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2)
- 2023(8125)
- 2022(6732)
- 2021(6315)
- 2020(5332)
- 2019(12162)
- 2018(12648)
- 2017(23037)
- 2016(13149)
- 2015(14512)
- 2014(14671)
- 2013(13960)
- 2012(12922)
- 2011(11534)
- 2010(11812)
- 2009(11230)
- 2008(11143)
- 2007(10006)
- 2006(9120)
- 2005(8604)
- 学科
- 济(46105)
- 经济(46016)
- 管理(38624)
- 业(33759)
- 企(27461)
- 企业(27461)
- 制(17492)
- 中国(15631)
- 农(15630)
- 方法(15323)
- 财(15177)
- 体(13290)
- 数学(12987)
- 数学方法(12842)
- 业经(11626)
- 体制(10218)
- 地方(10067)
- 银(9991)
- 银行(9969)
- 农业(9863)
- 学(9820)
- 融(9638)
- 金融(9631)
- 行(9594)
- 理论(8669)
- 务(8186)
- 财务(8154)
- 财务管理(8130)
- 企业财务(7692)
- 度(7478)
- 机构
- 大学(174762)
- 学院(174030)
- 济(70591)
- 经济(68948)
- 研究(62632)
- 管理(62264)
- 理学(52087)
- 理学院(51471)
- 管理学(50542)
- 管理学院(50201)
- 中国(48921)
- 京(38431)
- 财(38409)
- 科学(36143)
- 所(31589)
- 农(29777)
- 江(29062)
- 中心(28925)
- 财经(28459)
- 研究所(27957)
- 经(25750)
- 业大(24671)
- 北京(24433)
- 范(23690)
- 师范(23405)
- 农业(23018)
- 院(22953)
- 州(22403)
- 经济学(22138)
- 省(21723)
- 基金
- 项目(111575)
- 科学(87371)
- 研究(84748)
- 基金(79287)
- 家(68618)
- 国家(68004)
- 科学基金(57948)
- 社会(53491)
- 社会科(50531)
- 社会科学(50521)
- 省(43844)
- 基金项目(41375)
- 教育(40265)
- 划(37123)
- 自然(35720)
- 编号(35097)
- 自然科(34862)
- 自然科学(34850)
- 自然科学基金(34213)
- 资助(32164)
- 成果(30655)
- 制(26492)
- 课题(26000)
- 重点(25532)
- 部(25300)
- 发(23602)
- 创(23094)
- 性(22559)
- 国家社会(21980)
- 教育部(21890)
共检索到287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吉志铭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肖竹
仲裁民间性与司法性的结合,保证了其灵活性、专业性、快捷性与独立性。劳动争议的特殊性与对其的处理体制需要迥异于一般性民商事仲裁与诉讼程序并不具有理论与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在其他国家(地区),仲裁基本上被适用于利益(集体)争议的解决而不适用于权利(个人)争议,并遵循一般仲裁的基本原理。而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仅仅只是权利争议的处理程序,并背离了仲裁程序的基本属性而具有突出的强制性特点。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劳动争议多发城市的调研也能印证上述理论与制度实施的困境。未来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改革,要么"回归"仲裁本性,建立"或裁或审"的裁审体制;要么变革其为准司法程序,建立"一裁一审"的裁审体制。
关键词:
劳动争议 仲裁 反思 改革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文珍 王全兴 黎建飞 孙德强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因内容较多分两期刊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虹文 吴光辉
深圳20年来的劳动争议仲裁实践,既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下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变迁的缩影,又是劳动关系协调方式由单一到多元化变革的见证。深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桂中
劳动争议(或称劳资纠纷)处理作为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把劳资关系的协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国现行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对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已经滞后于目前劳动争议的新变化,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从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理论入手,借鉴国外处理劳动争议的合理做法,结合我国国情,试提出改革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目标。
关键词:
劳动争议 处理体制 仲裁 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董保华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实行的是“仲裁前置,一裁两审”的制度,并将调解作为一种可以选择的辅助程序置于仲裁之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最大特点是试图将调解、仲裁、诉讼三者结合,并形成以仲裁为中心的互补关系。然而实行至今,这一程序却因为其体制繁杂、期限冗长的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