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4)
2023(12097)
2022(10570)
2021(10031)
2020(8400)
2019(19287)
2018(19353)
2017(36837)
2016(20389)
2015(22716)
2014(22678)
2013(22594)
2012(20704)
2011(18518)
2010(18415)
2009(16569)
2008(16110)
2007(13783)
2006(11833)
2005(10197)
作者
(61052)
(50890)
(50466)
(48094)
(32282)
(24655)
(22873)
(20071)
(19274)
(18084)
(17469)
(17129)
(16177)
(16082)
(15802)
(15624)
(15432)
(15046)
(14520)
(14448)
(12802)
(12445)
(12291)
(11469)
(11436)
(11407)
(11226)
(11142)
(10297)
(10169)
学科
(75190)
经济(75105)
管理(56367)
(52870)
(44004)
企业(44004)
方法(36321)
数学(31336)
数学方法(30955)
(21026)
(19884)
中国(19165)
(18558)
业经(16491)
地方(15798)
(13876)
理论(13566)
农业(13537)
(12893)
环境(12631)
(12401)
技术(12397)
贸易(12393)
(12260)
财务(12198)
财务管理(12180)
(11994)
企业财务(11627)
(10784)
(10742)
机构
大学(287123)
学院(284089)
管理(111845)
(103893)
经济(101435)
研究(98426)
理学(97829)
理学院(96607)
管理学(94656)
管理学院(94143)
中国(70091)
科学(67301)
(61781)
(52824)
(51296)
业大(47985)
研究所(47643)
(46993)
中心(43931)
农业(41928)
(40172)
(38947)
北京(38815)
财经(38555)
师范(38520)
(35907)
(35234)
(33215)
师范大学(31439)
技术(31030)
基金
项目(206433)
科学(160756)
基金(149487)
研究(144359)
(133689)
国家(132665)
科学基金(112111)
社会(87897)
社会科(83238)
社会科学(83213)
(80961)
基金项目(80424)
自然(77058)
自然科(75144)
自然科学(75121)
自然科学基金(73754)
(69336)
教育(65545)
资助(61371)
编号(58102)
重点(46947)
成果(46573)
(44545)
(43716)
(42446)
科研(40486)
计划(40135)
课题(39867)
创新(39645)
大学(37429)
期刊
(108716)
经济(108716)
研究(78262)
学报(54408)
中国(51814)
科学(48400)
(47028)
管理(38976)
大学(38600)
学学(36355)
(33585)
农业(32646)
教育(30546)
技术(22507)
(19696)
金融(19696)
财经(17705)
(17704)
业经(17677)
图书(17329)
经济研究(16799)
资源(15766)
科技(15215)
(14935)
(14119)
业大(14082)
问题(14032)
理论(13731)
林业(13306)
实践(12847)
共检索到400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夏明忠  蔡光泽  任迎虹  
通过对四川3个州和3个地区共60多个县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系统考察、搜集和整理,搜集到分布于四川不同生态环境的野生荞麦8个种、2个变种和2个亚种种质资源313份,植株标本172份,明确了四川野生荞麦资源的种类、特征特性、原生境的多样性和两个主要分布中心,发现了小籽粒草质状硬枝万年荞和红花硬枝万年荞,F.x、F.y和F.z的植物学特征与已命名种不尽相同,可能为新种或新变种(待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琍  柏大全  邵继荣  罗庆林  唐宇  朱雪梅  何传云  
通过2006~2007年5次对四川省阿坝州9县172个乡镇450个不同生态点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考察、收集和整理,共获得分布于阿坝州不同生态环境下7个类型1个变种的野生荞麦资源种子和标本126余份。对其进行整理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阿坝州荞麦野生种存在着地理分布多样性和明显的集中分布区;发现一野生荞麦新种(待鉴定、命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忠义  卢义宣  苏艳  刘晓利  奎丽梅  杨自华  陈晓艳  曹永生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基于云南不同的稻作气候生境条件,分析了4763份苗瘟、4420份叶瘟和4251份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中的表现,其结果为:①不同气候带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形成有显著作用;②穗颈瘟抗性多样性在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带低,有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反之增大的趋势,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是稻瘟病多样性富聚区域;③稻区内稻类型复杂,稻瘟病抗性多样性就丰富,多样性与稻种类型息息相关。其结果为利用稻瘟病抗性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提供了依据。此外,通过对稻瘟病抗性多样性的分析研究,挖掘了289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瘟病抗性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奎丽梅  卢义宣  苏艳  曹永生  刘晓利  王丽萍  陈晓艳  杨忠义  
采用GIS、BioDiversity等技术分析了4062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在云南不同气候类型和各类稻区的表现。结果表明,稻白叶枯病抗性与气候环境因素呈显著相关。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从南亚热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热带→南温带→中温带逐渐减小,反之增大;随海拔的升高、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反之增大。亚热带是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富集气候带。单双季籼稻区和水陆稻区的稻白叶枯病多样性高于其他稻作区,稻作复杂地区稻白叶枯病抗性多样性较高。发掘了198份值得研究利用的优异的稻白叶枯病抗性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蔡光泽  陈波  华劲松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飞  马钦彦  刘兴良  王金锡  何大洪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南部。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以及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将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钟永模  陈国华  
对3255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四川地方稻种中存在有各种抗性资源,但抗苗瘟资源多于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抗苗瘟资源以籼粘型品种为主,而抗穗颈瘟资源则以粳糯型品种居多。高抗或抗叶瘟和穗颈瘟或抗(中抗)“三瘟”的资源以粳糯型品种居多。对抗性资源的地理分布研究发现,抗苗瘟资源分布广,而抗叶瘟和穗颈瘟资源主要分布于盆周边缘地区,其次为川西南山区,特别是多抗资源,这一点对品种合理布局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益曦  张豪  朱圣潮  
