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4)
- 2023(7970)
- 2022(6775)
- 2021(6087)
- 2020(5260)
- 2019(12300)
- 2018(11988)
- 2017(22469)
- 2016(13204)
- 2015(14936)
- 2014(15157)
- 2013(15067)
- 2012(14268)
- 2011(13018)
- 2010(13088)
- 2009(12164)
- 2008(12279)
- 2007(11302)
- 2006(9605)
- 2005(8533)
- 学科
- 济(52925)
- 经济(52878)
- 管理(33262)
- 业(32225)
- 方法(27220)
- 企(24768)
- 企业(24768)
- 数学(24503)
- 数学方法(24255)
- 农(15730)
- 学(14521)
- 中国(13217)
- 财(13101)
- 地方(10476)
- 贸(10312)
- 贸易(10310)
- 环境(10254)
- 农业(10227)
- 业经(10027)
- 易(9996)
- 理论(9388)
- 制(8635)
- 和(8095)
- 务(7830)
- 财务(7811)
- 财务管理(7789)
- 技术(7699)
- 银(7551)
- 划(7527)
- 融(7495)
- 机构
- 学院(195056)
- 大学(194224)
- 济(75493)
- 经济(73850)
- 研究(69686)
- 管理(68105)
- 理学(58797)
- 理学院(58090)
- 管理学(56784)
- 管理学院(56457)
- 中国(49098)
- 科学(47682)
- 农(46458)
- 京(41149)
- 所(38533)
- 业大(37433)
- 农业(37341)
- 研究所(35634)
- 财(33552)
- 中心(31389)
- 江(30306)
- 财经(27282)
- 北京(25813)
- 范(25240)
- 师范(24906)
- 经(24764)
- 院(24728)
- 农业大学(24510)
- 经济学(24093)
- 州(23710)
- 基金
- 项目(133784)
- 科学(101362)
- 基金(93332)
- 研究(91320)
- 家(85061)
- 国家(84427)
- 科学基金(68957)
- 省(55126)
- 社会(54411)
- 社会科(51523)
- 社会科学(51502)
- 基金项目(49710)
- 自然(46778)
- 划(46627)
- 自然科(45668)
- 自然科学(45648)
- 自然科学基金(44799)
- 教育(43466)
- 资助(38983)
- 编号(36415)
- 重点(31741)
- 发(29269)
- 成果(29256)
- 部(28845)
- 创(27917)
- 计划(27852)
- 课题(26695)
- 科研(26661)
- 创新(26206)
- 科技(25874)
共检索到279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雯琦 金思成 刘智文 钱菁菁 朱程
【目的】为了明确在不施用化肥的情况下,豆科绿肥作物体内养分含量变化及其翻压还田后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紫云英、毛叶苕子、蚕豆、箭筈豌豆四种豆科绿肥的生长发育和绿肥氮、磷、钾养分含量,并分析了绿肥翻压还田后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绿肥在苗期与生育后期全氮、全磷和全钾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似,生育后期的养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苗期,干物质量达1800 kg·hm~(-2)以上,适宜翻压。在生育后期,毛叶苕子的全氮含量(3.34%)和全磷含量(0.29%)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绿肥,紫云英的全钾含量(3.58%)最高并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紫云英和毛叶苕子的氮、磷、钾养分累积量相对较高,蚕豆和箭筈豌豆相对较低。四种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对土壤的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提升范围介于2.71%~29.50%。其中紫云英还田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上述指标与休耕相比分别提高了4.04%、3.40%、29.50%和8.22%。【结论】在不额外施用化肥时,种植紫云英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为高效绿肥-作物种植体系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养分含量 土壤肥力 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霞 丁华平 许木果 赵志平
【目的】探明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4种绿肥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缩短绿肥的出苗时间。【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处理方式下卵叶山蚂蝗、距瓣豆、三尖叶猪屎豆、白花灰叶豆种子的发芽特征,分析温度、处理方式对4种绿肥发芽过程的影响,探索不同绿肥发芽的最佳温度和处理方式。【结果】4种绿肥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对温度变化的反应一致,均随处理水温的升高而提高。卵叶山蚂蝗的发芽势、发芽率随处理温度的提高一直上升,90℃处理最高;距瓣豆、白花灰叶豆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先上升后下降,75℃处理最高,三尖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处理温度 处理方式 发芽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鹏伟 张达斌 王峥 曹群虎 鱼昌为 李婧 曹卫东 高亚军
【目的】研究不同豆科绿肥品种养分累积规律及其盛花期翻压后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筛选出最佳的绿肥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了夏季裸地休闲(对照)以及种植大豆、长武怀豆、绿豆4个处理,分析了3种豆科绿肥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比较了其盛花期的养分还田量,并对3种豆科绿肥翻压后后茬小麦养分吸收量和籽粒产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长武怀豆和大豆干物质和养分累积相对较快,翻压前两者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明显高于绿豆。2)与对照相比,种植并翻压长武怀豆和大豆能显著提高小麦地上部N、P、K吸收量和籽粒产量。3)种植并翻压绿豆的后茬小麦基本苗和返青期总茎数明显降低,因而最终导致绿豆...
