下,法定规划目标被屡屡突破,部分城市居住与商业建筑体量被大幅扩大,规划目标浮夸,难以指导下层次专项规划,"收缩"策略的诞生迫在眉睫。"收缩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规划管理与编制策略,对"浮夸型"的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规划结论及实施路径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回归规划的科学性。通过系统分析"收缩型规划"与"收缩城市"诞生的背景差异,探讨了"收缩型规划"与减量规划的差异,着重从地方政府与规划部门、土地开发企业、规划咨询单位、公众利益等相关方角度探讨了其成因与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超深 陈坚
在市场力量主导和"土地财政"影响下,法定规划目标被屡屡突破,部分城市居住与商业建筑体量被大幅扩大,规划目标浮夸,难以指导下层次专项规划,"收缩"策略的诞生迫在眉睫。"收缩型规划"的基本目标是通过适当的规划管理与编制策略,对"浮夸型"的规划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使得规划结论及实施路径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回归规划的科学性。通过系统分析"收缩型规划"与"收缩城市"诞生的背景差异,探讨了"收缩型规划"与减量规划的差异,着重从地方政府与规划部门、土地开发企业、规划咨询单位、公众利益等相关方角度探讨了其成因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