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11)
- 2023(7426)
- 2022(6337)
- 2021(5737)
- 2020(4887)
- 2019(10853)
- 2018(10916)
- 2017(20778)
- 2016(11542)
- 2015(13041)
- 2014(13382)
- 2013(13008)
- 2012(12055)
- 2011(10841)
- 2010(11092)
- 2009(10272)
- 2008(10320)
- 2007(9545)
- 2006(8499)
- 2005(7898)
- 学科
- 济(46637)
- 经济(46556)
- 管理(38734)
- 业(35627)
- 企(30896)
- 企业(30896)
- 方法(16084)
- 制(14836)
- 财(14798)
- 业经(13474)
- 农(13241)
- 数学(12870)
- 数学方法(12718)
- 中国(12223)
- 地方(10980)
- 体(10490)
- 产业(10219)
- 务(9032)
- 财务(9005)
- 财务管理(8971)
- 技术(8898)
- 体制(8822)
- 企业财务(8485)
- 农业(8455)
- 理论(8392)
- 银(8269)
- 银行(8259)
- 学(8042)
- 行(7840)
- 融(7557)
- 机构
- 学院(165274)
- 大学(161882)
- 济(68897)
- 经济(67388)
- 管理(61721)
- 研究(52943)
- 理学(52211)
- 理学院(51657)
- 管理学(50884)
- 管理学院(50554)
- 中国(40574)
- 财(35512)
- 京(33444)
- 科学(29988)
- 江(27763)
- 财经(26863)
- 所(26258)
- 中心(24605)
- 经(24001)
- 农(23655)
- 研究所(22872)
- 州(21699)
- 经济学(21531)
- 业大(21305)
- 北京(20976)
- 范(20885)
- 师范(20681)
- 财经大学(19588)
- 经济学院(19352)
- 院(19139)
- 基金
- 项目(103264)
- 科学(81629)
- 研究(80506)
- 基金(73273)
- 家(61885)
- 国家(61332)
- 科学基金(53311)
- 社会(51585)
- 社会科(48923)
- 社会科学(48915)
- 省(42684)
- 基金项目(38543)
- 教育(37317)
- 划(33707)
- 编号(33582)
- 自然(31871)
- 自然科(31073)
- 自然科学(31069)
- 自然科学基金(30514)
- 资助(29326)
- 成果(27999)
- 制(25353)
- 课题(24119)
- 重点(23620)
- 发(23349)
- 部(22949)
- 创(22427)
- 性(21431)
- 国家社会(21136)
- 创新(20956)
共检索到259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春 李环
信任是产业集群内企业沟通和互动的基础,我国产业集群可分为传统产业集群、组装集群、复杂产品集群和高科技集群,这四类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任机制随着垂直关系的加强和知识复杂程度的提高需要增加其信任程度。具体而言,随着垂直关系加强和复杂程度提高,四类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信任,在人际信任上应由传统人际信任向身份信任演化,在认知信任上应由信息信任向知识信任演化,在过程信任上应由契约信任向管理信任演化。因此,这四类产业集群需要根据其合适的信任半径,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共同学习、引进关键机构等措施提升人际信任、认知信任和过程信任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通 田红坡
企业的集群化是国际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信任机制是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非集群企业应对道德风险的“个人实施”机制难以在产业链上建立企业信任 ;在企业集群的环境下 ,以内生的市场选择监督和市场竞争监督为核心的“社会实施”是集群企业信任机制的经济内因。培育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有效的竞争机制是发展我国企业集群和建立企业信用的前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卫红
创新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之一。产业集群的创新主要是通过集体学习机制,而旅游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不同就在于其集体学习机制是多维的,而且集群内企业的创新主要是模仿创新。旅游产业集群的集体学习机制主要是政府和企业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式对来源于集群外部的知识与来自于集群内部知识的学习,促进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体学习 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邓俊荣
集群效率与企业间信任密切相关。关系型信任是我国集群发展初期的推动器,同时在经济全球化与技术高度不确定环境下也是造成集群"低端锁定"的成因。突破锁定的路径是制度型信任的建立,而制度型信任的建立须依靠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以及为参与博弈的主体提供多次博弈的机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闫俊周
产业集群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物流产业集群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信任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物流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博弈视角下,通过对物流企业间一次性博弈和重复博弈的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形成机理。基于此,在物流产业集群中引入政府监管机构,构建出政府约束下政府和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博弈模型并提出了构建物流产业集群信任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物流产业集群 信任 博弈 监管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丁百仁 王毅杰
教育期望被证明能有效预测教育获得,是理解我国教育差距的重要维度。根据户籍的两种属性,本文区分本地城镇、本地农村、外地城镇和外地农村儿童,对比考察户籍是否及如何影响教育期望。基于2014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发现,儿童教育期望受到户籍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而非内外之别。学校和家庭环境是形塑当前教育期望分布格局的主要方式,其中,学校水平、学校氛围、父母参与以及家庭期望的作用明显。而且,相比之下,家庭环境的影响更为关键。
