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97)
- 2023(16404)
- 2022(13984)
- 2021(13410)
- 2020(11260)
- 2019(25692)
- 2018(25581)
- 2017(49080)
- 2016(26785)
- 2015(30210)
- 2014(30393)
- 2013(29411)
- 2012(27575)
- 2011(24561)
- 2010(24710)
- 2009(23189)
- 2008(23103)
- 2007(21067)
- 2006(18265)
- 2005(16031)
- 学科
- 济(106029)
- 经济(105832)
- 管理(79723)
- 业(74912)
- 企(62760)
- 企业(62760)
- 方法(49621)
- 数学(42474)
- 数学方法(41845)
- 财(31303)
- 农(31082)
- 中国(28781)
- 业经(23598)
- 制(22147)
- 学(21795)
- 地方(20493)
- 贸(19984)
- 贸易(19977)
- 农业(19950)
- 务(19772)
- 财务(19696)
- 财务管理(19650)
- 易(19423)
- 理论(19228)
- 企业财务(18678)
- 和(17281)
- 银(17225)
- 银行(17182)
- 融(16518)
- 金融(16510)
- 机构
- 学院(379249)
- 大学(377758)
- 济(152126)
- 经济(148689)
- 管理(145863)
- 理学(125481)
- 研究(124901)
- 理学院(124118)
- 管理学(121600)
- 管理学院(120904)
- 中国(95377)
- 京(78901)
- 科学(76408)
- 财(73557)
- 农(63733)
- 所(62903)
- 中心(59116)
- 江(58380)
- 财经(57546)
- 研究所(56748)
- 业大(56189)
- 经(52035)
- 农业(50184)
- 范(50030)
- 师范(49494)
- 北京(49320)
- 州(46105)
- 经济学(45388)
- 院(45140)
- 财经大学(42324)
- 基金
- 项目(250153)
- 科学(196847)
- 研究(183834)
- 基金(180503)
- 家(156478)
- 国家(155090)
- 科学基金(133373)
- 社会(115724)
- 社会科(108814)
- 社会科学(108780)
- 省(98764)
- 基金项目(94697)
- 教育(87024)
- 自然(86672)
- 自然科(84747)
- 自然科学(84722)
- 自然科学基金(83202)
- 划(83053)
- 编号(76438)
- 资助(74832)
- 成果(63148)
- 重点(56136)
- 部(55783)
- 课题(53132)
- 发(53014)
- 创(51821)
- 创新(48220)
- 教育部(47994)
- 科研(47940)
- 大学(47230)
- 期刊
- 济(170057)
- 经济(170057)
- 研究(109195)
- 中国(75934)
- 学报(59954)
- 财(59632)
- 农(58601)
- 管理(54420)
- 科学(53766)
- 大学(46064)
- 教育(45387)
- 学学(43386)
- 农业(39475)
- 融(35763)
- 金融(35763)
- 技术(35088)
- 财经(28579)
- 业经(28396)
- 经济研究(26976)
- 经(24546)
- 问题(21978)
- 业(20215)
- 版(19271)
- 统计(19086)
- 贸(18904)
- 技术经济(18547)
- 图书(17955)
- 策(17267)
- 理论(17213)
- 商业(16717)
共检索到567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艳艳 王娟 张亚娜
本文分别以两个众筹项目为背景蓝本,实证研究多元社会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情绪、自我和群体效能影响众筹投资者决策。研究发现:与众筹项目内容相关的认同通过情绪路径或效能路径影响投资者行为,与众筹项目发起者相关的认同则只通过效能路径影响投资者行为,并且两类社会认同对各路径的作用是一种调节关系;投资者中就业和非就业群体的决策过程不同,群体情绪主要对非就业投资者有显著影响,效能对非就业和就业投资者均有显著影响,这证实了不同类型众筹投资者决策的"理性、感性"异质性。本研究揭示了社会认同在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众筹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艳艳 王娟 张亚娜
本文分别以两个众筹项目为背景蓝本,实证研究多元社会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情绪、自我和群体效能影响众筹投资者决策。研究发现:与众筹项目内容相关的认同通过情绪路径或效能路径影响投资者行为,与众筹项目发起者相关的认同则只通过效能路径影响投资者行为,并且两类社会认同对各路径的作用是一种调节关系;投资者中就业和非就业群体的决策过程不同,群体情绪主要对非就业投资者有显著影响,效能对非就业和就业投资者均有显著影响,这证实了不同类型众筹投资者决策的"理性、感性"异质性。本研究揭示了社会认同在投资者决策过程中的影响机制,为众筹行业提供了针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凸显社会认同从而提高融资成功率的新视角。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峰
互联网众筹为创意型产品的市场化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然而,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和制度配套不健全的情形下,极易诱发投资人非理性的行为偏误和资金配置的无效率。本文以众筹过程中出现的羊群效应和责任扩散效应为出发点,采用数据爬虫技术,以Indiegogo的微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品回报型众筹的前期累计资金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在不同众筹模式下存在显著差异,在AON模式下,责任扩散效应占主导地位,而在KIA模式下,羊群效应占主导地位;并且该影响受到目标金额和截止日期的调节,在AON模式下,更高的目标金额可以缓解责任扩散效应的不利影响,而在KIA模式下,更高的目标金额则会抵消羊群效应的正面影响。因此,项目筹资者应充分意识到羊群效应和责任扩散效应对项目潜在投资者投资行为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筹资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动态变化;重视在筹资期间项目更新对潜在投资者行为的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艳艳 曾文
