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5)
2023(9155)
2022(7888)
2021(7522)
2020(6312)
2019(14380)
2018(13728)
2017(27449)
2016(14893)
2015(16404)
2014(16291)
2013(16128)
2012(15324)
2011(13876)
2010(14076)
2009(13159)
2008(13424)
2007(12311)
2006(11233)
2005(10560)
作者
(44216)
(36533)
(36185)
(34994)
(23776)
(17690)
(16569)
(14072)
(13993)
(13550)
(12703)
(12377)
(12174)
(11989)
(11866)
(11417)
(10984)
(10773)
(10678)
(10554)
(9230)
(9179)
(9061)
(8490)
(8481)
(8454)
(8236)
(8126)
(7604)
(7332)
学科
(53130)
经济(53057)
管理(44893)
(42562)
(34675)
企业(34675)
方法(23446)
(22027)
数学(20708)
(20490)
数学方法(20416)
银行(20344)
(19861)
(18962)
中国(16099)
(15685)
(14290)
金融(14290)
(12545)
财务(12526)
财务管理(12500)
(12435)
(12397)
制度(12389)
企业财务(12127)
(11117)
业经(10882)
(10836)
业务(10521)
农业(10505)
机构
大学(210188)
学院(208030)
(87151)
经济(85228)
管理(77069)
研究(76491)
中国(65508)
理学(65006)
理学院(64283)
管理学(63155)
管理学院(62742)
(49486)
科学(45424)
(44719)
(40267)
(39525)
财经(37138)
研究所(35981)
中心(35437)
(33937)
(33367)
农业(31336)
业大(29898)
北京(28510)
财经大学(27936)
(27679)
经济学(27526)
(27415)
(26906)
银行(26526)
基金
项目(132161)
科学(103779)
基金(97788)
研究(93619)
(86849)
国家(86122)
科学基金(72655)
社会(59401)
社会科(56418)
社会科学(56400)
基金项目(49689)
(49511)
自然(48401)
自然科(47280)
自然科学(47263)
自然科学基金(46473)
(43469)
教育(43123)
资助(42559)
编号(36094)
成果(31554)
(30489)
重点(30232)
(27753)
(27143)
(26867)
课题(26164)
教育部(26006)
科研(25730)
创新(25505)
期刊
(96841)
经济(96841)
研究(71122)
中国(44132)
(39936)
金融(39936)
(39078)
(35760)
学报(35713)
科学(31622)
管理(29550)
大学(26677)
学学(25375)
农业(22173)
教育(20270)
财经(19344)
经济研究(16451)
(16398)
技术(14898)
业经(13687)
问题(12174)
(11332)
国际(11263)
(11157)
理论(10782)
(9774)
实践(9572)
(9572)
(9418)
世界(9375)
共检索到336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伯特·尼亚马塔  李讯  宋新伟  
本文对中央银行回收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应该使用何种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虽然使用中央银行票据作为政策工具有实践依据,但由于政府债券对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具有正的外部效应,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最佳选择应是政府债券。政策工具选择应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中央银行操作的独立性、金融市场发展需要、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汪洋  
本文对我国2002年以来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和调控原理进行了分析。从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协调的角度看,中央银行票据的发行是这两大政策冲突的表现,是货币当局试图同时实现人民币内外币值稳定的无奈之举。作者解释了中央银行票据无力承担主流政策工具的理由,并认为国债在未来将最终代替中央银行票据成为货币当局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沈炳熙  
中央银行与债券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处理与债券市场的关系上,各国中央银行普遍地采取了重视和扶持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为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目前仍迫切需要对债券市场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会清  王剑  
当前社会上对我国资金运行状况的一个基本评价就是“流动性过剩”。然而,这种所谓的“流动性”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主观判断,缺乏严谨的理论依据和统一的衡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不利于央行实际的操作决策。为探求流动性的真实内涵,澄清国内的诸多误解,我们比较了国内外流动性概念,并对其供给和需求因素作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些经验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建宇  张谊浩  
本文基于政府债券规模和流动性的双重视角,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二者对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风险变量的影响。研究显示:政府债券规模的增加促进了投资,刺激了产出和劳动供给,但过度扩张对实体经济也带来"挤占投资"和物价上升、消费下降等负面效应,同时通过债券作为金融资产的特性向金融部门蔓延并形成金融风险集聚;政府债券流动性增强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资,促进了物价稳定,但也存在"挤占消费"和引起经济波动等负面效应;而政府债券流动性的提升有利于缓释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益,但流动性过高也会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集聚。本文从促进政府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同发展、总量和结构合理匹配、政府债券与实体经济有机契合、政府债券流动性管理与金融供给侧密切衔接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晓冰  
中央银行是现代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设施之一,稳定货币与调节经济波动是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西方的经验证明,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是其有效实现其功能的根本条件,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对我国一方面是基本适用的,另一方面又因存在着某些客观条件上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其它多种货币改革工具也是颇有启示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水汝庆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建立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本文在回顾了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的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我国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在近几年调控我国货币供应总量和货币市场利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谭文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是对商业银行资本金进行补充的有效途径。但是 ,本文的分析表明 ,在不完全的市场情况下 ,由于在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层和次级金融债券的购买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因此 ,当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 ,极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贷款的过度扩张 ,进而会导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过度扩张和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最后 ,本文还就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发行次级金融债券对其资本金进行补充时将给货币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汪洋  
本文以寻求中央银行票据的替代品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中央银行货币管理、短期公债管理和中央银行票据的债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所产生的铸币税问题。研究表明,现阶段中国中央银行通过介入政府短期公债市场来干预本币汇率不具备现实性。本文探讨了替代中央银行票据的其他政策工具的利弊问题,总结了在完全对冲和不完全对冲外汇储备方式下政府铸币税收入的变化情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石丹林  李秀萍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从总量上可以反映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本文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对近期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异动进行对应分析,发现国内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量是充裕的,部分商业银行产生流动性困难是其自身的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内银行体系流动性宽松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商业银行必须时刻关注国内流动性指标的变化,防止在激烈的银行竞争中产生流动性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玉伟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彬  王去非  易振华  
本文将同业业务特征及其对银行资产负债行为的影响纳入到流动性分析框架,探索传统存贷业务监管约束强度、同业规模与流动性水平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而构建基于银行间市场的动态系统模型,模拟分析同业业务对流动性波动的影响,同时考察中央银行流动性管理的不同方式对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扩张传统信贷业务时受到的传统监管约束越大,发展同业的动机相应越强;在同业规模超过一定界限后,随着银行同业比重的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会随之提高;银行同业行为导致资产与负债之间期限错配的扩大,加剧了其顺周期性特征,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升高,弱化了央行原有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执行效果;面对同业引致的货币市场流动性波动,中央银行采取以利率引导为主、非常规政策工具为辅的组合型流动性管理方式行之有效。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学军  
本文从探究全球流动性原因的思路出发,描述了对流动性的理解;分析了目前全球流动性的特征;在寻求全球流动性的根源过程中,重点阐述全球流动性与世界几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因果关系。并且,结合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对市场的影响,表明了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带来对中央银行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