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26)
2023(3559)
2022(2890)
2021(2919)
2020(2250)
2019(5211)
2018(4822)
2017(8238)
2016(5085)
2015(6176)
2014(6514)
2013(6019)
2012(5761)
2011(4911)
2010(5195)
2009(4270)
2008(4165)
2007(3830)
2006(3367)
2005(2785)
作者
(12530)
(10172)
(10119)
(9965)
(6297)
(4830)
(4706)
(3985)
(3974)
(3880)
(3582)
(3431)
(3399)
(3335)
(3250)
(3219)
(3073)
(3011)
(2951)
(2843)
(2810)
(2583)
(2506)
(2470)
(2461)
(2438)
(2415)
(2378)
(2167)
(2126)
学科
(13758)
经济(13746)
管理(11727)
(11010)
财政(9720)
中国(8096)
(8076)
(6166)
教学(6111)
理论(6031)
地方(5793)
教育(5720)
(5588)
(4747)
企业(4747)
(4321)
学法(4129)
教学法(4129)
学校(3993)
方法(3925)
(3798)
学理(3643)
学理论(3643)
及其(3525)
业经(3451)
(3369)
(3271)
政策(3262)
技术(3252)
方针(3216)
机构
学院(63376)
大学(55981)
研究(21107)
(19117)
经济(18459)
管理(17102)
职业(16708)
中国(15342)
(15292)
技术(15076)
理学(13630)
理学院(13418)
管理学(12962)
(12852)
管理学院(12832)
科学(12528)
职业技术(12203)
技术学院(12042)
(11991)
(10817)
师范(10736)
(10674)
教育(9772)
中心(9734)
(9585)
研究所(9108)
财经(8772)
师范大学(8515)
北京(8295)
(8187)
基金
项目(36679)
研究(33701)
科学(27797)
基金(21585)
教育(19984)
(17714)
社会(17628)
国家(17452)
(17281)
编号(17272)
社会科(16324)
社会科学(16321)
成果(14856)
科学基金(14629)
课题(14371)
(13971)
(13091)
基金项目(10812)
规划(9672)
项目编号(9368)
重点(9291)
(9130)
(8912)
资助(8826)
(8208)
研究成果(8115)
(8022)
(7819)
(7768)
(7762)
期刊
(26613)
经济(26613)
教育(24961)
中国(23365)
研究(22335)
(13581)
职业(11749)
技术(11275)
学报(7801)
技术教育(7730)
职业技术(7730)
职业技术教育(7730)
(7562)
管理(7470)
大学(6525)
(6088)
论坛(6088)
科学(6046)
(5499)
财政(5499)
图书(5407)
学学(5404)
(5209)
金融(5209)
农业(5167)
财经(4782)
书馆(4329)
图书馆(4329)
经济研究(4175)
(4160)
共检索到11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正权  朱德全  熊晴  
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点在于课程本身。在价值定位上,课程作为理念精神,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筑牢思想根基;课程作为媒介载体,有效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作为重要组成,推进高职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在边界认识上,课程的主体、内容与情境三个要素构成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边界,主体边界体现“和而不同”,内容边界体现“同向完整”,情境边界体现“复合多向”。在融合实践上,一是要素融合,识别获取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二是结构融合,构建高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三是功能融合,打造高职课程思政的共生“超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庆  
课程建设是"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双高计划"建设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要以什么为内容?如果说自国家示范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一直把重心放在课程结构改革上,那么"双高计划"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就要以知识开发为核心。技术知识开发模型包括三个维度,即知识需求、知识层级和知识载体。明确技术知识的需求定位可解决哪里需要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层级结构可解决需要什么样的技术知识的问题,明确技术知识的存在载体可解决哪里能够获得技术知识的问题。高职院校技术知识开发的重要抓手是教学内容标准开发、教材开发与应用技术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斌  
章程是指导高等院校办学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出:"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到2015年,高等学校要完成"一校一章程"的目标。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无疑也需要制定章程来规范自己的办学。自《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颁布以来,高职院校普遍加快推进章程建设,但总体上还处于缺失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禹石  孙军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理念的出发点,是课程思政价值的着力点,是课程思政培育的落脚点。经过"初步探索""政策导向"两个阶段的丰富和发展,进入"课程实践"阶段的"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出现"理论生疏,缺乏足够的应对准备""案例太少,缺乏参考的借鉴模板""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融入方法"等问题。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推进,需要教师突破"理论生疏"的制约,加强思政知识的学习;突破"案例太少"的制约,广泛参考其他金课;突破"经验不足"的制约,努力掌握有效的方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瑾  邵建东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和运转过程中,面临教学主体离散化、教学内容拼贴化、教学评价简单化和教学管理裂隙化等困境,职业院校要分别从目标体系、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多元整合,实现整体的优化,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晶  
