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52)
- 2023(9530)
- 2022(8146)
- 2021(7458)
- 2020(6316)
- 2019(14327)
- 2018(13926)
- 2017(26484)
- 2016(14254)
- 2015(16546)
- 2014(16106)
- 2013(16046)
- 2012(15596)
- 2011(14388)
- 2010(14514)
- 2009(13598)
- 2008(13155)
- 2007(11634)
- 2006(10579)
- 2005(9719)
- 学科
- 济(84107)
- 经济(84023)
- 管理(38052)
- 业(33534)
- 方法(31961)
- 数学(28687)
- 数学方法(28467)
- 企(27087)
- 企业(27087)
- 地方(21286)
- 中国(18764)
- 学(17129)
- 农(16214)
- 财(15341)
- 业经(14627)
- 地方经济(13512)
- 制(12299)
- 农业(11270)
- 贸(10997)
- 贸易(10984)
- 融(10516)
- 金融(10510)
- 易(10488)
- 理论(10320)
- 环境(9981)
- 教育(9760)
- 和(9746)
- 银(9701)
- 银行(9680)
- 体(9330)
- 机构
- 大学(212608)
- 学院(208146)
- 济(94760)
- 经济(92908)
- 管理(75375)
- 研究(73693)
- 理学(64076)
- 理学院(63294)
- 管理学(62188)
- 管理学院(61768)
- 中国(56734)
- 京(44465)
- 财(44297)
- 科学(41874)
- 所(35991)
- 财经(34787)
- 中心(34151)
- 江(33445)
- 研究所(32130)
- 经济学(31495)
- 经(31431)
- 农(30470)
- 范(29934)
- 师范(29686)
- 经济学院(28126)
- 北京(28100)
- 业大(26553)
- 州(26171)
- 院(26086)
- 财经大学(25572)
- 基金
- 项目(131188)
- 科学(104233)
- 研究(97784)
- 基金(96740)
- 家(82379)
- 国家(81655)
- 科学基金(70739)
- 社会(65020)
- 社会科(61576)
- 社会科学(61566)
- 省(50212)
- 基金项目(50143)
- 教育(46507)
- 自然(43578)
- 自然科(42560)
- 自然科学(42553)
- 划(41822)
- 自然科学基金(41818)
- 资助(40315)
- 编号(38273)
- 成果(33041)
- 部(30098)
- 重点(29368)
- 发(28693)
- 课题(27685)
- 国家社会(27353)
- 教育部(26807)
- 创(26362)
- 大学(25972)
- 人文(25722)
共检索到333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冠清
本文首先对MEGA2这一"里程碑"事件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MEGA2提供的文本文献为基础,结合MEGA2重要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对恩格斯称之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新历史观、劳动价值论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进行了重新解读。研究发现:(1)新历史观产生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语境之中,但本身并不是一个哲学命题。以新历史观诞生为标志,马克思实现了从"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2)生产方式并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交往形式、交往关系等也不是"生产关系"的同义语,新历史观包含着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的建立。(3)新历史观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被误读为"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冠清
四、通向分配正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新历史观,实现了从哲学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转变。与此同时,马克思也从早期对劳动价值论"断然否定"转向了"完全肯定"~①,并以新历史观为基础,建立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价值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不仅包含着对价格背后原因的本质解释,而且还揭开了单靠"异化劳动"哲学思辨无法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亮勋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二版是中共中央书记处决定、中央编译局编译的,首批三卷(第1、11、30卷)已于1995年11月正式发行,这是我国马列著作出版史上又一新的重大成果。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卢江 葛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基础上完成的,因此,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不仅有助于正确理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缺陷和本质,更有利于客观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科学历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撰写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犹太人问题》《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共产主义原理》《雇佣劳动与资本》等重要经典文本。从继承和创新、正确与错误等二重性的角度对这些著作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进行梳理研究,并探究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文军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通过对恩格斯学术理路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的双向考察,可以发现恩格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丰富和完善的全过程。他不仅奏响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第一个音符",还是与马克思一道制定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指导思想"的"合作者"、科学解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与意涵的"阐释者"、编辑整理并出版马克思"遗著"的"编校者"、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俗化"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果的"保卫者"。可以说,恩格斯虽然自谦为"第二小提琴手",但他却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之无愧的创始人之一,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原创性的贡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峰
马克思、恩格斯是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在其宏伟的理论大厦中尚有许多宝藏等待人们去挖掘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便是其中尚待挖掘的宝藏。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航运是创造价值的生产部门,航运利用自然力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航运的发展形成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航运与世界市场是马克思航运经济思想的三要素。马克思、恩格斯的航运经济思想虽然比较分散,但却是大量的、全面的、深刻的,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市场的发展,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乃至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航运经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善迈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最终是由经济发展决定的。教育思想必须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通过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相关经典著作,从方法论角度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教育与经济基本关系的思想,即经济决定教育,教育推动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鸾
马克思恩格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非常重视历史的经济解释。那么,历史为什么要经济解释呢?对于这个问题他们尽管没有专论,但在他们关于唯物史观的著述中,至少从历史的前提、历史的基础,历史的发展三个方面作了零散却全面的解释。这些解释告诉我们,历史需要经济解释,但经济解释只是历史解释的一种,尽管相对其他解释,这种解释是最为根本、最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条件的,否则便是夸大真理走向谬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军利 王俊涛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 ,对环境问题进行文化反思成为当代理论界的热点之一 ,反思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如何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突出地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中 (本文将其称为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首先是体现为自然观上的全面更新 ;其次是对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把握 ;尤为突出的是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揭示了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 ,显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洞察力。这些对于反思当代环境问题有一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福岩
1844年初恩格斯发表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简称《大纲》),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被马克思称为"天才大纲",它直接促发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思考、研究和写作。恩格斯对国民经济学"原本"的批判性研究,直接促发和推动了马克思从对政治经济学"副本"的批判研究,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原本"的批判研究。恩格斯从"另一条道路"出发撰写的《大纲》,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变革进程。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及其手稿中,可以看到恩格斯"天才大纲"的直接促发作用。从《大纲》到《资本论》一直升华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活的灵魂:人民的立场、科学的实践观、辩证的方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思帆
共享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是否有"共享发展"思想尚存在争议。通过梳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献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共享发展"的概念,但在其理论研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共享发展"思想,对新时代我国共享发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在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指导下,要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强做大公有制经济,夯实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加强政治、文化、生态建设,全方位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完善以公平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全民公平享受发展成果;建立健全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织密共享发展的保障网。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共享发展 文本考证 新时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小苏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不完全等同于理论界所言的计划经济思想。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中,有两个鲜明的思想观点,即“有计划的盲目性”思想和“无计划的计划性”思想。这两个思想观点的发现及其论证为全面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计划思想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施有效的计划管理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郭殿生 宋雨楠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城乡分离和对立的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城乡对立进一步强化。实现城乡融合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条件,而这一条件也是从现有的生产力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它高扬了人的核心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和验证了方法论的科学性等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加快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城乡融合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对立的制度条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法规划,统筹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