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2)
- 2023(4302)
- 2022(3649)
- 2021(3394)
- 2020(2929)
- 2019(6667)
- 2018(6642)
- 2017(12879)
- 2016(6993)
- 2015(7987)
- 2014(7858)
- 2013(7998)
- 2012(7691)
- 2011(6807)
- 2010(7123)
- 2009(6471)
- 2008(6234)
- 2007(5417)
- 2006(4788)
- 2005(4331)
- 学科
- 济(30427)
- 经济(30388)
- 业(16689)
- 管理(13210)
- 企(11763)
- 企业(11763)
- 方法(10122)
- 农(9606)
- 产业(8514)
- 地方(8324)
- 数学(8045)
- 数学方法(7958)
- 业经(7857)
- 中国(7667)
- 贸(6912)
- 贸易(6908)
- 农业(6863)
- 易(6701)
- 学(6614)
- 融(6169)
- 金融(6167)
- 财(5475)
- 技术(5473)
- 制(5424)
- 结构(5204)
- 地方经济(4841)
- 银(4809)
- 银行(4791)
- 和(4733)
- 行(4682)
- 机构
- 大学(97491)
- 学院(97082)
- 济(43381)
- 经济(42565)
- 研究(38747)
- 管理(35374)
- 理学(30061)
- 理学院(29677)
- 管理学(29249)
- 管理学院(29067)
- 中国(29045)
- 科学(22807)
- 京(20823)
- 所(20236)
- 财(18930)
- 研究所(18437)
- 农(17196)
- 中心(17146)
- 财经(14611)
- 江(14587)
- 业大(14117)
- 院(14017)
- 范(13932)
- 师范(13819)
- 农业(13614)
- 北京(13457)
- 经济学(13397)
- 经(13302)
- 经济学院(12132)
- 州(11804)
- 基金
- 项目(64705)
- 科学(50973)
- 研究(48529)
- 基金(46149)
- 家(40787)
- 国家(40501)
- 科学基金(33553)
- 社会(30446)
- 社会科(29058)
- 社会科学(29053)
- 省(25361)
- 基金项目(24603)
- 划(21615)
- 教育(20919)
- 自然(20587)
- 自然科(20069)
- 自然科学(20067)
- 自然科学基金(19693)
- 编号(19593)
- 资助(18249)
- 成果(16465)
- 发(16214)
- 重点(15370)
- 部(14210)
- 创(13819)
- 课题(13699)
- 发展(13168)
- 展(12952)
- 创新(12941)
- 国家社会(12826)
共检索到155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振中 严慧珍
近代以来,国际上发生了4次产业大转移,大约每30年一次,每次大致经历前、中、后3个阶段。各国产业转移发生前后不一,转入转出持续且交错发生,并呈现早期转移慢、中期转移快、后期转移减缓的特征。根据国际产业转移对主要转出国主要指标变化判断,我国目前正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中期阶段,应对内加快推动产业升级,有序推进产业区域梯度转移,对外加快构建以我国为重心的区域供应链体系,增强国际产业转移主导权。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明 陈永富
2003年中俄两国征信体系建设正式起步。虽然在法律规定、制度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中俄两国征信体系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梳理俄罗斯征信体系发展历程、市场格局和法规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出俄罗斯征信体系的主要特征:征信行业历经"由乱向治"过程,俄罗斯央行强化准入和日常监督管理,信用记录的信息来源不断拓展,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得以充分利用,征信机构提供的增值性服务灵活多样,等等。我国应借鉴俄罗斯经验,完善法规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有效满足征信需求,促进中俄交流合作,推动我国征信体系更好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产品内分工 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三宝 周宇
汇率制度选择问题长期以来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和争论的重要论题。本文通过对2001年至2014年全球汇率制度变化的梳理,发现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这一事实与传统的"中间汇率消失论"相悖。通过对全球汇率制度与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中间汇率制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建议,即,维持和优化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较为适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三宝 周宇
汇率制度选择问题长期以来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和争论的重要论题。本文通过对2001年至2014年全球汇率制度变化的梳理,发现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经济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上升趋势,这一事实与传统的"中间汇率消失论"相悖。通过对全球汇率制度与经济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中间汇率制度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国情。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建议,即,维持和优化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较为适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丰付 高春亮
外包活动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我国也逐渐卷入世界外包潮流中。文章分别介绍了产业分工与服务贸易兴起的背景、我国制造业外包与服务业外包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然后通过中印BPO的对比,对服务业外包活动与产业升级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制造业外包 服务业外包 BPO 产业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城镇空间格局也处于剧烈的变化当中。如何充分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至关重要。韩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鑫馨
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课程设置是其特色的重要体现。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美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进行一系列剖析,以期为我国社区学院的课程设置与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发现,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以学识性与职业性相融通作为课程设置的基石;其次,以实用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作为课程设置的灵魂;第三,以开发性和规范化的结合作为课程设置的保障。借鉴美国社区学院课程设置的理念,我国社区学院今后的课程设置可以对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侧重:第一,多样化课程设置,满足主体多样化需求;第二,结合实践需求,提高课程实效与创新性;第三,加强课程专家评估机制,完善课程调整与开发。
关键词:
美国 社区学院 课程设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傅晋华 郑风田 刘旭东
创业对一国经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业政策则是推动各国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分析了国外创业政策发展的主要特征,结合国内创业政策现状,指出现阶段中国创业政策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是启示和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业政策 特征 启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飞
俄美国防动员发展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主要特征和做法对于提升我国的国防动员能力,遇到危机和战争的爆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我国国防动员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国防动员一是要着眼方向性,进一步搞好体系顶端的设计;二是增强紧迫性,进一步提高全民动员的认识;三是增强法理性,进一步提升法律政策的保障;四是增强实战性,进一步创新动员演练的模式。
关键词:
俄美 国防动员 发展 特征 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阚阅
阚阅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年第2期中撰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并从法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创业、创业课程和知识创业等维度提出了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第一,作者认为美国创业教育注重生态系统建设。除教育机构外,美国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中包括了公共部门、私人部门、非营利部门等诸多主体。1.政府部门。美国联邦、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创业教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一华 柏杰 彭志国
大学是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产物,在受到国情等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超越国情的共性。因此,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特点,对于我国建设世界水平的大学体系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分析主要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结构、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产业界关系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中国大学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宇 李博文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纷纷强化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督,顺应混业趋势,构建统合的监管模式,鼓励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同时积极争取金融监管国际话语权,力图推动构建统一的全球金融监管标准。对我国而言,有效的金融监管是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实践中,我国应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数字化监管能力。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大国担当,积极参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监管合作,致力于完善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体制机制,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双红 肖雁飞
采用2002、2007年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分区域分行业碳排放系数,通过构建产业转移模型,通过数理测算,得出13个污染产业的区域间产业转移、碳转移及中部地区行业碳转移量,以此发现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是否造成碳污染转移。结果显示:①中部地区正成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的活跃地区,体现出产业转移与碳转移大量"转出与转入"并存局面,即消费型产业向东北、京津、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西南地区转出,同时,承接来自东部沿海、南部沿海等出口型产业,"承东启西"区位中转站特征明显;②产业转移并不是碳污染转移的唯一原因,产业转移碳
关键词:
碳排放 污染产业转移 碳转移 中部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