确立人才至上的教师队伍建设主题,人才成长环境配套建设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与教师人才培育优先的教师队伍建设原则,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理念。从人才"资质管理"走向教师"资格管理"、从"教师引进"走向"平台引进"、从"引进为主"走向"自产人才"是民办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立基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课程整合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对课程进行门类归并、内容统整、教法革新的系统集成和重构的过程。当下高职课程整合面临课程观念陈旧,整合能力欠缺,内容整合难产,教材整合滞后等诸多困境;但我们没有理由拒斥整合,因为整合是具有多元价值和正能量的事物,即课程整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整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课程整合是内涵发展的根本,课程整合是特色建构的抓手,课程整合是教育创新的纽带,课程整合是学生生涯发展的基础,课程整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课程整合困境突破、价值赋予的路径是,培养课程整合的意识与思维,提升课程整合的方法与能力,实现课程整合教材的突破与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文豪  
<正>随着职业教育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关注学生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的成长发展。高职院校要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将价值引导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有效提高专业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专业性,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职业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陈华栋等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从理念到实践》一书,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育人思想,对课程思政、思政课程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清晰阐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对于高等教育教学事业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冰  
拥有多元化、开放性和动态性的课程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践等方面的认知和行为缺陷,会导致教师课程观的诸多局限。只有突破"实用主张"的课程价值观、"公共视野"的课程文化观、"工具理性"的课程知识观以及"技术主义"的课程教学观,构建起基于"文化-个人"观取向的课程观,教师才能真正实现基于课程发展视域的专业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丽丽  
在德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60—70年代具有转折意义。该时期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本体性、原点性问题有三个:一是教育学为何需要教育人类学?二是教育学需要教育人类学实现何种使命?三是教育人类学如何实现其自身使命?在三大问题的相互影响下,德国教育人类学的核心研究对象、学科使命得以更新与扩展,在与核心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适切性选择中,德国教育人类学出现了思辨方法论与经验研究方法论的结合,引发研究方法、思维方式、学科关系的更新与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苏超  
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点,在推进投融资公私合作过程中,可选择加强法律建设、明确监管主体,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技术政策指导,规范投融资公私合作行为,以及提高地方政府信用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推动投融资公私合作,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降低财政债务风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金俊平  燕佳静  余海青  
在论述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及江西供给侧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江西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江西省的相关数据,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供给侧实证分析影响江西经济增长的因素,并通过引入知识部门重构生产函数,寻求江西实施供给侧改革的突破点。据此,提出构建未来江西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核动力,供给侧的"三大发动机"和需求侧的"三驾马车"将合力推动江西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云汉  
可视化大数据具有直观性、艺术性、关联性、交互性等特征,其呈现流程为获取、分析、过滤、挖掘、表述、修饰、交互。然而,教育领域的潜在用户、施教者和教育管理者都是以学习者为服务对象,因此,对教育行业领域目标用户的细分,其实就是对学习者的细分。真正为学习服务远比单纯为考试服务更有前景,而市场化培训远比非市场的学习服务更有前途。可视化大数据借助培训形式介入教育,或是扮演用人单位角色贯通教育与就业,实施定制化管理教学,或是以中介性培训机构出现,代做订单式培养。简言之,职业培训是可视化大数据介入教育的局部突破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才  刘隽颖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合格师资、课程及与社会的有效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难点。创新创业教育的突破点在于改变师生评价导向。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发展转型的一次挑战,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一次考验。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主体,必须通过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育人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