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0)
2023(7523)
2022(6134)
2021(5869)
2020(4664)
2019(10826)
2018(10197)
2017(19584)
2016(9903)
2015(10461)
2014(9904)
2013(10014)
2012(8959)
2011(8161)
2010(8217)
2009(7617)
2008(7305)
2007(6646)
2006(6117)
2005(5345)
作者
(25837)
(22575)
(21699)
(20799)
(13643)
(10737)
(9764)
(8580)
(8349)
(7748)
(7568)
(7202)
(6835)
(6785)
(6645)
(6534)
(6412)
(6383)
(6167)
(6142)
(5467)
(5391)
(5345)
(5331)
(5018)
(4994)
(4868)
(4618)
(4514)
(4449)
学科
(50514)
(44369)
经济(44318)
(36322)
农业(34385)
管理(19946)
业经(17030)
(13917)
企业(13917)
农业经济(12395)
中国(12147)
方法(11024)
地方(10664)
(10005)
(9605)
农村(9585)
收入(9482)
(9456)
数学(9367)
数学方法(9225)
发展(8817)
(8803)
(8723)
分配(8147)
(7837)
土地(7516)
(7492)
(7349)
贸易(7343)
建设(7274)
机构
学院(136499)
大学(130430)
(60329)
经济(59297)
管理(52335)
研究(47250)
理学(45615)
(45345)
理学院(45187)
管理学(44485)
管理学院(44245)
中国(37859)
农业(33911)
业大(26982)
科学(26698)
(26178)
(25301)
中心(23258)
(22839)
(21055)
农业大学(20770)
研究所(20440)
财经(19553)
(18656)
师范(18556)
(17931)
经济管理(17706)
经济学(17497)
(16481)
(16474)
基金
项目(92955)
科学(74203)
研究(74066)
基金(67570)
(58162)
国家(57468)
社会(49492)
科学基金(49433)
社会科(46386)
社会科学(46377)
(37610)
基金项目(36089)
编号(31765)
教育(31600)
(29777)
(28335)
自然(28267)
自然科(27613)
自然科学(27608)
自然科学基金(27094)
成果(25261)
资助(24645)
(22345)
国家社会(21049)
(20974)
课题(20639)
重点(20480)
(20439)
(19833)
(19553)
期刊
(76112)
经济(76112)
(54238)
研究(39580)
农业(36829)
中国(32501)
学报(21152)
业经(20728)
科学(20692)
大学(17946)
(17381)
学学(17108)
(16186)
(16001)
金融(16001)
农业经济(14686)
管理(14597)
教育(14331)
农村(14185)
(14185)
问题(11464)
技术(10372)
(10072)
世界(9731)
农村经济(9397)
经济研究(9308)
社会(9071)
经济问题(8955)
财经(8954)
社会科(8281)
共检索到209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因婚致贫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人口性别结构失衡的背景下,由于女性的梯度转移,贫困地区农村成为了婚姻市场上的洼地,农民原本脆弱的家庭经济结构难以支撑高额的婚嫁成本,迫使农民不得不通过借债、透支养老生活等手段帮助子代完成婚姻问题,而那些弱者则无力应对婚姻困境,不得不成为婚姻市场上的剩余人。异化的婚嫁成本不仅造成了农民家庭的持久性贫困,阻碍当前扶贫攻坚战役的进展,同时还给那些无法完成人生任务的农民带来巨大的精神摧残和价值崩塌。婚姻市场的经济决定论还带来了农民家庭矛盾纠纷增多,骗婚、拐卖妇女等犯罪行为的增加。在社会失灵的背景下,政府移风易俗、重塑健康的社会秩序迫在眉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元  万广华  刘修岩  许庆  
本文建立了一个农户收入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参与市场程度的度量指标,并基于中国的农户调查数据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更多地参与市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陷入贫困的概率,但即使市场参与程度高,具有较少人力资本和较高人口负担率、更多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也有可能陷入贫困;贫困农户比非贫困农户参与市场的程度更低。所以,提高农户参与市场活动的程度只是降低贫困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政府不能单纯地寄希望于通过市场自由化改革以及伴随经济增长自动地减少贫困,而必须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部分贫困农户被边缘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智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贫困的地域分布和特征呈现出新的格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弱化及"滴漏"式扶贫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扶贫工作的要求,导致减贫速度放缓、贫困人口再次增加的因素等也应纳入贫困机理的范畴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边恕  冯梦龙  孙雅娜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14年3期农村样本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水平与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收入贫困发生率持续走低的同时,资产贫困发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半数以上的农村家庭处于金融资产贫困状态。(2)3期数据中的收入贫困缺口率维持在11%的稳定水平,而资产贫困缺口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3)资产贫困发生率存在户主及家庭特征的差异,房屋自有权对金融资产贫困的影响与其他两类资产有所差别。(4)中国农村家庭的资产动态为单一均衡,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5)两期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结构性贫困为主,两期非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随机性非贫困为主,发生贫困转移的家庭主要为随机性流动。(6)健康冲击、政府补助对农村家庭的资产积累具有负向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将"个人发展账户"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推动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促进政府补助政策向资产积累方向转型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宏  谭学兰  
