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36)
- 2023(16755)
- 2022(14132)
- 2021(13209)
- 2020(11058)
- 2019(24875)
- 2018(24319)
- 2017(46415)
- 2016(25101)
- 2015(27630)
- 2014(26957)
- 2013(26582)
- 2012(24112)
- 2011(21744)
- 2010(21602)
- 2009(19984)
- 2008(19374)
- 2007(17114)
- 2006(14960)
- 2005(12978)
- 学科
- 济(104850)
- 经济(104695)
- 业(78653)
- 管理(72105)
- 企(55059)
- 企业(55059)
- 农(52761)
- 方法(47957)
- 数学(43608)
- 数学方法(43140)
- 农业(35425)
- 财(29353)
- 业经(27367)
- 中国(26040)
- 制(23434)
- 地方(20579)
- 贸(18948)
- 贸易(18942)
- 易(18470)
- 务(17706)
- 财务(17659)
- 财务管理(17617)
- 学(17320)
- 企业财务(16800)
- 体(16656)
- 技术(15709)
- 银(15683)
- 银行(15644)
- 融(15296)
- 金融(15292)
- 机构
- 学院(351840)
- 大学(349747)
- 济(146529)
- 经济(143797)
- 管理(137457)
- 理学(120812)
- 理学院(119465)
- 管理学(117336)
- 管理学院(116690)
- 研究(113563)
- 中国(86638)
- 农(76136)
- 京(70794)
- 科学(69169)
- 财(67478)
- 业大(58940)
- 农业(58782)
- 所(55789)
- 中心(54832)
- 财经(54013)
- 江(51434)
- 研究所(50693)
- 经(49449)
- 经济学(45208)
- 范(44736)
- 师范(44195)
- 北京(43042)
- 经济学院(41130)
- 州(40513)
- 院(40362)
- 基金
- 项目(247277)
- 科学(196233)
- 基金(182549)
- 研究(178291)
- 家(160038)
- 国家(158608)
- 科学基金(136891)
- 社会(116957)
- 社会科(110779)
- 社会科学(110753)
- 基金项目(97057)
- 省(96954)
- 自然(88683)
- 自然科(86656)
- 自然科学(86633)
- 自然科学基金(85117)
- 教育(82314)
- 划(81376)
- 资助(73400)
- 编号(70457)
- 成果(55888)
- 部(55714)
- 重点(55609)
- 发(53080)
- 创(52019)
- 国家社会(49323)
- 制(49211)
- 创新(48665)
- 课题(48366)
- 教育部(48002)
- 期刊
- 济(157176)
- 经济(157176)
- 研究(96434)
- 农(77444)
- 中国(67724)
- 学报(58613)
- 科学(52969)
- 农业(52370)
- 财(51944)
- 管理(46608)
- 大学(45978)
- 学学(43913)
- 融(34442)
- 金融(34442)
- 教育(33626)
- 业经(31856)
- 技术(28844)
- 财经(26530)
- 业(24907)
- 经济研究(23388)
- 经(22610)
- 问题(22247)
- 版(19771)
- 统计(16670)
- 世界(16451)
- 业大(16403)
- 科技(16285)
- 技术经济(15958)
- 农村(15794)
- 村(15794)
共检索到506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在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教育政策下,回流现象在农村流动儿童中普遍存在。根据2015年河北和四川两省五县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首次从经验上分析儿童生命历程早期的回流经历对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经历会对农村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造成回流儿童的抑郁风险增大,同时降低了他们的自尊和抗逆力水平。相比而言,短期随迁儿童一旦发生回流将面临更高的抑郁风险,而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自尊和抗逆力将得到改善,但他们的抑郁风险仍无法自然缓解,必须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来自城市和农村成长环境的"双重排斥"是造成回流儿童的心理健康恶化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黎煦 朱志胜 陶政宇 左红
劳动力的城乡流动对儿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忽视了由个体家庭特征等微观因素和户籍制度等宏观因素引致的回流儿童这一群体。回流不仅代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的物理位置变动,还可能对其多种能力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四川及河北两省13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回流对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回流显著降低了儿童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数学成绩,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还发现,随着回流时间的延长,回流儿童的认知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初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学校教育和家庭关怀的缺失是回流儿童认知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回流 农村儿童 认知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志胜 李雅楠 宋映泉
寄宿制学校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贫困地区农村137所寄宿制学校三期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贫困农村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形式并不利于农村儿童的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寄宿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较之非寄宿儿童均处于不利地位。寄宿教育对农村儿童发展的负面冲击存在"精英俘获"现象,表现为寄宿对男孩、家庭经济水平和母亲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地区农村儿童的负面影响更大。现行的扩大义务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师资力量等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寄宿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不能完全破解农村寄宿制学校"寄而难育"的现实困境。
关键词:
寄宿教育 农村儿童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文
本文利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湖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营养调查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第一,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寄宿生还是走读生)营养素摄入量普遍不足。第二,尽管"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给国家、社会以及学生、农户家庭都带来众多积极的影响,但也使贫困地区寄宿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恶化。第三,贫困地区农村寄宿生的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第四,学校的配餐方案和学生的饮食习惯等对寄宿生的营养素摄入量有明显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传景 韩黎 杨惠琴 张进辅
为探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探讨是否贫困的群体差异,本研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测量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展开调查。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堪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生,生活事件应激显著少于普通生,心理韧性显著优于普通生;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其心理健康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显著负相关;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但贫困生的心理韧性发挥了调节和部分中介效应,而普通生的心理韧性仅有部分中介效应,且贫困生的部分中介效应值高于普通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红艳 常芳 岳爱 王欢
