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
2023(1180)
2022(986)
2021(1026)
2020(927)
2019(1914)
2018(1965)
2017(3038)
2016(2172)
2015(2841)
2014(3019)
2013(2450)
2012(2267)
2011(1957)
2010(1987)
2009(1815)
2008(1814)
2007(1686)
2006(1381)
2005(1258)
作者
(4486)
(3701)
(3640)
(3518)
(2362)
(1858)
(1748)
(1476)
(1463)
(1419)
(1280)
(1260)
(1223)
(1173)
(1166)
(1125)
(1090)
(1049)
(1022)
(1020)
(993)
(989)
(891)
(886)
(863)
(851)
(845)
(839)
(805)
(797)
学科
教育(5725)
文化(3687)
理论(3681)
中国(3350)
(3146)
经济(3141)
思想(2831)
政治(2829)
思想政治(2779)
政治教育(2779)
治教(2779)
教学(2774)
德育(2762)
管理(2715)
(2400)
企业(2400)
研究(2302)
方法(1902)
产业(1879)
(1835)
市场(1815)
业经(1794)
学校(1764)
文化产业(1763)
文化市场(1763)
(1518)
经济理论(1486)
工作(1455)
学法(1411)
教学法(1411)
机构
大学(28557)
学院(23106)
研究(7761)
教育(7225)
(7058)
师范(7040)
(6373)
管理(6313)
师范大学(5626)
理学(5292)
理学院(5133)
管理学(4837)
管理学院(4774)
(4574)
科学(4504)
经济(4286)
北京(4257)
(4226)
中国(3747)
(3400)
(3227)
图书(3224)
书馆(3150)
图书馆(3150)
中心(3132)
(2954)
研究所(2877)
技术(2802)
业大(2791)
职业(2676)
基金
项目(14112)
研究(13645)
科学(10964)
教育(8521)
基金(8031)
社会(7724)
成果(7384)
社会科(7149)
社会科学(7147)
编号(6834)
(6512)
(5891)
国家(5764)
课题(5670)
(5640)
大学(5603)
(5296)
科学基金(4902)
项目编号(4450)
研究成果(4246)
规划(4240)
基金项目(4040)
(3792)
(3580)
高校(3579)
(3556)
重点(3381)
(3311)
文化(3283)
(3240)
期刊
教育(16423)
研究(11802)
中国(9418)
(6366)
经济(6366)
大学(4861)
图书(4505)
学报(4296)
高等(4238)
书馆(3667)
图书馆(3667)
高等教育(3616)
学学(2811)
科学(2810)
管理(2635)
职业(2613)
(2397)
成人(2321)
成人教育(2321)
(2188)
农业(1852)
教研(1802)
高教(1802)
(1778)
论坛(1778)
(1744)
(1643)
技术(1625)
财经(1351)
科技(1266)
共检索到426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衣俊卿  
论点提示:现在讨论大学的文化本质,是在澄明被遮蔽的本真的教育样态。大学教育应走出“工具化”的误区。应当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把大学的功能概括为文化启蒙和文化创新。回归大学的文化本质,就应变狭窄的“校园文化”为宽广的“文化校园”。不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和知识传授方式,只增添些“文化调料”,并非真正的素质教育。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依法自主办学原则的法律化、高等学校的合并和资源重组、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使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人才培养、办学定位等进入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六生  王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使中国在较短时间内从"高等教育弱国"跃升为"高等教育大国",但其文化发展并没有获得与其高教大国地位相称的发展。其实,重视大学的文化性,加强大学的文化引领功能,既是大学的本分,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目标迈进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国栋  
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文学批评家、文化理论家特瑞·伊格尔顿在《文化的观念》一书中详细地从词源学角度对文化进行分析阐释,并深刻地指出:"如果说‘culture’这个词追溯了一种重要的历史变迁,那么它也编码了许多关键性的哲学问题。在这个单一的术语之中,关于自由与决定论、主体性与持久性、变化性与同一性、已知事物和创造物的问题得到了模糊的凸现。"对于文化的哲学思考也提示了大学文化建设研究的新思路,即以哲学的视角进一步总结大学文化建设并探求大学文化建设的未来。而从现实角度来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学文化及其建设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汪明义  
大学的本质是对大学是什么的回答,它既是大学实践的结果,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又是逻辑构建的结晶,是在理论中创造的。遵循大学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演进过程,大学的本质呈现出家族相似性,是一个多元和合体。随着当代社会实践中人之文化本质的凸显,大学的文化本质也得以澄明。作为文化的存在,文化批判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前提,民族文明再造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目标,人类文明互通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成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徐梅  
学术性是现代大学的本质属性。行政化导致我国大学背离了其学术组织的本质属性,集中表现在大学组织特性迷失、精神异化以及教育主体缺位等方面。现代大学是一个特殊的学术共同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才,其永恒的价值在于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精神品格表现为自由与独立。推行去行政化改革,回归现代大学本质,坚守学术本位价值、学术组织责任和学术逻辑导向,高扬现代大学精神,是我国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高水平乃至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光明  
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中"人"的评价激励机制,是高校和科研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要给予那些主动科研型人员以宽松的环境,考核评价的奖罚"鞭子"不必常挥舞。重产出重质量重实效的务实的评价是我国科研能站在世界科学前沿的重要保障。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科技创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主动性,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力的重中之重。因此,重视科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优化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明义  李咏梅  
