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6)
2023(15700)
2022(13807)
2021(13063)
2020(10963)
2019(25002)
2018(24812)
2017(47971)
2016(26535)
2015(29551)
2014(29825)
2013(29124)
2012(27119)
2011(24427)
2010(24683)
2009(22996)
2008(22882)
2007(20335)
2006(18007)
2005(16227)
作者
(76762)
(63983)
(63312)
(60741)
(40947)
(30759)
(28881)
(24879)
(24182)
(23271)
(21817)
(21659)
(20484)
(20385)
(20129)
(19632)
(19149)
(18976)
(18327)
(18277)
(15961)
(15857)
(15467)
(14527)
(14312)
(14307)
(14275)
(14120)
(12995)
(12653)
学科
(98888)
经济(98738)
管理(81544)
(75484)
(64015)
企业(64015)
方法(43670)
数学(37223)
数学方法(36639)
(30475)
(27807)
中国(27071)
(24616)
(23068)
业经(22834)
地方(19071)
(18975)
财务(18892)
财务管理(18845)
(18776)
贸易(18768)
(18269)
企业财务(17923)
农业(17861)
理论(17828)
(17730)
银行(17684)
(16820)
(16554)
(16456)
机构
大学(376705)
学院(374253)
(146554)
管理(145621)
经济(143097)
研究(127647)
理学(125252)
理学院(123815)
管理学(121505)
管理学院(120803)
中国(95651)
(80556)
科学(78836)
(73019)
(64964)
(61481)
研究所(58640)
中心(57827)
财经(56801)
(56780)
业大(55616)
(51502)
北京(51079)
(49868)
师范(49389)
农业(48080)
(46433)
(45604)
经济学(43490)
财经大学(42087)
基金
项目(250079)
科学(196117)
研究(183431)
基金(180944)
(157630)
国家(156275)
科学基金(133671)
社会(114231)
社会科(108108)
社会科学(108083)
(97163)
基金项目(95121)
自然(87374)
自然科(85310)
自然科学(85290)
教育(84767)
自然科学基金(83733)
(82076)
资助(75415)
编号(75053)
成果(63033)
重点(55778)
(55584)
课题(52251)
(52123)
(51477)
创新(48021)
(47877)
教育部(47600)
科研(47580)
期刊
(165678)
经济(165678)
研究(114236)
中国(75521)
学报(61195)
(57025)
(56719)
管理(55266)
科学(54950)
大学(46557)
教育(45230)
学学(43635)
农业(38772)
(36093)
金融(36093)
技术(31735)
财经(28130)
业经(26370)
经济研究(25489)
(23970)
问题(21142)
图书(19685)
(19401)
理论(18710)
(18286)
科技(17819)
技术经济(17350)
实践(17078)
(17078)
现代(17000)
共检索到563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永君   张金行   杨雯  
本文构建了政策体制、动员机制与参与效能的关联性分析框架,立足历史变迁和乡村振兴实证案例,分析回应性动员促进农民治理性参与、实现乡村有效振兴的运作逻辑。研究表明:(1)我国的乡村政策体制大致经历了从简单汲取型到复杂给予型的变迁,政策体制的差异化特征形塑了参与动员机制的差异化。(2)乡村振兴政策具有模糊的政策目标、失衡的信息分布、高度的执行质量风险、差异化的治理结构等复杂政策特征。而基层政府和村两委在执行乡村振兴这一复杂政策时创新出回应性动员的农民参与动员机制。(3)回应性动员通过需求评估、多元协商、赋权增能、利益联结、组织引领等机制的协同发力,实现对农民参与的有效动员。由此衍生的回应性治理为基层政权建设和“国家-社会”治理张力的弥合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园园  
以复杂性思想为指导,运用复杂科学的原理研究教育政策执行,正好适应了教育政策执行本身的复杂现象。走进复杂理论,加深对教育政策执行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的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打破简单性思维的桎梏,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政策执行系统,进而分析、归纳出有效的对策和方法。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崔玉开  吴倞仪  
文章以三元结构理论为基础,依据国家、市场、社会三大领域主体的结构特征和行为特征,提出了公益动员机制的三种理想类型:行政化公益动员、市场化公益动员和社会化公益动员,并对三种理想类型的公益动员机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研究认为,每一种动员机制都有其制度性优势与不足,其作用的范围也有所差异,应对三种类型的公益动员机制进行优化,以充分发挥不同公益动员机制的特点和优势。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鲁雁  吴童  
如何对政策目标对象进行有效动员,是当前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议题。从乡村治理的历时视角看,“强干预式政策动员”是实现农户参与的主流过程。根据不同的乡村治理情境,政策动员存在着强度差异。结合个案分析与“柔性治理”理论,柔性政策动员尝试在理论层面对政策动员运作的类型学形成补充,其目标是实现农户的自主参与,基础是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网络,核心是动员策略的非强制性。独龙江乡的实践表明,在较弱执行压力与较强运作阻力的情境下,动员主体的强干预特性受到约束。基层政权、地方精英与普通农户形成了目标一致、行动各异的动员分工,共同构成责任有限、功能互补的行动网络。在此基础上,动员主体通过多元话语共意与互动关系软化实现柔性政策动员,进而在现实层面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一种可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小平  潘明东  
对社区成员进行动员是促进社区参与的重要方法。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常用的行政动员、项目动员、能人动员和自组织动员模式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均存在着差别和问题。为此,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员创新,不能只关注动员主体,还应关注各类动员方法的动员机制缺失,从运行、动力和保障方面进行针对性完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小平  潘明东  
