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7)
- 2023(10299)
- 2022(8379)
- 2021(7497)
- 2020(6296)
- 2019(13764)
- 2018(13653)
- 2017(25983)
- 2016(14088)
- 2015(15494)
- 2014(15223)
- 2013(15075)
- 2012(13655)
- 2011(12005)
- 2010(12322)
- 2009(11989)
- 2008(12209)
- 2007(11072)
- 2006(9943)
- 2005(9467)
- 学科
- 业(76089)
- 企(70832)
- 企业(70832)
- 管理(62647)
- 济(61054)
- 经济(60933)
- 财(26076)
- 业经(25967)
- 方法(23335)
- 农(23102)
- 务(19731)
- 财务(19715)
- 财务管理(19695)
- 企业财务(18685)
- 制(18234)
- 农业(16892)
- 技术(15706)
- 数学(15700)
- 数学方法(15588)
- 体(14048)
- 中国(13617)
- 划(13501)
- 策(12885)
- 和(12530)
- 体制(12472)
- 理论(11622)
- 企业经济(11135)
- 经营(10842)
- 技术管理(10556)
- 地方(9935)
- 机构
- 学院(208520)
- 大学(202841)
- 济(88803)
- 经济(87167)
- 管理(84781)
- 理学(72366)
- 理学院(71630)
- 管理学(70825)
- 管理学院(70443)
- 研究(66177)
- 中国(54192)
- 财(46333)
- 京(41907)
- 科学(38667)
- 财经(35610)
- 农(35593)
- 江(33443)
- 所(33065)
- 经(32204)
- 中心(30300)
- 研究所(29311)
- 业大(28786)
- 农业(27740)
- 经济学(26353)
- 财经大学(26049)
- 北京(25886)
- 州(25543)
- 商学(24697)
- 商学院(24483)
- 院(24206)
- 基金
- 项目(133884)
- 科学(108386)
- 基金(99835)
- 研究(99308)
- 家(85963)
- 国家(85196)
- 科学基金(75515)
- 社会(65605)
- 社会科(62259)
- 社会科学(62245)
- 基金项目(53579)
- 省(53128)
- 自然(48710)
- 自然科(47600)
- 自然科学(47591)
- 自然科学基金(46804)
- 教育(43787)
- 划(43067)
- 编号(38849)
- 资助(38615)
- 业(32959)
- 创(31536)
- 制(31477)
- 成果(30690)
- 重点(30327)
- 部(29741)
- 发(28868)
- 创新(28629)
- 国家社会(27378)
- 课题(26648)
- 期刊
- 济(107560)
- 经济(107560)
- 研究(62262)
- 中国(41403)
- 财(40580)
- 管理(37261)
- 农(34591)
- 科学(28788)
- 学报(26998)
- 农业(23377)
- 大学(21479)
- 学学(20718)
- 融(20343)
- 金融(20343)
- 业经(19622)
- 技术(18511)
- 财经(18255)
- 经济研究(15745)
- 经(15720)
- 教育(15341)
- 业(14942)
- 问题(13561)
- 财会(12437)
- 技术经济(12031)
- 现代(11480)
- 会计(10599)
- 世界(10475)
- 商业(10068)
- 贸(10032)
- 资源(9729)
共检索到319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宏 张社梅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杨德乾 郭海霞 张建华 曾其国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东桑西移"项目在推进我国蚕桑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东桑西移"项目实施前后10年(1996-2016年)各省桑园面积为研究对象,结合1999-2016年各省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探索了我国桑园面积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①2006年开始实施"东桑西移"项目后,我国东部桑园面积呈线性减少,平均每年减少16 482.81 hm~2,十年间的动态度为-4.94%;西部桑园面积呈线性增加,年约增加桑园面积7924.69 hm~2,十年间的动态度为1.96%。②空间重心转移模型显示,我国桑园面积空间分布重心在1996-2016年间由北向南移动的整个过程,且明显具有向西南偏移的趋势。③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模型(Y=6.670x_1-6.977x_6+134.667x_7-1.692x_(12))明确指出,自然、人口和经济三大类4种驱动因子对我国桑园面积(Y)的时空变化有显著的指示作用。其中,自然类驱动因子主要指降雨量;人口类驱动因子主要包括15~64岁人口数量和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两个指标,经济类驱动因子主要是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结论】综上可知,在政策引导、自然条件、人口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复合驱动下,我国桑园面积时空格局变迁明显。
关键词:
桑园面积 东桑西移 驱动力 人口 GDP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晴 刘洋 高明杰 刘李峰
近年来我国蚕桑业的主产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东桑西移"、"两广崛起"的发展态势十分明显。本文在对我国桑蚕业区域格局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重心模型及年际空间移动角度模型对我国蚕桑业优势产区及其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显示,2000年以来全国桑蚕生产重心逐步向西、向南移动,广西、广东蚕桑业发展突飞猛进。运用比较优势指标对我国蚕桑业区域比较优势进行分析评价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陈春燕 刘远利 何鹏 廖桂堂 高文波 曹杰 邵周玲
[目的]农作物空间演化的本质是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具象反映,揭示农作物空间的时空过程,明晰其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定量响应关系,有助于解释农业土地系统变化过程与机制。柑橘空间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其空间变化对优化农业土地系统具有重要影响。[方法]针对已有研究在空间尺度、响应机制的局限,本文在分析柑橘空间时空过程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解释变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980—2015年,四川柑橘空间快速扩张,经历了快速扩张期(1980—1995年),强烈震荡期(1995—2005年),扩张恢复期(2005—2015年)。柑橘空间表现出高度集聚,在地理上呈现出空间相关性。川中丘陵区是柑橘空间变化最为强烈的区域。[结论]四川柑橘空间的时空过程受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自然—人文”驱动特征。与海拔、降水量、最热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气温年较差、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技术进步8个解释变量呈负相关,上述变量每增加1%,柑橘空间收缩0.61%、0.358%、0.844%、1.784%、4.734%、0.398%、2.473%、0.181%。与坡度、无霜期、劳动力投入强度、有效灌溉面积、农药投入强度、路网密度、经济反哺能力7个解释变量呈正相关,上述变量每增加1%,柑橘空间扩张1.270%、1.044%、0.542%、0.172%、0.285%、0.626%、0.356%。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昊
宋代四川地区形成了成都平原与四川盆地中北部两大蚕桑丝织业产区并驾齐驱的局面。蚕桑丝织业的发展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民户生计,不仅耕织结合的生计方式更加普遍,而且随着人地关系的变化,一些农民开始脱离粮食生产,转而以经营蚕桑丝织为生,民户的生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蚕桑丝织业在民户生计中的地位凸显,与当地民户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通过蚕市可以了解成都地区民户的生产节律、与市场关系,以及信仰习俗等日常生计安排。不过由于宋朝在四川地区征收大量的丝织品供应西北军需和奢侈消费,当地民户负担沉重,生计状况并不乐观。
关键词:
宋代 四川 蚕桑丝织业 民户生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蓉 柳思维 蔡荣