如何提高融资可得性是众筹研究的热点。为了帮助回报型众筹发起人提高融资绩效以及平台增加用户活跃度,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模型,抓取"青橘众筹网"的520个样本,实证分析发起人以虚拟社会资本影响融资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科技产品、艺术影音类项目的投资者感知价值在发起人外部社会资本与项目融资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公益活动类项目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科技产品、艺术影音类项目的投资者感知价值在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与项目融资绩效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并且在公益类项目中内部社会资本对感知价值、项目融资绩效影响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艳艳 曾文
如何提高融资可得性是众筹研究的热点。为了帮助回报型众筹发起人提高融资绩效以及平台增加用户活跃度,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模型,抓取"青橘众筹网"的520个样本,实证分析发起人以虚拟社会资本影响融资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科技产品、艺术影音类项目的投资者感知价值在发起人外部社会资本与项目融资绩效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在公益活动类项目中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科技产品、艺术影音类项目的投资者感知价值在发起人内部社会资本与项目融资绩效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并且在公益类项目中内部社会资本对感知价值、项目融资绩效影响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对回报型众筹的两个主体(发起人、平台)分别提出了实践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莉莉 张瑾 徐丹凤
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再次成为热点,现有数据显示IPO异象依然存在。文章利用2009—2012年中国A股数据,从一级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角度,研究IPO短期回报与长期收益。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的加剧和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提高IPO首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动,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不同。此外,上市首日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长期收益越低迷,但是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长期收益的影响较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莉莉 张瑾 徐丹凤
随着IPO重启,新股发行再次成为热点,现有数据显示IPO异象依然存在。文章利用2009—2012年中国A股数据,从一级市场信息不确定性和二级市场投资者情绪角度,研究IPO短期回报与长期收益。实证结果表明,信息不确定性的加剧和投资者情绪的高涨会提高IPO首日回报。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动,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首日回报的影响不同。此外,上市首日投资者情绪越高涨,IPO长期收益越低迷,但是信息不确定性对IPO长期收益的影响较弱。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宗新 周聪
违约事件的爆发加剧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扩散,并引发了信用债市场偏离基本面的大幅波动,考察投资者情绪在信用债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和恐慌式下跌中的推波助澜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扩展至信用债市场,采用提取情绪代理变量共同信息的方式,构建有效的信用债市场情绪指数,并研究情绪对市场回报率的可预测性。研究结果表明:(1)信用债市场情绪会产生显著的定价效应,当期的情绪对次月的市场回报率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2)信用债市场情绪会驱动微观交易,并吸引投资者购买风险较高的债券基金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债券组合;(3)信用债市场情绪的定价效应在投机倾向较高或套利限制较强的时期更突出,其中较高的投机倾向源自投资者对折现率的乐观态度,而较高的非流动性则是卖空约束之外的另一重要的套利限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金秀 杨欣
一、引言早期的金融学理论认为市场是充分有效,没有系统性错误定价,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者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系统性的错误定价,并称之为异象。高交易量回报溢酬作为一种市场异象,是指在一天或一周经历异常高交易量的股票,在未来的一个月内收益率会较高;而异常低交易量的股票,未来的收益会较低。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以前交易量信息对股票未来收益进行预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薛熠 江萍 赵映雪 郑文才
