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9883)
- 2022(8864)
- 2021(8480)
- 2020(7118)
- 2019(16848)
- 2018(16754)
- 2017(32327)
- 2016(17867)
- 2015(20076)
- 2014(20001)
- 2013(19927)
- 2012(18392)
- 2011(16383)
- 2010(16165)
- 2009(14678)
- 2008(14076)
- 2007(12105)
- 2006(10465)
- 2005(8980)
- 学科
- 济(68832)
- 经济(68763)
- 管理(47966)
- 业(45228)
- 企(37107)
- 企业(37107)
- 方法(32700)
- 数学(28351)
- 数学方法(27993)
- 农(18491)
- 学(17702)
- 地方(17082)
- 中国(16442)
- 财(15399)
- 业经(14848)
- 农业(12740)
- 和(11422)
- 贸(11411)
- 理论(11404)
- 贸易(11404)
- 易(10975)
- 环境(10940)
- 制(10637)
- 技术(10596)
- 务(9829)
- 财务(9769)
- 财务管理(9753)
- 教育(9447)
- 划(9213)
- 企业财务(9160)
- 机构
- 大学(250433)
- 学院(247904)
- 管理(98598)
- 济(90483)
- 经济(88401)
- 理学(86176)
- 理学院(85126)
- 研究(84604)
- 管理学(83443)
- 管理学院(83018)
- 中国(60014)
- 科学(57611)
- 京(56533)
- 农(45295)
- 所(44059)
- 业大(42544)
- 研究所(40695)
- 财(39246)
- 中心(37432)
- 北京(36273)
- 农业(35803)
- 江(34400)
- 范(33399)
- 师范(33035)
- 财经(32268)
- 院(30947)
- 经(29360)
- 州(28924)
- 技术(26942)
- 师范大学(26901)
- 基金
- 项目(179399)
- 科学(138334)
- 基金(128134)
- 研究(127250)
- 家(113709)
- 国家(112811)
- 科学基金(95170)
- 社会(76487)
- 社会科(72281)
- 社会科学(72260)
- 省(70010)
- 基金项目(69385)
- 自然(64783)
- 自然科(63181)
- 自然科学(63165)
- 自然科学基金(61995)
- 划(59967)
- 教育(57260)
- 资助(53010)
- 编号(51942)
- 成果(41908)
- 重点(40163)
- 部(38219)
- 发(38042)
- 创(36779)
- 课题(35670)
- 科研(34816)
- 创新(34322)
- 计划(34199)
- 大学(32601)
共检索到349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滕文军 杨学军 武菊英
为了掌握多年生观赏草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方法,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4种观赏草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的蒸散规律。6-10月间,除10月外,4种观赏草间的蒸散量存在显著差异;除蓝羊茅外,同一种观赏草不同月份间蒸散量差异显著,野古草、细茎针茅、宽叶拂子茅、蓝羊茅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812.84,642.26,524.02,333.49 mm。暖季型观赏草野古草和宽叶拂子茅9月蒸散量最高,冷季型观赏草细茎针茅和蓝羊茅7月蒸散量最高。根据2006年的实际降雨量,野古草和细茎针茅7-10月均需灌溉,宽叶拂子茅和蓝羊茅9、10月需灌溉,适宜灌溉总量分别为4...
