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3)
2023(12639)
2022(11160)
2021(10564)
2020(8914)
2019(20416)
2018(20639)
2017(39622)
2016(21923)
2015(24826)
2014(24800)
2013(24803)
2012(22921)
2011(20713)
2010(20717)
2009(19023)
2008(18411)
2007(16381)
2006(14670)
2005(12804)
作者
(66292)
(55491)
(54949)
(52142)
(35067)
(26893)
(24849)
(22124)
(21172)
(19757)
(18787)
(18738)
(17557)
(17542)
(17181)
(16996)
(16894)
(16348)
(15909)
(15591)
(14129)
(13642)
(13567)
(12829)
(12583)
(12563)
(12348)
(12202)
(11521)
(11252)
学科
(87350)
经济(87248)
(64434)
管理(55785)
(48026)
(43014)
企业(43014)
方法(37709)
数学(32744)
数学方法(32380)
农业(31862)
业经(22637)
中国(22170)
(20732)
(19206)
地方(18723)
(16587)
(15908)
贸易(15900)
(15432)
理论(13596)
技术(13396)
环境(12856)
(12834)
(12800)
(12539)
(12189)
银行(12121)
(11915)
教育(11886)
机构
学院(312001)
大学(310975)
管理(122118)
(120173)
经济(117438)
研究(109753)
理学(106491)
理学院(105285)
管理学(103310)
管理学院(102803)
中国(80511)
(77704)
科学(72519)
(67077)
农业(60507)
业大(58555)
(57845)
研究所(53099)
(50692)
中心(49762)
(46385)
北京(41947)
(41245)
师范(40779)
财经(40693)
(38761)
农业大学(37855)
(37446)
(37205)
(36453)
基金
项目(218064)
科学(168621)
研究(156483)
基金(155688)
(138358)
国家(137107)
科学基金(114983)
社会(95282)
社会科(89612)
社会科学(89582)
(87396)
基金项目(83544)
自然(76963)
自然科(75095)
自然科学(75074)
自然科学基金(73741)
(72992)
教育(70110)
编号(65085)
资助(63962)
成果(52543)
重点(48911)
(47519)
(47437)
(45061)
课题(44402)
科研(42076)
创新(41937)
计划(41308)
(40518)
期刊
(136851)
经济(136851)
研究(87644)
(78309)
中国(62171)
学报(59231)
农业(53497)
科学(52507)
大学(43905)
学学(41656)
管理(40746)
(35294)
教育(33812)
业经(27529)
(26948)
金融(26948)
(26050)
技术(25621)
经济研究(18968)
问题(18802)
财经(18756)
(17948)
业大(17770)
图书(16729)
科技(16710)
(15850)
技术经济(14823)
理论(14782)
世界(14706)
农业大学(14660)
共检索到4576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东明  艾辛  王佩芝  全妙华  
为了探明四棱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11个四棱豆品种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豆荚总产量与主蔓长、主蔓节位数、单株分枝数、豆荚长、单荚重、单株鲜豆荚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四棱豆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22%.11个四棱豆品种可以归纳为3大类,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茹芳  卢思慧  曹金峰  高广居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针对山西省干旱少雨气候特点、大豆产量突破比较困难的现状,通过滚动筛选,对18份产量突出的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研究,以期为高产、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参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划分生态类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OD=5.54处将其分为4类:第1类为多分枝结荚类型;第2类为中等分枝结荚类型;第3类为披针叶少分枝结荚类型;第4类为椭圆叶少分枝结荚类型。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产量与分枝数和三粒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质量、二粒荚数、荚粒质量、粒质量和茎秆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贺祥   张子娇   何德鑫   姚兴东   张惠君   王海英   于翠梅   关欣   李春红   敖雪   谢甫绨  
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发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明确增密减肥的产量形成机理,实现绿色高效生产,以大豆普通品种辽豆11(L11)和耐密型品种辽豆14(L14)为试材,采用裂-裂区设计,2个品种为主区,2个种植密度(15万株·hm~(-2)和30万株·hm~(-2))为裂区,3个磷酸二铵施肥水平为再裂区,即150 kg·hm~(-2)(N1,生产施肥常量),112.5 kg·hm~(-2)(N2,减少25%施肥量),75 kg·hm~(-2)(N3,减少50%施肥量),研究增密减肥对大豆叶片光合生理参数、植株倒伏率、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在30万株·hm~(-2)条件下,耐密植品种L14的节间数、LAI、SPAD和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L11。施肥量在112.5 kg·hm~(-2)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的产量、节间数、SPAD均增加,且在R5时期仍维持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植株倒伏率显著低于普通品种L11。耐密植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产12.8%。在常规施肥量减少25%的条件下,耐密品种L14种植密度由15万·hm~(-2)增加到3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比低密植常量施肥增产16.0%。综上,增密减肥与耐密型品种相结合,可以降低大豆群体的植株倒伏率和植株结荚高度,增加节间数和株高,提高大豆群体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高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亮  李艳  刘志刚  王建江  
