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1)
- 2023(3141)
- 2022(2662)
- 2021(2589)
- 2020(2297)
- 2019(5212)
- 2018(5010)
- 2017(8507)
- 2016(5279)
- 2015(5881)
- 2014(5884)
- 2013(5914)
- 2012(5883)
- 2011(5512)
- 2010(5587)
- 2009(5162)
- 2008(5380)
- 2007(4684)
- 2006(4311)
- 2005(3808)
- 学科
- 济(17987)
- 经济(17968)
- 学(13857)
- 业(8582)
- 管理(8467)
- 方法(6428)
- 企(5972)
- 企业(5972)
- 农(5581)
- 数学(4994)
- 数学方法(4853)
- 中国(4545)
- 理论(4282)
- 农业(3987)
- 和(3623)
- 业经(3590)
- 地方(3590)
- 经济学(3321)
- 教育(3204)
- 物(3023)
- 财(2923)
- 生态(2781)
- 贸(2740)
- 贸易(2736)
- 制(2687)
- 环境(2643)
- 易(2574)
- 融(2566)
- 金融(2562)
- 植(2521)
- 机构
- 大学(85074)
- 学院(81389)
- 研究(37371)
- 科学(29542)
- 农(25805)
- 济(25087)
- 经济(24478)
- 中国(24364)
- 所(22528)
- 管理(22487)
- 研究所(21198)
- 农业(20769)
- 京(19870)
- 理学(19048)
- 业大(18881)
- 理学院(18578)
- 管理学(17729)
- 管理学院(17583)
- 中心(14940)
- 范(13915)
- 师范(13658)
- 室(13450)
- 农业大学(13434)
- 省(13418)
- 江(13345)
- 院(13120)
- 北京(12767)
- 科学院(12623)
- 实验(12379)
- 实验室(11908)
- 基金
- 项目(57719)
- 科学(42349)
- 基金(40082)
- 家(39488)
- 国家(39241)
- 研究(34199)
- 科学基金(30001)
- 省(22859)
- 自然(22856)
- 自然科(22258)
- 自然科学(22242)
- 自然科学基金(21837)
- 基金项目(20974)
- 划(20657)
- 社会(18423)
- 社会科(17193)
- 社会科学(17185)
- 资助(16853)
- 教育(15974)
- 重点(14834)
- 计划(14331)
- 科技(14216)
- 发(12507)
- 编号(12362)
- 科研(11869)
- 部(11600)
- 成果(11512)
- 专项(11360)
- 创(11157)
- 农(11057)
共检索到124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飞 马钦彦 刘兴良 王金锡 何大洪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和南部。该文系统地研究了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以及盆周山地和川西南,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将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木兰科Magndiaceae7属16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木兰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垂周壁呈不同程度的波状弯曲;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其长轴取向不规则,除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为平列型与无规则型并存外,均为平列型;不同属种的上下表皮细胞大小、细胞垂周壁的波状弯曲程度和气孔器密度均存在差异,可为属种的划分提供实验证据。图3表1参10
关键词:
植物学 木兰科 叶表皮 显微构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梦琳 余嘉莉 马良 陈淑芳 兰思仁 王晟源
【目的】明晰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现状,旨在为其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次深入福建省各市县进行野外调查,结合网络进行资料查阅及收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相关信息,如分布物种、分布地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统计,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共计86属231种(含变种)。以石豆兰属Bulbophyllum、羊耳蒜属Liparis、舌唇兰属Platanthera、斑叶兰属Goodyera、虾脊兰属Calanthe为主要属,这5个属所含种数共计70个,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30.30%;其属的多样性丰富但属内种较为贫乏,属内含种数≤5个的属共有77个,所含种数合计134个。生活型以地生为主,共131种,附生兰85种,腐生兰15种,地生兰、附生兰、腐生兰分别占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总数的56.71%、36.80%、6.49%。【结论】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域分布不均,分布最为丰富的市县为武夷山市(82种),其次为闽侯县(71种);部分兰科植物只在一个市县有分布信息记录。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过渡带特征明显,以热带为主要成分,北温带成分和东亚成分对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也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福建省 兰科植物名录 地理分布格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虎 夏明忠 蔡光泽 任迎虹
通过对四川3个州和3个地区共60多个县的野生荞麦资源进行系统考察、搜集和整理,搜集到分布于四川不同生态环境的野生荞麦8个种、2个变种和2个亚种种质资源313份,植株标本172份,明确了四川野生荞麦资源的种类、特征特性、原生境的多样性和两个主要分布中心,发现了小籽粒草质状硬枝万年荞和红花硬枝万年荞,F.x、F.y和F.z的植物学特征与已命名种不尽相同,可能为新种或新变种(待定)。
关键词:
野生荞麦 特征特性 分布中心 四川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利兵
Three Armeniaca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in 20 provinces of China,including Inner Mongolia,Liaoning,Hebei,et al.,from 2008 to 2009.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Armeniaca sibirica is distributed in most areas of north China(N37°17′-N50°24′,E105°56′-E130°20′).It concentrates in the southeast of Inne...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炉焕 方云亿
浙江共有豆科植物61属,181种,3亚种,7变种,3变型,其中栽培15属,57种,2变种,2变型。本文通过对各自然分布属在豆科中系统位置的分析,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和与邻近地区豆科植物属、种的对比,认为浙江豆科植物区系种类丰富,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具有较明显的热带和亚热带性质,与邻近地区的关系密切,为一个开放型的植物区系。同时还探讨了地理分布格局,证实了以括苍山,仙霞岭一线为界的浙江东南部是华东、华南两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吴征镒将雁荡山、洞宫山一线以南的浙江东南一隅划为华南区系的范围是合理的。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怀珍 邢福武
