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2)
- 2023(6817)
- 2022(6035)
- 2021(5373)
- 2020(4929)
- 2019(11465)
- 2018(11259)
- 2017(21618)
- 2016(12401)
- 2015(14083)
- 2014(14408)
- 2013(14584)
- 2012(13825)
- 2011(12651)
- 2010(12707)
- 2009(11593)
- 2008(11717)
- 2007(10729)
- 2006(9121)
- 2005(8063)
- 学科
- 济(52677)
- 经济(52636)
- 管理(32905)
- 业(31655)
- 方法(27990)
- 数学(25244)
- 数学方法(25007)
- 企(24618)
- 企业(24618)
- 农(15041)
- 财(12764)
- 中国(12166)
- 学(12159)
- 地方(10393)
- 贸(10276)
- 贸易(10274)
- 易(9954)
- 业经(9952)
- 农业(9852)
- 环境(9182)
- 和(8672)
- 制(8452)
- 务(7974)
- 财务(7959)
- 财务管理(7936)
- 理论(7486)
- 企业财务(7463)
- 银(7139)
- 银行(7098)
- 融(6845)
- 机构
- 大学(184812)
- 学院(184167)
- 济(73645)
- 经济(72070)
- 管理(68104)
- 研究(63786)
- 理学(59080)
- 理学院(58364)
- 管理学(57202)
- 管理学院(56871)
- 中国(45586)
- 科学(42828)
- 农(42294)
- 京(38740)
- 所(34951)
- 农业(34249)
- 业大(34098)
- 财(32137)
- 研究所(32107)
- 中心(29449)
- 江(28126)
- 财经(25961)
- 北京(23925)
- 范(23642)
- 经(23469)
- 师范(23336)
- 经济学(22702)
- 农业大学(22657)
- 州(21855)
- 院(21665)
- 基金
- 项目(124740)
- 科学(95612)
- 基金(88754)
- 研究(85653)
- 家(79760)
- 国家(79143)
- 科学基金(65356)
- 社会(52363)
- 省(50859)
- 社会科(49634)
- 社会科学(49612)
- 基金项目(47429)
- 自然(44050)
- 划(43080)
- 自然科(43018)
- 自然科学(42998)
- 自然科学基金(42248)
- 教育(40251)
- 资助(36901)
- 编号(34636)
- 重点(28957)
- 成果(28250)
- 部(27422)
- 发(27154)
- 计划(25740)
- 创(25625)
- 科研(24744)
- 课题(24180)
- 创新(24019)
- 科技(22902)
共检索到263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张启行 蒋梁材
对四川省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油菜杂交组合(代号B02,D04)及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显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在高产双低组合B02,D04及蜀杂6号中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其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贡献差异不显著.因为每角粒数变幅较小,所以现阶段或今后一定时期内,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可作为四川双低、高产超级油菜育种工作重点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蒲晓斌 李浩杰 蒋梁材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燕芬 田俊明 詹和明 张培高 陈洪梅 黄云霄 段智利 吕宏斌 严富民 番兴明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中北部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穗行数>单株有效穗数>株高>千粒重>穗位高>空杆率>出籽率>穗长>行粒数>生育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丰 唐文帮 肖应辉 袁能胜
对 2 1个两系法杂交晚稻组合杂种一代株高和穗长的整齐度与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整齐度与穗长整齐度均对单株产量有显著正效应 ,以株高整齐度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 ;在产量构成因素和整齐性性状中 ,对单株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是 :千粒重、单株穗数、株高整齐度、每穗总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穗长、穗长整齐度和株高 .株高整齐度与其他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 ,穗长整齐度与每穗总颖花数和结实率负相关分别达到显著、极显著水平 ,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整齐度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宪平
本文分析四川1988—1995年参加省区试的杂交水稻新组合状况及发展趋势。1.“八·五”期间四川杂交水稻选育的新组合多,增产幅度大;2.不育系选育应以高配合力和易于制种、繁种为主攻方向;3.恢复系选育应具多样化,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恢复系群。在组合选配时,应根据不同不育系的特点确立选配方案,筛选最佳组合;4.四川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方向是:控制生育期在15O天内,保持株高105~115cm,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加日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艾复清 李改珍
运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施肥量、密度对油菜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施肥量和密度对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和产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对单株有效角果数的影响是密度大于施肥量,而对产量的影响则是施肥量大于密度;单株有效角果数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27.0kg/hm2、密度9.4万株/hm2,产量的最佳组合为施肥量以纯氮235.7kg/hm2、密度10.6万株/hm2;当控制施肥量(纯氮)、密度分别为214.4—256.9kg/hm2、10.1—11.1万株/hm2时,油菜产量可达3000kg/hm2以上。施肥量和密度对于油菜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油菜 密度 施肥 产量构成因素 旋转回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本川 张锦芳 崔成 柴靓 蒋俊 周正鉴 黄友涛 李浩杰 蒋梁材