为了探讨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近20年间选育或引进改良的170个加工番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序数、主茎花朵数、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朵数、亩株数、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心室数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自交系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前期产量>单株产量>亩株数>株高,得出产量回归方程为Y=-8.07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礼凤  李伟  徐冉  戴海英  王彩洁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雪丽  谢甫绨  王海英  王智权  谢志涛  STEVEN SK Martin  
选用地理纬度相似的中国辽宁省、美国俄亥俄州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分别和中国辽宁省20世纪20年代老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美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共有趋势是主茎荚数、单株荚数、3粒和4粒荚率、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粒茎比、收获指数明显增加。株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显著降低。美国新品种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同期的中国新品种。而中国新品种的百粒重显著高于美国新品种。施肥水平对不同年代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也有一定影响,且美国新品种在高肥条件下比中国新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增产潜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红  张青  杨朝凤  马宏  刘秀贤  
对从印度国际半干旱热带作物研究所引进的12个杂交木豆品种进行农艺及品质性状评鉴,结果表明:(1)ICPH2671和ICPH3359两个品种籽实产量达3 537.6 kg.hm-2和3 217.0 kg.hm-2,显著高于对照品种M aruti的2 318.2 kg.hm-2,增产幅度分别达53%和39%,说明此二品种在类似于元谋环境条件地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测定的其它7个性状均极显著相关,其中与单株荚数、株高、基径和百粒质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0.956、0.895和0.827,因此可以把这4个性状初步确定为杂交木豆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而单株荚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庆山  张忠臣  刘春燕  辛大伟  单大鹏  邱红梅  单彩云  
【目的】大豆的多数农艺性状均为重要的数量性状。对大豆的数量性状进行基因定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方法】以美国半矮秆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农业大学高蛋白大豆品系东农594为父本及其F2:10代重组自交系的154个株系为实验材料。164个SSR引物经亲本筛选后用于群体扩增,并构建遗传图谱。对亲本间表现多态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及QTL分析。【结果】农艺性状包括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蛋脂总量等);产量性状(单株荚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和其它农艺性状(株高、生育期、分枝数、主茎节数、平均叶长、平均叶宽等)。结果表明,12个农艺性状共检出68个QTLs。每个性状的Q...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粉霞  李桂英  
对739份绿豆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变异系数测定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粒色与粒大小及种皮有无光泽呈极显著相关。(2)单株荚数、单株产量、主茎分枝数的变异度大,株高及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荚长、生育期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变异度较小。(3)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丽芬  董章辉  赵国忠  马峙英  王虎  眭书祥  李增书  张艳丽  朱青竹  
为研究当前主推早熟棉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为选育优质棉花品种提供亲本来源。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试验田和辛集市马兰农场棉花天然病圃内,对来自我国不同研究单位的103份主要早熟抗虫棉花品种(系),进行8个农艺性状指标,5项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品种(系)生育期较早,株高适中,节位较低,体现了早熟棉的典型特性。霜前籽棉、霜前皮棉、籽棉总产和皮棉总产变异系数分别为30.15%,32.35%,24.28%,29.11%,遗传变异较大,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果枝数与单株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烂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枝节位与果枝数、单株铃数和烂铃数都呈极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刁立平  王建飞  李余生  张洪南  张红生  翟虎渠  杨图南  
调查了太湖稻区 163 份粳稻地方品种和 16 份 60~90 年代的高产粳稻品种的13 个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 对其中有显著差异的 10 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5 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 179 份材料划分为5 组 13类;依据各类的平均值计算理论产量及其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穗重、每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总粒数, 说明超高产品种必须有较高的穗重和适宜的穗数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杨勇   李杰坤   王峰   周林   黄志平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