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3)
- 2023(7244)
- 2022(6401)
- 2021(5972)
- 2020(5267)
- 2019(12169)
- 2018(12065)
- 2017(23100)
- 2016(13108)
- 2015(14867)
- 2014(15109)
- 2013(15319)
- 2012(14635)
- 2011(13343)
- 2010(13437)
- 2009(12440)
- 2008(12628)
- 2007(11450)
- 2006(9909)
- 2005(8883)
- 学科
- 济(57349)
- 经济(57297)
- 业(31205)
- 管理(30955)
- 方法(26962)
- 数学(24368)
- 数学方法(24116)
- 企(23147)
- 企业(23147)
- 农(17088)
- 地方(15981)
- 学(14868)
- 中国(13547)
- 财(13266)
- 农业(11586)
- 业经(10601)
- 贸(10433)
- 贸易(10428)
- 易(10021)
- 制(9494)
- 地方经济(8530)
- 环境(8452)
- 和(8451)
- 务(7641)
- 财务(7621)
- 财务管理(7595)
- 银(7572)
- 银行(7527)
- 融(7519)
- 金融(7516)
- 机构
- 大学(193297)
- 学院(192388)
- 济(75626)
- 经济(73955)
- 研究(71763)
- 管理(68433)
- 理学(58762)
- 理学院(57907)
- 管理学(56556)
- 管理学院(56205)
- 中国(52813)
- 科学(48913)
- 农(42691)
- 京(41574)
- 所(39356)
- 研究所(36301)
- 农业(34215)
- 业大(34143)
- 财(33967)
- 中心(33096)
- 江(30239)
- 范(27093)
- 财经(26921)
- 师范(26756)
- 北京(25958)
- 院(25529)
- 省(24640)
- 经(24356)
- 州(23850)
- 经济学(23563)
- 基金
- 项目(131260)
- 科学(100547)
- 基金(93569)
- 研究(89411)
- 家(84797)
- 国家(84166)
- 科学基金(68969)
- 社会(54200)
- 省(52136)
- 社会科(51225)
- 社会科学(51206)
- 基金项目(50465)
- 自然(46847)
- 自然科(45665)
- 自然科学(45649)
- 自然科学基金(44809)
- 划(44634)
- 教育(41038)
- 资助(38564)
- 编号(35897)
- 重点(31221)
- 成果(29537)
- 发(29300)
- 部(28570)
- 计划(26833)
- 创(26216)
- 科研(26095)
- 课题(25581)
- 创新(24703)
- 科技(24380)
共检索到284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婷 陈世俭 傅娇凤
在4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对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分析,同时探讨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较高,承压水中浓度明显高于潜水,4次采样结果承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均在50%以上;(2)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承压水中能达到良好的标准,在潜水中超标率高;(3)氨氮浓度季节变化明显,9月份浓度显著高于4、6和11月。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6月份浓度最高,在承压水中季节变化不明显;(4)地下水氨氮含量空间变异性强,浓度较高的多集中在流经洪湖的内荆河两侧区域。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受气象因素、农业活动、农村生活污染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综合...
关键词:
四湖地区 “三氮” 时空分布 生活污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董一慧 刘春篁 昝金晶 李佳乐 郭威 卫承芳 楚珺 孙占学 Evgeniya Soldatova Hirok Chaudhuri
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以区内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对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氮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并分析来源。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在0.5~21.6 mg/L范围内,平均值为7.0 mg/L。丰水期和枯水期,硝酸盐氮浓度分别为0.7~21.6和0.5~15.7 mg/L。高浓度硝酸盐氮主要出现在流域内典型农灌区。水体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地表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受其他补给来源及蒸发作用的混合影响;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当地大气降水,与地表水发生混合作用,受蒸发作用影响较小。硝酸盐氮氧同位素结果显示降雨、灌溉、土地利用类型、肥料施用是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硝酸盐氮浓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贝叶斯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土壤氮对地下水硝酸盐氮的贡献率最大,平均贡献率为44.6%;大气降水的贡献率仅次于土壤氮,平均贡献率为28.2%;氮肥,污水和粪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和7.8%。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俊霖 黄兵 郑颖 徐悦