关键词:
教育期望 城乡差异 学校环境 家庭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广肃 谢绚丽 李力行
本文系统考察了人际信任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发现,如果户主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其家庭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概率比那些户主认为"和人相处要越小心越好"的家庭高2.3个百分点,这超过了家庭平均创业概率的1/5,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为了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我们利用家庭所在地的宗教场所数量和姓氏离散度作为信任的工具变量,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信任对创业的可能影响机制,包括加强风险分担、信息传递、形成社会网络等,尤其是强调了对陌生人的信任所反映的"弱联系"在促进创业方面的效果。本文研究表明,通过社会建设、信用体系建设等手段提升社会...
关键词:
创业 信任 弱联系 非正规制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桂花 李春梅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了政府信任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将信任方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并进一步指出政府特征主要受"政府能力"和"政府形象"的影响,是一个二因素模型;双方关系特征主要受"交往经历"、"信息公开"和"对公务员的信任"三个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三因素模型;制度特征主要受制度的"公正性"和"完善性"的影响,是一个二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政府信任 形成机制 模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萍
产业转移能否实现受市场机制与政府双重作用:市场机制通过微观经济系统的竞争发挥作用,政府力量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发挥作用。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等影响,中国的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集群转移的特征。因此,在东部地区大量产业寻求转移的良好机遇下,要实现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承接,就要做到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加强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审慎引资,将承接产业集群转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集群 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红玲
本文认为基于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体功能区布局作为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的创新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决定于利益驱动而不是主体功能区布局;主张将综合区竞争发展与类型区有序开发的特点结合起来,构建沿海帮助内地、生态"受益区"与"贡献区"互补的泛珠三角、泛长三角和大环渤海"三大块"横向区域财政经济利益共同体,从而促进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即采取"3+4"方案一揽子解决日益严重的地区差距拉大与生态功能弱化等共性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美斌
文化旅游产业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四川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得天独厚,但在发展中缺乏集群化发展思路,规模经济效益体现不充分,创新力度不够,文章就四川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集群化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文化旅游 四川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历男 马力 李垣
高科技含量、小型化、创新型和高投入、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特征。集群化形成的产业区位性和关联性、外部经济性、知识的创造与共享及创新的便利性构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利益机制。同时,集群化可能存在过度竞争、拥挤效应、对集群资源的过度依赖和集群生命周期的局限等负面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应顺应集群化成长大趋势,并做到趋利避害,谋求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集群化 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成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鹏飞
在对集群概念的讨论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报道和政策中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发现现实层面的"旅游产业集群"基本上违背了集群的本意。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首先,游客需求精致化,中小企业作用日益显著,但中小企业彼此孤立,所以集群可能将旅游目的地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其次,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是公共产品,所以需要地方企业、政府、协会等行为主体的合作。集群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再次,技术在旅游业中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不重要。基于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而对合作的要求可能使旅游业形成集群。最后,旅游业的强关联性也可能成为相关企业集聚,甚至成为集群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旅游业特征的理解。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群 集群 理论基础 现实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