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1)
- 2023(11945)
- 2022(10164)
- 2021(9580)
- 2020(7835)
- 2019(18403)
- 2018(18494)
- 2017(35384)
- 2016(19008)
- 2015(21573)
- 2014(21741)
- 2013(21568)
- 2012(19470)
- 2011(17523)
- 2010(17514)
- 2009(15754)
- 2008(15131)
- 2007(12968)
- 2006(11267)
- 2005(9566)
- 学科
- 济(78585)
- 经济(78503)
- 业(53345)
- 管理(53178)
- 企(43450)
- 企业(43450)
- 方法(34951)
- 数学(29931)
- 数学方法(29594)
- 农(25157)
- 业经(20445)
- 中国(20046)
- 地方(18014)
- 财(18009)
- 农业(17149)
- 学(16068)
- 理论(13650)
- 技术(13191)
- 贸(12877)
- 贸易(12870)
- 制(12828)
- 和(12658)
- 产业(12542)
- 易(12449)
- 环境(11507)
- 教育(10544)
- 务(10498)
- 划(10468)
- 财务(10434)
- 财务管理(10417)
- 机构
- 学院(269516)
- 大学(268847)
- 管理(111064)
- 济(104533)
- 经济(102170)
- 理学(97120)
- 理学院(96083)
- 管理学(94457)
- 管理学院(93981)
- 研究(86650)
- 中国(61971)
- 京(57010)
- 科学(54386)
- 财(45239)
- 所(42353)
- 农(41446)
- 业大(40557)
- 中心(39239)
- 研究所(38818)
- 江(37893)
- 财经(36888)
- 范(36291)
- 师范(35992)
- 北京(35880)
- 经(33507)
- 农业(32148)
- 院(31644)
- 州(31360)
- 经济学(30398)
- 师范大学(28965)
- 基金
- 项目(189884)
- 科学(149128)
- 研究(141573)
- 基金(136062)
- 家(117496)
- 国家(116482)
- 科学基金(100595)
- 社会(87974)
- 社会科(83280)
- 社会科学(83255)
- 省(75274)
- 基金项目(73180)
- 自然(64816)
- 教育(64356)
- 自然科(63266)
- 自然科学(63255)
- 划(62657)
- 自然科学基金(62104)
- 编号(59134)
- 资助(55393)
- 成果(47318)
- 重点(41939)
- 发(41230)
- 部(41061)
- 课题(40222)
- 创(40077)
- 创新(37137)
- 项目编号(36297)
- 科研(35694)
- 国家社会(35342)
- 期刊
- 济(114409)
- 经济(114409)
- 研究(77008)
- 中国(48922)
- 学报(40893)
- 管理(39970)
- 农(39766)
- 科学(38874)
- 财(32323)
- 教育(32148)
- 大学(31300)
- 学学(29314)
- 农业(28301)
- 技术(24206)
- 业经(21135)
- 融(18714)
- 金融(18714)
- 经济研究(17717)
- 财经(16852)
- 图书(15489)
- 问题(14844)
- 经(14364)
- 科技(14045)
- 业(13724)
- 理论(13520)
- 技术经济(13024)
- 现代(12613)
- 商业(12587)
- 实践(12554)
- 践(12554)
共检索到379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成祖松 李郁
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作为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新模式,对于缓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是在个人、政府、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外出打工人员对产业转出地和家乡的相关收益进行比较后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回归式城乡产业转移,为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
城乡 新型城镇化 产业转移 回归 成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周阳敏
本文对固始银针产业集群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并按照发展轨迹和标志性事件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外出务工积累阶段、回归固始设立生产车间阶段、二次创业开办加工厂阶段、企业转型升级创办现代化企业阶段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集群式发展阶段。研究发现,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固始银针产业转移的集群式转型升级具有五个特征:一是成本低;二是阻力小;三是速度快;四是模式新;五是风险小等,这是本文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同时,固始银针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对固始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影响,固始银针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案例给落后地区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学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阳敏 高友才
本文在大量访谈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建立Binary Logistic回归方程与计量模型,分析了当代固始企业家成长模式如何促进了回归式产业转移的实现,而这种内生性因素导致的回归式产业转移又反过来教育、培养并促进了当代企业家的成长。本文研究发现,回归式产业转移不同于传统的产业转移,具有速度快、规模大、成本低、障碍小、动力强的特征,其核心原动力来自于固始企业家的草根式成长,即外出务工、积累经验、升任高管在外创业、成功发展、回乡投资(回归式产业转移)、集群发展等。
关键词:
企业家成长 回归式产业转移 固始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明生 康琪雪 赵磊
已有研究证明要素价格上涨是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要素价格变化又可归因于城市的本质即聚集经济,因此,我们建立了聚集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新的分析框架来研究城乡产业转移的动因。根据该框架,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据也表明,进入城市化后期,在聚集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而资本和技术要素的供给增长较快从而相对价格下降。在各产业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的情况下,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下,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
关键词:
城乡产业转移 动因 聚集经济 要素禀赋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利雄 张春丽 李庆男
文章研究平稳的平滑转移自回归过程之间的虚假回归问题。通过推导最小二乘回归估计量及其对应的t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发现:标准的t检验流程中的t统计量并不趋于标准正态分布,其极限分布依赖于模型参数,从而导致了虚假回归的可能。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了有限样本下数据生成过程的各项参数对虚假回归的影响,研究表明:虚假回归现象也可能普遍存在于平稳变量之间,为此,在做统计推断时,考虑平稳变量的具体特征是必要的。
关键词:
平滑转移 虚假回归 蒙特卡洛模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利雄 张春丽 李庆男
文章研究平稳的平滑转移自回归过程之间的虚假回归问题。通过推导最小二乘回归估计量及其对应的t统计量的极限分布,发现:标准的t检验流程中的t统计量并不趋于标准正态分布,其极限分布依赖于模型参数,从而导致了虚假回归的可能。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研究了有限样本下数据生成过程的各项参数对虚假回归的影响,研究表明:虚假回归现象也可能普遍存在于平稳变量之间,为此,在做统计推断时,考虑平稳变量的具体特征是必要的。
