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1)
- 2023(7560)
- 2022(6727)
- 2021(6134)
- 2020(5533)
- 2019(12783)
- 2018(12838)
- 2017(24295)
- 2016(14082)
- 2015(16085)
- 2014(16707)
- 2013(16451)
- 2012(15677)
- 2011(14120)
- 2010(14409)
- 2009(13439)
- 2008(13623)
- 2007(12607)
- 2006(10738)
- 2005(9573)
- 学科
- 济(54922)
- 经济(54858)
- 管理(35464)
- 业(33507)
- 方法(26649)
- 企(25886)
- 企业(25886)
- 数学(23589)
- 数学方法(23347)
- 农(16579)
- 学(15661)
- 财(14624)
- 中国(14357)
- 制(11974)
- 地方(11874)
- 农业(10686)
- 业经(10261)
- 贸(9912)
- 贸易(9910)
- 易(9567)
- 理论(9246)
- 体(8993)
- 银(8931)
- 和(8881)
- 银行(8880)
- 融(8556)
- 金融(8548)
- 务(8474)
- 行(8457)
- 财务(8444)
- 机构
- 大学(206430)
- 学院(205527)
- 济(78027)
- 经济(76105)
- 研究(75328)
- 管理(72074)
- 理学(61470)
- 理学院(60699)
- 管理学(59316)
- 管理学院(58955)
- 中国(54947)
- 科学(51376)
- 农(48019)
- 京(44697)
- 所(41838)
- 农业(38469)
- 研究所(38420)
- 业大(37873)
- 财(36539)
- 中心(34166)
- 江(33127)
- 财经(28646)
- 北京(28070)
- 范(27440)
- 师范(26995)
- 院(26984)
- 省(26270)
- 经(25844)
- 州(25695)
- 技术(25166)
- 基金
- 项目(137397)
- 科学(103797)
- 基金(95520)
- 研究(94718)
- 家(86672)
- 国家(85988)
- 科学基金(69811)
- 省(55974)
- 社会(55887)
- 社会科(52703)
- 社会科学(52683)
- 基金项目(50573)
- 划(47524)
- 自然(46945)
- 自然科(45825)
- 自然科学(45803)
- 自然科学基金(44936)
- 教育(44199)
- 资助(40432)
- 编号(39022)
- 成果(32828)
- 重点(32228)
- 发(29956)
- 部(29713)
- 计划(28478)
- 课题(28222)
- 创(27651)
- 科研(27381)
- 科技(26350)
- 创新(26027)
共检索到306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樊云鹏 谭建 栾生 罗坤 隋娟 孟宪红 陈宝龙 曹家旺 孔杰
种虾资源的好坏影响着整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产业的发展,从国外引进不同的种虾群体可以在一定程度改善我国的种虾资源。本研究以凡纳滨对虾种虾(所选种虾均为雌虾,在12~15月龄之间)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对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PRIMO群体、SIS群体、厄瓜多尔群体和API群体)进行形态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性状的变异系数除了体质量外,其他均低于15.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个性状的比例参数中,头胸甲宽/头胸甲长和腹部宽/腹部长在4个种虾群体中无显著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RIMO与SIS群体形态差异最小,与厄瓜多尔和API群体的趋异程度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8.861%,其中,主成分1、2、3和4的贡献率分别为32.606%、23.982%、17.569%和14.704%。判别分析建立了4种不同来源的引进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为33.3%~67.1%,P2为30.8%~69.5%,综合判别准确率为52.1%。4个凡纳滨对虾种虾群体在某些性状比例参数上差异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形态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东远 邱亮 宋增磊 万晓媛 董宣 谢国驷 黄倢
对来自河北黄骅(HH)、山东平度(PD)、江苏吴江(WJ)和山东日照(RZ)的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进行了对虾生长参数测量,用Taq Man q PCR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各群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和RZ群体多种组织中的虾肝肠胞虫数量(Amount of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结果显示,在主要生长相关参数中,RZ群体最优,该群体EHP载量也最低。不同群体的样本数EHP对数直方图的模式存在差异,HH和PD群体的EHP对数呈双峰分布,而WJ和RZ群体的EHP对数呈单峰分布,代表EHP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传播模式。EHP对数呈单峰分布的群体或从多峰分布的群体中分离出的高EHP对数子群体的对虾体长或体重与EHP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Z群体中,各个体不同组织中EHP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肝胰腺>中肠>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中肠和鳃3个组织中EHP对数相互间的相关性为99.9%的极显著水平(P<0.001);除了中肠与血淋巴和肝胰腺与血淋巴以外,其余组织间EHP对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用DIG标记的EHP探针对肝胰腺、肌肉、鳃、肠道组织的原位杂交显示,肝胰腺是主要的EHP感染组织,其他组织中杂交信号较弱,但各组织中有少数细胞的EHP易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浩 罗坤 栾生 孔杰 许圣钰 陈宝龙
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双列杂交和巢式交配设计,以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生产家系130个,建立育种基础群体。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结合约束极大似然法估计不同引进群体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和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结果显示,对于体质量性状,UA5、UA4和SIN 3个群体的GCA值最高,分别为0.42、0.32和0.19;17个杂交组合中,UA5×SIN、UA1×UA2、UA4×UA5、UA4×SIN和UA1×SIN 5个组合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SCA值正向优势较明显,是生产优...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冀德伟 张敏 闫茂仓 柴雪良 胡利华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选育保种中间养成阶段(约10 ~40g/尾)的营养需求,以同一全同胞家系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体质量为(10.30±1.61)g,选择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sis aibuhitensis)这4种饵料进行60d的投喂试验,在对4种饵料进行营养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对虾生长、成活,以及消化、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饵料投喂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2)人工饲料组对虾肝胰腺中消化相关的α-淀粉酶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P<0.05),蛋白酶基因表达趋势同α-淀粉酶d4基因相似,双齿围沙蚕组和软颗粒饲料组的胰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虎斑乌贼组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生物饵料组y~(+)L氨基酸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3)虎斑乌贼和双齿围沙蚕的氨基酸营养评价相对较高,而配合饲料和双齿围沙蚕的脂肪组成和含量相对更优。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最高,软颗粒饲料最低;4种试验饵料的投喂效果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除蛋白酶基因外,其他基因表达同试验饵料的营养组成和投喂效果一致。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杨柯 马春艳 马凌波 胡卫国 顾德平
