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0)
2023(9061)
2022(6774)
2021(5984)
2020(4809)
2019(10227)
2018(10640)
2017(19462)
2016(10942)
2015(11915)
2014(11906)
2013(10891)
2012(9784)
2011(8633)
2010(8708)
2009(8127)
2008(7899)
2007(6662)
2006(6182)
2005(5765)
作者
(29473)
(24699)
(24038)
(23540)
(15454)
(11611)
(11287)
(9501)
(9403)
(8649)
(8270)
(8249)
(7962)
(7728)
(7515)
(7440)
(7249)
(7227)
(7143)
(6851)
(6295)
(5996)
(5964)
(5648)
(5556)
(5503)
(5414)
(5359)
(4907)
(4885)
学科
(43332)
经济(43276)
管理(26910)
(22334)
(17117)
企业(17117)
业经(15666)
中国(15355)
(14387)
地方(12463)
(11404)
(11067)
产业(10020)
方法(9957)
农业(9682)
信息(9287)
(8996)
总论(8725)
信息产业(8636)
数学(8288)
数学方法(8188)
(7591)
(7579)
(7529)
金融(7524)
(7460)
银行(7449)
(7374)
(7202)
体制(7143)
机构
大学(140882)
学院(140132)
(54776)
经济(53524)
研究(53023)
管理(49315)
理学(41555)
理学院(40957)
管理学(40152)
中国(40135)
管理学院(39852)
(34276)
科学(32410)
(28633)
(26573)
(25378)
中心(23960)
研究所(23897)
(22356)
北京(22164)
(21423)
师范(21234)
业大(20976)
财经(20793)
农业(19621)
(19508)
(18871)
(17640)
师范大学(17371)
经济学(16976)
基金
项目(94511)
科学(73950)
研究(72235)
基金(66590)
(58005)
国家(57439)
科学基金(49077)
社会(45871)
社会科(43289)
社会科学(43278)
(37068)
基金项目(34837)
教育(31850)
(31284)
编号(30317)
自然(29292)
自然科(28565)
自然科学(28557)
自然科学基金(28011)
成果(25836)
资助(24884)
(21803)
课题(21470)
重点(21369)
(19597)
国家社会(19542)
(19366)
创新(18386)
(18266)
项目编号(18049)
期刊
(67682)
经济(67682)
研究(47212)
中国(35123)
(24420)
学报(23030)
(22908)
教育(21077)
科学(19950)
管理(18303)
大学(17663)
农业(16074)
学学(15812)
(13967)
金融(13967)
技术(11811)
业经(11244)
经济研究(10785)
图书(10342)
财经(9882)
问题(9382)
(8606)
(8513)
书馆(7565)
图书馆(7565)
(7278)
(7198)
现代(6914)
资源(6592)
(6590)
共检索到226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靖  李红亮  
“数字抗疫”是在信息化发展和大城市转型期所遇的突发风险社会挑战条件下产生的一项新举措。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行数据汇聚、分析、应用,实现事件精准管理、人员精准防控,这在3年的疫情防控中已经展现良好成效,并成为政府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应用场景。2022年后,南京市各板块、各部门通过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管理水平、减轻一线人员负担、增强群众体验感,疫情总体得到了较好的控制。通过对南京“数字抗疫”的总体架构、基本概况、进程分析以及与其他城市经验比较,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升级策略及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玥  
我国于1978年掀起的改革开放浪潮,无疑深受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在世界蔓延至今,已出现了新的转变,即新型的全球化时代。在新的全球化趋势下,回看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探讨新型全球化意识的出现将会带来的影响,对于我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道路中,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突如其来,而我们却应该从容不迫面对。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屈胜飞  
1927年4月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随着首都建设的展开,城市人口与年俱增,民食供求关系趋于紧张。同时,政府当局也逐渐强化了对首都社会组织的控制力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弊端丛生、为人诟病的斛行就成了南京粮食业管理与改革首当其冲者。斛行制度改革是一场由政府强势主导、粮商推动与配合、斛行缺少发言权的改革,凸显出政府公权力与行业利益之间进行博弈的一般状况,说明底层社会群体面对政府公权力与以粮商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势力时的无力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叶继红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顺利实现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从对南京市的调查来看,64%的失地农民实现了城市就业。他们主要通过政府部门、职业中介以及个人关系网络等渠道,从事个体经营,或在私营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事业单位就业,呈现出政府安置就业、失地农民自谋职业中的"自雇型"和"受雇型"就业的独特类型。针对这一现状,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明亮  
~~
关键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俞勇  
