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05)
2023(15268)
2022(12888)
2021(11869)
2020(9692)
2019(21192)
2018(20777)
2017(39028)
2016(20907)
2015(22716)
2014(21824)
2013(20973)
2012(19016)
2011(17090)
2010(17224)
2009(16478)
2008(15982)
2007(14620)
2006(12899)
2005(11631)
作者
(57974)
(48302)
(48142)
(45969)
(30836)
(23338)
(21728)
(18455)
(18425)
(17340)
(16557)
(16298)
(15714)
(15336)
(15321)
(14901)
(14309)
(14248)
(14160)
(13867)
(11977)
(11976)
(11632)
(11187)
(11035)
(10919)
(10752)
(10667)
(9823)
(9589)
学科
(72777)
经济(72591)
管理(68195)
(63791)
(56878)
企业(56878)
方法(29055)
(24655)
中国(22994)
数学(22622)
数学方法(22282)
(22000)
(21740)
业经(21068)
技术(18605)
(16877)
理论(15564)
(15290)
财务(15259)
财务管理(15221)
(15050)
(15020)
银行(14985)
企业财务(14537)
(14355)
农业(13865)
(13767)
金融(13763)
(13049)
地方(12929)
机构
学院(284653)
大学(283827)
(111726)
经济(109244)
管理(106003)
研究(98296)
理学(90912)
理学院(89891)
管理学(88220)
管理学院(87668)
中国(74727)
科学(59274)
(59128)
(57646)
(49159)
(47228)
中心(45124)
(45034)
财经(44373)
研究所(44181)
业大(40947)
(40257)
(36886)
农业(36855)
北京(36823)
师范(36408)
(36170)
(35299)
经济学(34511)
财经大学(33116)
基金
项目(192094)
科学(152818)
研究(141801)
基金(139297)
(122542)
国家(121455)
科学基金(104247)
社会(92567)
社会科(86787)
社会科学(86756)
(76555)
基金项目(72418)
教育(66419)
自然(66269)
自然科(64800)
自然科学(64776)
(64544)
自然科学基金(63688)
编号(56182)
资助(54984)
成果(46963)
(45518)
重点(44222)
(42387)
创新(41667)
(40962)
课题(40767)
(40568)
国家社会(38235)
(37617)
期刊
(129808)
经济(129808)
研究(86937)
中国(65672)
学报(47379)
(47223)
(45014)
管理(44187)
科学(43423)
教育(38031)
大学(36574)
学学(34405)
农业(29965)
(29049)
金融(29049)
技术(23975)
财经(22761)
业经(21701)
经济研究(21226)
(19667)
问题(15653)
科技(15527)
(15470)
(15187)
技术经济(12904)
(12753)
现代(12448)
(12335)
论坛(12335)
财会(12056)
共检索到438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夏美鑫  
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基础性地位和作用。陕西省石泉县社会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表明:推动形成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层社会治理,需要科层之间的良性互动,更离不开政府组织对社会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治理;与单向度治理、科层化治理相比较,回应性治理以执政党和政府的使命驱动为根本前提,重视人民合理诉求的便捷式传达,治理过程注重治理主体的积极回应,把增强基层善治能力作为回应结果;通过治理主体协同化、治理理念积极化、治理方式精细化、治理目标人本化的实现机制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从而在党政部门与社会群众的双向积极互动中达成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公共事务预期治理效果,以此助推基层治理迈向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得桂  武雪雁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积极政府的理论视角,从行动边界、行动特征、与其他治理主体关系、行动目标四个方面对公共部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展开探讨;从力量吸纳度和行动主动性两个维度出发,将政府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划分为"积极政府""灭火式政府""消极政府"和"无力型政府"。通过分析集中整治侵占农村集体资产的案例发现,相关政府行为具有典型的积极政府特征。积极政府是对政府边界问题的良好回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需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预判治理风险、吸纳治理资源、精细治理策略是其有效实践路径,三者均是积极的政府行为,互为支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治理的良性循环;实践中,要坚持源头治理、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迈向高效能治理。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何水  
孟州市会昌街道办事处创建并实践的旨在妥善处理信访问题、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的"基层公论"制度,实现了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有机结合,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有益尝试,其对加强我国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有重要启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运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迈入新时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乡之间的公共承载关系发生了变化。由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存在差异性,城市、城镇社区治理从传统意义的人口管理向综合性服务型管理发生了转变。目前,由于旧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社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临时化以及边缘化、模糊化等现象制约了城市社区化综合服务的发展。因此,应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这已经成为打造新时代下社区管理服务模块的新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光裕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精准扶贫开发过程中政府处于强势地位情况没有改变,扶贫群众主体地位缺失问题解决效果并不明显,社会力量对于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支持力度不够,这些不仅是精准扶贫中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困境。为此,应重塑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转变基层政府的角色,赋予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融入社会力量以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娟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社会治理既面临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精准扶贫背景入手,梳理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瓶颈问题,提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路径,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合力最大化,效率最高化,真正地实现"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康雯嘉  