报道我国5属:坛花兰属Acanthephippium、毛兰属Eria、沼兰属Malaxis、鸢尾兰属Oberonia、长喙兰属Tsaiorchis,5种兰科植物镶囊坛花兰Acanthephippium striatum、马齿毛兰Eria szetschuanica、小沼兰Malaxismicrotatahtha、小叶鸢尾兰Oberonia japonica、长喙兰Tsaiorchis neottianthoides在西藏、江西和湖南的新地理分布点,同时补充叉喙兰和小叶白点兰在贵州和湖南的具体分布点.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标本馆(IBSC)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PE)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
关键词:
植物学 兰科 新记录 区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俞志雄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描述了9种木兰科植物(华木莲Sinomanglietiaglauca,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白玉兰Magnoliadenudata,望春玉兰Magnoliabiondii,天目木兰Magnoliaamoena,美毛含笑Micheliacaloptila,乐昌含笑Micheliachapensis,深山含笑Micheliamaudiae,宝华玉兰Magnoliazenii)的花粉形态特征。观察结果表明,9种木兰科植物花粉的形状、萌发孔类型基本一致,但大小及外壁纹饰存在差异,甚至同种植物的不同居群亦如此。因此,木兰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有一...
关键词:
树木学 木兰科 花粉形态 分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修鹏 俞慈英 袁燕飞 李定胜 李军
自 1 976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 ,时至今日 ,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 76种 ,保存 65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 ,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 5种类型 ,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 ,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 1参 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喜龙 土艳丽 文雪梅 朱荣杰 段元文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林 李功权 刘颖
【目的】兰科Orchidaceae植物已经成为旗舰保护类群,科学规范识别长江流域兰科植物的迁移规律,探究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确定重点保护物种和热点地区,对于更好地研究和保护珍稀濒危兰科植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长江流域1981—2019年的代表性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考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资讯机构(GBIF)数据库选取兜被兰属Neottianthe、独蒜兰属Pleione等130个(10种)物种分布点为代表,根据植物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理论,采取核密度、莫兰指数和热点分布等方法,对长江流域濒危兰科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1)1998—2019年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密度高值区减少,分布在广西、贵州的兰科植物消失。密度中值区发生变化,兰科植物由四川中部向四川北部迁移;(2)长江流域代表性兰科植物的濒危等级值和空间位置呈显著正相关水平,1998—2019年比1981—1997年相关性更强;(3)高危险区发生变化,1981—1997年兰科植物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贵州和湖北,而1998—2019年主要分布在湖北。【结论】全球变暖、基础设施建设、非法采挖销售和过度砍伐森林都有可能成为兰科植物分布变化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湖北将成为以后需要重点关注的地区。图1表5参3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春 李晖 李晓笑
结合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定量分析了中国冷杉属Abies Mil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并探讨几种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孤岛状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1)川西滇北横断山区是我国冷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2)随着经度、纬度的增加,冷杉属植物物种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格局,在98°~104°E、26°~30°N之间,冷杉属种数分布最集中;同样,垂直分布格局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在2 600~3 600 m的中高海拔冷杉物种数较多;(3)冷杉属植物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经度的减小而上升,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4)冷杉属植物喜湿冷的特性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属几种冷杉的濒危现状。
关键词:
冷杉 地理分布 濒危成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二齐 王云华 郭叶 俞春莲 林新春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华木莲Sinomanglietia glauca,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白玉兰Magnolia denudata,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和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等6种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鲜叶精油,并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6种木兰科植物精油中共鉴定出44种化合物,多属单萜类和倍半萜类;6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石竹烯、β-桉叶醇和萜烯醇,不同植物种类的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与特有成分有明显差异。对6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方小平 李昌艳 胡光平
对贵州4种木兰科植物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后的半致死温度、MDA含量及SOD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该4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性,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半致死温度各不相同,乐东拟单性木兰最低(-17.07℃),观光木最高(-6.38℃);不同树种鲜叶中MDA含量出现的第1个峰值均在各自半致死温度之前,且出现最早的是观光木,最晚的是乐东拟单性木兰;与5℃相比,观光木SOD酶活性在-4℃时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在-4℃之后SOD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余3个树种SOD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根据上述指标千种木兰科植物的抗寒能力排序为:乐东拟单性木兰(乐昌含笑(紫花含笑(观光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