国有金融企业改革已从强调完善治理、突出主业、强化激励的微观层面转向授权经营的核心问题,用人机制行政职级化、薪酬机制僵化、考核机制差异化不足等是授权经营机制问题的突出表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换已成为改革共识,未来改革应围绕"所有者是谁"、"由谁管理"、"如何管理",明确"党组织‘人格化’的股东产权制度"安排、坚持"党组织为第一代理人"的授权机制、用活"党管干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推行"总额预算+按贡献分配"的薪酬机制和创新考核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小李  
改革开放40年的德育本质研究,其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以定义与隐喻两种方式论述德育的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其主要观点为适应论与超越论,学术界关于德育本质的争鸣也主要围绕适应论与超越论展开;德育本质研究的立论依据,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而立论,二是基于对社会和教育之现实的分析与批判而立论。当前德育本质研究正呈现"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两种发展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国玖  金世斌  甘继勇  
政府治理能力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和主导因素。对于地方和基层政府而言,责任、法治、回应和高效是其治理能力的核心要素。南京市"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构建了"一个号码找政府"的公共治理机制,成为畅通民意诉求、提升城市政府治理能力的有力杠杆。为更好发挥"12345"政务热线作用,加快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还应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加强信息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绩效考核、督查督办、建立健全舆情分析和预警机制、积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荫贵  
本文对南京政府时期为中心的外国在华银行业进行了整体分析。认为 1 92 6年时中国金融力量的发展已基本可以与外国在华银行业相抗 ,南京政府时由于多种因素的配合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发展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受到遏制。但是 ,由于外国在华银行业是以其在中国政治经济力量为基础得到发展的金融势力 ,因此 ,在不平等条约、租界等特权未曾废除 ,外国势力在中国高人一等并处心积虑扩大侵略的局面不曾发生根本改变前 ,外国在华银行业的优势地位同样是不可能发生根本变化的。本时期日本银行业在本国政府对华侵略政策支持的背景下 ,在关内外迅猛扩张 ,并在关外迅速占据统治地位的史实 ,正好典型的证明了这一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郁建兴  周幸钰  
数字技术应用是政府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技术与组织关系维度,已有研究或基于“技术决定论”主张数字技术对科层组织的激进影响,或基于“科层规制论”强调科层惯性对数字技术效应的制约。浙江省“三张清单”数字化改革的案例显示,数字技术应用与科层组织形态之间呈现动态的双向互构关系。数字技术应用通过对政府需求、流程规范、权力关系的三重嵌入,在赋能政府的同时引发其内部运行的调适难题,政府因而寻求体制机制创新予以应对,形成“由横到纵”的政府平台化与“调适性协同”的协作矩阵两种新型组织形态。同时,政府组织形态变迁也对数字技术应用产生反作用,体现为对技术深度应用环境与动力的重构。这一研究发现为理解数字时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盛国军   张晓莉   高明晶  
基于“数字化立体课堂”建设理念,对“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优化,以“物流的主要环节与分类”教学内容为例,阐述了“数字化立体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通过研究,着力提升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供给、思政育人全程融入、高阶性和挑战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丹  
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广泛被读者接受的阅读途径。近几年数字资源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对数字阅读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南京图书馆自建的移动图书馆项目为例,给出一种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移动阅读解决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鲜鲜  李婧晗  左颖  张慧敏  晋秀龙  
以南京市为例,以网络游记为基本数据源,提出了旅游数字足迹结构化表达和建库方法,并结合文本分析和GIS时空间分析方法,从旅游形象、游客行为时序变异及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南京游客时空行为特征。结果显示:(1)"历史"可作为南京旅游形象整体认知,且受气温和假期因素影响游客多选择在春夏季出游;(2)到访南京旅游景区空间最邻近指数为0.48,核心城区成为到访景区、游客聚集区域;(3)到访南京旅游轨迹空间上表现为由核心城区向外辐射,旅游流空间结构则以夫子庙为核心逐级向外展开。在此基础上,从旅游景区形象提升、旅游景区游客容量控制、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探讨了南京旅游发展优化措施。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至欣  
虚拟现实技术与远程教育的结合标志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纪元。目前,对于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远程学习行为研究不足,技术应用效果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构建了技术接受扩展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远程学习者对虚拟现实学习系统的有用性、易用性和愉悦性感知均影响其使用意愿和学习行为,其中感知易用性与感知有用性正向相关。三种使用感知均受系统软件设计的正向影响,而硬件条件对感知易用性和实际使用行为起作用,同时自我效能感也是影响感知易用性的一个因素。为促进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远程学习,当前应重视硬件设施建设,保障远程学习效果;优化软件系统,提升学习愉悦性;注重技术研发与教育研究的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