在文献和标本查阅、标本采集和鉴定基础上,对浙江省温州市现知的44科93属277种蕨类植物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温州蕨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含种数较多的科是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5属50种),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10属36种),蹄盖蕨科athyriaceae(9属31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0属30种)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1属15种);含种数较多的属是鳞毛蕨属Dryopteris(26种),铁角蕨属asplenium(15种),凤尾蕨属pteris(14种),卷柏属selaginella(13种)和复叶耳蕨属ar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刘虹伶  石万成  刘雅琴  黄宁远  陈庆东  雷应华  
经2009-2012年调查,已查明四川柑桔树害虫共有129种,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erger、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Kaw等36种害虫广泛分布于四川柑桔各生态区。川西平原柑桔生态区害虫80种,其中柑桔瘿螨Eriophyes sheldoni Ewing和成都方额天牛Rondibilis chengtuensis Gressitt等9种害虫为特有种;川中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69种,其中棉露尾叶甲Haptocus luteolusErichson和柠檬凤蝶Papilio demoleus Linnaeus 2种害虫为特有种;川北丘陵柑桔生态区害虫7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光兰  肖千文  吴开志  孙权  罗永飞  韦丽  
以四川省15个核桃产区411份优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主要性状指标的变异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初步探讨四川核桃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①果枝率、坚果外观、缝合线、取仁难易和壳厚等主要经济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分别为53.2%、34.4%、37.4%、25.7%和23.4%,品种选育中宜将果枝率、缝合线、坚果外观、取仁难易及坚果壳厚作为主要参考指标;②在15个核桃产区中,石棉产区各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综合表现以巴塘产区的最好;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为25时,四川15个核桃产区可聚为2类,第Ⅰ类分布于甘孜州和阿坝州,第Ⅱ类分布于凉山州、绵竹和石棉。四川核桃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彩梅  张京  
【目的】鉴定中国糯大麦种质及了解中国糯大麦的地理分布状况。【方法】采用I2-KI染色方法,对7 713份中国栽培大麦种质资源进行糯性鉴定及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共鉴定出252份糯大麦品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云贵、青藏高原。其中黄河中下游分布区是以河南为中心,长江中下游分布区以江苏为中心,云贵、青藏高原以云南和西藏为中心。【结论】中国糯大麦品种资源丰富,地理分布区域广泛。研究中国糯大麦可以更好地促进专用大麦育种筛选优异种质,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糯大麦遗传资源起源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娟  杨庆文  陈成斌  梁世春  张万霞  乔伟华  王家祥  
【目的】对广西境内普通野生稻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明确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利用36对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对来自广西14个区域(县级行政区域)的27个居群690份普通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所有个体平均等位基因数A=9.86,有效等位基因数Ae=5.05,总遗传多样度Ht=0.74,基因分化系数Gst=0.49,说明广西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居群内与居群间的多样性对总遗传多样性的贡献相当。通过不同区域遗传多样性检测和聚类分析,在遗传一致度为0.5处可把广西普通野生稻分为3个类群。【结论】结合广西的地形及野生稻居群的分布情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红江  李艳锋  陶炼  杨文渊  代安国  左力  宦云敏  
【目的】研究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生态地理分布及表型遗传多样性。【方法】实地调查及采样研究方法相结合。【结果】西藏喜马拉雅山荆子[Malus rockii Rehd.(M.baccata var.himalaica(Maxim.)Schneid.)]野生居群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纬28°39'30°35',东经92°09'95°12,海拔28003300 m,呈带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尼洋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冲积土形成的河床半湿地,或河岸的阔叶林缘或针阔叶混交林缘,处于原始野生状态。调查山荆子自然变异类型表明:树龄最大4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冷宇鑫   闵义   付阳云   周奎   何颖   文晓鹏  
为精准鉴定贵州荞麦种质资源,采用SSR分子标记对60份荞麦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DNA分子身份证数据库。结果显示,从1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6对稳定性好、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在60份供试种质中共扩增出174个多态性条带;Shannon’s信息指数、Nei’s多样性指数、多态信息指数均值分别为0.337、0.206、0.693,引物的多态性较好,能有效揭示60份荞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在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374时,所有供试材料可聚为A、B、C三组;当Dice遗传相似系数为0.484时,将苦荞组(A组)更细分为A1、A2两个小组。采用毛细管电泳及8%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对SSR标记扩增产物进行双验证,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研究开发的高效性SSR分子标记能够有效地鉴定贵州荞麦重要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且用于构建分子身份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成凤  韩会然  李伟  宋金平  
应用统计分析与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2年四川省常住人口数量和密度分布的现状及其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四川省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较大。人口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川东北和川南经济区的丘陵和平原县区;川西北和攀西经济区的少数民族县区的人口数量和密度皆较低;人口和经济的分布具有一致性。2四川省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为川西北经济区,其他主要集中在成都周边及几个地级市市区(或州首府)。人口密度变化的结论与人口数量变化结论具有一致性。3全局Moran指数不断减小,说明四川省的常住人口总体呈现分散趋势。局部Moran指数揭示了高—高类型区主要分布于成都周边和四川省东部川渝交界处,且逐渐从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向重庆方向不断延伸;低—低类型区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经济区,且变化不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