采用PCR-RFLP方法,对2008年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群体(G0)与2006年引进亲虾繁育的两代群体(G1、G2)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使用AluI、TaqI、M boI、SpeI、SspI共5种限制性内切酶对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单酶切分析,酶切得到的单倍型在2~4个之间,三个群体的复合单倍型类型分别有3个、7个和9个,没有为三个群体所共有的复合单倍型,复合单倍型的分布显示群体间差异显著。三个群体(G0、G1、G2)的核苷酸多样度π值逐渐增加,分别为0.033 3、0.128 6、0.134 9,复合单倍型多样度h分别为0.622 2、0.850 0、0.847 0,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春艳 马洪雨 马凌波 杨柯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引进的SPF凡纳滨对虾G0和两个养殖群体(G1,G2)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座位共获得64个等位基因,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在5~l3之间。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405 2~0.869 3之间,其中有6个位点为高度多态位点,适合于多态性分析。8个座位丢失的和新产生的等位基因共30个,占总数的47%。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193 8、0.196 1、0.232 5,说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对近交系数Fis分析显示3个群体中存在近交,通过对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显示所有座位均显著偏离平衡,存在杂合子缺失。通过配对Fst和Ne i遗传距离分析,显示3个群体之间有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宁 包秀凤 刘建勇
为了解引进群体与国内养殖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提高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改良效果,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国外引进群体和国内养殖凡纳滨对虾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7对AFLP引物组合对7个群体(4个引进群体,3个养殖群体)210个个体进行扩增,结果发现,7个群体在100500 bp共检测到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9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5.71%。4个引进群体(KONABA、SISMAN、OI、CHAI)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分别为62.5%,57.29%,61.21%,61.46%;3个国内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阮晓红 罗坤 栾生 孔杰 许圣钰 陈荣坚 陈国良
为了对凡纳滨对虾7个引进群体的生长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巢式交配和人工授精的方式,用2011年源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7个凡纳滨对虾群体建立了130个全同胞家系,包括17个杂交组合(正反交合并)和7个自交组合。各家系的仔虾、幼虾经中间暂养和标记后混合,在河北黄骅(HBHH)和青岛鳌山(QDAS)两个养殖场养殖,测定了153日龄虾体质量性状。用混合线性模型估计不同群体和家系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计算不同杂交组合杂种优势率,评估不同群体和杂交组合的生长性能。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各群体体质量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13%~26%;UA5、UA4和SIN三个群体为亲本的153日龄虾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均较高,分别比群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永贞 陈秀荔 杨春玲 彭敏 何苹萍 陈晓汉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全长编码序列,对其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编码区查找了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结果显示:本研究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肌钙蛋白Ⅰ基因的4个可变剪切体,其编码的蛋白质均具有Troponin超家族结构域特征,同源性比对发现该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节肢动物中高度保守。系统进化分析发现凡纳滨对虾Tn-Ⅰ3和Tn-Ⅰ4与中国对虾和小龙虾的Tn-Ⅰ遗传距离较近,而Tn-Ⅰ1和Tn-Ⅰ2单独聚为一支,且与其他物种Tn-Ⅰ遗传距离较远;通过测序比较不同个体凡纳滨对虾Tn-Ⅰ基因序列发现在Tn-Ⅰ的4种不同剪切体编码区共同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佳佳 王琼 秦桢 陈耀辉 李健 李吉涛
基于SSR标记研究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为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遗传改良提供基础信息。本研究利用MISA软件对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搜索,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多态性高的SSR标记,基于POPGENE 1.32、PIC-CALC和Mega 6.0软件分析6个不同来源的凡纳滨对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特征。在凡纳滨对虾全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出10 453 975个微卫星,约占基因组序列总长度的18.56%,其中,二碱基微卫星最丰富,占总数的82.15%。利用具有多态性的14个SSR标记分析3个国内群体桂海1号(CG)、海兴农2号(CH)和山东养殖群体(CT),及3个国外群体厄瓜多尔1号(FO)、厄瓜多尔2号(FT)和墨西哥群体(FM)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4个SSR标记在6个群体中共检测到208个等位基因变异,等位基因数、观测杂合度、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的范围分别为6~25、0.112~0.994、0.234~0.925和0.226~0.918;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CH > FO > FM > CT > FT > CG。桂海1号与山东养殖群体、3个国外群体间属于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聚类分析显示,国内群体桂海1号和海兴农2号聚为一大类,山东养殖群体与国外群体厄瓜多尔1号、厄瓜多尔2号和墨西哥群体聚为一大类。