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9)
2023(7269)
2022(5782)
2021(5484)
2020(4239)
2019(9620)
2018(9682)
2017(18298)
2016(9904)
2015(11397)
2014(11623)
2013(11586)
2012(11112)
2011(10397)
2010(10675)
2009(10288)
2008(10082)
2007(9385)
2006(8724)
2005(7644)
作者
(28577)
(23782)
(23699)
(22737)
(14700)
(11157)
(10748)
(9076)
(9039)
(8666)
(8016)
(7889)
(7463)
(7417)
(7155)
(7049)
(6929)
(6896)
(6727)
(6612)
(6155)
(5885)
(5861)
(5464)
(5430)
(5410)
(5351)
(5350)
(4821)
(4712)
学科
(41894)
经济(41854)
(26915)
(25724)
管理(22915)
农业(17607)
中国(17423)
(14528)
企业(14528)
方法(14189)
业经(12806)
数学(12744)
数学方法(12629)
(11928)
地方(10467)
(10144)
(9126)
银行(9124)
(8855)
(8701)
(7754)
贸易(7745)
农业经济(7680)
(7630)
金融(7629)
(7596)
发展(7311)
(7300)
(6976)
(6848)
机构
学院(149206)
大学(146092)
(60769)
经济(59181)
管理(52374)
研究(50454)
理学(43766)
理学院(43290)
管理学(42495)
管理学院(42208)
中国(40050)
(31416)
(31282)
科学(27804)
(26076)
(24468)
(23945)
中心(23767)
(23726)
财经(23707)
师范(23584)
研究所(21468)
(21337)
北京(20509)
业大(19657)
(19485)
农业(18888)
经济学(18622)
师范大学(18434)
(17905)
基金
项目(88132)
研究(73548)
科学(68727)
基金(60005)
(50061)
国家(49426)
社会(46120)
社会科(43218)
社会科学(43211)
科学基金(41221)
(35869)
教育(35333)
编号(33218)
基金项目(31114)
(29774)
成果(29371)
课题(24351)
资助(23886)
自然(21951)
(21342)
自然科(21313)
自然科学(21309)
自然科学基金(20866)
(20662)
(20459)
重点(19977)
(19674)
项目编号(18667)
(18470)
规划(18413)
期刊
(79824)
经济(79824)
研究(50436)
中国(36026)
(31039)
教育(26547)
(21348)
农业(19943)
(19171)
金融(19171)
学报(18907)
科学(18628)
管理(18460)
业经(17015)
大学(15958)
学学(14545)
技术(13614)
财经(11510)
经济研究(11477)
问题(11466)
(9928)
农业经济(9794)
农村(9163)
(9163)
(8294)
经济问题(7725)
图书(7722)
职业(7707)
(7640)
理论(7584)
共检索到24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玲  陈向明  
近二十年来,伴随现代性的快速推进,我国乡村教师职业的乡土性日渐迷失,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遭遇多重危机。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研究指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强化专业取向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保留其乡土性。为此,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专业性,即应把乡土情怀作为乡村教师最典型的专业特质,选拔和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这些教师应热爱乡村儿童和乡村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能够开展文化适切的教育,并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对乡土情怀的重视,强调对优秀乡村教师的关注,重视对本土经验的弘扬,强调对乡村教师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及关注乡村教育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郑秋香  
本文从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的重要性谈起,进而指出日渐沦为乡土文化"边缘人"的乡村教师,愈发难以承担链接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纽带的责任。基于此,本研究从回归乡土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之路:发挥本土教师的力量,夯实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基石;重视乡村教师发展的特质,聚焦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养成"转化型知识分子",树立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文化形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诗燕  张湘韵  
研究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实施成效对于优化政策文本和改进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实践都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深入了解基层学校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施成效及政策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发现了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数量和结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但在乡村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建设中仍然存在质量不高、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本文将分析问题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连海  田晓苗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乡村教师政策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综合化,逐步扩展成专门的政策体系。通过推动提高素质与保障待遇政策相结合,严格准入与优化结构政策相结合,规约性政策与鼓励性政策相结合,乡村教师"下不去"、"教不好"、"留不住"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未来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内容需更加注重系统性,形成支持和发展乡村教育的长效机制;政策实施要更加关注实践性,保障农村教师政策的倾斜及适度弹性;政策目标要更加关注本土性,寻找适合乡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之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谨  张金梅  
从回归乡土,传承农耕文明的视角,探究新农村建设的一种价值发展范式。从实践看,"乡土性"的缺失严重滞缓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此,须通过重构村社共同体,强化礼治秩序,延承农耕文明,壮大乡土人才队伍等来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沈彦   张建平  
乡村振兴和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乡村而教”是顺应乡村振兴和发展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理念,是乡村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怀、意志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对于反映乡村振兴的社会呼声、回应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期盼、提升乡村教师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杉  黄遵红  夏海鹰  
随着脱贫攻坚战略任务的圆满完成,“乡村振兴”成为新的时代命题。振兴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乡村教师是振兴乡村教育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从系统论视域出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系统架构、整体推进:政府部门须从顶层设计上优化教师发展的生态环境,师范院校须从办学定位上勇挑师范生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两个担子,乡村社区须从乡村振兴出发探索乡土文化传承新路径,乡村教师需着眼于专业发展目标树立个人专业发展自觉性和乡土文化建设使命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善槐  
党的十九大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明确了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重要性。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其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底部攻坚的关键,事关我国义务教育总体办学质量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时代命题。推进乡村教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晔  
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是促进新时代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及《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不仅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勾画出了基本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顺圣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支“双强型”村支书队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本文分析了“双强型村支书”的内涵及“双强”的辩证关系,总结了现有的“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在“选拔任用、后续培训、科学管理、业绩考评、纪律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立足新时代和新形势,提出了“抓住核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赓续传统,发扬不怕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因地制宜,全面带动乡村发展”等通过“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优化路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娟  巫娜  刘义兵  
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加拿大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应对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诉求。当前,加拿大联邦政府、省政府与学校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师资补充、教师培养培训等政策措施,提升偏远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加拿大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健全的保障机制、融洽的合作伙伴关系。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妮  罗莹  熊若欣  章敏  谢林易  
乡村教师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首先梳理教育信息化支持下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困境及国内外相关文献,接着基于西部X省的大规模调研,从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师研修与培训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建议:筑牢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学校管理保障机制;开拓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优化教师考核与评价体系;提升乡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强化信息化教学反思。研究结果可为教育信息化促进乡村振兴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和实践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钟海青  江玲丽  
当前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招不到、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这是由当地的自然、政策、文化和社会诸因素以及乡村教师个人心理因素综合引起的。本土化是解决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路径。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本土化可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创新定向培养、顶岗培养方式,打牢乡村教师的专业思想,增强他们的专业素质;采取倾斜政策适当扩大本地应聘的比例;推进边境民族地区乡村教师职称评定、改革提拔晋升政策,加大职业道德、育人业绩教学经历的考核权重;创设荣誉奖励,构建良好生活环境,注重人文管理、感情留人,促使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睿文   徐涵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既是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应然之举,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基。在专业化职业学校办学模式的形成,高质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国家建构以终身教育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等多重背景下,新加坡通过以企业工作经验作为教师入职门槛,校企双向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岗前岗后系统化培养,教师评价理念和标准符合职业教育特性,推动教师队伍数字化转型等路径建设了一支高质量“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借鉴新加坡经验,我国应采取因“类”而异制定教师入职标准,健全校企双向协同育师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多措并举提升教师数字化素养等方式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意见》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