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7)
- 2023(4658)
- 2022(4001)
- 2021(3702)
- 2020(3039)
- 2019(7234)
- 2018(6762)
- 2017(12443)
- 2016(6663)
- 2015(6927)
- 2014(6768)
- 2013(6806)
- 2012(6423)
- 2011(5881)
- 2010(6074)
- 2009(5607)
- 2008(5550)
- 2007(4587)
- 2006(4313)
- 2005(3880)
- 学科
- 济(29010)
- 经济(28985)
- 管理(14466)
- 中国(11727)
- 业(10466)
- 方法(9161)
- 地方(8805)
- 学(8293)
- 数学(7878)
- 数学方法(7684)
- 企(7674)
- 企业(7674)
- 城市(6488)
- 农(5597)
- 环境(5131)
- 财(4716)
- 城市经济(4673)
- 理论(4569)
- 业经(4372)
- 发(4308)
- 地方经济(3980)
- 关系(3924)
- 农业(3916)
- 制(3723)
- 划(3697)
- 和(3564)
- 贸(3289)
- 贸易(3286)
- 融(3109)
- 金融(3107)
- 机构
- 大学(93679)
- 学院(90480)
- 研究(40312)
- 济(33812)
- 经济(32730)
- 管理(29764)
- 中国(28453)
- 科学(27181)
- 理学(25287)
- 理学院(24648)
- 管理学(23850)
- 管理学院(23641)
- 京(23221)
- 所(21345)
- 研究所(19537)
- 中心(16757)
- 农(16449)
- 院(16122)
- 范(15719)
- 师范(15602)
- 财(15209)
- 北京(15086)
- 江(14581)
- 业大(14514)
- 师范大学(13339)
- 农业(12921)
- 研究院(12460)
- 科学院(12052)
- 财经(11834)
- 省(11741)
- 基金
- 项目(65095)
- 科学(51458)
- 基金(48194)
- 家(44651)
- 国家(44364)
- 研究(42611)
- 科学基金(37299)
- 社会(27398)
- 自然(26019)
- 社会科(25984)
- 社会科学(25977)
- 基金项目(25953)
- 自然科(25452)
- 自然科学(25447)
- 自然科学基金(24931)
- 省(23540)
- 划(22275)
- 资助(19174)
- 教育(18995)
- 重点(15514)
- 编号(15406)
- 发(14154)
- 部(13497)
- 计划(13253)
- 科研(12505)
- 创(12376)
- 成果(12096)
- 课题(12023)
- 国家社会(11966)
- 创新(11687)
共检索到144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黎兴强 田良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向低碳转型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回顾和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永续发展、紧凑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回归城市"概念及其发展框架,以期对中国各项空间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实施管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概念。回归城市强调的是永续发展、紧凑发展和绿色发展三者的包容性发展及其EDL协同发展,前者是后两者的发展基础,紧凑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职·住·游"协同发展极大化,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黄贤金 郧文聚
气候变化是影响国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极端气候带来的气象灾害已严重威胁国土空间安全。国土空间规划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的政策工具。在比较分析国家、区域、省市等多层级尺度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面向“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艳
气候变化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即:通过人口、土地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最大限度地减小城市面临的潜在气候风险。本文从"城市发展如何考虑气候变化与风险管理需求"这一核心问题出发,探讨了气候风险、气候风险管理及适应型城市的概念和内容,指出在中国城市化提升阶段,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加强气候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基于国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将适应与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城市规划,提出构建适应型城市的几个要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宁睿 汤文专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许多城市水问题频发,城、水矛盾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梳理当前我国与水相关的规划管理现状,然后分析城市水适应空间规划的内涵,并从尊重水系统自然性的角度,总结发达国家水系统空间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城乡空间规划体系中,通过从战略引导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引入水适应性理念,构建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使城、水关系完美融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亮平 华翔 蔡志磊
在综述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规划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领域。从减缓气候变化、应对极端气候和适应地域气候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技术政策、措施和工具。结合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讨论了各层次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内容,并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编制技术和方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虹 王晓鸣
讨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类型,介绍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键词:
城市 应对气候变化 规划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允芳 Eckart Lange 石铁矛 李莉
通过分析当今国际上以英国等国为例的城市规划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发展方法与策略,论述城市规划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专业工具,需要在规划的政策管理体系、规划编制的内容与方法、场地规划的基础设施适应设计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适应发展战略,以提高城市系统的恢复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娇 傅德印 高海燕 韩海波
