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6)
2023(6923)
2022(5795)
2021(5580)
2020(4570)
2019(10484)
2018(10312)
2017(20208)
2016(11354)
2015(12231)
2014(12415)
2013(12595)
2012(11734)
2011(10676)
2010(10798)
2009(9947)
2008(9842)
2007(8951)
2006(8042)
2005(7087)
作者
(34049)
(29479)
(28590)
(27523)
(18129)
(14503)
(12907)
(11535)
(11094)
(10509)
(10237)
(9973)
(9387)
(9214)
(9115)
(8796)
(8585)
(8414)
(8107)
(8079)
(7452)
(7357)
(7104)
(6885)
(6634)
(6567)
(6507)
(6453)
(6169)
(6051)
学科
(52661)
经济(52618)
(45859)
(37392)
农业(30600)
管理(22581)
方法(18178)
数学(16553)
数学方法(16345)
(15825)
企业(15825)
业经(14433)
地方(14134)
(12509)
土地(12407)
中国(11723)
农业经济(10347)
(10024)
(9994)
(9625)
(9242)
农村(9230)
(7862)
(7658)
发展(7581)
(7576)
收入(7354)
及其(7337)
环境(7262)
技术(7152)
机构
学院(162050)
大学(156547)
(66261)
经济(64961)
管理(60988)
研究(59601)
(56148)
理学(52966)
理学院(52311)
管理学(51296)
管理学院(51032)
中国(45978)
农业(43224)
科学(40064)
业大(36041)
(33249)
(32077)
研究所(29414)
中心(28727)
农业大学(26896)
(26801)
(25560)
(23864)
(21745)
师范(21529)
(21312)
财经(21244)
科学院(20725)
(20600)
经济管理(19898)
基金
项目(114269)
科学(88744)
基金(81823)
研究(81146)
(73565)
国家(72876)
科学基金(60589)
社会(51426)
社会科(48235)
社会科学(48215)
(47132)
基金项目(44556)
自然(39549)
自然科(38524)
自然科学(38513)
(38212)
自然科学基金(37772)
教育(34788)
编号(33184)
资助(32393)
(31669)
(26403)
重点(26037)
成果(25354)
(25254)
(23046)
课题(22552)
计划(22093)
(22050)
(21951)
期刊
(78976)
经济(78976)
(60867)
研究(41467)
农业(41464)
中国(38020)
学报(31407)
科学(29573)
大学(23682)
学学(23038)
(19742)
业经(19686)
(18762)
(16663)
金融(16663)
管理(15538)
农村(13719)
(13719)
农业经济(13648)
资源(12485)
教育(12378)
技术(12308)
问题(11873)
(11293)
业大(10575)
财经(9737)
世界(9411)
农业大学(9294)
农村经济(9292)
经济问题(9174)
共检索到242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日高修吾  黄智敏  黄璟  田小海  
分析了四湖地区土地利用现状 ,其宜农耕地最多 ,作物种类繁多 ,耕作制度也多样 ;水域面积大 ,可养殖面积占水域的一半以上 ,其养殖潜力很大 ;宜林、宜放牧土地少 ;后备土地资源较少。土地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水文与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低 ;种植业结构欠合理 ;掠夺式经营 ,土壤肥力减退 ,污染加重 ;滥占耕地现象日趋严重 ;过度围湖造田导致生态恶化。同时 ,从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四湖地区涝渍特征 ,又着重对现有六种主要种植制度作了简要的适宜性评价。据此 ,按照系统工程整体性、关联性、有序性的原则 ,对未来该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向、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了展望。四湖地区农业总体发展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黄跃进  唐锦春  孙柄楠  
农用土地的适宜性评价是合理使用农用土地的重要前提。文章讨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理和主要过程, 并提出了农用土地适宜性的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实验证明, 利用GIS 技术结合模糊评定数学模型可以提高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准确性及效率。图2 参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忠珍  许桂芝  欧俊  黄玉芬  刘辉  杨少海  
广东是我国地热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论文通过从相关文献查询和采样的方法,共收集到广东10个不同区域的15个不同地热水的理化性质指标。重点对其pH值、离子含量、矿化度、氟含量、重金属含量、砷含量等进行分析,并结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其尾水的农用适宜性进行了初评,结果表明:氟含量是限制其农用性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其次是氯化物,矿化度是第三限制因子。广东大部分地区地热水不适宜直接农用,适当稀释后可用作农田灌溉水。为了更好地补给地热水,减缓地热水资源衰减趋势,建议建立科学合理的回灌系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炳贵  
应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赣州市章贡区宜农、宜林、不宜地为评价目标,系统阐述了GIS在赣州市章贡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和作用.结果表明,宜农一等地、宜农二等地、宜农宜林地、宜林一等地、宜林二等地和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分别占23.6%、12.86%、16.69%、34.85%、2.92%和0.07%.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史同广  郑国强  王智勇  王林林  
长期以来,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农业土地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日渐增多;基于此,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宜性评价,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庭生  谢树春  赵玲  
中国南方农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经济植物品种繁多,是我国发展多种经营和建设特色经济植物产业的重要基地。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自1980年代以来,与南方一些有关单位合作,陆续对橡胶、荔枝、龙眼、柑橘、茶叶、油茶、杉木、毛竹、龙须草、香水稻、黄花菜、烤烟、双低油菜、木薯和牧草、药材等近100种南方经济植物的土地适宜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对推动南方特色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这一研究为基础,论述了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三等九级”评价系统及其基本原理,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指明了限制因素改造的方向。可为我国开展农作物、林木、牧草、药材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何英彬  陈佑启  杨鹏  吴文斌  姚艳敏  李志斌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探讨土地适宜性是处理好人口与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国外学者有关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观点,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三个方面:计算机辅助叠加制图、基于GIS多指标决策方法和人工智能建模。对于目前常用的基于GIS多指标决策和人工智能建模两种方法进行了评析;并提出评价方法正向精确化、综合化和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建议注重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空间尺度转换,力争在未来实现网络化、可视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萍  刘代平  段建南  
