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97)
- 2023(3350)
- 2022(2790)
- 2021(2655)
- 2020(2258)
- 2019(4808)
- 2018(4618)
- 2017(8605)
- 2016(5182)
- 2015(5389)
- 2014(5326)
- 2013(5332)
- 2012(5060)
- 2011(4563)
- 2010(4515)
- 2009(3992)
- 2008(4100)
- 2007(3559)
- 2006(2978)
- 2005(2680)
- 学科
- 济(15446)
- 经济(15427)
- 业(12283)
- 管理(11081)
- 企(9591)
- 企业(9591)
- 方法(7809)
- 学(6981)
- 数学(6871)
- 数学方法(6767)
- 财(4918)
- 农(4427)
- 中国(3954)
- 制(3572)
- 务(3409)
- 财务(3384)
- 财务管理(3377)
- 企业财务(3304)
- 银(3198)
- 银行(3176)
- 融(3109)
- 技术(3107)
- 金融(3106)
- 业经(3072)
- 行(3032)
- 农业(3021)
- 地方(2956)
- 理论(2611)
- 及其(2565)
- 害(2533)
- 机构
- 大学(72036)
- 学院(71351)
- 研究(29586)
- 农(23676)
- 济(23445)
- 科学(23311)
- 经济(22887)
- 管理(21112)
- 中国(19407)
- 农业(19188)
- 理学(18699)
- 理学院(18334)
- 管理学(17745)
- 所(17727)
- 管理学院(17620)
- 业大(17264)
- 研究所(16610)
- 京(15234)
- 中心(12640)
- 农业大学(12208)
- 省(12134)
- 室(11745)
- 财(11499)
- 实验(10979)
- 业(10875)
- 江(10748)
- 实验室(10587)
- 院(10453)
- 重点(10023)
- 科学院(10013)
- 基金
- 项目(53976)
- 科学(40297)
- 基金(38882)
- 家(37775)
- 国家(37514)
- 研究(31246)
- 科学基金(29829)
- 自然(22417)
- 省(22383)
- 自然科(21944)
- 自然科学(21923)
- 自然科学基金(21542)
- 基金项目(20405)
- 划(19243)
- 社会(18393)
- 社会科(17444)
- 社会科学(17439)
- 资助(16388)
- 教育(14535)
- 计划(13568)
- 重点(13152)
- 科技(12885)
- 发(11411)
- 创(11365)
- 科研(11333)
- 部(11082)
- 业(10937)
- 创新(10788)
- 专项(10558)
- 农(10393)
共检索到101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国芝 赵霞 杨海艳 吴婕 王云月 彭化贤
四川省西充县发现1种严重危害辣椒果实的辣椒炭疽病,造成部分田块绝收。田间调查发现,此病菌既能危害未熟果也能危害红熟果,但未危害叶片或茎干。在果实上病斑圆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在实验室PSA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边缘整齐,粉红色或橙色,无孢子堆,无菌核,分生孢子盘无刚毛。分生孢子单生,梭形,大小11.703~13.657μm×3.074~4.773μm,附着胞圆形或长椭圆形,褐色,大小为3.985~6.633μm×3.954~6.170μm。菌株rDNA ITS的PCR产物经测序后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此菌株的ITS序列与尖孢刺盘孢Colletotrichum acutatum(有性阶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思皓 巩雪峰 许艺 李红 陈鑫 宋占锋
【目的】通过鉴定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分析炭疽病胁迫对辣椒叶片中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制定更精确的炭疽病防控措施和探究抗病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果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同时测定辣椒叶片受炭疽病侵染后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11株菌株,其中9株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2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 scovillei造成的果实病斑直径和侵染叶片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C. fructicola。炭疽病胁迫增强辣椒叶片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在侵染后上升,第4天达峰值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在侵染前4天因抗氧化酶激活而下降,随着侵染持续,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结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病原菌是C. scovillei和C. fructicola,且C. scovillei比C. fructicola致病力更强。明确MDA、SOD、POD、CAT是评价辣椒抗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胡洽 耿三省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抗病性鉴定 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新才 张宁 肖国蓉 胡长富