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对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为准确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以分隔距离增量及其对应的允许变化范围、最大计算范围、变异函数模型结构为变量构建了118种组合方案,采用交叉验证法及其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案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交叉验证统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相对较优的变异函数模型用于研究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评价指标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同结构的变异函数模型参数及其对应的评价指标随分隔距离增量和最大计算范围的变化也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且部分评价指标变化趋势对模型合理性的影响效果相反。(2)经对比分析,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的变异函数模型为球形模型,模型变程为978 km,块金值为9.86,偏基台值为45.36,块金系数为17.9%。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且结构性因素对空间变异且主导作用。(3)环洞庭湖区地下水位总体上呈层状分布,由外向内地下水位依次降低,地下水埋深依次减少,研究区域内地下水位与地势和河流水系结构关系密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乔云峰 沈冰 黄领梅 李少华 王学凤 莫淑红 阿不力克木
依据60处地点野外观测水质化验数据,分析了地下水及土壤中各种离子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和田绿洲地下水硬度和土壤碱性主要受镁离子影响;土壤钾钠离子含量大于11.013mg/kg或氯离子含量大于4.966mg/kg时,农田产量会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是怡芸 赵月 查燕 张银龙
黑碳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产生温室效应,并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选取了南京市的6个典型功能区,研究不同污染水平和不同季节下植物叶面颗粒物黑碳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将其与地面尘和表层土壤中的黑碳含量进行比较,探讨黑碳在多介质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2)工业区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最高,并与其他功能区的差异达显著水平;(3)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黑碳含量越高,BC/OC值也越大,城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4)黑碳气溶胶通过植被表层到达地表的过程中其含量逐渐下降,植物叶面颗粒...
关键词:
城市植物 叶面颗粒物 黑碳 时空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展
以浙江省绍兴市某化工搬迁场地为例,通过建设丛式井组(1~5、5~9和10~14 m)进行地下水中氯苯浓度的三维空间调查,在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反距离权重、改进反距离权重和最邻近点插值法进行地下水中氯苯浓度的三维空间插值计算,对比了不同插值模型及参数的预测精度、不同计算方法获取的超标地下水方量和氯苯的浓度特征,并选择最优插值方法进行氯苯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氯苯浓度在不同深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随着深度增加浓度逐渐降低,最大检出浓度为8 050μg/L,3个不同深度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84.45、230.43和23.08μg/L;地下水中氯苯浓度存在一定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改进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预测精度高于其他方法,并在水平与垂直异性比系数为3和权函数为6时插值精度最高,该方法估算的污染地下水超标方量和氯苯的总体平均浓度适中,能够较好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运清 秦红灵 全智 魏文学
蔬菜种植具有集约化程度高和施肥量大等特点,但长期种植蔬菜对深层土壤硝酸盐含量与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地下水NO3--N含量的关系尚需深入分析。以湖南长沙县黄兴镇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种植年限菜地的浅层地下水、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和植物样品等分析NO3--N含量,探讨长期蔬菜种植对菜地土壤剖面硝酸盐分布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蔬菜种植年限对地下水NO3--N含量影响明显(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蔡文贵 李纯厚
根据 198 9~ 1997年广东沿岸 12个采样点近江牡蛎 (CrassostrearivularisGould)体Cd的测定数据和有关历史资料 ,分析了广东沿岸牡蛎体Cd含量与时空分布特点。所有牡蛎体样品均检出Cd ,含量为( 0 .0 8~ 7.81)× 10 - 6,总平均值为 1.92× 10 - 6。粤东与粤西沿岸除个别样品外 ,绝大部分Cd含量均远低于评价标准 ,而珠江口沿岸样品的超标率则达到 2 5%。牡蛎体Cd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珠江口 >粤西 >粤东。1989~ 1997年 ,牡蛎体Cd含量的年际变化呈双峰分布 ,次高值和最高值分别出现在 1992年和 1995年 ,其余年份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学锋 贾晓平 蔡文贵 陈海刚 马胜伟 王增焕
为评价广东沿海牡蛎体镉(Cd)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食用健康风险,实验根据2001—2010年广东17个海湾的牡蛎体Cd含量监测结果及1989—1999年的历史数据,分析了广东沿海总体及粤东、珠江口、粤西3大海区牡蛎体镉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风险商法评价其健康风险。1989—2010年广东沿海累计268频次的监测结果表明:牡蛎体Cd含量变化范围为未检出~10.80 mg/kg(均值1.14 mg/kg,以湿重表示,下同),检出率97.01%;其中98.64%符合中国、美国牡蛎体或贝类的Cd含量限量标准(≤4 mg/kg)。珠江口海域达标率为三大海域最低(86.5%),是今后生物监测与海洋环...