关键词:
平滑转移 虚假回归 蒙特卡洛模拟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雷根强 黄晓虹 席鹏辉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5个省份中1054个县域数据,分析了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择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进行地理位置模糊断点回归分析,发现中央对西部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高于中部地区,然而西部地区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却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反而扩大了20%。转移支付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扩大效应,该结果在不同带宽以及在距离或经纬度作为断点回归执行变量的情况下均具有稳健性。同时,机制分析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从转移支付中受益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因此,本文认为转移支付应更有针对性地投向农村地区,同时中央政府应尽快合理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并纠正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偏向及结构偏向问题。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城乡收入差距 断点回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淼 郭纯宝 赵树宽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彭国川
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背景下,重庆必须有效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产业转移促进城乡产业统筹发展。要引导各地区承接不同梯度和类型的产业转移,形成城乡统筹的产业体系;要加快产业发展和升级,增强大城市带大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并推动大量的传统工业逐步向主城以外的区域转移。承接模式主要有要素注入式的直接投资模式、企业内部一体化模式、企业虚拟一体化模式以及"产业转移园区"模式。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城乡统筹 产业升级 重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阳敏
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国家级贫困县固始近10年通过回归式产业转移实现了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内在逻辑在于伴随企业家回归家乡的产业回归家乡(回归式产业转移),其具有高速度、低成本,强动力、低障碍,大规模、低风险的典型特征,而深层机理则是亲情、乡情和非正式制度等成为回归式产业转移的重要拉动因素,使得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家在产业布局、产品创新和战略调整时,更注重与环境的和谐,与员工的和谐,与政府的和谐等,并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使得回归式产业转移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缩小收入差距、平衡区域差距、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治理等包容性城镇化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的源动力和根本方法,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娜 郑少智
文章采用非参数平滑的方法来建立平滑转换自回归(STAR)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我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特性的应用中。对于平滑转换自回归(STAR)模型,常见的平滑函数包括逻辑斯蒂函数和指数函数,而本文以高斯核函数作为平滑函数来建立STAR模型,研究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拟合股票数据,并且从RMSE值来看,其预测效果也很显著。
关键词:
平滑转换自回归模型 非参数平滑 股票市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印苏 李西顺
近代以来,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盛行使得人性逐渐“缩水”为理性和由理性主导的知性,而情感部分则被忽视。这一倾向反映到德育教学领域则体现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形式掌握”,道德行为缺乏深层情感动力。因而德育教学从理性知识到情感引导的重心转变就显得尤为必要。休谟的同情理论将情感而非理性视为道德的根基,并以人性为基础说明情感的具体发生机制,为德育教学的重心转移提供恰切的分析工具。具体而言,首先,在德育教学理念上明确情感支撑行为的强大动力。其次,德育方法从唤起学生情感、提升教师情感素质以及形成师生道德共同体出发,增加德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最后,德育教学以培养有爱的幸福共同体为旨归。德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师生成为有爱的幸福共同体,也在于在教师的引领下建构幸福班级、幸福校园。
关键词:
休谟 情感 德育教学 重心转移 同情理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万旭 李江风 朱丽君
为研究我国中部6省近15a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成效,探索提高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水平路径,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测度指标体系,采用EMS3.1软件测度了我国中部6省80个地级单元2000~2014年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合GeoDa095i软件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时空分异格局及空间关联性;在分析影响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中部6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处于DEA有效的地市数量逐渐增加,处于波动上升的地市有52个,呈现下降趋势的有28个,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地区DEA效率值相对高于其他地区;(2)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空间分异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效应;(3)产业支撑因子、产业吸引因子、产业发展因子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率影响较为显著,而产业鉴别因子影响相对较弱。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客运总量、职工平均工资、人均GDP、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基于研究结果对中部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湛晨 刘富华
基于断点回归对后靠式移民政策的收入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移民政策对于涉及群体存在显著的负收入效应,移民使得涉及家庭收入减少超过3000元;相对于从事农业生计家庭超过4000元的收入损失,从事非农业生计策略的家庭具有更高的抗政策波动能力,损失1800元左右远小于农业生计策略;移民对于不同收入水平家庭影响不尽相同,整体上呈现为倒U型。
关键词:
工程移民 后靠式移民 收入效应 断点回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