【目的】探讨影响四川省不同区域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为选育适合四川省不同油菜产区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油菜产区甘蓝型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新都、德阳和达州等3点变异系数最大的为一次有效分枝数,崇州和绵阳2点变异系数最大的为每果粒数,南充、宜宾、简阳和乐山等4点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单株有效角果数,新都、崇州、简阳、绵阳和德阳等5点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株高,南充、宜宾、乐山和达州等4点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千粒重。相关分析表明,新都点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每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南充点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数和单株有效角果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宜宾点产量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简阳点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果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乐山点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正相关;绵阳、德阳和达州等3点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新都点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为每果粒数,间接作用最大的是单株有效角果数;崇州和宜宾对产量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每果粒数;南充和简阳点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均为单株有效角果数,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每果粒数和千粒重;绵阳和达州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的为分枝数,间接作用最大分别为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分枝数。德阳点对产量直接和间接作用最大均为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论】四川省不同产区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存在差异,且与产量相关性存在差异。品种选育时应充分考虑产量构成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同时考虑其他性状的综合效应,这些为选育适合四川省不同区域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琨 杨和仙 李绍祥 田玉仙 杨木军 顾坚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况浩池 曾正明 罗俊涛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
关键词:
三系杂交稻 中籼迟熟组合 经济性状 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太康 宋德明 王志 胡运高 王茂理
本文着重分析了四川1990~1996年省区试的中籼迟熟参试组合及1990~1997年通过省级审定组合的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生育期、抗病性、亲本的遗传背景等,对超高产育种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杂交中籼,省区试,审定,超高产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玉屏 朱德峰 林贤青 陈惠哲
比较分析了高产杂交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和II优7954的边行和中间行植株株高、物质生产量和产量及其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协优9308边行比中间行单丛增产93.8%,丛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分别提高57.1%,19.2%和3.5%。II优7954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64.4%和14.1%。两优培九丛穗数和穗总粒数分别提高53.9%和11.9%。在边行增产中,协优9308增穗增产贡献68%,增粒增产贡献32%。两优培九增穗增产贡献率达68.7%~82.3%,穗粒数增产贡献率达17.7%~31.3%。协优9308边行植株株高低于中间行植株约8.2%,而单株干物质生产量增加20.9%,穗重增加3...
关键词:
杂交稻 生长 产量 边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艺 秦宁生 卢杰 李金建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已发生的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应用1981-2009年四川盆地22个站点的水稻观测数据及与其对应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水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乳熟期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日降水量和平均日照时数与水稻空壳率、秕谷率和千粒重建立统计回归关系,分析气象要素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盆西平原区(Ⅰ)空壳率随抽穗扬花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减少,随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抽穗扬花期和灌浆乳熟期平均日照时数的增加而减少;盆中浅丘区(Ⅱ)秕谷率随乳熟期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而降低;盆南丘陵区(Ⅲ)空壳率随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的升高而增加,千粒重随平均最高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常勇 李杰 张洪程 马荣荣 王晓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邓张泽 明庆龙
【目的】旨在探讨大穗型杂交粳稻库容构成特征及其穗部性状,探索其群体生产力增长途径。【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8个大穗型杂交粳稻品种(A18/F7562、A2/F7563、A20/F7501、A5/F9249、A2/F7513、A20/F7503、甬优8号和甬优13号)和2个中等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7号和武粳15)为材料,对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特征、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部性状等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大穗型杂交粳稻产量、群体颖花量、库容量、穗长、着粒密度、单穗重、每穗一次枝梗数、一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每穗一次枝梗总粒数、每穗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单枝梗着粒数和每穗二次枝梗总粒数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