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6)
- 2023(8163)
- 2022(6798)
- 2021(6144)
- 2020(4838)
- 2019(10924)
- 2018(10527)
- 2017(19815)
- 2016(11034)
- 2015(11903)
- 2014(12097)
- 2013(11949)
- 2012(11649)
- 2011(10744)
- 2010(10954)
- 2009(9907)
- 2008(9896)
- 2007(8963)
- 2006(8085)
- 2005(7727)
- 学科
- 济(50235)
- 经济(50189)
- 业(27714)
- 管理(25740)
- 企(19948)
- 企业(19948)
- 地方(18064)
- 中国(17634)
- 农(15162)
- 方法(14574)
- 业经(12219)
- 数学(12206)
- 数学方法(12043)
- 学(11809)
- 农业(10687)
- 地方经济(10227)
- 融(10180)
- 金融(10179)
- 银(10058)
- 银行(10034)
- 行(9819)
- 发(9562)
- 财(9446)
- 制(9246)
- 贸(8455)
- 贸易(8443)
- 技术(8278)
- 易(8076)
- 环境(7756)
- 发展(7141)
- 机构
- 学院(158338)
- 大学(155818)
- 研究(64330)
- 济(63372)
- 经济(61924)
- 管理(53228)
- 中国(47592)
- 理学(44389)
- 理学院(43732)
- 管理学(42819)
- 管理学院(42515)
- 科学(41415)
- 所(35185)
- 京(34938)
- 农(34204)
- 研究所(31877)
- 财(29754)
- 中心(27795)
- 农业(26719)
- 江(26123)
- 业大(25799)
- 院(23472)
- 范(23145)
- 省(22928)
- 师范(22849)
- 北京(22713)
- 财经(22662)
- 州(21466)
- 经(20528)
- 科学院(19795)
- 基金
- 项目(102988)
- 科学(79377)
- 研究(73312)
- 基金(71601)
- 家(64665)
- 国家(64058)
- 科学基金(52660)
- 社会(45397)
- 社会科(43015)
- 社会科学(43007)
- 省(42665)
- 基金项目(37080)
- 划(35495)
- 自然(33778)
- 自然科(33006)
- 自然科学(32993)
- 教育(32800)
- 自然科学基金(32392)
- 资助(29780)
- 编号(28615)
- 发(28604)
- 重点(24185)
- 成果(24018)
- 发展(22532)
- 展(22126)
- 课题(22020)
- 部(21572)
- 创(21353)
- 性(20075)
- 创新(20034)
共检索到259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亚青 王子臣 宋坚 苏延明 王君涛
报道了中国北部沿海马粪海胆、海刺猬、光棘球海胆三种主要海胆与引自日本的中间球海胆四种海胆之间的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及其子代浮游幼体及幼海胆的早期生长发育。结果表明 ,采用生殖调控可使不同海胆达到同步繁殖 ,在 8~ 2 4℃下各种海胆杂交组合的受精率与亲本亲缘关系有关 ,同时受到双亲繁殖适宜温度的影响 ,受精率介于 0~ 6 9.6 %之间 ,均低于自交组。以马粪海胆和海刺猬为亲本的正反交、以马粪海胆和中间球海胆为亲本的正反交以及马粪海胆 (♀ )×光棘球海胆 (♂ )各组杂交胚胎均可发育至四腕幼虫 ,但畸形率较高 ,浮游时间比自交组延长 3~ 1 0d ,在其中的 3个杂交组得到了幼海胆 ,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霍忠明 王昭萍 梁健 刘振 沈建平 张跃环 姚托 苏家齐 于瑞海
为评估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杂交及回交育种的可行性,以香港巨牡蛎与近江牡蛎为实验对象,比较了两种牡蛎杂交与回交子代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及稚贝的生长和存活率。结果表明,香港巨牡蛎卵子可以与近江牡蛎精子受精,受精率为47.33%±2.52%,但近江牡蛎卵子与香港巨牡蛎精子不受精。在回交实验中,香港巨牡蛎(H♀)与近江牡蛎(A♂)的杂交牡蛎(HA)与香港巨牡蛎(HH)或近江牡蛎(AA)都可以正常交配,但各回交组受精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幼虫期,HA幼虫存活率明显低于两牡蛎自交组HH和AA;HA幼虫生长快于AA,但慢于HH;A♀×HA♂回交组和HA自繁组的幼虫存活率为0。稚贝期,HA稚贝存活率与HH...