稀疏惩罚分位数回归是高维数据分析中进行变量选择和稳健估计的重要工具。对于具有分组解释变量的问题,期望达到组内和组间稀疏的理想效果,但是许多现有方法未能实现这一目标。文章将自适应Lasso和自适应Group Lasso相结合,构建了一种自适应稀疏Group Lasso惩罚分位数回归(Q-AdSGL)模型,给出了基于ADMM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并讨论了估计量的Oracle性质。通过Monte Carlo模拟研究和实例分析证明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加勋
目前,在经济管理和统计工作中分析二个或二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比较多地应用回归方法。因为回归分析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变量去预测因变量的一种有力工具.但是在使用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是:回归分析是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它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如果客观情况符合假设条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反之,就不能。但客观现象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也不能用一种方法去套,应该根据不同的客观现象,提出不同的方法。最近从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倪加勋
在1986年第3期《统计与决策》杂志上,我曾经介绍过一种单调回归的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国外数理统计中应用回归这一分支也得到很快的发展。例如,多元回归,过去由于计算工作量比较大,在应用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现在则已有大量的统计软件可供使用,而且有许多软件如minitab,spss 等已经可用于微机,这些软件使用方便,并不需要掌握某种程序语言,只要学会几个简单的指令,把数据输入,很快能得到计算结果,因此回归方法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此外除了传统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顺祥 郭泉水 贾渝彬 辛学兵 许格希
基于1986—2011年保定市气象和物候观测资料,运用积分回归法研究常见的8种乔灌木开花始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建立开花始期积分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显示:保定市8种乔灌木的开花始期受气温、降水量和日照等3种气候要素的共同影响,但各气候要素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总体表现为气温>降水>日照。不同气候要素对各树种开花始期的影响方式、"驱动"力度与时俱变。在开花始期前几个月,各气候要素对物候影响的正负效应同时出现;除榆树和栆外,其他6个树种开花始期前几天的气温对开花始期的影响均为负效应。利用积分回归法建立的多变量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对开花始期模拟的结果显示,当3月中旬气温改变1℃,降水量改变1 mm,...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彭仲仁 路庆昌
鉴于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应对气候变化事件的适应性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首先,总结了国外尤其是美国气候变化适应性规划研究的现状及其政府规划部门采取的适应性规划和措施。其次,讨论了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内容和整体框架,概括了国外适应性规划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同时,从理论方法、方案实施和法律规章等方面分析了适应性规划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框架,以引起学术、政府和民间对适应性规划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打下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包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适应战略包括从提高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的韧性,通过积极适应已经发生或预期的气候变化,降低未来风险,才可能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通过规划建设韧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管理能否提供制度与体制的保障是核心的要求。本文就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韧性城市理念,提出把韧性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内涵纳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框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确定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要支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工作内容、建立地方城乡规划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工作技术框架、深化法定城乡规划管理流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祖达
全球气候变化已对全球包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适应战略包括从提高城市空间与气候系统的韧性,通过积极适应已经发生或预期的气候变化,降低未来风险,才可能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通过规划建设韧性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管理能否提供制度与体制的保障是核心的要求。本文就应对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与韧性城市理念,提出把韧性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内涵纳入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框架,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化:确定城乡规划管理工作要支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目标的工作内容、建立地方城乡规划适应气候变化的管理工作技术框架、深化法定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艳 潘家华 谢欣露 周亚敏 刘昌义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及其成本效益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本文基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脆弱性与经济福利风险,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适应规划路径。首先,基于社会福利核心要素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敏感性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福利水平和脆弱性的重要因子。其次,依据气候敏感性与适应能力将中国30多个省份划分为三类适应区:发展型适应优先区、增量型适应优先区、发展型与增量型并重地区。第三,采用地区加权方法测算了中国2016—2030年RCP8.5气候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