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211)
- 2022(5945)
- 2021(5350)
- 2020(4443)
- 2019(9828)
- 2018(9240)
- 2017(16504)
- 2016(9172)
- 2015(9588)
- 2014(9151)
- 2013(9004)
- 2012(8203)
- 2011(7308)
- 2010(6954)
- 2009(6370)
- 2008(6121)
- 2007(4984)
- 2006(4278)
- 2005(3533)
- 学科
- 济(33318)
- 经济(33277)
- 管理(24173)
- 业(23091)
- 企(17115)
- 企业(17115)
- 方法(15933)
- 数学(14504)
- 数学方法(14380)
- 学(10555)
- 农(10292)
- 中国(8954)
- 财(8708)
- 贸(8073)
- 贸易(8069)
- 易(7834)
- 业经(7530)
- 环境(7325)
- 农业(7284)
- 地方(5785)
- 技术(5488)
- 务(5444)
- 财务(5439)
- 财务管理(5435)
- 制(5251)
- 企业财务(5186)
- 划(5169)
- 产业(4922)
- 土地(4841)
- 银(4514)
- 机构
- 大学(130405)
- 学院(128661)
- 济(50022)
- 经济(49173)
- 研究(48785)
- 管理(47562)
- 理学(42563)
- 理学院(42000)
- 管理学(40980)
- 管理学院(40769)
- 农(35389)
- 科学(35340)
- 中国(34758)
- 业大(28724)
- 农业(28482)
- 京(27640)
- 所(26497)
- 研究所(25079)
- 中心(21351)
- 财(20094)
- 农业大学(19435)
- 院(18334)
- 江(17934)
- 财经(16968)
- 北京(16869)
- 室(16161)
- 省(16101)
- 科学院(15746)
- 范(15742)
- 经(15726)
- 基金
- 项目(101109)
- 科学(78589)
- 基金(75365)
- 家(71396)
- 国家(70862)
- 研究(62010)
- 科学基金(58766)
- 自然(42184)
- 自然科(41216)
- 自然科学(41198)
- 社会(40822)
- 基金项目(40643)
- 自然科学基金(40485)
- 省(38830)
- 社会科(38823)
- 社会科学(38814)
- 划(34197)
- 资助(29999)
- 教育(27488)
- 重点(23637)
- 计划(22707)
- 部(21427)
- 发(21278)
- 编号(21252)
- 创(21048)
- 科研(20878)
- 科技(20831)
- 创新(19858)
- 业(18497)
- 国家社会(17990)
共检索到173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涵 吴树彪 吕涛 李春燕 董仁杰 庞昌乐
探讨回流及不同回流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无回流与有回流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0%和40%,采用不同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的湿地较无回流湿地(44%)的去除率提高约17%。回流比为10∶1的条件下,采用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TOC的去除率分别较无回流湿地提高了约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丽 吴树彪 王飞 张东晓 李春燕 吕涛 董仁杰 庞昌乐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郝君 陈永华 吴晓芙 梁希 张富运
为了让木本植物更广泛的应用于潜流人工湿地,采用单因子与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槿Hibiscus syriacus、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女贞Ligustrum lucidum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诱导根系生长的4个因素(切根程度,基质类型,激素浓度和曝气时间)在5种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设计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与单因子试验找出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有一定差异,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夹竹桃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4,木槿、栀子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8,女贞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2;夹竹桃...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根系诱导 正交设计 基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禹
系统介绍了整合型人工湿地(ICW)系统的发展、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另外,此研究还以位于爱尔兰北部格拉斯洛赫地区占地32 500 m2的整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为例,讨论水力负荷和季节性气温变化对系统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2010~2013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所研究的ICW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固体量(TSS)、氨氮(NH3-N)、硝基氮(NO3-N)、总氮量(TN)、钼酸盐反应磷(MRP)的净化能力分别为:92%、98%、96%、97%、89%、96%、95%。经计算,ICW系统的污染物净化能力不受水力负荷波动影响。除此之外,低温会降低整合型人工湿地中微生物...