关键词:
香港巨牡蛎 近江牡蛎 杂交 生长 存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伟杰 韩奋杰 陈顺 刘奎 周秘 王宝锋 王中 刘明泰 湛垚垚 经晨晨 常亚青
为比较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与马粪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杂交家系间的生长差异,评估杂交家系亲本在体重上的配合力,构建了种间杂交家系共42个。采用动物模型、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等方法估计了杂交海胆250、295和340日龄体重的育种值,以及各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和各亲本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了体重表型值和育种值在杂交家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3个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珺竹 张全启 齐洁 王兴莲 王志刚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
关键词:
牙鲆 圆斑星鲽 杂交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汝少国 王翠翠
早期发育阶段的海胆是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海胆多巴胺(DA)能神经系统发育较胆碱能系统早,也比5-羟色胺能系统更早地调控海胆早期形态发生和游泳行为,因此,以早期发育阶段海胆为模式生物,对DA能神经系统发育及功能进行综述。DA递质及其受体是DA能系统发育的重要基础,DA及其受体合成后,DA能神经元发育进入DA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期,该时期DA及1型DA受体(DRD1)均以直径1–2μm大小颗粒形式(DA/DRD1-Gs)存在,且从旋转囊胚期至变态阶段在胚胎和幼虫表面均有表达;DA/DRD1-Gs聚集后,四腕幼虫早期,DA能细胞开始在下唇神经节和后口腕基部形成且具有轴突联系,八腕幼虫期其数...
关键词:
海胆 早期发育阶段 多巴胺能神经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爱君 李大全 马文霞 廖和荣 李岩 赵宗胜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因子bcl-2、P53对鸡与鹌鹑属间杂交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人工授精获得鸡(♂)与鹌鹑(♀)杂交种蛋,按照鸡标准孵化条件同批入孵,随机采集66、72、78、84、90、96、102、108、114、120h活胚。采用RT-PCR方法,用Wpkci和β-actin引物进行多重PCR鉴定胚胎样本性别,后选取各时间点雌、雄胚胎各4枚,以β-actin为内标,测定bcl-2、P53的mRNA相对丰度。【结果】(1)雄性胚胎66~114hbcl-2mRNA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96h有所降低,随后回升到原水平,120h极显著升高(P<0.01),达到峰值;雌性胚胎66~114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采用RAPD和GISH技术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4个重要时期(担轮幼虫期、D形幼虫期、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的遗传构成进行了检测。在RAPD检测中,50条随机引物在亲贝中共扩增出35条栉孔扇贝的特异条带和28条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其中栉孔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担轮幼虫期21条、D形幼虫期19条、壳顶幼虫期23条和眼点幼虫期23条;而虾夷扇贝特异条带在杂交子代4个时期出现的条数分别为:17、16、1和1。GISH结果表明,杂交扇贝在担轮幼虫期和D形幼虫期均继承了来自父母本遗传物质,而在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未检测到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结果表明,...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求华 黄种持 郑乐云 李雷斌 刘银华 许朝辉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和赤点石斑鱼(E.akaara,♂)进行了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和生长状况进行了观察。观察结果显示,杂交子代受精卵为圆形、透明、浮性卵,卵径0.858±0.022 mm,有油球一个,居卵中央;在水温26±0.5℃、盐度32、pH 8.2、静水微充气的孵化条件下,胚胎可以正常发育,共经历了受精卵、卵裂、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6个阶段28个时期,历时25h 15 min完成胚胎发育。统计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的受精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分别为87.3%、91.6%和9.5%。在仔稚幼鱼生长方面,杂交石斑鱼的生长速度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革锋 杜佳 张永泉 刘洋 尹家胜 牟振波
通过性激素药物诱导和人工繁育技术对哲罗鱼(♀)(Hucho taimen)与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进行属间远缘杂交,并对杂交种胚胎及仔稚鱼的发育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6.2~8.9℃条件下,哲罗鱼(♀)×细鳞鱼(♂)的杂交受精卵完成胚胎期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06.70℃·h,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24个发育分期。刚破膜的仔鱼不具有游泳能力,全身透明,体循环清晰可见;7d后卵黄囊期仔鱼口裂明显,头顶部和腹部开始变得浅黄,尾鳍分化不断完成;17d后,仔鱼开始上浮,卵黄囊基本吸收完全,仔鱼具有游泳能力,鳍条和腹部鳞片开始不断分化。上浮40d后仔鱼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术强 张玉勇 贾智英 鲍宝龙 龚小玲
利用人工繁育技术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和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进行了种间杂交实验,并对杂交胚胎和仔鱼的发育进行了观察,通过观察,详细描述了其胚胎发育和仔鱼发育各个阶段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水温为4.3-9.2℃的条件下,杂交受精卵的有效发育积温达到206.01℃·d发眼,完成胚胎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为387.44℃·d,杂交鳟的胚胎发育速度介于双亲之间;初孵仔鱼,全身透明,血液循环和心跳清晰可见,肛突明显,背鳍原基出现;破膜后20d,全长为21.25±1.40mm,此时约半数卵黄囊体积明显减小,可以看见背鳍、臀...
