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11)
2023(11685)
2022(10059)
2021(9737)
2020(8132)
2019(19077)
2018(18989)
2017(36102)
2016(19482)
2015(22354)
2014(22402)
2013(22065)
2012(20451)
2011(18768)
2010(19262)
2009(17724)
2008(17543)
2007(15528)
2006(13782)
2005(12705)
作者
(53639)
(45170)
(44474)
(42431)
(28630)
(21605)
(20377)
(17562)
(17075)
(16086)
(15298)
(15273)
(14325)
(14292)
(13926)
(13687)
(13024)
(12932)
(12895)
(12822)
(11404)
(10972)
(10953)
(10601)
(10202)
(10124)
(9995)
(9872)
(9156)
(8956)
学科
(85876)
经济(85780)
(57596)
管理(47163)
(46975)
方法(37036)
(35906)
企业(35906)
数学(32943)
数学方法(32336)
农业(31103)
中国(25760)
业经(20444)
(18888)
贸易(18874)
(18531)
(17740)
(17124)
(14736)
(14302)
金融(14300)
(14200)
银行(14191)
地方(13902)
(13707)
理论(13280)
(13096)
(12598)
(12125)
(11737)
机构
学院(276931)
大学(275798)
(124229)
经济(122003)
管理(106386)
研究(97098)
理学(91426)
理学院(90505)
管理学(88758)
管理学院(88271)
中国(78911)
(58877)
(56606)
科学(54877)
(54176)
(48739)
中心(45090)
研究所(43752)
农业(42923)
财经(42721)
业大(41291)
(40907)
(39245)
经济学(38279)
北京(38056)
(36683)
师范(36417)
经济学院(34489)
(33477)
(32314)
基金
项目(177500)
科学(140670)
研究(135229)
基金(130544)
(113333)
国家(112061)
科学基金(95754)
社会(87104)
社会科(82328)
社会科学(82307)
基金项目(67367)
(66695)
教育(62207)
自然(59223)
自然科(57861)
自然科学(57847)
自然科学基金(56860)
编号(56251)
(56019)
资助(54957)
成果(46465)
(41515)
重点(39850)
(38718)
课题(38009)
国家社会(36836)
(36656)
教育部(35951)
人文(34809)
(34773)
期刊
(143331)
经济(143331)
研究(85451)
中国(60708)
(59268)
农业(40427)
(39367)
学报(38763)
科学(37992)
管理(37609)
教育(32467)
大学(31317)
(30061)
金融(30061)
学学(28794)
业经(26700)
技术(25390)
经济研究(21591)
(20487)
财经(20246)
问题(19604)
世界(17873)
(17561)
(16848)
国际(16304)
图书(15096)
统计(14796)
农村(14508)
(14508)
技术经济(14239)
共检索到431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旭凡  
家庭农场是解决中国农业当前面临的低收入与劳动生产力过剩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家庭农场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中国的家庭农场最优规模上涉及较少,总的来说,现有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经营作物的最优经营规模差距较大,即使相同地区、相同经营作物,使用不同的最优规模衡量标准,得到的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也存在差距。本文总结了世界发达国家农场发展经验和规模演变规律,得出家庭农场规模的调整一要配套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二要考虑经营者管理能力和经营成本,三要考虑生产率等相关因素。并基于国际经验对中国家庭农场最优经营规模给出4条建议:一是因地制宜因户制宜,二是配套产业完善服务,三是重视教育加大培训,四是创新模式与时俱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易朝辉  段海霞  兰勇  
近年来,传统生产方式不再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家庭农场作为农业体系的新型经营主体,指明了其现代化的前进方向,日益成为经济管理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我国家庭农场已有文献进行回顾和述评,介绍其内涵及特征、阐明其发展问题和对策、梳理其影响因素和规模效用,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昕  王可山  张淑敏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这一基本资源禀赋下,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等特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现农业现代化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家庭农场切实可行。它以适度规模、劳动力充分就业、商业化和现代化经营为基本特点,有利于促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根据我国国情推算,到2030年我国劳均耕作面积将达到0.67公顷,而家庭农场平均规模将达到26.7公顷。此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最终收益不同,我国各地家庭农场规模也有较大差异。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慧  闫保荣  毕宇珠  苟天来  
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模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先决条件。但中国目前仍存在着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诸多土地问题,如农民土地权能不完整、土地流转期限短稳定性差、流转成本快速上涨等。在总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策略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土地策略建议,包括结合法律体系建设和土地确权工作完善农民土地权能、探索和创新多种农地流转形式、构建完善农民离农的保障体系、以适度的补贴和奖励鼓励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建立农地流转费用的管控和调整机制、加快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德仙  黄中伟  
本文从国际经验、生成动力、实践偏离、适度规模、组织关系和经营绩效六个方面细致梳理家庭农场的国内研究动态,结果表明:家庭农场国际经验借鉴形成一个固定分析框架;家庭农场主要具有三种典型的生成动力说;家庭农场实践运行呈现三类特征偏离;家庭农场基于多元层次视角界定适度规模;家庭农场与普通农户和合作社具有紧密的关系;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由经营能力和制度环境决定。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环境对家庭农场具有多重维度的影响。调节制度环境显著有利于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制度环境对家庭农场的生成、适度规模及经营绩效等都具有影响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钱凯  
近几年来,家庭农场吸引了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通过研究认为,家庭农场有着自身的生产优势,是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但目前土地流转困难、资金短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因此,未来对家庭农场的研究应以多学科的视角,立足中国国情,探讨中国式家庭农场的发展规律。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但家庭农场究竟如何发展,还都在摸索阶段。本文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观点作一综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雅莉  