确保粮食安全是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基于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考察中国粮食生产格局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采用空间相关分析法考察中国粮食产量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中国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显著的空间不均衡现象,粮食生产逐步向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集中,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南退北进”的演进趋势;中国粮食生产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征,部分省区市的粮食生产空间溢出存在“涟漪效应”和“规模效应”;城镇化发展、化肥投入、机械投入以及政府干预等因素均对粮食生产空间格局演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则显著为负。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规划进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朱伟华 黄琳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奕亨 田云 周丽丽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四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3%。[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各市州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结论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碳减排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敏杰 王健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2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刻画了物流业FDI空间格局的演化特征,并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从时间和空间双维度探讨各省份物流业FDI驱动因素的作用力。结果表明:2006—2019年,各省份物流业FDI规模明显提升,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且差异逐渐扩大;物流业FDI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省份位于High-High集聚区域和Low-Low集聚区域,表现出空间上的"马太效应";物流业FDI多维驱动因素表现出明显的时空非平稳性特征,各因素在不同时点和地区对物流业FDI的作用方向和强度波动性较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洋洋 吕晓 郭贯成 巩晨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荣天 焦华富
以泛长三角为研究区,采用修正的DEA模型测度2000—2012年城市发展效率;综合利用地统计分析、R/S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转型期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总体上城市发展效率呈现出提升的态势,且城市集约化发展取得一定进步;城市发展效率空间格局演化存在空间集聚,各效率在空间上均表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形成了较为相似的集聚演化格局;未来城市发展各项效率将会表现不断增长趋势;人口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及市场因素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泛长三角城市发展效率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洋 贺灿飞 徐阳 曲峻熙
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及社会经济数据,综合采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刻画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公园绿地供给规模大幅增长,整体供需水平明显改善,区域间依旧存在明显分化。(2)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总体差异显著收敛,西部城市供给规模不断增加,部分东北和中西部中小城市人均面积偏低,是阻滞整体供需水平提升的关键症结。(3)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由城市本底、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等多维因素综合驱动。城市人口集聚与土地开发程度存在负向约束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居住用地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不同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合理增加供给总量,创新供给模式和供给形式,完善差异化运维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供需,破解城市公园绿地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静怡 卢晓宁 洪佳 孟成真
论文研究四川省2000—2014年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演变趋势,并综合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从区域尺度上对四川省气溶胶光学厚度演变的驱动力进行定量研究,更进一步从像元尺度上分析驱动力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四川省以中部盆地为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中心区且增长趋势最为明显,川东平行岭谷值较小且有轻度减少趋势,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值最小,但有轻度增长趋势;2)区域尺度上,对气溶胶光学厚度驱动力主导因子进行定量研究,建立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与GNP、降水量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多元回归模型,即AOD=0.849+0.567×GNP-0.909×降水量-0.077×归一化植被指数,该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振旺 李建强
[目的]实现合理的生猪养殖布局,对于更好实现生猪稳产保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1—2021年四川省21市州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布局指数、自然断点分级法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方法对各市州的生猪养殖发展状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各市州的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I_(it))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成都市最高,甘孜州最低;五大经济区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平均值呈现“川东北经济区>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经济区”的态势。(2)2011—2021年四川省生猪养殖空间布局大致可分为2011—2014年、2015—2017年和2018—2021年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呈现出“/”型、“土”和“工”型的布局。(3)耕地资源、饲料生产能力和城镇化水平对生猪养殖布局有显著正影响。具体来说,耕地资源每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10.20%;饲料生产能力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82.00%;城镇化水平提高1%,生猪养殖空间布局指数可提高0.10%。[结论] 为促进四川省生猪养殖业发展,一方面要依据各区域生猪养殖生产现状,不断强化土地、资金和政策等要素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区域的耕地和饲料生产能力比较优势,实现生猪养殖空间布局的优化;最后建议要注重区域发展差异,合理制定环保政策,循序分类推进政策的实施,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双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超 庞艳梅 潘学标 韦潇宇
进行气候变化背景下四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趋势的预估可对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及宏观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输出的未来A2和B2气候情景(2071-2100年)及基准气候条件(1961-1990年)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四川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平均气温、≥10℃积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参考作物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基准气候条件相比,A2和B2情景下,2071-2100年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温度生长期内≥10℃积温呈升高趋势;川西高原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而其他地区以增加为主,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A2情景下年降水量以增加为主,B2情景下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