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66)
- 2023(2814)
- 2022(2255)
- 2021(2421)
- 2020(1851)
- 2019(4448)
- 2018(4583)
- 2017(6424)
- 2016(4796)
- 2015(5433)
- 2014(5749)
- 2013(4904)
- 2012(4659)
- 2011(4505)
- 2010(4807)
- 2009(4353)
- 2008(4326)
- 2007(4133)
- 2006(3843)
- 2005(3639)
- 学科
- 教育(18921)
- 中国(10264)
- 济(9801)
- 经济(9791)
- 理论(7600)
- 管理(7449)
- 教学(5823)
- 学(5819)
- 业(5702)
- 企(4906)
- 企业(4906)
- 发(3800)
- 发展(3585)
- 方法(3472)
- 展(3462)
- 革(3418)
- 思想(3410)
- 研究(3350)
- 高等(3245)
- 改革(3213)
- 政治(3211)
- 思想政治(2991)
- 政治教育(2991)
- 治教(2991)
- 德育(2970)
- 财(2956)
- 学校(2808)
- 教育改革(2800)
- 农(2791)
- 技术(2680)
- 机构
- 大学(68139)
- 学院(61449)
- 教育(26939)
- 研究(25118)
- 范(21218)
- 师范(21170)
- 师范大学(17638)
- 京(16486)
- 济(15505)
- 经济(14852)
- 管理(14378)
- 科学(13968)
- 所(12643)
- 中国(12475)
- 北京(11699)
- 江(11558)
- 理学(11503)
- 研究所(11308)
- 职业(11254)
- 理学院(11215)
- 管理学(10747)
- 管理学院(10581)
- 教育学(10556)
- 技术(10371)
- 财(9621)
- 中心(9502)
- 州(9171)
- 院(8577)
- 教育学院(7801)
- 职业技术(7670)
共检索到111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当代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要找回活生生的"人","做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重审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体会其中所蕴藏的深刻教育哲理,寻觅其不朽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求索这一理论形成的实践诉求与本土文化底蕴,感悟其"一切为儿童"的崇高办学理想,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当代"教育家办学"和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之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陈鹤琴、陶行知在长期、曲折的办学实践中分别创构了各具特色的本土化教育理论——"活教育"与"生活教育"。虽然二者的理论侧重点不完全一致,但其秉持大爱精神与植根儿童命脉,注重教育本土化与现代化求索中的人本精神,提倡"中西融通"与凸显办学路向的文化自觉,均昭示了他们作为现代教育家的价值共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教育创新精神,对当代如何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经验和创造性地结合中国国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学光
本文在分析研究教育的终极目的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的基础上 ,界定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概念 ,确认和阐释了教育的终极目的的具体所指——培养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关键词:
教育世界 生活世界 现代性困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吉林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奠基的关键时期。30年来,我不懈地追求儿童发展的规律,初步构建了以儿童为主体的、自成体系的情境教育理论框架。情感,让我迈出情境教育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教育主张,构建了情感与认知结合获得教学高效能的课程范式。在回顾整理情境教学的探索历程中,我概括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基础模式和基础原理,并对情境课程进行了网络构建。回顾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历程,我的"爱"与儿童的"情"的交融,构成了情境教育理论构架的内核。"情"是教育的"魂",是情境教育的命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庆林 周小燕 鲁玉芬
陈鹤琴探索和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体系,从明确教育目标、构建园本课程、更新教育观念等方面总结陈鹤琴的中国幼教本土化思想,有利于在新时期继承、弘扬和发展幼儿教育本土化教学法,把民族幼儿教育改革推向深入。
关键词:
陈鹤琴 本土化教学法 民族幼儿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家荣
人是由生命、生存、生活构成的有机体,在这个有机体内,生存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纽带。教育的主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生命、生存与生活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现代教育中生命价值的失落,很大原因是沟通生命与生活的中介被打破。生存教育通过教育来调整人的生存方式,化解生存困境,把握生存规律,实现生存价值,从而最终实现教育的生命价值回归。
关键词:
生存教育 生命价值 生存价值 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全华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会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相互影响、互为条件,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关键词:
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 人生幸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长伟
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目的论,将公民视为向善的存在,并由此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公民德性,使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柏拉图是古典目的论的发展者,他明确提出了"善的理念",并认为它是理想公民的真正之爱,理想的公民教育在于引导公民转离幽暗洞穴,朝向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典目的论的最好阐释者,公民所爱欲的善不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践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习惯,促进公民善的实...
关键词:
目的论 德性 好人 公民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裴蕾丝 尚俊杰
教育和游戏都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伴随着社会对人和教育内在要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游戏思想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点。本文基于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分析了三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的内在发展要求,然后分析了教育游戏思想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特点及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梳理归纳出教育游戏思想的整体发展脉络。
关键词:
教育游戏 教育思想 游戏化学习 发展历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静
教育目的问题不仅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直接作用于教育活动的实践问题。如何正确认识教育目的?如何把正确的教育目的贯彻到实际教育中去?这些都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教育课题。任何教育目的方面的偏差,都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践的成败。笔者认为,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们在教育目的论上的种种分歧,将有助于我们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发展逻辑,也有助于我们认清教育目的理论上必须慎重处理的几个关系。本文拟立足于探讨近代西方教育目的论的主要分歧,进而提出笔者对我国教育目的理论构建的粗浅看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曾伟生 骆期邦 贺东北
以加权回归估计方法为核心 ,对林业上常用模型的异方差性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能彻底消除异方差的最佳权函数。并对模型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评价通用性回归模型的 3大指标 ,并分析了加权回归估计与这些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样本资料的收集进行了讨论 ,提出了收集建模样本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加权回归 建模 异方差 模型评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巨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有益探索和教育资源的必要补充。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要摆脱因办学机制和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困境,应回归办学的初衷,实现办学机制的创新和教育资源的优化,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办学机制 教育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