<正>“传统”与“现代”是人类社会转型发展中密切关联又极富张力的一对概念。在任何关涉发展命题的领域,清晰梳理与合理调适“传统—现代”关系均是重要的理论议题和实践任务。若以大历史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加以提炼,便可发现其中饱含着对“现代化”的向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各种严峻挑战的主动回应(俞可平,2014)。
关键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心怡  
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才"三社联动",是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服务的有力抓手,是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稳定和谐的重要载体。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现期,通过加快推进"三社联动",激发多元参与、合作共治,构建民生保障服务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和现实任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方圆  
作为智治时代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治理工具,智慧治理以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平台,实现数据生产方式与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度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场域存在着科层逻辑与技术逻辑的治理张力,信息极化与信息贫困形成“数据烟囱”以及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异质性与制度供给稀缺性匹配不足的实践困境,应建构基层社会治理合作共治的集体行动逻辑,强化基层社会智慧治理制度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与技术创新,促进“智治”与“善治”互嵌互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困境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动员能力与自下而上的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政府压力过大、责任过重,不仅行政效果得不到群众认可和理解,还滋生了群众在公共事务中的等靠要思想。通过对南京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调查发现,官僚系统内通过行政动员的方式,依靠行政命令、体制机制调整、资源投入等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群众需求,提升社区自治能力的改革能够显效一时,但是没有激起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社会活力,基层民主和自治的发育空间仍然不足,行政与社会两者不均衡的动员能力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应当做到进退有度,当社会、市场失灵时,择机进入,同时,应该避免部门利益对基层自治过多干预,消...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晓燕  李赐平  
基于既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潜能、增加农民的收入,成都市温江区在政府的引导、规制和市场的主导下,推动了以农地流转为核心的温江"土改"。农地流转使农户家庭收入、劳动力流动、农村社会结构、社区公共需求等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引发人们对这一模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期刊] 求索  [作者] 赵晓峰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客观需要。国家政权建设的关键是发展基础权力,增强现代国家的制度能力。正式制度建设的“精度”要求与人民生活实践中的“温度”诉求之间存在张力,考验着治理主体的权衡和实操能力。当前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要加强人民需求反馈机制建设,使基层治理主体常规性回应民众诉求的方式方法成为正式制度的一部分,增强国家制度能力建设与城乡基层社区和谐发展的协同性。社会治理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形成国家制度能力建设的“双层架构”,既要在顶层架构方面加强全国性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等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又要在底层架构方面重视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等基层社会的制度建设,以推进“三治融合”实践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国磊  詹国辉  
"第一书记"是国家促进乡村发展的代理人之一,是地方政府落实各项政策的承担人,是回应基层群众诉求的执行人。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框架对桂南P县白镇驻村考察发现:第一书记的嵌入对推动基层组织再造,吸纳体制内外资源与缓和基层社会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压力型体制、目标责任制与晋升激励机制的情境下,第一书记的行动逻辑倾向于重过程干预,轻弥补指导;重争资跑项,轻运营管理;重走读下沉,轻服务下移;重晋升条件,轻村庄发展。由此形成了以加强组织建设之名,干预基层自治之实;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之名,下基层"镀金"之实;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之名,获取晋升条件之实的异化现象,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因此,地方政府应在选派前建立甄别机制,防止其"混基层工作经历"的投机行为;在下派中进行不定期巡查,防止其"悬浮化"而导致基层问题"上不来";在任期结束后实行村民参与评价和离任审计,防止其"不作为"与权力寻租的"乱作为",进而确保其驻村工作的名实统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远涛  赵定东  何长缨  
温州通过慈善文化润人心完成道德约束、通过榜样力量化德行实现道德施教、通过公益服务安邻里主导道德建构的德治模式是新时代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实践和有效探索。它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行之有效的基层治理方式的继承,也是本土性资源和地域性规范的最佳结合,同时又有利于实现基层治理理念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通过党建引领构建立体的新德治格局、通过规范伦理制度推动"德治"向"德制"的转变以及通过树立新型社区领袖权威实现法治、自治与德治有机融合是其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熹  
我国公司合规制度在外源式、行政主导式的发展模式下产生了监管依赖、合规形式化与公司责任变相扩张等问题。合规的本质不是公司免责的形式工具,而是公司治理上的改革和实践,需要“外部行为规范的内生化建构+治理权的外部化转移”的双向作用。回应型规制理论能为合规制度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路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要有效配置合规职权并压实公司成员的合规义务;在合规监管立法与执法中,要秉持回应型法权关系的协商互信原则,合理运用规制升级策略与多元主体的规制授权措施;在政府监管、市场行业监督、公司治理自律三者的互动反馈与合力共治中,要促成合规监管与合规治理的内外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