在室内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了农抗120、百菌清及其4 种不同配比的混剂对辣椒炭疽菌的菌丝抑制作用和毒力。结果表明,农抗120 和百菌清对辣椒炭疽病菌EC50 值是2 777.2 mg/L和1 090.7 mg/L,农抗120的毒力小于百菌清;农抗120与百菌清以4∶1~8∶1混配增效系数(SR)为2.04~3.93,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农抗120与百菌清6∶1增效系数最大,达3.93,为最佳配比;农抗120 与百菌清6∶1 混配对9 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平均抑菌率为84.4%,显著高于农抗120的75.5%和百菌清的66.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巩雪峰 宋占锋 许艺 文熙宸 陈鑫 侯思皓 李红 陈琼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诱导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生理作用。【方法】以辣椒品种‘红冠3号’和‘川腾10号’为试材,采用50 mmol/L GABA和50 mmol/L BABA预处理1/2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辣椒幼苗和离体果实,并以不添加GABA和BABA为无预处理(CK)对照,分析喷雾和针刺法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ocvillei)及无菌水(对照)后辣椒幼苗和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接种炭疽菌0~8 d,2个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b均呈下降趋势,在8 d时较对照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根系生长速率也持续下降;而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根长比无预处理组下降趋势均明显减缓,GABA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它2处理组,在2 d时达显著水平;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幼苗抗氧化酶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CAT和SOD活性已在0 d时达到无预处理组接菌8 d时活性水平,MDA含量无明显变化。接种8 d时,G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活性显著高于0 d对照,B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和POD均显著高于0 d对照;辣椒红果预处理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内接菌8 d的CAT和POD活性高于对照0 d,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且预处理较无预处理接菌8 d红果病斑直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34和0.68倍。此外,GABA、BABA预处理果实各对组内的对照0 d和接种8 d及组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MDA活性变化与幼苗预处理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GABA和BABA预处理提高了接种炭疽菌后辣椒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速率。GABA和BABA预处理缓解了炭疽菌对辣椒红果的侵染。同时,GABA和BABA通过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积累,从而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张占江 蓝祖栽 白隆华
【目的】筛选拮抗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的放线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肿节风根系土壤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并采用离体叶片刺伤接种法测定筛选获得拮抗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平板对峙和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肿节风根系土壤的JT-2F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最强的拮抗作用,可使炭疽病菌菌丝膨大、畸变和扭曲,抑制率达86.75%,且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均抑制率达81.50%。通过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鉴定,JT-2F菌株为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JT-2F菌株发酵原液对离体叶片上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达87.32%。【结论】JT-2F菌株用作肿节风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小琴 柯绍英 刘勇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对四川新育成油菜材料进行了根肿病抗性评价。根据发病严重度将70个油菜新材料分为高抗、中抗、低抗/低感、中感、高感5个类型,其中,大部分新育成油菜材料为根肿病感病材料,40号和24号材料发病指数大于50,为高感材料;70号材料发病指数为2.67,为高抗材料,可用于进一步选育研究。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营 侯喜林 张玉明 张正光 郑小波
报道不结球白菜对炭疽病 (Colletotrichumhigginsianum) 抗性的苗期鉴定方法和抗病品种 (株系 )的筛选结果。在 2片真叶期 ,以 1× 10 6个·mL-1孢子浓度喷雾接种 ,2 5℃、RH >10 0 %保湿 2 4h ,2 5℃光照培育 7d ,可快速地将不同抗性的品种 (株系 )鉴别出来。用该方法所获得的品种 (株系 )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苗期 (5片真叶期 )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将该方法与田间抗性鉴定相结合 ,从 2 6个品种 (株系 )中筛选出 4个高抗材料 ,可供生产上使用或作为抗病育种的抗源材料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炭疽病 抗性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作民