本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4个SSR标记可用于凡纳滨对虾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3个国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且与国内群体桂海1号和海兴农2号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对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豪杰 蔡生力 叶斐菲 刘红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4个不同世代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群体进行遗传分析,探讨亲本、F1、F2和Fn4个世代群体间的遗传差异。选取10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世代凡纳滨对虾群体共80尾个体进行比较分析,共扩增出483个位点,其中348个为多态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1.90%、49.28%、50.52%、46.38%;4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3134、0.2621、0.2594、0.2262;结果表明亲本与F1,F2与Fn相互间遗传距离更为紧密。通过对4个...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AFLP 遗传多样性 世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旭鹏 栾生 曹宝祥 罗坤 谭建 孔张伟 孟宪红 孔杰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国内6个不同育苗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对8个SSR位点的基因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等位基因数(N_a)平均值为3.67~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平均值为2.20~5.67,观察杂合度(H_o)平均值为0.12~0.71,期望杂合度(H_e)平均值为0.41~0.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6~0.7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同一个育苗场的对虾聚在一个分支。不同品牌来源的对虾分别聚在几个不同分支。6个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4229~0.8265,遗传距离为0.1905~0.8607。遗传分化系数(F_(ST))是0.1837,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是0.2514,H_o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遗传多态性 遗传距离 SS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志国 刘建勇 袁瑞鹏 张嘉晨
以3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为亲本,按照Griffing I方法进行双列杂交,对子代杂交组合体质量进行长期跟踪测量,分析幼虾阶段、成虾阶段、留种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和杂种优势率。研究结果表明,9个交配组合群体3个生长发育阶段体质量最小二乘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86~12.15 g、14.79~28.82 g和38.25~54.74 g,其中各生长发育阶段杂交组均值均比自交组高。各阶段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3.40~5.70%/d、1.11~2.56%/d和0.33~0.68%/d。杂种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各杂交组合体质量存在较明显的杂种优势,幼虾阶段、...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伍代勇 叶元土 张宝彤 郑石轩
在使用30%鱼粉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7%豆粕、24%花生粕、24%棉粕、31%菜粕,以一高鱼粉组(含鱼粉46%)和商品饲料作参照,挑选初均重(0.60±0.02)g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养殖系统中饲养8周后,比较4种植物蛋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豆粕组、花生粕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性能与鱼粉组和商品饲料无显著差异(P>0.05);棉粕组对虾生长显著低于鱼粉组(P0.05);菜粕组对虾生长最差,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2)4种植物蛋白组与鱼粉组相比,对虾血清蛋白含量、血清PO活性、血清和肝胰腺的SOD活性均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樊云鹏 谭建 栾生 孟宪红 罗坤 隋娟 陈宝龙 曹家旺 孔杰
为了评估不同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雌虾繁殖性能和后代幼体发育情况,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野生群体雌虾90尾,P品系雌虾166尾,S品系雌虾115尾,构建了103个家系。其中,野生群体家系56个, P家系28个, S家系19个。本研究共进行30 d,记录了整个生产周期内每尾雌虾的繁殖参数及后代幼体的发育数据。结果显示,与P品系和S品系相比,野生群体雌虾在交配率和孵化率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在雌虾产卵性能方面, P品系雌虾产卵量极显著低于另外两个品系(P<0.01),产卵周期极显著高于另外两种品系(P<0.01)。关于幼体发育,无论是在幼体存活率还是变态时长方面,野生群体都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分析凡纳滨对虾各繁殖性状间相关关系,发现在3个品系中均可以观察到体重与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野生群体、P品系和S品系体重与产卵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4、0.278和0.553。凡纳滨对虾的受精卵孵化率与幼体变态(ZⅠ→P1)发育时长呈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11,这表明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率越高,其幼体变态发育时长越短。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雌虾不同品系间的繁育性能具有较大选择潜力,在筛选高繁育性能亲虾品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雌虾繁殖力高低及后代幼体发育情况综合进行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与近交群体、引进群体生长和存活性能比较
凡纳滨对虾氨氮急性胁迫应激敏感群体和耐受群体对WSSV敏感性的差异分析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育种核心群体在连续排污养殖模式下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分析
凡纳滨对虾Toll样受体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不同盐度季节凡纳滨对虾亲虾生物饵料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凡纳滨对虾HMI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凡纳滨对虾COPE基因序列及低温表达分析
七种不同结构糖源对凡纳滨对虾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
凡纳滨对虾精氨酸激酶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的6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