对社区成员进行动员是促进社区参与的重要方法。在当前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常用的行政动员、项目动员、能人动员和自组织动员模式在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上均存在着差别和问题。为此,农村社区建设的动员创新,不能只关注动员主体,还应关注各类动员方法的动员机制缺失,从运行、动力和保障方面进行针对性完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毛红燕  池启水  
危机事件的发生愈来愈呈现常态化的趋势,而危机管理中的资金动员是控制危机和在危机中实施救助的财力保证,所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采用不同的资金动员机制,是进行量化危机管理的前提,是加强危机管理规范性和操作性的前提。同时,遵循不同层面资金动员机制的原则,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危机管理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莱姆·布鲁克斯  杰夫·曼扎  季蕾  
在发达的民主国家中,公众的政策偏好是否会影响到福利国家政策的制定呢?对于福利国家理论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文章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以分析近期文献普遍关注的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文章将社会政策偏好的测量值和福利国家的支出数据合并为一个新的数据集,同时将既有文献所确立的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政策偏好对福利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内生性统计检验,文章发现,政策偏好的国别差异有助于部分地解释社会民主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自由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之间的差异。这一结论为福利国家研究、民意的比较研究,以及近期的民意/政策研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启示。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虎峰  
本文利用2005年4~8月进行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的调查"所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月家庭人均收入和户籍是影响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最重要的两项因素。文章还比较了参加医疗保险和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两类灵活就业人员对医保政策的回应性,发现他们异地转移参保关系比较困难,并存在一些小企业"搭便车"让职工个人以灵活就业名义参保的问题,文末提出了改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光芸  
在我国公共政策实践中,政策冲突与政策滞后现象屡见不鲜,这既凸显出地方政府官员的短视行为,更反映出政府被动"回应式"的应急管理的弊端。在"回应性政府"治理模式下,政府在政策系统和政策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表现为政府决策重"回应性"、缺少"前瞻性"。政策冲突与政策滞后现象要求政府模式转型,从"回应性政府"向"前瞻性政府"转变。本文以政策冲突和政策滞后为切入点,分析"回应性"政府的弊端,并探究如何从"回应性"政府走向"前瞻性"政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梦欢  
高效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是创新乡村治理的前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抓手。以往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视角多聚焦于政府内部,对社会力量较为忽视,二者共同作用的政策执行研究更少。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走深走实要求乡镇政府强化政策执行效能,它需要政府以行政效能激活社会力量进而催化"社会面"对"政府面"的"反动员",二者力量互动结合才能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执行效能。基于此,文章对乡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研究置于"社会动员—权力嵌入"的双重分析框架下,探究当下行政体制与社会力量应实现怎样的互动衔接才能更加优化乡镇政府政策执行效能并据此提出建议以裨助政府靶向施策,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内生动员和外部动员是当前推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两种主要方式,遵循两套不同的实践逻辑。内生动员本质是一种社会动员,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村庄具有较强的公共性生产能力,新乡贤是被村庄社会吸纳的民间权威,能利用自身的权威推动村民开展自主建设。外部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动员,新乡贤是经过地方政府和村庄双重吸纳的社会权威,遵循乡村发展的“大公”逻辑,能利用自身权威身份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建设。这两种路径都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内在逻辑和发挥作用的基础不一样,为不同地区寻找合适的新乡贤参与路径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红梅  高同  冯彦钧  
随着城市化不断加深,道路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公众对于治堵政策的需求度和关注度增强,因而政府为保证治堵政策的有效性,必须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关注公众诉求。本文采用托马斯有效决策模型,并结合国情发现治堵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的有限作用,继而提出政策实施和反馈过程中公众回应和自我更新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模型,理解公众参与、公众回应和自我更新在提高治堵政策有效性时的影响作用,提出保证治堵政策有效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