文章从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我国的农地规模经营起到一定程度的导向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纯忠  秦欣璐  
结合数学模型探讨家庭农场信用评级的权重赋值,运用线性加权平均与综合模糊评价法建立家庭农场信用评级模型。在此基础上,应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提高家庭农场信用评级的社会认知度;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家庭农场发展;建立融资担保机构,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家庭农场权益保护的相关制度;加强地方经济管理部门联动,争取政策扶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鸿渝  郭肖会  冉楚云  
家庭农场,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科学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农场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一种新型模式,它兼具小农经济和集体农场的优势,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两者的缺陷。家庭农场的兴起,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的商品化进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开文  原正军  王小雪  
运用大量的口述史料和期刊论文,对改革初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国营农场中建立家庭农场的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表明,当时当地兴办家庭农场,最关键的原因是当时国营农场制度效率低下,生产经营负担沉重,职工生活困难重重。由于变革现存制度可能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利润,加上生产技术水平高、制度创新成本较小、外部环境不断优化等有利条件,家庭农场才得以陆续成功兴办。因此,必须出于一定的客观动因,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具备应有的条件,家庭农场才会水到渠成;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好大喜功。这是这段历史对今天的重要启示。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战平  陈宏毅  
基于欧美国家农场的直观场景、产生历史等自然属性分析,农场是在一定规模的土地区域范围内进行商品性农产品生产经营及其必要生活活动的相对封闭独立、稳定的地理单元和一种生产经营组织方式。家庭农场是由家庭成员共享农场生产经营权利、共担风险责任,用家庭共同财产清偿生产经营债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场制是不同国家、不同阶段有关农场的制度规范,体现农场的社会属性。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国情和制度,发展家庭农场不同于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欧美国家,将面临经营状态的稳定性差、风险高、永续生存的基础薄弱、行政主导的负面效应大等特殊问题。促进中国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要遵循"肯定但不夸大、扶持但不包办"的理性思路,制定实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永奇  庄天慧  
结合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老龄群体工作,健全特殊群体农村老人的保障体系必是题中之义。照料贫困作为中国保障民生的重大社会政策问题,急需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数据,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项目,实证检验了家庭农场对照料贫困的影响程度与机制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有利于改善农村老人的照料贫困状况,对农村老人的经济、健康以及心理减贫均有不同幅度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针对健康程度不同的老人,家庭农场的减贫功能出现不一致性。家庭农场对农村半失能老人的健康贫困缓解具有更为鲜明的作用,对农村失能老人的精神贫困抑制作用更为强烈。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家庭农场可以通过创收效应、劳动调配、社会信任三种路径间接调节农村老人照料(经济)贫困、照料(健康)贫困、照料(心理)贫困。整体而言,家庭农场能够通过增收途径显著缓解农村老人照料(多维)贫困,其余两种途径调节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决策层除了关注家庭农场的创收效应,持续推进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应该进一步挖掘家庭农场的社会功能,为推进健康老龄化提供多元化践行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廖旗平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家庭理财的蓬勃发展,但是现代家庭理财理论并没有与时俱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理财理论需要对中国古代家庭理财进行深入的剖析。回顾从春秋时期以来中国家庭理财的产生和发展,从生财、聚财和用财三方面总结中国古代前人对家庭理财的思想观点,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理财理论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亮  杨永坤  
本文结合调研情况,认为家庭农场是今后商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将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占重要位置。围绕与其他经营主体关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在宏观政策层面如何引导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来  
本文结合近期在浙江、广东等地调研中了解的实际情况,认为家庭农场的内涵特征表现为以农户为经营主体、以适度规模为经营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标;家庭农场的兴起和发展是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阶段的产物,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家庭农场应当作为农业生产环节的主体,也可以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产单元;自然禀赋、生产传统、科技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获得等因素共同决定了"适度规模",在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下应该以替代相对稀缺资源为创新投入点来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需要正确认识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规模化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在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共存的现实,不能"拔苗助长";"四化"建设同步推进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新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