关键词:
观赏草 蒸散 作物系数 需水系数 灌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段留生 孙璐 武菊英
为指导节水灌溉,2006年在北京市小汤山镇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利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萱草、鸢尾、八宝景天4种宿根花卉人工控制条件下的蒸散规律。采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设置了4个灌溉水平:100%ETc(ETc为充足灌溉水平下植物的实际蒸散量)、75%ETc、50%ETc、25%ETc。100%ETc灌溉水平下石竹和萱草出现7和9月蒸散高峰,鸢尾和八宝景天的蒸散曲线平缓,它们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1、332.40、186.93和161.37 mm。根据2006年试验地的实际降雨情况,6—8月4种植物均不需补充灌溉,但9、10月需补充灌溉,补充灌溉量分别为185.38、15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博 陶洪斌 王璞
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种植典型区域北京地区1962—2011年逐月降水、温度资料计算多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过去50年内,SPI与SPEI所评判的干旱演变有巨大的不同,SPEI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2)1990—2011年干旱指数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显著(P<0.05),短时间尺度的SPI3-8和SPEI3-8与玉米气候产量呈曲线关系,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解释60.0%和60.1%的玉米产量变异,适宜的干湿状态在-0.8到3.2(SPI)和-0.9到2.1(SPEI)之间。3)长时间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炳祥 胡林 陈佐忠 张福锁 张新民
根据水分平衡法采用小型蒸渗仪测定了两种水分条件下 6种草坪草的蒸散量 ,并采用Penman Monteith经验公式计算确定了各草种的作物系数 .两种水分条件为充足供水和限量供水 .参试的草种为草地早熟禾 (PoapratensisL .Nuglade)、高羊茅 (FestucaarundinaceaSchreb .Hundog 5 )、多年生黑麦草 (LoliumperenneL .Advent)、普通狗牙根(Cynodondactylon(L .)Pers.)、野牛草 (Buchloedactyloides(Nutt.)Engelm .)、日本结缕草 (ZoysiajaponicaSteu...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春来 张耀生 孙广春
采用改进的离体连续快速称重法对7~9月燕麦(Avena Sativa)、豌豆(Pisum Sativum)、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枝和叶片的蒸腾速率、蒸腾量及土面蒸发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豌豆的枝蒸腾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均最高,其次为紫花苜蓿和燕麦,无芒雀麦最低。在7~9月中,8月4种作物整株和叶片的平均日蒸腾量均最高,9月次之,7月最低。4种作物群落土面蒸发量的日变化无明显规律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阮立山 徐富安
本文通过田间与土柱结合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麦田水分平衡及冬小麦需水耗水的研究,初步探明了控制不同灌溉水量的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耗水水平,土壤水分动态,冬小麦的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和有限灌溉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灌溉,冬小麦,蒸散,蒸腾,耗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小环 武菊英 孙璐 段留生 王建中
为了评测园林常用宿根花卉石竹在北京地区的水分需求,2006年利用蒸散量反馈式灌溉原理,采用小型蒸渗仪研究了石竹一年生苗在100%ETc、75%ETc、50%ETc、25%ETc4个灌溉水平下的水分蒸散。结果表明,6—10月石竹的蒸散量随灌溉量减少而降低,不同灌溉水平间蒸散量差异显著;同一灌溉水平下各月之间蒸散量差异显著。4个灌溉水平下石竹6—10月的总蒸散量分别为432.6、315.5、220.6、118.0 mm。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量经验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ET0,得出石竹6—10月的作物系数Kc为0.63~1.12。根据实测蒸发皿的蒸发量计算出石竹6—10月的需水系数α为...
关键词:
石竹 蒸散 作物系数 需水系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瑞辉 钟飞霞 马履一
北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城市之一,为了改善北京的生态环境,北京已建立起庞大的城市绿地系统至2010年底,绿地总面积已达62672hm2。园林植物在发挥生态、景观等多种有益效能的同时,自身生长需要大量水资源。北京2005年绿地灌溉用水量约为1.9亿m3,占当年北京城市总用水量的5.5%
关键词:
城市绿化 草坪 蒸散 节水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艳颖 毛克彪
[目的]探究中国蒸散发时空变化规律,揭示耕地蒸散发特征与干旱灾害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体系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MODIS ET模型,将2001—2018年8天复合遥感数据及每日气象再分析数据输入模型估算陆面蒸散量,分析中国陆面蒸散量时空变化规律;根据土地覆盖类型提取中国耕地地块,探究中国耕地蒸散量变化特征;结合干旱灾害统计数据,揭示我国耕地地表类型中蒸散变化对干旱灾害的作用机制。[结果](1) 2001—2018年中国陆地年总蒸散量和年均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东南—西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高值区位于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次是华北地区,低值区位于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2)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之间蒸散发差异较大,夏季的蒸散量最高,春、秋次之,冬季蒸散量最小。(3) 2001—2017年中国耕地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4年耕地面积达到峰值1.424亿hm2;截止2017年末,我国耕地面积达到谷值,为1.421亿hm2。