关键词:
豆科绿肥 冬小麦 产量 干物质 养分累积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亚琼 简大为 郑伟 王朴 黎松松 郝帅 娜尔克孜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探明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改良效果和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为间混作/轮作对象,将花生(Arachis hypogae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作为主要豆科绿肥进行田间试验,利用土壤浅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及田间作物地上生物产量的表现,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作物单作相比,豆科绿肥与玉米、油菜间混作以及轮作均可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质量分数,混作对土壤表层全钾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轮作还可提高土壤表层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另一方面,间混作群体结构在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与试验前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比,白花草木樨+大麦混作并翻压还田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高了40.43%、50.00%、10.00%、27.93%、76.75%、45.13%;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次之。3)玉米、油菜和白花草木樨地上生物产量较其单作分别提高了23.19%、16.68%和27.31%。因此,采用豆科绿肥+禾本科牧草混作并翻压还田、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可有效改善乌尔禾地区农田的土壤质量,并兼顾其他农作物生产,可提高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勇杰 张刁亮 李越 彭建辰 胡发龙 殷文 柴强 樊志龙
【目的】明确不同施氮量下玉米生长及产量对间作豆科绿肥的响应,为构建干旱灌区基于绿肥的玉米氮肥节约型生产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玉米间作箭筈豌豆(M|V)和单作玉米(SM)2种种植模式,副区设5个施氮水平:地方推荐施氮量N360(360 kg·hm~(-2))、减量25%施氮N270(270 kg·hm~(-2))、减量50%施氮N180(180 kg·hm~(-2))、减量75%施氮N90(90 kg·hm~(-2))、不施氮N0。对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日积(LAD)、光能利用率、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间作绿肥能够提高减量施氮(N270、N180、N90、N0)条件下玉米出苗后75—150 d的LAI,并增加其全生育期LAD和光能利用率。在N270、N180、N90、N0下,M|V较SM玉米75—150 d LAI、全生育期总LAD、光能利用率平均显著提高了9.8%、8.2%、4.6%。在M||V中,N270与N360的玉米出苗后75—150 d LAI、全生育期总LAD、光能利用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显著高于其他施氮水平;在SM中,玉米出苗后75—150 d的LAI、全生育期总LAD、光能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间作绿肥显著提高了N270、N180、N90、N0条件下玉米出苗后90—150 d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同一氮肥减量条件(N270、N180、N90、N0)下,M|V较SM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平均显著提高了4.6%。在玉米出苗后75—130 d,M|V较SM的玉米群体生长率显著提高了5.9%。M|V较同一减量施氮(N270、N180、N90、N0)条件下的SM玉米籽粒产量平均显著提高了8.5%。在M|V中,N270的籽粒产量显著高于N360。M|V较SM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平均显著提高6.0%和6.3%。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间作绿肥可以使玉米在施氮量261.4 kg·hm~(-2)时获得最高产量14 876.4 kg·hm~(-2),而单作玉米获得最高产量14 012.5 kg·hm~(-2)时的最佳施氮量为348.6 kg·hm~(-2)。减量施氮对绿肥鲜草产量和绿肥氮素积累量的影响显著,M|V N270较M||V N360、M||V N90、M|V N0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显著高了3.8%、4.6%、9.7%,较M|VN90和M|VN0之间的绿肥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了5.3%和11.9%。间作绿肥主要通过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总量,进而增加减量施氮条件下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使间作玉米在氮肥减量下能够获得较高水平的籽粒产量。【结论】间作豆科绿肥可使氮肥减量25%的玉米获得高于地方推荐施氮量单作玉米的产量水平,可作为试区以及相似生态区域玉米化学氮肥减量的推荐生产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素芬 陈景荣 谢文娟
从51种豆科树种(含羞草亚科5属,蝶形花亚科18属)根瘤中分离获得的66个菌株与4种豆科植物(刺槐、合欢、大豆、豌豆)进行接种试验,幼苗经50d培养,刺槐、合欢、大豆、豌豆的结瘤率分别为100%、87.9%,69.7%、25.8%。其中有12个菌株可同时在这4种豆科植物上结瘤,29个菌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大豆上结瘤,4个可同时在刺槐、合欢和豌豆上结瘤,说明豆科树种根瘤菌具有较广泛的共生寄主范围。各菌株与不同豆科植物的亲合力、结瘤特性和固氮能力有较明显差异。观察还进一步证实根瘤的形状和颜色是由寄主植物决定的。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豆科植物,接种试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庭生 李红 王芳 高霞 蒋光明 占强
