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3)
2023(14773)
2022(12825)
2021(12012)
2020(9895)
2019(22832)
2018(22742)
2017(42663)
2016(23766)
2015(26946)
2014(27069)
2013(26744)
2012(25085)
2011(22947)
2010(23217)
2009(21049)
2008(20657)
2007(18164)
2006(16312)
2005(14564)
作者
(73597)
(60972)
(60604)
(57283)
(39142)
(29360)
(27487)
(24051)
(23461)
(22019)
(20977)
(20856)
(19753)
(19630)
(19109)
(18838)
(18148)
(17944)
(17598)
(17406)
(15377)
(15343)
(14923)
(13973)
(13698)
(13679)
(13654)
(13622)
(12567)
(12200)
学科
(96421)
经济(96321)
管理(64332)
(60638)
(48529)
企业(48529)
方法(38488)
数学(32341)
数学方法(31907)
中国(28555)
(27210)
地方(26897)
(25145)
业经(22289)
(20064)
农业(18708)
(17178)
环境(16810)
(16647)
贸易(16629)
(16408)
理论(16291)
(16000)
(15433)
银行(15373)
技术(15296)
(15148)
金融(15144)
(14806)
(14600)
机构
大学(342837)
学院(340697)
管理(129416)
(126963)
研究(124156)
经济(123913)
理学(110867)
理学院(109431)
管理学(107274)
管理学院(106676)
中国(90851)
科学(82777)
(76348)
(65606)
(64733)
研究所(60197)
(57217)
业大(56271)
中心(54687)
(51886)
农业(50689)
北京(48996)
(48755)
师范(48196)
(45425)
财经(45290)
(42774)
(41047)
(39356)
师范大学(38997)
基金
项目(234675)
科学(181513)
研究(167271)
基金(166449)
(148221)
国家(146966)
科学基金(123181)
社会(100868)
社会科(95302)
社会科学(95276)
(93141)
基金项目(88868)
自然(82633)
自然科(80528)
自然科学(80499)
(79410)
自然科学基金(79013)
教育(75941)
资助(68553)
编号(68501)
成果(56345)
(53948)
重点(53592)
(49786)
课题(48544)
(48112)
创新(44941)
科研(44906)
计划(44700)
大学(42024)
期刊
(147154)
经济(147154)
研究(99747)
中国(71541)
学报(63171)
(59340)
科学(56493)
管理(48322)
大学(45914)
学学(42902)
教育(42049)
农业(41462)
(40694)
技术(29615)
(29179)
金融(29179)
业经(25153)
图书(22698)
经济研究(22101)
(21667)
财经(21068)
问题(19023)
资源(18338)
科技(18183)
(17910)
(17044)
业大(16973)
理论(16326)
技术经济(15870)
书馆(15780)
共检索到514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诚  李强  李小林  熊川  金鑫  李萍  黄文丽  
为了解四川藏区松栎林下牛肝菌资源的系统发育地位,采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于7个地区的11株牛肝菌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11株牛肝菌形态有所差异,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它们属于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绿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virens)、金黄柄牛肝菌(Boletus auripes)、Boletus bainiugan和尚不能确定到属的牛肝菌。研究结果表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欣  陈宏  雷初朝  胡沈荣  苏利红  
基于mtDNA cyt b基因全长序列,对中国黄牛、牦牛和水牛的遗传多态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黄牛、牦牛和水牛cyt b基因序列中碱基A和T的含量均比较高,A+T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6%,58.2%和56.0%。黄牛在cyt b基因全长序列具有较丰富的核苷酸多样性(Pi=0.016 84),水牛的核苷酸多样性相对贫乏(Pi=0.003 51),牦牛的核苷酸多样性介于二者之间(Pi=0.012 28)。中国黄牛与牦牛和欧洲野牛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与水牛间的亲缘关系则相对较远,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个母系起源;中国牦牛和斑腾牛以及羯牛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中国水牛和沼泽型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潮  唐利洲  韩利红  
