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83)
- 2023(7304)
- 2022(6597)
- 2021(6174)
- 2020(5619)
- 2019(13141)
- 2018(13071)
- 2017(24728)
- 2016(14300)
- 2015(16525)
- 2014(17016)
- 2013(16876)
- 2012(16140)
- 2011(14591)
- 2010(15012)
- 2009(14259)
- 2008(14754)
- 2007(13708)
- 2006(11701)
- 2005(10445)
- 学科
- 济(59719)
- 经济(59660)
- 管理(38447)
- 业(35924)
- 方法(31294)
- 企(29427)
- 企业(29427)
- 数学(27691)
- 数学方法(27234)
- 学(16147)
- 农(15574)
- 财(15244)
- 中国(13844)
- 地方(11264)
- 业经(11234)
- 贸(10606)
- 贸易(10603)
- 制(10576)
- 易(10267)
- 农业(10112)
- 理论(9871)
- 和(9730)
- 务(9723)
- 财务(9695)
- 财务管理(9663)
- 企业财务(8998)
- 银(8549)
- 银行(8510)
- 环境(8227)
- 行(7999)
- 机构
- 大学(215552)
- 学院(213114)
- 济(80278)
- 经济(78267)
- 管理(77584)
- 研究(75001)
- 理学(65916)
- 理学院(65092)
- 管理学(63518)
- 管理学院(63131)
- 中国(56758)
- 科学(51660)
- 京(48146)
- 农(44484)
- 所(41602)
- 业大(38289)
- 研究所(38020)
- 财(37274)
- 农业(35148)
- 中心(34917)
- 江(34184)
- 北京(30957)
- 财经(29270)
- 范(28446)
- 师范(28094)
- 院(27581)
- 州(26650)
- 经(26258)
- 省(25694)
- 技术(24548)
- 基金
- 项目(139485)
- 科学(105439)
- 基金(97153)
- 研究(96223)
- 家(87432)
- 国家(86741)
- 科学基金(70905)
- 社会(56062)
- 省(55996)
- 社会科(52916)
- 社会科学(52890)
- 基金项目(51287)
- 自然(48249)
- 划(47546)
- 自然科(47029)
- 自然科学(47009)
- 自然科学基金(46106)
- 教育(44778)
- 资助(42007)
- 编号(39279)
- 成果(32718)
- 重点(32245)
- 部(29970)
- 发(29481)
- 计划(28388)
- 课题(28131)
- 科研(27801)
- 创(27332)
- 科技(26221)
- 创新(25740)
共检索到318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温小荣 蒋丽秀 郑勇 谢小杰 李春干 佘光辉
基于广西2005年第8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以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306块样地。采用DP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9个因子对其林分蓄积的影响。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0%,特征值靠近或大于1的原则提取出5个公因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第2公因子为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可将其定义为林分基本因子;第2公因子为郁闭度和样木总株数,可定义为林分密度因子;第3公因子为土层厚度,可定义为立木生境因子,第4、5公因子分别为坡位和坡向,可将其统一定义为林地方位因子。最后对建模样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经验证其结果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综合表明,在马尾松人工林中,对林分蓄积量增长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 陈立新 段文标 王浩宇 曲美学 王亚飞 沈海龙 赵淑苹 韩东荟 于颖颖
【目的】以长白山地区的89块红松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探究因子分析法在立地质量评价中运用的可行性,为立地质量评价探索一种更高效、可靠的方法;同时获得最适宜红松人工林生长的立地特征,为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各立地指标,利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判断各指标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随后,将数据标准化,运用因子分析提取累积贡献率达到80%的各公因子,以各公因子权重和得分构建综合评价函数,计算出立地质量评价得分。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所有立地指标进行分级,分级结果得出最适合红松人工林生长的立地特征,最后以树高、胸径与立地质量得分的决定系数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1)立地指标的KMO值为0.696、Bartlett值为0.001,检验结果均满足因子分析要求。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前5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0.836%,因子旋转后的特征值依次为1.934、1.853、1.516、1.415、1.366均大于1;2)因子旋转后的5个公因子权重依次为0.239、0.229、0.188、0.175、0.169,依据系统聚类将其立地质量得分划分为8个等级,各样地的得分越高,其划分的等级越高;3)立地质量评价得分与红松人工林的林分高、胸径的拟合精度均较高,均达到了显著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广财 佘济云 陆禹 李月
以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树体因子、林学因子、气象因子、人工干扰等影响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马尾松高产脂林的定向培育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有径级、树皮厚度、林分密度、海拔、气温以及松树增脂剂,次要影响因子有施肥、割面负荷率和割脂刀类型,造林坡位和降雨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不明显。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子和人工干扰的影响相对次之,马尾松产脂的经营管理首先应从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方面考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凡 王光军 田大伦 闫文德 项文化 梁小翠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以长沙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马尾松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挖壕法研究马尾松群落去除根系后土壤呼吸速率动态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处理的土壤呼吸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9~3.19,0.25~2.33μmol·m-2s-1,年均分别为1.56,1.03μmol·m-2s-1。去除根系土壤呼吸速率比对照降低12.2%~55.1%,根呼吸年均贡献率为28.3%。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的土壤呼吸速率与5cm土壤温度之间均呈显著指数相关,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2.10和1.82,估算出根呼吸的Q10值为2.94。马尾松群落和去除根系的土壤呼吸...