关键词:
湿地 除氮 除磷 水力负荷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谭洪新 刘艳红 周琪 杨殿海
以城市污水ANOXIC-OXIC工艺出水为处理对象,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新建组合填料潜流湿地的脱氮除磷效能。结果表明,当COD面积负荷率、TN面积负荷率、TP面积负荷率、HRT(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8.7~22.1g/(m2·d)、7.29~24.28g/(m2·d)、0.94~1.84g/(m2·d)、0.48~0.59d时,①湿地启动阶段,COD去除率为30.3%、面积负荷去除率为6.63g/(m2·d)、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23m/d;SS去除率为45.5%;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3%、40.0%和25.0%;TN去除率为14.9%、面积负荷去除率3.63g/(m2·d...
关键词:
页岩 钢渣 潜流湿地 脱氮除磷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淑君 王铁运 王妍 刘云根 马荣
以初滤池—垂直流人工湿地—光催化反应器构建的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进水水质为低度富营养化水,针对湿地设置3种水力负荷(0.8、1.2、2.0 m~(3)·m~(-2)·d~(-1)),针对光催化反应器设置3种因素3个水平[紫外光照时间(3、6、9h)、pH值(4、6、8)及曝气量(0、2.5、5.0 L·min~(-1))]的正交试验,研究该系统对低污染水中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湿地在1.2m~(3)·m~(-2)·d~(-1)水力负荷下对NH_(4)~(+)-N、TN、PO_(4)~(3-)-P和TP去除率分别为54.73%、63.52%、75.66%和47.27%,对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光催化材料表面的TiO_(2)纳米颗粒可为催化剂在材料中的稳定性提供条件;(3)当光催化反应器pH值为8、曝气量为2.5L·min~(-1)、光照时间为9h时,该复合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65.00%,比单一垂直流人工湿地在1.2 m~(3)·m~(-2)·d~(-1)水力负荷下的去除率(47.27%)提高了17.73%,该研究可为低污染水的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低污染水 人工湿地 氮 磷 光催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振斌 邓平 吴晓辉 成水平 付贵萍 贺锋
夏季在水力负荷为800mm/d间歇式进水条件下,研究了人工湿地不同工艺流程的8套小试系统SSP(sys-temofsmallplot)内部水流方向上藻类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小试系统中,藻类生物量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少,除藻率在出水处均达到最大值。藻类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水流方向的前几层,而系统其他层对藻类只有微弱的去除效果。由下行池与上行池构成的湿地系统中,去藻是上、下行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有推流床或塘处理系统参与的湿地系统中,它们对藻类的去除均有一定的作用。去藻作用主要是基质的拦截,不同的水流方向、植物和微生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湿地对藻类的去除率在夏季一般都能达到90%以上,证明人工...
关键词:
人工湿地 藻类 去除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泽新 张敏
以太湖流域湖荡湿地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用双道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太湖流域湖荡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砷(As)和汞(Hg)的空间分布特征,用地累积指数法(Geoaccumulation Index,Igeo)对太湖流域湖荡湿地As和Hg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湖州和无锡地区湖荡湿地沉积物As的含量相对较高,且高于太湖流域As的环境背景值,各研究区域湖荡湿地沉积物均未受到As的污染;常州地区湖荡湿地沉积物中Hg的含量相对较低,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东晓 吴树彪 宋玉丽 柳清青 庞昌乐 董仁杰
研究新型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污水处理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淹没排空比为3h∶3h和回流比1∶1的条件下,该潮汐流人工湿地床对COD、BOD5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80.2%、79.0%和61.8%,去除负荷分别达到283.2、179.7和30.1g/(m2.d),高于其他类型人工湿地;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28.7%,去除负荷为2.9g/(m2.d)。潮汐流人工湿地床总供氧能够满足有机物及氨氮的氧化需氧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政 付融冰 杨海真 顾国维
构建了芦苇和无植物人工湿地,在系统水量衡算的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湿地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植物收割后的冬季,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低于无植物湿地2.2%;在其他季节,芦苇湿地对污水CODCr的去除率比无植物的高出3.2%~4.2%,但对BOD5的去除率却比无植物的低了1.8%~3.4%。有植物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无植物湿地有所改善,但是提高不多。比较了两种系统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植物湿地比无植物湿地高(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刘巧玲 胡万辉 沈虹 任晓迪 石宇鹏 杨阳 田艳萍 雷卫国 彭博 张五州 刘玲 钟鑫 陈侈 秦蓓蓓 张南南 毛娜 江丽 贾明元 沈娟 古南辉 陈文方