大学的转型是一种文化的转型,是一种新的大学信念和大学身份的确立。众创时代中国大学的文化转型较集中地反映在大学的创业文化、质量文化、学术文化和引领文化等方面。大学创业文化处在大学发展的时代前沿,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从高教供给侧角度成为整个社会创业文化的关键环节;大学学术文化围绕创业文化既展示了发现的、整合的、应用的和教学的四类学术的丰富性,同时又自觉服务于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根据新的创业文化和学术文化理念,大学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途径便是经由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知识的创造,培养具有创业素养的学生;经过大学自觉的文化创造,大学的创业文化、学术文化和质量文化上升并"飞跃"到更高层次的引领文化。在引领社会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建洋  
从国家政策的视角考察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学与产业合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大学在合作中的角色也主要呈现三个基本特征:"模仿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移植知识为手段;"创新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知识为目的;"能力立国"政策下的产学合作,大学以创造能力为中心。日本产学合作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在合作机制、创新机制、大学职能变迁等方面所呈现的规律性因素对我国产学合作改革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亚群  
林文庆作为南洋著名华侨学者、社会活动家,在多重文化认同的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大学教育思想。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近代西方大学理念,构建了自己的大学教育模式。在私立厦门大学16年的校长任内,他坚持科学与国学并重的办学理念,竭力推动科学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奠定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方向;坚信教育救国,崇尚儒家价值观,倡导通识教育,促进了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学贯中西的校长和教育家,林文庆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大学教育发展留下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黄黎明  
在文化本体思维方式的转向中,教学回归生活既有教学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寻求,也有教学指向社会的批判性诉求,还有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提升。教学回归生活所孕育的教学的理想性、批判性和个体性统一的文化特性,呼唤、蕴涵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命存在及其展开的文化本体存在。这种文化本体存在通过课堂知识教学作为内容、形式、价值的连续统一体得到了建构,学生的生命意义得以体现,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燕红  
大学功能问题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在每一次社会转型或是重大变革时期,都会引起新的审视和探究。大学功能正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嬗变,其功能逐渐由单一性向多元性演变,即由单纯的"人才培养"功能向"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项基本功能升华。大学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它根植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大学理想性和现实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亟待需要大学主体功能的回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照云  余焕新  
管理的主要本质是追求效率,管理学研究的是组织如何有效率地达到一种预期的秩序。西方管理学的中心是效率原则,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安稳原则,当代管理的中心问题依然是效率问题,管理学向着东方回归,要吸纳东方的人本管理的精髓,却不可丢失效率中心的原则,否则将迷失管理学的本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艳蕾  刘炼  
消费者迫切需要在社交平台上享受服务,而企业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差强人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把社交平台变成企业整体运营平台中的一环,使社交平台的运营从"事件化"变为"日常化"。社交之惑四年前的开心网、两年前的新浪微博、一年前的微信,当一个接一个的社交网络产品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甚至中国社会热点的时候,无数的企业摩拳擦掌,众多的营销公司蠢蠢欲动,圈里圈外的人们都在奔走相告:社交平台时代来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4号文件),明确了未来我国耕地保护社会机制的改革方向和回归了耕地占补平衡的产能本质,在我国耕地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耕保社会机制的改革方向耕地保护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其实行社会化扶持已成为世界各地的惯例。中央4号文件释放出的一个强烈信号就是,要逐渐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耕地保护社会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涛  
央行刚刚公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办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其支付功能、支付附加金融功能、清算功能三方面。首先就支付功能看,经过多次讨论之后,《办法》对最初的限额管理有了较大放松,并且不是按照网络账户转账和消费的交易行为,而是根据实名制强弱的账户性质来确定额度,这是比较积极的变化。客观地说,现有额度标准能够适应习惯用支付账户余额进行消费支付的多数居民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