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4年在陕西省38所农村初中的3486名学生的面板数据,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HT)为测量指标,运用倍差分析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解决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途径。研究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四个月以上)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心理过渡阶段的初中生,父母的返乡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修复;但当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缩减为四个月以下时,父母的外出务工将不会对其子女心理健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农村地区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倍差分析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王天宇 周晔馨
儿童的身心健康是由家庭和学校两个场域共同塑造的,但以往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劣势形成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父母陪伴缺失和家庭收入增加,鲜有文献涉及留守儿童在父母缺位情况下与同辈群体的互动。本文基于对1600余名7~17岁四川省农村中小学生的调查,构建了作业小组、八卦传播、游戏玩伴和情感倾诉对象4种具体的人际网络以及广义的好友网络,在此基础上探讨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结构差异及其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劣势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本文发现:第一,源节点为留守儿童时,他和留守儿童结为好友的概率高于和非留守儿童结为好友的概率,但非留守儿童交友时并未排斥留守儿童;第二,心理健康状态的传递能够在情感倾诉网络和好友网络中发生;第三,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比非留守儿童要差,社会网络总体上有助于缩小两类儿童之间的心理健康状态差距,但各个网络的作用大小存在差异。基于此,可以合理安排留守儿童的座位、宿舍和作息时间,对留守儿童的班级社会网络进行适度干预,从而使学校同辈群体在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发挥更大的正面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丽锦 沈杰 李志强 盖笑松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宁夏274名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和300名非寄宿制学校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寄宿制学校初中生总体心理问题显著高于非寄宿制初中生,其各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也高于后者。(2)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没有年级差异,而非寄宿制学生的年级差异表现为初一好于初二和初三,两类学校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初一、初二年级。结论: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寄宿制学校,且主要表现在初一年级学生身上。
关键词:
寄宿制学校 初中生 心理健康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袁振国 吴霓 魏向赤 李晓强 张宁娟
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调研发现,由于贫困地区贫困寄宿学生的生活补贴费用处于低标准的水平,农村教师编制紧张,不能设置专门的生活教师,公用经费没有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做出专门的安排,使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活动很贫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学生课余活动资源建设;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编制,保障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管理;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待遇,增强教师组织学生课余活动的积极性;建立面向学生课后管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学生课余活动的质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伟 宋映泉 梁净
在过去十多年中,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政府建立了大量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研究寄宿制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证意义和政策价值。基于两省五县137所学校17000多名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probit模型对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校园霸凌问题的分析发现: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的霸凌水平高达31.5%,高于国内城市地区的中小学校,也远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住校显著提高了学生遭遇霸凌的可能性;言语威胁、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校园霸凌 住校 工具变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建国
寄宿制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项制度,其在农村学校的推行需要相应的配套改革。然而我们在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过程中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致影响到这项制度的实效。本文从制度互补性的视角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府需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师编制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充分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寄宿制学校 制度互补性理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欣
本文以对湖北农村贫困地区、山区义务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为基础,对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后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农村贫困地区、山区多建建好寄宿制学校的理由,阐明了农村贫困地区、山区大力举办寄宿制学校的积极意义,并对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应注意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农村义务教育 布局调整 寄宿制学校 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韧竹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补贴政策的制订过程和发展脉络,总结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分析问题的症结,并就可能的解决方案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清扬
本文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决不能忽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并就如何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帮助农村孩子克服中小学布局调整及父母进城务工后所面临的各种困难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农村寄宿制学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