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1)
- 2023(9366)
- 2022(8381)
- 2021(8047)
- 2020(6732)
- 2019(15753)
- 2018(15696)
- 2017(30116)
- 2016(16674)
- 2015(18750)
- 2014(18757)
- 2013(18674)
- 2012(16975)
- 2011(15211)
- 2010(14879)
- 2009(13459)
- 2008(12869)
- 2007(11105)
- 2006(9509)
- 2005(8079)
- 学科
- 济(61571)
- 经济(61505)
- 管理(45168)
- 业(42988)
- 企(36076)
- 企业(36076)
- 方法(30616)
- 数学(26399)
- 数学方法(26057)
- 学(17506)
- 农(16497)
- 中国(15112)
- 财(14498)
- 业经(13982)
- 地方(13179)
- 农业(11159)
- 理论(11121)
- 和(10993)
- 贸(10548)
- 贸易(10542)
- 易(10199)
- 环境(10171)
- 技术(10082)
- 制(9610)
- 务(9504)
- 财务(9445)
- 财务管理(9430)
- 教育(9106)
- 企业财务(8920)
- 划(8775)
- 机构
- 大学(233338)
- 学院(230570)
- 管理(94082)
- 济(83716)
- 理学(82264)
- 经济(81731)
- 理学院(81338)
- 管理学(79818)
- 管理学院(79414)
- 研究(77827)
- 中国(54724)
- 科学(53156)
- 京(50751)
- 农(41266)
- 业大(40319)
- 所(40184)
- 研究所(37285)
- 财(36455)
- 中心(34287)
- 江(32475)
- 北京(32420)
- 农业(31975)
- 范(30662)
- 师范(30358)
- 财经(29995)
- 院(29383)
- 经(27335)
- 州(26629)
- 技术(25716)
- 师范大学(24669)
- 基金
- 项目(168522)
- 科学(130033)
- 基金(120224)
- 研究(119593)
- 家(106675)
- 国家(105836)
- 科学基金(89496)
- 社会(71391)
- 社会科(67468)
- 社会科学(67449)
- 省(66551)
- 基金项目(65032)
- 自然(61237)
- 自然科(59739)
- 自然科学(59721)
- 自然科学基金(58625)
- 划(56141)
- 教育(54119)
- 资助(50088)
- 编号(48803)
- 成果(38931)
- 重点(37686)
- 部(35700)
- 发(35230)
- 创(34435)
- 课题(33496)
- 科研(33109)
- 创新(32062)
- 计划(31944)
- 大学(30764)
共检索到322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俊玲 王新杰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四种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下简称杉纯、杉马、杉毛、杉火)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实地观测调查与室内浸提法,对枯落物层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储量为杉纯31.248 t/hm2>杉毛15.151 t/hm2>杉火10.058 t/hm2>杉马9.572 t/hm2;最大持水率为杉马196.62%>杉毛196.28%>杉纯163.62%>杉火162.87%,最大持水量为杉纯27.93 t/hm2>杉毛21.60 t/hm2>杉马14.15 t/hm2>杉火11.68 t/hm2,(2)各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鹏艳 张玉珍
对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示范园区内3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和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2.3530.62 t/hm2,侧柏纯林最大;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3.94.4cm,加拿大杨纯林最大;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60.0482.12 t/hm2,大小顺序依次为加拿大杨林(82.12 t/hm2)>白蜡林(63.38t/hm2)>侧柏林(60.04 t/hm2);最大持水率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加拿大杨林(245.60%)>侧柏林(238.23%)>蜡林(188.35%);枯落物
关键词:
甘肃 枯落物 持水性能 有效拦蓄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宏温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阐明高海拔山区杉木人工纯林凋落物的产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分解速率,并分析比较两种置样处理对凋落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营林提供参考依据。一、实验区条件与样地概况老山杉木林区位于北纬24°16′、东径106°19′,海拔1300-1600m,属于桂西北山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均温5.6℃,最热月(7月)均温21.3℃。年降雨量1611.5mm,夏秋两季雨量分别占全年的50.4%和23.4%。年相对湿度88%、水热系数3.82,属冬干冷夏湿凉气候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临训
为了系统地研究杉木人工林的栽培营养,对5、10、15、19年生不同地位指数(14、16、18)的杉木枯损枝叶的生物量积累、养分含量、养分积累和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枯损枝叶包括保留在树体上的未凋落和在地面上的已凋落两个部分,在研究杉木林分枯损枝叶时不可忽视未凋落部分。枝叶总枯损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随林龄的变化是在10年生时最大,15年生以后随林龄增加又有一定增加。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的总含量随地位指数的提高而增加,而在不同林龄之间无明显变化趋势。杉木枯损枝叶中养分积累的变化与枝叶总枯损量的变化情况相同。未凋落枯损枝叶的养分积累在枯损枝叶总量中占重要位置。已凋落枯损枝叶中养分的积累随林...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枯损枝叶,营养特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洪刚 张建国 段爱国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
关键词:
杉木 自然整枝 造林密度 林分自疏 干形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郭剑芬 陈银秀 陈光水 郑燕明
对福建柏和杉木的凋落物分解和N、P、K养分动态进行了为期 75 0d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两树种的落叶和落枝分解速率与时间呈指数关系 ,第 1年干重损失率分别为 83 4 7%和 19 4 3% (福建柏 )、6 0 78%和 2 5 0 2 % (杉木 )。落叶分解过程中 ,P浓度增加 ,而K和C浓度下降 ;但落叶N浓度 ,福建柏的先升后降 ,杉木的则单调上升 ;落枝分解过程中各元素浓度均呈现 :N单调上升 ,K和C单调下降 ,P先升后降。落叶和落枝的元素分解速率均以K最大 ,其次为C和P ,N最小。福建柏落叶元素年分解速率 ,N、P和C比杉木的大 ,但K却比杉木的小 ;而福建柏落枝元素...