【目的】四川山胡椒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开展叶绿体基因组研究对山胡椒属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从头组装了完整的四川山胡椒叶绿体基因组,并对其基因组结构、基因构成及序列重复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四川山胡椒叶绿体基因组全长152 851 bp,呈典型的四分结构,共编码125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81个,tRNA基因36个,rRNA基因8个;编码基因的鸟嘌呤和胞嘧啶碱基的出现频率GC3s为27.96%,21个最优密码子中有20个以A/U(T)结尾;27对长序列重复中,正向重复和回文重复分别占比44%和41%,长度为30 bp和33 bp的序列分别占44%和30%; 181个SSR位点中,A/T单碱基重复占68%,位于基因间区的占55%;鉴定了6个高变区(petA-psbJ、trnH-psbA、petK-psbI、ccsA-ndhD、rpl32-trnL和ycf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山胡椒属分为5个聚类组,四川山胡椒与黑壳楠亲缘关系最近。【结论】四川山胡椒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偏好以A或U(T)结尾的密码子;鉴定的高变区和SSR位点可作为山胡椒属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研究结果可为山胡椒属分子标记开发、系统进化研究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泽辉  耿毅  汪开毓  周燕  范玉蕾  邓梦玲  陈德芳  欧阳萍  黄小丽  
2014年5月,四川省都江堰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疾病,幼鱼和鱼苗死亡率分别高达40%和80%。为探究此次疾病病因和流行规律,将病料进行解剖及细菌学检查、病理组织观察、人工感染实验、病毒分离、多重RT-PCR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病鱼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部膨大,体表发黑,肛门拖淡黄色黏液便,解剖见鳔壁、腹膜出血,胃胀气膨大和明显肠炎;细菌学检查为阴性;组织病理学上,头肾、肾脏和脾脏造血组织广泛性变性、坏死,肠黏膜下层嗜酸性颗粒细胞浸润与坏死,肝细胞变性、坏死形成局灶性的坏死灶,并在一些肝细胞胞浆内见嗜酸性包涵体。将病鱼的肝脏、脾组织研磨过滤灭菌后,腹腔注射2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君  
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及物种形成过程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家研究的焦点。系统发育关系重建可以清楚地显示物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而物种形成过程的研究能够从本质上解释物种进化的进程。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科学及生物信息学软件的开发给系统发育分析及物种形成过程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栎属物种存在广泛的种间杂交,引起了植物分类学家们的注意。然而,关于栎属物种的界定和种间系统发育的相关研究非常有限。本文中,依据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欧洲夏栎(Q.robur)的转录组序列,开发了19对在白栎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学伟  吕全  孟贤静  白雪松  黄国军  李秀玲  张星耀  
【目的】对我国东北异域分布的3种落叶松林内齿小蠹粘束孢属(微囊菌目:粘束孢科)伴生真菌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为研究其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为控制森林病虫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异域分布的长白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八齿小蠹(鞘翅目:小蠹科)的虫体和坑道组织进行伴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进行生理学特性、菌落特征、微观形态学的观察,以及基于rrNA-ITS和TEF-1α多位点DNA序列的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2种粘束孢属真菌与我国的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其中落叶松粘束孢为中国新纪录种。落叶松粘束孢和黑梗粘束孢都是首次从亚洲落叶松八齿小蠹上分离到,与落叶松八齿小蠹形成新的小蠹虫-真菌伴生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欣  张健  朱天辉  梁洪萍  
采集巨桉林下马勃子实体,培养其菌丝体,提取子实体及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rDNA-ITS区序列的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对rDNA-ITS不同区域作序列分析,首次构建马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野外采集获得马勃子实体10种,其中成功培养6种,测序结果表明马勃rDNA-ITS区长度在607~766bp之间,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硬皮马勃属(Scleroderma)与豆包菌(Pisolithus)亲缘关系较近,秃马勃属(Calvatia)、马勃属(Lycoperdon)及横膜马勃属(Vascellum)之间亲缘关系较近,ITS1-5.8S rDNA-ITS2区可建立马勃类真菌属间系统发育树,ITS2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国夫  
从1978年发现蜜环菌生物种以来,发现15个生物种.本文介绍了生物种的分类命名及其在担子菌分类学与林木病理学中的意义.简述鉴定生物种的6种交配试验方法及同工酶和免疫学技术鉴定生物种的现状并综述了蜜环菌DNA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锦霞  王敏杰  闫伟  