关键词:
虹鳟 山女鳟 杂交鳟 胚胎 仔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钟幼平 酆伟 张丽莉 黄世玉 王国栋
为比较紫海胆不同家系间幼体生长发育的差异,本研究构建了9个紫海胆全同胞家系,比较了其受精率、孵化率、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开口率、幼胆生长、性腺发育和消化道微生物组成。方差分析表明,各个家系的受精率均在95%以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指标在不同家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孵化率、早期幼体存活率、晚期幼体存活率、变态率和开口率最高的家系分别为3号(58%)、1号(83%)、4号(90%)、2号(75%)和9号(100%),最低的家系分别为6号(0%)、3号(42%)、2号(76%)、9号(6%)和5号(24.5%)。幼胆生长率最快是3号家系为146%;最慢的是5号家系为76%。3号家系在实验结束时,性腺发育明显;而其他家系性腺未见发育。3号家系的消化道微生物拟杆菌门丰度较高,而变形菌门丰度低;生长较慢的5号家系则与之相反。研究结果表明紫海胆不同家系间的生产性状存在差异,具有选育改良的潜力,论文为紫海胆良种培育积累了相关数据。
关键词:
紫海胆 家系 早期发育 生长 变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小林 常亚青 相建海 宋坚 曹学彬
以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每个雄性海胆配 5个雌性海胆,每个雌性个体产生若干幼体,构成了11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35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孵化后生长到3月龄和5月龄的全同胞幼海胆40~50个后代的体重和壳径,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半同胞组内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虾夷马粪海胆早期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力。结果表明,3月龄和5月龄的海胆体重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39~0.523,壳径的狭义遗传力估计值为0.316~0.487。分析结果显示,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显著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伟华 匡友谊 郑先虎 曹顶臣 李超 鲁翠云 孙效文
以柏氏鲤和荷包红鲤抗寒品系杂交F21个家系的92尾个体为材料,用300个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其长度为2 471.7 cM,标记间平均间隔为10.75 cM,在此基础上对体长(SL)、体厚(BT)、体高(H)和体质量(W)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17个QTL区间分布于6个连锁群。4个体长的QTL中,位于LG5、LG7和LG19的QTL为显著水平(P<0.05),位于LG32的QTL为极显著水平(P<0.01),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5.14%~10.2%;4个体厚的QTL中,位于LG11(两个QTL)和LG32上的QTL为显著水平(P<0.05),位于LG5的QTL达极显著水...
关键词:
鲤 连锁图谱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经济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永红 丁春邦 杨瑞武 胡超
用石腊制片法,对普通小麦“中国春”Triticum aestivum Lcv.ChineseSpring和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 (L) Candargy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簇毛麦花粉在小麦柱头上萌发良好, 花粉管可顺利长入花柱和胚囊。观察的210个小麦子房中, 13.81% 发生了双受精, 产生胚和胚乳; 16.19% 发生了卵细胞单受精,只产生胚而无胚乳;4.76% 发生了极核单受精,产生胚乳而无胚; 总受精率为34.76% ,成胚率为30.00% 。由于胚乳发育滞后于合子发育,生理不协调,胚乳缺乏或发育异常或解体, 最终难以获得有生活力的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跃环 闫喜武 王艳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藤利平 杨坦光
利用3种壳型的菲律宾蛤仔,即壳宽型(H)、中间型(M)和壳扁型(P),采取双列杂交方式,成功建立3种杂交组合(PH、HM和MP),每个杂交组合由4个杂交家系组成,共12个杂交家系。结果表明,不同壳型亲本形态差异显著(P0.05,n=120)。幼虫浮游期间,3种杂交组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长、存活优势。PH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与HM、MP组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型 杂交家系 生长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