(4) 2001—2018年全国耕地年蒸散总量整体呈略微上升趋势,年际变化较大。五大粮食主产区中,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年均蒸散量最大,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次之,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相对年均蒸散量最小。(5)在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四川盆地和黄淮海平原,蒸散发和干旱灾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在三江平原及松嫩平原,两者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结论]蒸散发作为大尺度可观测量在部分地区可以较好的反演干旱特征,研究中国不同下垫面蒸散发变化规律同时辅助其他变量,或许能为农业干旱监测预警进而估测粮食产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蒸散 MODIS 耕地 干旱 时空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致功 杨培岭 任树梅 王勇
为了缓解城市水资源紧张状况,扩大污水资源化力度,确保高质量的都市草坪,在永乐店试验站进行了再生水灌溉草坪的试验研究。采用7种水分处理:清水适宜灌、混合适宜灌、再生水充分灌、再生水适宜灌、再生水轻微干旱胁迫、再生水中度干旱胁迫、再生水重度干旱胁迫,其相应灌溉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70%、70%、80%、70%、60%、50%、40%,灌水定额相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水质下,与再生水适宜灌和混合适宜灌处理相比,试验后期清水适宜灌坪草叶宽减小,分蘖减少,颜色、盖度及均一性分值降低;再生水灌溉不同水分处理下,整个生育期内草坪的观赏品质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大而提高;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显示,再生水充分灌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士锋 王翠翠 孟秀敬 华东 门宝辉 李智飞
永定河北京段蒸散发研究对永定河生态走廊建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计算了永定河北京段的水面蒸发、潜在蒸散发和实际陆面蒸散发,结果显示:北京段水面蒸发为1182 mm,潜在蒸散发为969mm,1999-2009年北京市实际蒸散发494 mm。对各种水面蒸散发计算结果比较,并通过相关分析和RMSE分析发现,利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方法计算永定河北京段水面蒸散发较为合理,施成熙方法、前苏联扎依可夫方法计算结果相近,但彭曼公式结果偏大。潜在蒸散发采用Presley-Taylor公式,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修正的彭曼公式和Hargreaves公式结果都偏大。研究区的实际蒸散量使用傅抱璞方法计算,结果得到了相同研究时段北京市水量平衡研究成果的验证。相比而言,张鲁公式和Turc公式结果偏大,而高桥公式所得结果与傅抱璞方法最为接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南锡康 赵华甫 吴克宁 曹琳
[目的]利用遥感蒸散数据快速评价农田年度灌溉水平,及时获取基本农田建设成效,为农田灌溉设施分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黑龙江省海伦市为研究区,MOD16蒸散产品为数据源,计算有效灌溉量、灌溉需水量和作物缺水指数,分别对研究区2013年的旱地和水田灌溉水平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农田水利设施作用分值图进行叠加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分区。[结果]2013年海伦市耕地灌溉水平整体较高,区域间建设水平差别较大,可划分为4个级别。其中1级和2级灌溉水平的地块面积比例可达78.06%,地域分布上看,北部、西部、中部乡镇灌溉水平较高,东南部乡镇灌溉水平相对较低。叠加得出8种组合类型,分为设施修建型、设施提升型和设施维护型3种分区类型。[结论]研究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更详细的农田灌溉水平评价方法和更具差别化的农田灌溉设施建设策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柴敏 张环
叶霉 病[ Fulvia fulva ( Cooke) Ciferri ] 是保 护地番茄 上的主 要病害。 对叶霉病 菌生理小种及分 化规律 的研究,有 助于了 解该病 原 菌的 分化 组 成情 况, 为抗 病 育种 有针 对 性地 合理 选 择使用抗源提 供依据 。1984 ~1990 年 以前,北 京地 区 叶霉 病菌 以 生理 小种 12 和 123 为主 。 Cf4 为免疫型 抗病基 因。1 990 年,侵染 Cf4 基 因的生理 小种群1 24 ,24 和 1234 出 现,使 含 Cf4 基因的双抗 2 号品种 失去抗性 。为对付 新 的生 理 小 种...
关键词:
番茄 叶霉病 生理小种 垂直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荣艳 徐曼 付占芳 孙福在 李松涛 杨建民 李绍华
【目的】弄清冰核活性细菌(INA细菌)在杏树上分布种类及分布与年消长动态规律,对于通过防治INA细菌防御杏树晚霜冻害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对北京杏主产区27个杏栽培品种及山杏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及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小液滴冻结法测定冰核活性。【结果】共分离到22株-5℃有活性INA细菌菌株,被确定为2个属中的3个种: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10株,占45.5%;成团泛生菌(Pantoea agglomerans)9株,占40.9%;凤梨泛生菌噬夏孢子致病变种(Pantoea ananas pv.uredovora)3株,...
关键词:
冰核细菌 杏 鉴定 消长动态 霜冻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邹红竹
腐烂病是影响观赏海棠的观赏价值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我国对于观赏海棠腐烂病发病的病原菌种类尚无明确的鉴定。观赏海棠也是从近20年开始陆续大量引入我国,其引进后在我国的抗病性是否与原产地一致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得到了与观赏海棠腐烂病相关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且对北京地区引种的部分观赏海棠品种进行抗病性测试和应用探讨,得到如下结果:1、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rDNA-ITS序列进行比较,将分离出的真菌分为2组,鉴定为一种:Valsa mali。2、对分离株进行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