在中国式IPO询价发行体制下,承销商没有新股分配权力,而定价市场化改革赋予了其定价权力。面对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承销商的理性选择是利用情绪抬高发行价格,通过收取与融资金额成正比例的承销费用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本文利用强制披露的询价机构网下全部报价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式询价制的运作机理,结果发现:在机构报价形成的股票需求曲线上,承销商实际选择在相对高位定价,发行价格显著高于各类报价均值,而承销商声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种定价拔高行为;定价拔高越大,IPO上市首日收益率越低;IPO上市后的交易价格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定价拔高越大,机构配售新股解禁后的累计异常收益率越低。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学超 陈伟忠
投资者情绪是投资者有限理性预期的外在表现,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是投资者预期。基于二者关系分析,本文从宏观经济预期、股票市场表现及预期、新闻媒体影响、投资者期望收益四个方面选择了宏观经济景气指数、指数收益率、交易量、新闻报道数量及投资者期望收益率五个指标,利用路径分析法分析了上述五个指标对投资者情绪的四个代理变量:消费者信心指数、新增开户数、换手率与市盈率的影响关系,构造了上述变量的路径分析模型。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预期 影响因子 路径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荣达 林博 何诚颖 金骋路
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IFIS)和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的互动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回报独特的影响机制,创新性地分别采用四个类股市指标表征IFIS的直接作用、六个反映互联网金融特征的指标表征其间接作用,协同构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情绪指数。应用从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Wind数据库和网贷之家数据库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IFIS与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之间呈负向关系,并且IFIS造成的系统性风险独立于宏观经济与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系统性风险,会额外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价格波动影响预期收益,得到风险补偿,这与基于股市投资者情绪的研究结果一致。IFIS对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呈现单向因果关系。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与国内外股市投资者情绪相关研究的结论相反,IFIS与由类比IPO数量而采用的新增平台数量呈负向关系,这可以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阶段性监管政策得到解释。本文结论稳健,为研究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以及互联网金融投资者行为提供一个新工具。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宜峰 王燕鸣
本文构建了情绪水平和变化综合指标,应用时序、横截面定价检验等方法,系统探讨情绪在资产定价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情绪变化对市场收益、市场风险有显著正向影响;当情绪水平低时,情绪交易者参与投资的兴趣下降,情绪变化对市场收益和波动率的影响不显著;情绪变化与市场收益、实际波动之间存在双向反馈关系,情绪是股市的内生变量;情绪变化具有反转的特征,不同阶段的情绪变化对市场收益、波动率存在方向相反的影响,近期情绪高涨将导致市场收益下降、实际波动上升,近期市场收益、实际波动上升将激发情绪高涨;情绪因素的风险溢价显著为正数,符合噪声交易者模型,情绪因素可以补充完善传统定价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朝晖
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完全理性,会对股票价值高估或低估,而公司管理层在投资决策时可能迎合这种错误定价。文章以2003-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为对象,证实了公司在投资决策时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受到市场状况、个体投资者短视程度以及企业自身融资约束的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梦雨 李志辉
本文从投资者情绪视角考察市场操纵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并以2012—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异常交易行为构建市场操纵识别模型,实证检验市场操纵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操纵是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操纵次数越多的股票,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大。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市场操纵通过影响投资者情绪,导致股价崩盘风险。在操纵期间,投资者情绪高涨,形成股价泡沫;操纵之后,投资者情绪回落,诱发股价崩盘风险。拓展研究发现,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操纵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加明显。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更换投资者情绪代理变量之后依然稳健。本文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对减少市场操纵,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