培肥减流是南方丘陵红壤地区新垦油茶幼林地需要解决的两大任务,林下间种是解决这两大问题普遍采用的种植模式,它既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又能促进幼树生长。在油茶幼林地间种的基础上,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合理组装间种技术,以期达到最大化培肥减流的目的。为此,在湖南省衡南县油子岭低山丘陵区选取全垦成梯的红壤油茶幼林地为研究对象,设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新技术应用(代号iswf+nt)、间种夏季冬季绿肥(牧草)(代号iswf)、间种冬季绿肥(代号iwf)、清耕(代号CK)等4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实验,研究间种绿肥(牧草)的培肥减流效应。结果表明:1)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为31.67、21.75、15.32 g/kg,比清耕(8.97 g/kg)提高22.7、12.78、6.35 g/kg,分别提高了253.1%、142.5%、70.8%,差异极显著。2)间种3 a后,iswf+nt、iswf、iwf处理比清耕减流109.9%、56.1%、20.6%,减少了136.9%、66.2%、29.2%;因而,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值iswf+nt、iswf、iwf处理分别比CK处理减少0.12、0.05、0.02 g/cm~3,减少7.9%、3.1%、1.2%,其中,iswf+nt处理差异显著。3)间种3 a后,iswf+nt处理比清耕,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流失量分别减少80.9%、75.1%、82.7%、81.6%;0~20 cm土层,无论是有机质、全量养分还是速效养分都属"丰富级"(我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由试验前的"严重缺乏"连跨3级(缺乏级、轻度缺乏级、基本不缺级)。4)间种绿肥(牧草)是一个费省效宏的技术,iswf+nt处理改种一季绿肥(牧草)为种两季绿肥(牧草)、改种单一绿肥(牧草)品种为种绿肥(牧草)品种组合、改部分使用新技术为全面使用新技术,是该技术的3个创新点,也是这种新方法的技术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上 耿明建 宋莉 李小坤 鲁剑巍 吴述勇 曹卫东 张建
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5种豆科绿肥在三峡库区橘园的生长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表明,除白三叶为多年生绿肥外,毛叶苕子生育期最长,其次为箭筈豌豆和光叶苕子,比紫云英长23~38d。光叶苕子、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冬前生长较快,覆盖度较高,紫云英和白三叶冬后生长较快。盛花期光叶苕子鲜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累积量最高,其次为毛叶苕子和箭筈豌豆,再次为紫云英,白三叶最小。5种绿肥均适宜三峡库区秭归橘园生长,正常完成全部生育过程,相对而言,光叶苕子长势较好,各养分积累量较高,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会 刘海轮 孙颖 和文祥 邓小成
【目的】探讨培肥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培肥模式,为解决烟田连作障碍及指导陕西烟草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在陕西陇县设置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测定了不同培肥措施(化肥、烟草专用肥、有机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肥料)下烟田土壤养分含量、烟株农艺性状、烟草品质及烤烟产量、产值,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CK相比,各培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烟田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烟株的株高、叶片数、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等,显著提升烟叶的品质,提高烟草的经济效益(烟草的产量、产值、均价和上中等烟的比例),其中以有机肥配施烟草专用肥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培肥 烤烟 土壤养分 农艺性状 经济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苡轩 黄冬琳 刘娜 姚致远 尹丹 蒙元永 赵护兵 高亚军 王朝辉
【目的】针对渭北旱塬石灰性土壤有效锌含量低,小麦籽粒锌含量不高的问题,研究不同豆科绿肥轮作对小麦籽粒锌的作用,揭示其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居民锌摄入水平提供思路及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7年在永寿和长武两地开展田间试验,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永寿试验地处理为休闲-小麦、黑麦豆-小麦和绿豆-小麦3种处理;长武试验地为休闲-小麦、怀豆-小麦和绿豆-小麦3种处理。采集永寿、长武两地的绿肥、小麦和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与休闲相比,永寿各豆科绿肥—小麦轮作的小麦各器官生物量显著降低了19.2%—38.3%;长武各豆科绿肥—小麦轮作显著减少了小麦茎叶、颖壳生物量,降幅为19.9%—33.2%。永寿黑麦豆—小麦和长武怀豆—小麦轮作较休闲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增加了14.2%和18.6%。黑麦豆—小麦、怀豆—小麦轮作对小麦的增锌作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减产对小麦锌累积量的影响,长武怀豆—小麦轮作的小麦各器官及地上部锌累积量与休闲无显著差异。小麦籽粒锌含量与豆科绿肥的锌吸收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豆科绿肥锌吸收量每增加1.0 g·hm-2,小麦籽粒锌含量增加0.23 mg·kg-1。黑麦豆、怀豆的锌、氮吸收量相对较高,C/N较绿豆分别低了18.6%和20.4%。黑麦豆—小麦、怀豆—小麦轮作较休闲在小麦收获期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分别为36.7%和69.1%。豆科绿肥—小麦轮作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对土壤DTPA-Zn含量基本无显著影响。【结论】黑麦豆、怀豆两种豆科绿肥因自身比较高的锌、氮吸收量以及较低的C/N,可显著提高后茬小麦籽粒锌含量。同时绿肥自身富集锌的能力可作为筛选小麦适宜增锌绿肥品种的依据。总之,豆科绿肥—小麦轮作模式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改善居民膳食锌摄入的有效生物强化手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高敏
