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5)
- 2023(12712)
- 2022(10256)
- 2021(9205)
- 2020(7451)
- 2019(16408)
- 2018(16698)
- 2017(30197)
- 2016(16484)
- 2015(18215)
- 2014(18182)
- 2013(16822)
- 2012(15204)
- 2011(13909)
- 2010(14294)
- 2009(13614)
- 2008(12887)
- 2007(11505)
- 2006(10781)
- 2005(9969)
- 学科
- 济(81254)
- 经济(81162)
- 管理(42004)
- 业(36440)
- 企(29459)
- 企业(29459)
- 中国(23371)
- 方法(21689)
- 地方(21118)
- 农(20482)
- 业经(18377)
- 数学(18243)
- 数学方法(18063)
- 制(16472)
- 学(16327)
- 财(15027)
- 体(13871)
- 地方经济(13323)
- 农业(13277)
- 融(12616)
- 金融(12608)
- 银(12147)
- 银行(12126)
- 理论(11954)
- 行(11767)
- 发(11722)
- 教育(10400)
- 环境(10295)
- 和(10018)
- 贸(10000)
- 机构
- 学院(226892)
- 大学(225273)
- 济(99477)
- 经济(97419)
- 研究(85647)
- 管理(78750)
- 理学(66130)
- 理学院(65337)
- 中国(64231)
- 管理学(64002)
- 管理学院(63562)
- 科学(49204)
- 京(48076)
- 财(46710)
- 所(43127)
- 研究所(38695)
- 中心(37831)
- 农(36595)
- 江(36400)
- 财经(35509)
- 范(32441)
- 师范(32102)
- 经(32045)
- 经济学(31768)
- 院(30816)
- 北京(30646)
- 业大(30148)
- 州(28341)
- 农业(28120)
- 经济学院(28089)
- 基金
- 项目(144022)
- 科学(113048)
- 研究(110106)
- 基金(102241)
- 家(89621)
- 国家(88453)
- 科学基金(74592)
- 社会(71084)
- 社会科(67121)
- 社会科学(67104)
- 省(57198)
- 基金项目(52091)
- 教育(51109)
- 划(47288)
- 编号(45293)
- 自然(44138)
- 自然科(43089)
- 自然科学(43073)
- 自然科学基金(42278)
- 资助(40753)
- 成果(38509)
- 重点(33131)
- 发(33034)
- 课题(33015)
- 部(31044)
- 国家社会(30006)
- 创(29637)
- 性(28172)
- 创新(27734)
- 年(27664)
共检索到368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卫平
目前学界对乡村工业化及城镇化之研究,多集中于南方区域,而对深处内陆省份的山西乡村经济转型及城镇化的研究鲜有问津。基于此,本文选择1949年以来太原郝庄的乡村经济转型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档案,从新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乡村是如何实现经济变革的,在经济变革过程中国家与乡村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是完全现代式的抑或是传统与现代的联姻,城市化对中国传统的乡村秩序有何影响,乡村经济的成功转型与城市化经验对当代的新农村建设有何启示,郝庄的非农化有何不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冬水 黄少安
文章在"国家行为—组织性质—经济绩效"的理论范式下,通过一个国家行为模型探讨了中国农业集体化演进过程中的国家角色和制度逻辑。文章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国家为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汲取农业剩余以支持工业化而确立的农业产权制度安排。国家行为受到的竞争约束较小,使国家干预农民产权的权力增强,而农民谈判权力相对较弱,是导致农业集体化形成并得以长期维持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为当前政府在确定农业产权制度、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如何发挥扶持之手的作用提供了参考。国家进一步放松对农民的产权限制,是未来中国农业经济绩效持续提高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
农业集体化 国家行为 组织性质 经济绩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褚刚 张清勇
研究目的:从国家、农民和村庄三个视角,评述国内外有关中国农地集体化的研究文献,深入探讨农地制度变迁的复杂成因与历史过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从国家视角来看,已有研究以现代国家建设为基本脉络,将农地集体化视为一项革命性的制度安排,其成因可从国家推动集体化的原因和采取的措施来分析;从农民视角来看,已有研究关注农民的能动性,既分析了他们在情感、认知、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也可从中见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民的中介,村庄兼具文化上的“共同体”和利益上的“博弈场”两种属性,该视角侧重考察农地集体化的微观机制,分析各主体在文化和利益驱动下的互动关系。研究结论:集体化是准确把握我国农地制度为何坚持“集体所有”不动摇的关键,未来可从强化学科交叉、促进理论提炼,超越单一视角、寻求整体理解,以及突破方法局限、增进多元认知等方面入手,以便在更广阔的理论对话上有所提升,构建更具中国特色的理论表达。
关键词:
农地 集体化 制度变迁 评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洁
21世纪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处于急剧变动和重组的过程中,本文认为,当今世界呈现出经济政治化与主权国家政治经济化双重趋势发展的矛盾状态,其结果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取决于矛盾双方的实力对比。加入WTO后的一年多时间,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并且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中国政策方针的制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的影响。催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自身的崛起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认识到“两化”趋势的本质特征与外在表现后,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防御,保留回旋余地,力图避免出现恶果,促进局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逸 纪晓岚
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与发展,由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村庄内部形成了多重性的影响,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历经了人民公社、乡镇企业、乡政村治阶段,这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是村庄自身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了顺应不同时期村庄自身的情境变化,村庄内部的治理结构与形式也因此发生着改变。村庄由原本的高度集权化、行政化的传统集体化时代,逐步转向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更为多元管理主体、多重管理手段、产权更为明晰的新集体化时代。新集体化时期强调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村庄的多重构建,这与传统集体化时期的特征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特别体现在村庄治理场域空间内。由此形成了新的村庄治理模式,即村庄的经营性治理模式。模式借鉴了以往企业的管理方式与手段,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鹏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柱智
