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5)
2023(7568)
2022(6418)
2021(6120)
2020(5252)
2019(11884)
2018(12155)
2017(21364)
2016(12550)
2015(13895)
2014(14097)
2013(13214)
2012(12102)
2011(10950)
2010(11447)
2009(11030)
2008(11113)
2007(10051)
2006(9268)
2005(8834)
作者
(33303)
(27883)
(27548)
(26663)
(17773)
(13274)
(12662)
(10716)
(10557)
(10161)
(9536)
(9527)
(9244)
(9054)
(8803)
(8678)
(8295)
(8172)
(8147)
(8136)
(7357)
(6861)
(6645)
(6461)
(6453)
(6450)
(6222)
(6221)
(5681)
(5478)
学科
(38952)
经济(38869)
管理(38797)
(30940)
(27599)
企业(27599)
(18356)
(14764)
中国(13957)
方法(12786)
(11964)
教育(11371)
(10942)
业经(10534)
数学(10485)
数学方法(10268)
体制(10123)
(9811)
银行(9798)
(9378)
(9260)
金融(9258)
(8780)
制度(8749)
理论(8624)
(8245)
地方(8119)
(8073)
财务(8046)
财务管理(8017)
机构
大学(169552)
学院(162702)
(63997)
经济(62106)
研究(58880)
管理(58231)
理学(48185)
理学院(47582)
管理学(46619)
管理学院(46263)
中国(45288)
(37091)
(36218)
科学(32009)
(29009)
(28665)
中心(26970)
财经(26764)
研究所(25315)
(24836)
师范(24619)
(24060)
(23482)
北京(23448)
(22152)
(21712)
业大(20751)
财经大学(19667)
师范大学(19647)
(19483)
基金
项目(100041)
研究(78757)
科学(78455)
基金(70485)
(59836)
国家(59253)
科学基金(51011)
社会(48825)
社会科(46057)
社会科学(46049)
教育(39825)
(38934)
基金项目(36243)
编号(33017)
(32965)
自然(31102)
成果(30630)
自然科(30341)
自然科学(30332)
自然科学基金(29821)
资助(28534)
课题(25256)
(24755)
重点(23057)
(23014)
(21336)
(21176)
(20822)
大学(20763)
(20708)
期刊
(81657)
经济(81657)
研究(61075)
中国(47934)
教育(35327)
(31535)
管理(25788)
学报(22855)
(21538)
科学(20829)
(20362)
金融(20362)
大学(19080)
学学(16353)
技术(14270)
财经(14200)
农业(13361)
(12268)
经济研究(12030)
图书(11939)
业经(11219)
问题(9695)
(9601)
书馆(9233)
图书馆(9233)
职业(8635)
(8080)
会计(8047)
(8015)
论坛(8015)
共检索到281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始终领先全国,上海率先推出的高中会考、"春季考试,春季招生"和"综合能力测试"等多项改革措施影响深远。客观地看,上海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对高校入学考试体系的改革探索、对高校招生自主权的确认与扩大、对学生升学意愿的尊重等方面影响颇大。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的推进,上海开始建构新的高校招生考试体系,并注意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应看到,上海在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建设方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静  佛朝晖  
当前我国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缺乏良好的制度运行环境,本文从教育部、省级政府和学校3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制度优化路径。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为高职招生制度改革提供全面的制度保障;省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多种举措,初步推进招考制度改革;学校层面要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提升社会声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江莹  
随着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旺盛,研究生报考、录取规模的扩大,以及在研究生招生中暴露出的权钱交易等事件,研究生招生引起社会各界更广泛的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改革建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回顾国家减少初试科目、增加统考科目、试行综合考试、尝试两段制考试等改革举措的基础上,试图设计招考分离的路径,以期对未来的改革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柴永香  傅海伦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从招考制度改革的理论研究、历史研究、比较及实践研究角度出发,对30多年来我国高校招考制度改革研究内容及现有成果给予综合分析,旨在推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改革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桥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习和借鉴世界上的先进经验,需要对世界职业教育先进国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成败得失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总结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进而结合我们的实际和基本国情提出逐步取消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的设想,倡导全力普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大众化,发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后发优势,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理  
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结合点,对口招生考试制度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现行的模式存在重形式轻内涵、专业技能考式趋向形式化的问题。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实际,可通过探索集团化办学内部引领,推行学分互认模式、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中高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衔接等,全面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延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暴露出来的问题,从高职招生考试的制度本身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当前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增加招生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改革的重点是提高考试内容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程度,实现考试方式的多样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晓琴  
现行高职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存在很多不足,亟需改革,相应的策略有:进一步完善分类考试、平行录取,使高职院校招生录取自成体系;拓宽高职生源范围,实现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充分发挥职教集团作用,使高职院校形成统一的专业招生标准体系;组建统一的考(测)试平台,高职院线自主确定考(测)试科目组合及标准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章  张智  潘久政  姜运隆  
高职院校单招考试制度实施数年来,创新了高职院校多元化选拔学生机制,扩大了办学自主权,但该制度的实施是否有利于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的提高尚未可知。因此,本研究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07级单招生和高考统招生为样本,从生源质量、在校表现,在校成绩和就业创业质量入手进行了生源及培养质量的对比分析,并据此对比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实施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夏人青  
深度分析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招考改革的动因及演变, 尤其对已经成型的“多元入学方案”的框架和内涵进行了比较透彻的剖析,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台湾地区高校招考的现状与发展路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艳红  
与高考改革广受社会关注不同,高校内部的考试考核制度改革往往被忽视。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按照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的要求加大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育考试与评价体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考试评价的跃升,这既是高校考试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柴永香  徐丹  傅海伦  
我国高校招考制度研究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讨论问题多,科学研究少;理论研究多,实践研究少;局部研究多,整体研究少;国际国内研究多,区域比较研究少等等。本文针对高校招考制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讨论,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从200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据介绍,当地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将由省教育厅制定统一的考试标准、统一考试科目、统一考试时间,统一发布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蓝皮书,并根据质量评价与监测的需要建立抽考制度。考试结果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立红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是广集众人智慧的系统性改革,是我国谨慎推出的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高校应进行选才的跟踪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完善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行。适应新改革,高校也应进行主动服务,使考生做出的选择更契合未来发展的期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