关键词:
牡蛎 镉 健康风险评价 广东沿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继红 方建光 蒋增杰 王巍 王诗欢 孙松
2005年3、5、7和10月对獐子岛养殖海域(共设18个站位)进行叶绿素浓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海区叶绿素浓度为1.23~2.85 mg/m~3,均值为1.78±0.57 mg/m~3。叶绿素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显著,最高值出现在冬季,夏季的值最低;平面分布的特性为春、夏、冬季分布比较均匀。秋季叶绿素浓度的区域性差异较大,主要表现为近岸区的叶绿素浓度低于中间深水区域,可能与养殖虾夷扇贝摄食压力有关,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垂直分布较为均匀,夏季表层叶绿素浓度高于底层,其他季节的分布趋势与夏季相反。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叶绿素的变化趋势不同,从3~10月,初级生产力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30.4~...
关键词:
獐子岛 叶绿素 初级生产力 虾夷扇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利波 苏帆 尹梅 陈华 陈检锋 洪丽芳 赵光顺 王家得
以滇池周边主要农业生产区晋宁县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3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氮、磷减施为目标,研究养分精准管理对植株、土壤和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进行N、P高效利用的污染防控型品种筛选,提出环境友好型养分最佳用量和配比。结果表明,在钾用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降低氮磷用量能增加香石竹产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尤以氮磷用量同时降低50%处理,即N、P2O5、K2O用量分别为641、630和1199 kg/hm2,施用比例为1∶1∶1.87时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土壤电导率、地下水总氮、水溶性总磷、总磷含量最低;3个品种进行比较,火焰N、P利用率、污染防控效果最好,红色...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广明 张燕君
论文对西北地区各大型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中含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地下水径流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内陆盆地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模式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各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不仅在形式上是一致的,而且在量化比例上也具有非常的相似性。文章还就水文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系统演化规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地区内陆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闫金凤 郭全军 陈曦 周可法
本文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为研究区域,覆盖全流域选取了77个样点进行实地采样及地下水水质化验分析,运用GIS的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水质数据进行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揭示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水质空间变异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Cl-离子、HCO-3离子和硫酸盐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硝酸盐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冲洪积扇绿洲地下水化学特征以NO-3-SO2-4-Ca-Mg型为主,矿化度通常1000mg/l,局部地区矿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涤非 王明玉 司莉青 赵凤君 李威 李伟克 舒立福
【目的】研究四川省雷击火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影响雷击火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四川省雷击火防控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省2001—2021年雷击火历史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该省雷击火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使用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雷击火的空间分布状况与格局;利用地理信息技术、SPSS统计软件等工具,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林地资源数据等进行处理,分析了地形、气象、植被等因素对四川省雷击火的影响。【结果】2001—2021年四川省共发生雷击火72起,多发生于3—6月,其中4月是集中高发期;主要发生时段为14:00—18:00,其中15:00—16:00是雷击火最易发生的时间段。雷击火主要集中在川西南的凉山州、攀枝花市以及川西的甘孜州,尤以雅砻江流域最为集中。降水量、相对湿度是影响四川省雷击火发生次数的主要气象因子,气温、风速影响不显著。除气象因子外,雷击火受地形、植被类型影响明显,雷击火主要发生在海拔2 500~4 000 m范围内、坡度26°~45°之间、以及半阳坡或半阴坡。最易发生雷击火的林分类型是高山松林,其次为云南松林。【结论】四川省雷击火在月、日2个时间尺度下分布规律明显,多发生于夏季的下午时段;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特征,主要聚集在甘孜州、凉山州,尤其是雅砻江中下游区域;雷击火发生受降水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显著,且在特定地形条件和植被类型中具有易发性。
关键词:
四川 雷击火 时空分布 森林火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杜昭宏 安晓萍 孟和平 张建华 安明 宗振东 宝丽波 包敏志
2003~2006年,先后调查了内蒙古自治区153个渔业水体的氟含量,并根据其浓度梯度选择了5个试验水体和1个对照水体,分析了其水化学特征及其主要经济鱼类各组织器官的氟含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内蒙古渔业水体高氟情况普遍;5个试验水体均属于碱性水体,HCO3-和C l-含量均较高;在这些水体中,鱼体肌肉氟含量的顺序为:雅罗鱼>鲢>鲫>鲤;水氟含量越高,则鱼体肌氟含量越高;鱼体各组织器官中,鳍条、骨骼、鳞及鳃的氟含量很高,而肌肉及内脏的氟含量相对较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