关键词:
福建柏 杉木 凋落物 分解 养分释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后保 刘文飞 杨跃霖 张子文 曹汉洋 徐雷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24.58%、21.99%、15.46%和25.17%,分解系数分别为0.776 4、0.807 6、1.018 8和0.760 8,95%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3.99、3.95、3.06和4.11年,表明N1、N2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而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模拟氮沉降...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氮沉降 凋落物分解 碳氮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瑛 徐庆 高德强 隋明浈 张蓓蓓 任冉冉 左海军 汪思龙
[目的 ]以我国亚热带不同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林下生态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会同3种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樟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各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吸持水特性以及有效拦蓄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1)不同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在7.94~8.88 t·hm~(-2),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樟树混交林>杉木纯林,半分解层现存量占总现存量的比例高于未分解层;(2)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在浸水0~4 h内吸水速率增加较快,4~10 h内持水量增加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饱和;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针阔混交林各分解层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高于杉木纯林;(3)3种类型杉木人工林最大拦蓄率变化范围为152.33%~229.55%,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在12.62~17.94 t·hm~(-2)和10.26~14.75 t·hm~(-2),且均为杉木-樟树混交林和杉木-桤木混交林显著高于杉木纯林(P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纯林 凋落物 水文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瑛 徐庆 高德强 隋明浈 张蓓蓓 任冉冉 左海军 汪思龙
[目的 ]以我国亚热带不同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的差异,为杉木人工林林下生态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浸提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会同3种不同类型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樟树混交林、杉木-桤木混交林)的各分解层凋落物储量、吸持水特性以及有效拦蓄能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1)不同林分类型杉木人工林凋落物现存量在7.94~8.88 t·hm~(-2),杉木-桤木混交林>杉木-樟树混交林>杉木纯林,半分解层现存量占总现存量的比例高于未分解层;(2)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在浸水0~4 h内吸水速率增加较快,4~10 h内持水量增加速率减缓,并逐渐趋于饱和;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针阔混交林各分解层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高于杉木纯林;(3)3种类型杉木人工林最大拦蓄率变化范围为152.33%~229.55%,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在12.62~17.94 t·hm~(-2)和10.26~14.75 t·hm~(-2),且均为杉木-樟树混交林和杉木-桤木混交林显著高于杉木纯林(P
关键词:
杉木 混交林 纯林 凋落物 水文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相聪伟 张建国 段爱国 张雄清
采用30年生未间伐的杉木人工林连续观测数据,研究了不同林龄立地质量、林分密度对林分材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初植密度相同时,立地质量越好各材种出现时间及达到最大出材率的时间越早,22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的小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时间较16立地指数初植密度1 667株·hm-2早4 a,中径材最大出材率出现的时间早6 a;立地指数相同时,随初植密度增加小径材出材率的峰度及峰值均减小,20立地指数样地中,初植密度为1 667株·hm-2的小径材出材率峰值较初植密度为10 000株·hm-2的高17%,而初植密度对中径材、大径材影响不大;在林分发展的不同时期,林分密度对材种出材率的影响...
关键词:
杉木 材种结构 材种出材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玉盛 陈银秀 何宗明 郭剑芬 刘春华
对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养分和能量归还及物质化学组成进行了 3a的研究 ,结果表明 :福建柏、杉木林的年均凋落物量分别为 731 83g·m- 2 、5 4 6 85g·m- 2 ,前者是后者的 1 34倍 ,其中落叶分别占总凋落量的 6 5 2 9%和 5 8 2 9% ,而福建柏林落枝、落果和其它组分占总凋落量的比例则比杉木林的低。福建柏林凋落物总量在 5月 (2 0 0 0年为 2月 )和 11— 12月出现两次峰值 ,且第 2次峰值远比第 1次高 ;杉木林总凋落物量 1年出现 3次峰值 (4或 5月、8月和 11月 ) ,且峰值较为接近。福建柏林凋落物年养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家城 盛炜彤
杉木枯死枝、叶有在树上宿存多年的特性。江西分宜大岗山地区一立地指数 14 ,林龄 13a ,保留密度 2 60 0株·hm- 2 的 1代林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总量达 4 10 8 0kg·hm- 2 ,相当枯枝落叶层生物量的 3 5 4 %。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冠层的分解速度 ,与置于枯枝落叶层的分解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 ,后者比前者快得多。说明在杉木林生长急需养分的速生期和杆材期 ,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适时地打落于地表 ,使其在枯枝落叶层分解 ,与挂在冠层上的分解相比 ,对林木营养作用不同 ,前者比后者能及时、更多地提供养分。树上宿存枯死枝、叶在林冠下部由低到高呈 4层分布。鉴于各层死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重升 王有良 张利荣 崔朝伟 彭丽鸿 林开敏 游云飞 范福金
以福建省南平市洋口国有林场16年生间伐后3 a内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HIT)、弱度间伐(LIT)和未间伐[对照(CK)]3个间伐梯度,探讨间伐强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干形以及材种结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伐能促使保留木胸径和树高增长;(2)间伐能够影响林木的胸高形数和径高比,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胸高形数表现为CK>LIT>HIT,径高比表现为HIT>LIT>CK;(3)林木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表现为HIT>LIT>CK,且间伐强度越大,增长越明显;(4)在观测年限内,林分蓄积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而林分蓄积定期增长量和增长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活立木规格材出材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受间伐影响显著;(5)间伐能够影响林分的材种结构,促使小中径材更早进入下一径阶.在立地质量(SI)≥22及0≤间伐强度≤35%的条件下,间伐强度越大,越适宜大径材培育.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大径材 间伐强度 材种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