关键词:
马尾松人工林 土壤呼吸 根系呼吸 贡献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科毅 于明坚 李必成 丁平 徐学红
采用25m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浙江省象山县的20~30龄马尾松人工林及其受松材线虫侵袭12a后长成的常绿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被结构差异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于优势地位的取食集团,在马尾松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可变高度食虫鸟及低层叶簇食虫鸟,在常绿阔叶林中为林下杂食鸟和中层林冠食虫鸟;在马尾松林转变为常绿阔叶林过程中,低层叶簇食虫鸟、林下杂食鸟和林下灌草丛筑巢鸟数量开始减少。马尾松林与其受侵袭产生的常绿阔叶演替林之间,记录的总物种数量分别为26和25种,鸟类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鸟类群落相似性系数达到了约0.65,这可能在于两种植被物种组成上存在一定的继承性的缘故...
关键词:
马尾松 常绿阔叶林 鸟类群落结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吴正东
观察马尾松毛虫自然种群的发生发展过程时,发现松毛虫往往经过几个世代的低密度潜伏期之后,才发展到大发生阶段,如1972年在缙云壶镇调查,三个世代每株平均蛹数0—11个;1973年的越冬代0.3—2.5个。1980年在长乐林场调查,调查到很多地段老龄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 大山雀 条纹猫蛛 松毛虫黑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鸣
文章对2011~2012赛季CBA联赛的17支球队的16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影响参加2011~2012赛季CBA篮球比赛的17支球队成绩的公共因子是:得分能力、进攻能力、命中能力、协作能力、防守能力。这种将比赛各技能指标量化的模式。可以作为客观全面评价球队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篮球联赛 因子分析 技术指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杭敬,路正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冬 彭楚才 黄鑫 郑夔荣 滕明君 周志翔 孙林山 刘小宇
[目的]以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演替趋势以及天然更新展开研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方法]对研究区不同林龄(9 a、18 a、28 a和48 a)和不同林分密度(1 088■2 644株·hm~(-2))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进行调查,并测量林内透光率,分析了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和多样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演替树种为樟树、冬青、杉木、苦楝和短柄枹栎5种。马尾松人工林的主林层与演替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龄级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林内透光率对更新层(P<0.01)和演替层(P<0.05)的多样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的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与乔木树种的幼树幼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更新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顶级群落为冬青+樟树+短柄枹栎混交林。研究区的人工林总体更新能力偏弱,在天然更新弱的区域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幼树等方式来进行人工辅助更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钧 谢阳生 王建军 李晗 葛方兴 孟京辉
为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评价体系,为马尾松健康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84块马尾松人工林样地为例,选取13个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森林健康指数(FHI)并对FHI值进行Ward聚类,以划分健康等级。此外,研究分析评价了马尾松样地的健康状况,并用判别分析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对健康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调查的马尾松人工林中,健康林占32.1%,亚健康林占35.8%,不健康林占32.1%,且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健康水平排序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幼龄林。判别分析与聚类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自身验证法正判率为97.8%,交互验证法正判率为94.3%。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广西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马尾松人工林的健康状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光浪 何世强 谭伟 戚玉娇
【目的】以评估光学仪器法测定马尾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LAI)的精度、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以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LAI为参考合理校正光学仪器法测量值,为马尾松林LAI的精准测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贵州省黔中地区马尾松人工幼龄林(8 a)、中龄林(13 a)、近熟林(22 a)及成熟林(30 a)为对象,采用半球摄影(Digital 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 DHP)和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LAI—2200)两种光学仪器法估测林冠LAI,量化木质比例(Woody-to-total area ratio,木质部面积占叶片和木质部总面积的比例)、集聚指数(Clumping index,冠层水平上的集聚效应)和针簇比(Needle-to-shoot area ratio,簇内水平上的集聚效应,即针叶面积与样簇面积比)对光学仪器测定值的影响。同时以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值为参考,评估和校正两种光学仪器法测定LAI的精度。【结果】马尾松针簇比为1.51~1.70,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P <0.05);木质比例在0.01~0.14之间,表现为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0.83。【结论】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法和两种光学仪器法(DHP和LAI—2200)构建的回归方程适用于马尾松人工林有效LAI的校正,而合理量化木质比例、集聚效应及针簇比等误差源是提高光学仪器测定LAI精度的关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锦昌 江希钿 许煌灿 王素萍 尹光天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林分因子模型、Weibull分布参数回收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此模型系统保证了林分变量间的一致性,实现了林分结构和产量(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动态预测,为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确定森林的经济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马尾松 直径分布模型 资产评估 经济成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雷 康峰峰 韩海荣 程小琴 周彬 李勇 刘可 尹学哲
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松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不同梯度水平下林下生物量所呈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草本层植被生物量为0.339 8~1.322 9 t·hm-2,灌木层生物量为0.018 1~0.289 2 t·hm-2;加权后的关联度与原始关联度排序大致相同,关联性最为密切的因子同为林分均高、林分胸径及林龄,但加权后各单因子关联度数值间差异性增加;以样地作为各单因子聚合的系统进行聚类,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可反映林下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锡朝 崔爱平 金浩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客观、系统、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要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这种传统方法具有主观随意性与工作复杂性的缺点。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不足与缺陷。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尚友 郑垂勇
项目分析技术经济学中 ,对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一般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对项目各盈利、偿债能力指标进行单独、分别评价。文章引入因子分析法 ,建立财务综合评价模型 ,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效果综合评价 ,既保留了项目各财务评价指标的主要信息 ,又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 ,且具有评价过程操作简单、直观的特点。
关键词:
项目财务评价 因子分析法 综合评价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