在沼肥施用方式不同条件下分析枣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N、P、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无论施化肥还是沼肥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磷维持平衡或大幅度积累,但钾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与施用化肥的对照相比,施用沼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效果以沼液根施最佳。
关键词:
沼肥 枣园 土壤 养分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楠 曾希柏 高菊生 王伯仁
目的探讨红壤旱地、特别是低肥力红壤旱地中镁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镁肥的合理施用和含镁复合肥的研制奠定进一步的基础。方法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两种不同镁含量的复合肥对黄花菜生长、产量及红壤旱地养分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作物生长等的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两种含镁复合肥对促进黄花菜生长发育、提高黄花菜产量和抗病能力均具有良好效果,其中含镁量较高的镁肥II增产效果更优,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7.4%,比施氮磷钾处理增产32.8%,比含镁较低的镁肥I增产14.5%。两种含镁复合肥对土壤交换性镁和氮磷钾含量亦具有一定影响。其中施用镁肥II处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交换性钾及交换性镁含量分...
关键词:
含镁复合肥 黄花菜 生长 土壤养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晓琪 景豆豆 杨珍平 张春来 高志强
为合理利用夏闲期光、热和水资源,提高山西南部农业发展的可持续,通过研究种植绿肥苜蓿对后作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探索有助于提高小麦的生产力的苜蓿种植模式。试验为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苜蓿不同播量,分别为7. 5(S),15. 0(M),22. 5 kg/hm~2(L),副区为不同还田日期:9月10日(T1)、9月20日(T2)、9月30日(T3),以常规复种玉米为对照(CK),于后作小麦的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测定农艺性状、土壤养分,并于成熟期测定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供试夏闲期种植苜蓿各处理下,后作冬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单株干质量及倒二叶长宽,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下,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 20~3. 38倍和4. 08~5. 42倍。冬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 3%,5. 8%,4. 1%,比对照增产3. 9%。大播量中还田日期的LT2处理更有利于该地区小麦产量的提高,该试验可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万盼 刘芸 黄小辉 熊兴政 欧阳 孟祥江 周恺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材料,研究盆栽条件下施用适量(1000g/盆)的猪粪有机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桐幼苗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CK)相比,施用猪粪有机肥3个月后土壤p H值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长期施有机肥可以防止土壤酸化;猪粪有机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全氮和碱解氮含量(p<0.05);却降低了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说明施有机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施猪粪有机肥促进了油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长及其单株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油桐幼苗根系生长,有利于油桐幼苗在后期生长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兵 黄坤 邵小东 李宏光 阙劲松 陆庆华 王炽 胡承孝
【目的】为了研究红河烟区土壤主要养分含量状况及植烟土壤适宜性。【方法】采用GPS技术在红河烟区取土壤样品299个,测定土壤主要养分含量,采用ArcGIS 9.2软件、地统计学和土壤肥力指标法(soil fertility index,SFI)对植烟土壤养分状况和肥力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红河州植烟土壤大部分酸碱度在5.57.5,适宜烤烟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适中,分布呈山区高、坝区低的趋势;水解性氮在植烟县市分布不均,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趋势,52.33%的植烟土壤含量丰富,49.5%的土壤有效磷偏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