土壤及相关要素的数字化是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将GIS、空间插值等技术应用到以县域为单元的土壤质量调查,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调查成果图和八种土地适宜性评价图及属性数据库,从而为土地适宜性评价构筑了土地信息化平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云鹏  管华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开封市郊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并就土地适宜性评价基础、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等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健飞  刘卫民  
本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FuzzySet)法、经验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进行长乐市土地适宜性评价,对不同方法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适用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达为所评土地单元对每一适宜性等级的隶属程度,较好地解决“土地适宜性等级”的级别归属模糊性问题,并能使土地评价准确度得以提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石龙宇  黄云凤  崔胜辉  刘江  
研究目的:构建半城市化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农村与城市间过渡性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方法:将厦门市集美行政区域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等手段对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集美区适宜作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土地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1.7%、15.4%和1.6%,与当地土地利用实际比较吻合。研究结论:构建的土地适宜性指标体系和评价步骤可用于其他半城市化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侯西勇  岳燕珍  于贵瑞  何洪林  
以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为案例区,研究了GIS技术支持下基于多要素空间数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评价对象包括土地限制因子、土地限制型、土地质量等和土地适宜类。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和土地资源系统特征,选取气候、地形、灌排水、土壤和植被等五大类10个指标为评价因子;应用基于栅格数据模型的空间分析技术在1km2尺度建立评价因子基础数据库,并将评价原则用地图代数语言加以表达,形成了“要素数据”、“原则标准”与“分析技术”相结合的、逐级递进的评价技术流程。案例区实证研究表明:评价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高质量的基础数据、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有效的分析技术共同保证了评价过程的准确与高效;案例区的土地限制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晓旭  张怀清  刘锐  
本文将传统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数值计算和GIS图形处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洞庭湖流域为例选取了土壤侵蚀、环境、洪水威胁、气候4个因子作为参评因子,利用成对比较排序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然后通过GIS工具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洞庭湖流域的农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同时考虑研究区的特殊地理区位,对该流域农用地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因子权重加大后重新进行评价并与一般的评价进行比较,获得了较逼真的评价效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刘亚男   高先虎  
[目的]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杰   何鹏   陈春燕   刘远利   邵周玲   高文波   廖桂堂   林正雨  
[目的]川西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低,开展生态脆弱区域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作物规划管理,以及拓宽当地农户增收致富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四川省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栅格指数模型,构建川西高原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典型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中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相对较小。(2)大白菜种植适宜用地分布在大渡河中游和岷江流域,其中高适宜区16525hm~(2);苹果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流域河谷山地和岷山山脉,其中高适宜区36.1215万hm~(2);梨种植适宜用地分布在大渡河中游和岷江流域,其中高适宜区31.025 3万hm~(2);甜樱桃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在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河谷和山地,其中高适宜区16.891 4万hm~(2);核桃种植适宜用地主要分布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河谷区,其中高适宜区41.913 7万hm~(2)。(3)从县域空间尺度上评价,川西高原推荐种植核桃和梨的县(市)最多,分别为24个和16个。推荐种植大白菜的县(市)最少,只有3个。(4)川西高原农业产业光温条件好、气候垂直变化显著,但常受低温等极端天气影响;耕地比重小、分布零散且耕地质量低;低纬度高海拔同时地势高耸、地形破碎;交通和灌溉设施薄弱,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川西高原典型作物产业发展。[结论]研究结果符合川西高原典型作物种植现状,但是该研究构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中对内源性因素考虑不够,缺乏对劳动力、经营方式等因素的分析,同时缺少对科学技术、法律法规、政策、市场等外源因素的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