根据前人思路及经验,从量的概念出发,搜集到准水抗材料170份。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其中59份表现高抗及良好水平特性。33份表现p,s/O型反应,水平特性较好。17份表现垂直特性。9份表现苗期高感。并对各种类型的准水抗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 条锈 准水抗材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鹿 薛泉宏 郭志英 杨斌 周永强 许英俊
【目的】探索供试生防放线菌Act1、Act8和Act11与生防真菌C、D、M1和M2混合接种对辣椒根系生长、生防菌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诱导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皿内拮抗试验确定适宜的生防真菌与生防放线菌组合,以甜椒和线椒幼苗为供试材料,蘸根接种处理后,于30和31 d时测定生防菌在辣椒根部的定殖量及辣椒叶片和根系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研究不同接种处理对生防菌在辣椒根部定殖能力及辣椒叶片和根系PPO活性的影响。【结果】(1)4株生防真菌与3株拮抗性生防放线菌形成的12个组合中有7个组合混接菌种之间无相互拮抗作用。(2)生防菌混合接种时甜椒叶片PPO活性的增率大于生防菌单独接种,混和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烈干 邹芬 熊水平 胡铭 马辉刚
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205份江西省地方辣椒种质资源的辣椒疫霉菌抗性进行鉴定,分析辣椒种质接种5、9、14 d后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接种后14 d病株率为0%~30.0%、30.1%~70.0%和70.1%~100%的材料分别有39、56、110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9.02%、27.32%和53.66%;抗性表现为高抗、抗病、中抗和感病的材料分别有26、43、33和103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12.68%、20.98%、16.10%和50.24%。分析供试材料在接种后5、9、14 d的发病情况可知,材料间发病速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时间段材料间的病情相关性不显著,接种后14 d调查时病情发展趋于缓慢,可以此次鉴定结果来评价材料的最终抗病性。
关键词:
辣椒 疫霉菌 游动孢子灌根法 抗性 江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辉 刘长远 赵奎华 孙军德
对采集到的辣椒疫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及同源性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病菌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Clustalx1.83及MEGA4.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落为白色,菌丝呈鹅毛绒状,无隔膜,孢子囊卵圆形或梨形,乳突单生;测得病菌ITS序列为805~877bp,rDNA-ITS序列同源性高,致病菌病原均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华兰 张宗勋 刘朝辉 叶鹏盛 何炼 叶仕伦 韦树谷 李琼英 张骞方
本文采用自然病圃,开展了四川省部分番茄材料的抗病性鉴定筛选评价,为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番茄材料对主要病害均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部分材料对2~3种主要病害具有兼抗性。供试材料对番茄枯萎病的抗性最好,抗枯萎病材料占73.33%;对灰霉病,番茄材料多表现为耐病,抗灰霉病占40.00%,耐灰霉病的占50.00%;对晚疫病多表现为中抗;对番茄病毒病的抗性略差,抗病毒病的材料仅占13.33%。
关键词:
番茄 资源材料 病害 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正宜 刘勇
油菜抗菌核病、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曾正宜@刘勇¥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油菜,菌核病,病毒病,抗性,鉴定,筛选油菜抗菌核病、病毒病材料的鉴定与筛选曾正宜刘勇IdentificationofResistanceofRapeseedMaterialstoScle...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病毒病,抗性,鉴定,筛选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林智熠 周文娟 潘镇泽 傅佳蕊 陈景新 倪林 邹双全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 7′R, 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 8R)-threo-7, 9, 9′-三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α-L-鼠李糖苷(2)、4-氧代芝麻素(3)、tetraketide(4)、19α-羟基熊果酸(5)、紫檀芪(6)、evofolin B(7)、豆甾醇(8).其中,除化合物4、5、7外,其他成分均为本课题组首次从野鸦椿属分离所得.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对辣椒疫霉病菌均具有中等抑制活性,其有效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1.285、0.300、0.906μmol·L~(-1).辣椒疫霉病菌经19α-羟基熊果酸处理后,菌丝干重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这说明19α-羟基熊果酸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有效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