本文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和ITS-R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分离获得的27个乳牛肝菌属(Suillusspp.)真菌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和遗传关系研究。通过ITS序列比对鉴定出SP1、SP2、SP3、SP4、SP5、SP6、SP7、SP8、SP9、SF1、SF2、SF3、P.Lac-1、P.Lac-2、3′、3″、3#菌株属于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27株乳牛肝菌属真菌分为3个遗传类型,且每个遗传类型在分类上属于同一个种。樟Ⅱ和1"与其余菌株的遗传距离较大,其原因可能是宿主和生境的影响。序列分析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出遗传差异,但ITS-RFLP方法更简单、实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春  郝心愿  黄玉婷  岳川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肖斌  
【目的】炭疽菌能够侵染茶树叶片并造成病叶干枯、脱落,论文旨在分离、鉴定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茶树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自中国15省(市、自治区)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其ITS、TUB2两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EGA 6.0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龙井43和中茶108茶树品种叶片进行有伤和无伤处理后接种代表性菌株,测试其致病性。【结果】以茶树上分离的炭...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霞  
杨柳科(Salicaceae)是一个分布极广的植物类群,自林奈创建杨柳科以来,该科只包括杨属和柳属两个属。根据经典形态学分类方法,杨属分为6大派。由于早期的研究所用分子标记包含的系统信息不足或取样的限制,杨属6大派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关于杨属起源、演化历史和进化的时间框架等都是系统学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以蓖麻属(Ricinus)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为外类群,选取54个代表了广义杨柳科中的11个属的物种,使用matK和rbcL联合序列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彩云  陈俊愉  Maarten A.Jongsma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明元  刘广锋  冯娟  
从养殖的患病军曹鱼身上分离出1株病原菌JT2,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有极生鞭毛,能运动,菌落半透明。经回归感染实验,证明该菌为军曹鱼病原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实验,并用API-ID32E系统鉴定该菌。再经Biolog-GN细菌鉴定系统鉴定,结果JT2与鲨鱼弧菌(Vibrio carchariae)相似度最高。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菌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rDNA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的同源性,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V.carchariae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几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最后鉴定该株菌为鲨鱼弧菌V.carcharia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成永丽  陈健  杨琳  杨凡  雷梦成  傅琴  周毅峰  唐巧玉  
【目的】研究不同硒含量土壤中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共生根瘤菌种类和硒耐受能力。【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根瘤中分离根瘤菌,提取根瘤菌总DNA,进行16S r DNA扩增、克隆与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再将各菌株在不同浓度含硒平板上进行培养,以菌落变红为临界条件,筛选各菌株的硒耐受能力。【结果】(1)从高硒土壤上生长的紫云英和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根瘤菌菌株,从低硒土壤上生长的大豆根瘤中分离纯化出1个根瘤菌菌株。(2)6个菌株分属4个不同的属别,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低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高硒大豆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曾家紫云英根瘤菌供试菌株归属根瘤菌属(Rhizobium)。(3)竹山、炼铁湾、渔塘坝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6μg/m L,曾家紫云英根瘤菌耐硒能力为5μg/m L,低硒、高硒大豆根瘤菌耐硒能力均为3μg/m L。【结论】在高硒自然环境(竹山、炼铁湾、渔塘坝、曾家)下生长的根瘤菌有较强耐硒能力,紫云英根瘤菌的耐硒能力高于大豆根瘤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应国华  吕明亮  陈连庆  
以影响褐环粘盖牛肝菌菌种分离成活率、初始菌丝萌发速度、菌丝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通过对培养基、分离材料、分离环境、培养方法4个方面10种因素研究表明,培养基以制作到分离时间10d的MMN配方为好,材料以阴、晴天采集的中、幼子实体的菌肉、菌管最好,分离环境可以野外就地、可以室内接种箱,培养方法以分离后试管斜放效果最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