在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采用野外实地模拟方法,就泥炭藓湿地对铜、磷两种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磷污染物浓度分别为10,100,1 000 mg/L时,两小时后泥炭藓湿地对该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93.9%,69.5%,66.3%;同样的浓度梯度下,对铜污染物的净化率分别为100.0%,97.6%,88.0%。泥炭藓湿地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净化能力,其泥炭层部分在湿地净化污染物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修改上限的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双常数速率模型、抛物线扩散模型等6个模型对泥炭藓湿地的净化进行动态研究,其中后4个模型均可模拟湿地净化的动态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旭斌 邵建均 应珊珊 朱逸阳 姜培坤
【目的】综合评价生态沟渠在农业面源污染过程阻断中的作用,科学评估生态沟渠各环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方法】选取在浙江省桐庐、临安、建德、东阳、义乌、诸暨已建成的6条生态沟渠进行水质监测,计算生态沟渠对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并分析了沟渠建设内容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去除影响。【结果】6条沟渠的总氮、铵态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31%、38.74%、13.49%、23.97%,其中对铵态氮的去除效果较好。义乌沟渠、桐庐沟渠通过建造生态边坡增加了边坡粗糙度,并依靠较窄的沟渠宽度增加了水流与边坡接触面积,延长了水流停留时间,对总氮、铵态氮表现出较高的去除效果,并与进水负荷呈线性关系(P<0.05)。诸暨沟渠植物密度高,表现出较好总磷去除效果。同时,反硝化除磷装置数量对总氮、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P<0.05),是生态沟渠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结论】在浙江省生态沟渠中,建设生态边坡,增设反硝化除磷装置,增大植物密度均可强化生态沟渠的水质净化作用。图4表2参3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沈健 何宗明 郜士垒 林宇 赵文东 董强
【目的】研究地上枯落物和地下根系在土壤碳氮循环中的作用,为提高滨海沙地人工林土壤碳氮保留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沿海地区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启示。【方法】以福建长乐滨海沙地2种典型人工林(湿地松和尾巨桉)为研究对象,设置去除根系、去除枯落物以及对照3种处理,1 a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碳氮及其组分。【结果】滨海沙地湿地松林和尾巨桉林碳氮储量差异不明显,去除地上枯落物使尾巨桉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去除地下根系使湿地松林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含量显著上升,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均降低了2种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和微生物有机氮含量,湿地松人工林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后土壤矿质氮含量均有所升高,尾巨桉人工林则与之相反。回归分析表明不同碳输入下土壤D_(OC)与D_(ON)、M_(BC)、M_(BN)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M_(BC)与土壤NH_4~+-N、NO_3~--N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去除根系或枯落物处理对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碳氮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调控地上、地下有机物输入会影响土壤碳氮及其组分,进而影响土壤碳氮库,表明根系和枯落物是土壤碳氮库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作用会因树种类型而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铁运 郑淑君 王妍 刘云根
以3种污染负荷的农村黑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电气浮—电化学氧化—人工湿地系统对不同含量氨氮(NH_4~+-N)、总氮(TN)、正磷(PO_4~(3-)-P)、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1)系统对不同污染负荷下农村黑水的净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瑞
以广东某氯碱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土壤和地下水共22个样品。结果表明:(1)氯碱场地土壤中特征污染物主要为六六六、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六氯苯、苯等,主要分布于堆场、四氯化碳车间、漂水车间等。(2)煤场与锅炉区土壤的铅、镍含量分别为697 mg/kg、231 mg/kg。(3)四氯化碳车间的四氯化碳含量超出标准的207倍;三氯甲烷超出标准760倍;六氯苯含量超出标准62倍;六六六含量超出标准4.78倍。漂水车间2.5 m、3 m、5 m、7 m、8 m、9 m六个不同的剖面均检出了苯,超出标准10倍~20倍。(4)从6个地下水样品来看,部分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Ⅳ类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