教育具有促进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的正向功能。然而,"知识改变命运"作为一个真理性的命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似乎成为了一个悖论,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因教致贫"反常现象。农村"因教致贫"问题具有多维度性和多层面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一般来说,此问题涉及到农村的经济基础、自然环境、政策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各个层面,农村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差决定了农民家庭脆弱性程度较高,较高的脆弱性是导致"因教致贫"的真正原因。因此,从就学就业先后顺序出发,引入脆弱性理论,分析"因教致贫"动态形成过程中的脆弱性因子,对农村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李竞博  
为了更准确测度连片贫困地区农村家庭贫困程度,文章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大样本微观家庭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家庭特征、收支状况、经营活动和服务获得、家庭住房情况4个维度来综合评价家庭贫困一富裕程度。测度结果显示,在燕山一太行山及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地区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9%。其中,纯老年人家庭户贫困发生率为76.2%,存在贫困家庭老龄化、老年人家庭贫困化的趋向;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贫困发生率相对较低;燕山一太行山地区的贫困度远高于其他地区。文章认为家庭户类型、人口特征及耕地土地条件是导致家庭户贫困一富裕程度差异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文  李晓红  
本文认知的分析框架提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特征决定了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产出表现为经济贫困和社会锁定。因此,需要通过提高社会资本的异质性,打破贫困人口的社会锁定,实现减轻和消除贫困的目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辉平  王增涛  马鹏程  
本文基于西部9省市1214个因病致贫户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村地区因病致贫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因病致贫是导致农村居民贫困的重要原因,其中,患慢性病比重最高,危重病次之,地方病和意外伤害比重较低。因病丧失劳动力和自付医疗费用过高、报销比例低是因病致贫的主要原因。患者自付费用的解决途径主要来自于家庭积蓄和亲朋好友的借款,还有少量的银行贷款以及上述多种途径的组合。新农合医疗保险主要存在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小和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政府救助政策也存在救助申请困难和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现象。因此,建议以因病致贫家庭政策受益最大化为切入点,精准识别需要保障的贫困群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乐章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查海波  
2005年10月上旬,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安徽省教育厅向合肥、阜阳、巢湖、黄山四市教育部门发出《关于开展贫困学生有关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各选1-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入研究“高中致贫”问题。调研组下基层,到学校,采取听取汇报、查阅相关数据资料、走访贫困学生家庭等方式,掌握了大量资料,分析了贫困生类型、致贫原因,并提出了帮扶救助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段世江,石春玲  
中国农村反贫困一直以来强调物质资本投入对消除贫困的作用,对与贫困人口“能力”相关的因素未能给予应有的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农村反贫困提出了战略新理念,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将是贫困人口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如何提升贫困人口利用机会的能力,则显得更为迫切。文章提出了“能力贫困”概念,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视角构建“能力贫困”的内容体系,并提出缓解和消除“能力贫困”的具体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首先对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两个标准进行了讨论,分别测度了收入标准下的收入贫困率和三维标准下的多维贫困率。又进一步设计了覆盖率、漏入率和漏出率指标,来反映两个标准下贫困家庭识别、瞄准结果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两个标准将家庭的贫困分为四种类别,分析了与双非贫困家庭相比,不同贫困类型的家庭背后致贫因素的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一维与多维标准下所识别的贫困家庭不完全吻合,其背后的致贫因素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逐渐将两个标准联系起来精准识别贫困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红  
在能力贫困范式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权分析方法,对城市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进行了产权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城市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实现的影响,指出,导致城市贫困的各种原因正是通过影响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影响了贫困人口的产权维护能力,并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