由于多样化的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表现得多种多样,是制度变迁研究的核心议题。发达地区农村的地权变革实践超出现行提倡地权个体化的土地法律和政策范围,需要从理论上作出新的概括。实证研究表明典型发达地区农村普遍经历了地权"再集体化"变革的过程。不同地方由于条件不同,村社集体统合农地的主体也不同。北京农村表现为村级公司统合,珠三角农村表现为合作社统合,苏南农村表现为政府统合,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地权关系和地权统合机制。这一变革具有综合性的效应,表现为提升农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地权再集体化的形成需要多重必要条件,其中:集体土地所有制是制度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的宪法意义上的土地制度;村庄内部"结平衡账"是治理基础,治理机制的优化促使农民普遍接受地权集体化;地方政府的支持是政治空间,推动着有效的制度创新不断扩散。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充分汲取发达地区经验,审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地权个体化改革的问题,从强化集体土地所有制、落实集体所有权层面找到完善农地制度的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文华 何翘楚
互联网平台创造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共生生态系统,吸纳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分享其集群效应。这就从根本上消解了集体劳动关系的对抗基础,形成互利共生性的劳动关系。并且,信息鸿沟导致劳动者的分化,引起劳动关系结构的分层。为此,我国原有的旨在化解劳资冲突的集体化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应进行变革。在协调主体上,应将政府主导转向政府引导下的平台自治;在协调对象上,应将面向劳动者集体的整体协调转向适用于劳动者两极分化的分层治理;在协调方式上,应将工会领导下的集体协商转向更具民主性的双轨协商。
关键词:
平台经济 劳动关系 去集体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其实质是“让人回到教学”的教学哲学的变革。人回到教学的根本就是让“身体”回到教学。本文在追索教学中身体从放逐到回归的历程的基础上,探求把学生的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作为教学的起点、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体认知和逻辑认知的协调发展的意蕴,旨在通过身体的教学,把教室与自然、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师生作为“陌生人”直面事物本身,进行教学探险之旅的实践,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身体 知觉现象学 教学哲学 教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峰 王新霞 贾小玫
在梳理和归纳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大体勾勒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进程。分析表明,从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化生产组织形式到关注农民激励的土地家庭承包制,再到地权私有化和新型农业合作社,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该领域的研究主题从单纯的生产效率延伸到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以及产权完备性等多方面,引导着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的新方向。
关键词:
集体化 效率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杨
纵观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和中国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历程,合作化与集体化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需要站在经济思想史的高度,通过比较研究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20世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合作化和集体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系统得出其共性和差异之处,以此厘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合作化和集体化理论与重大经济问题、经济规律之间的辩证认识。具体来说: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主导的社会样态的重视、对从合作社发展到集体化的认识、对机械化与集体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对集体化的社会主义积累方式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共性,而对社会再生产四环节关系的认识、对土地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认识、对小农经济的认识、对工农业关系及商品生产的认识、对不同形式资本的认识、对集体化发展速度的认识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比较研究,可得出合作化和集体化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实现条件,进一步提出对新时代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宇
2011年12月8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再次下调欧元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至1%,这是欧洲中央银行2011年的第二次降息。2011年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先是两次加息,后是两次降息,最终货币政策回到原点,即欧元利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玉才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包含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迫切要求,又发挥着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功能。因此,从政治安全的角度审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意义、丰富内涵和实现机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国家政治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郭连成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转轨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经济全球化与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经济转轨为主线,对转轨国家政府职能转换的初始条件、内因和外因推动作用,以及政府职能转换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均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若干重要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体化与合作医疗(1955—1962):卫生政治的话语建构逻辑
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
从反恐怖国家回到正常国家:“9·11”前后的美国危机管理
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中的经济困境与对策——以制造业为例
失望情绪与集体行动:从赫希曼回到马克思——兼论法国“黄背心”运动
回到边沁抑或超越边沁?——经济学效用概念的“返本”与“开新”
收入分配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回到库兹涅茨假说
回到马克思:生态经济学的偏废与重塑
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命题的重新解读(下)——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第二版(MEGA2)为基础
国家能力、市场竞争和社会信念:新中国70年来经济体制变革过程的政治经济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